初春学案语文社a版语文3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社A版语文3年级下册_2006年11月底2版 1008年11月底5次印刷【诗歌正文】
初春
王宜(yí)振(zhèn)
春天的毛毛雨,
洗得小树发亮;
点点新芽,像鸟嘴,
啄得小树发痒。

泥土里拱出两片新叶,
说是浅绿,更似鹅黄;
像两只闪闪烁烁的眼睛,
望着初春的世界痴(chī)痴畅想。

捡起一粒石子,抛出去,
会变成一只蝴蝶展翅(chì)飞翔;
掀开一页书,贴耳倾听,
能听到每个字都变成蜜蜂歌唱。

一只只蝌蚪(kē dǒu)游来游去,
像优美的曲谱(pǔ)在水中跳荡;
到了夏天,房前屋后阵阵蛙鸣,
那是田野的歌手在低吟浅唱。

春天在我的心上荡漾(yàng),
春天在弯弯的小路徜徉(cháng yáng);
春天的风筝驮着一片阳光,
春天的脚步总是那么匆忙。

采一片树叶做一支叶笛,
把春天吹得摇摇晃晃。

走进家门抖一抖衣袖,
竟抖出一地春的芳香。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字,会写8个字;掌握多音字“似”。

2、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诗歌阅读的能力。

4、理解诗歌的主题和诗人抒发的情感,感受春天的美好。

5、理解诗人运用比喻拟人手法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7个字,会写8个字;掌握多音字“似”。

理解诗歌的主题和诗人抒发的情感,感受春天的美好。

难点:理解诗人运用拟人手法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知识点归纳】
1、生字学习:拱、似、烁、畅、优、驮、袖、痒、抛、支、笛、晃(重点)
2、多音字学习:似 sì(似乎)似 shì(似的)
3、近义词学习:
近义词:畅想——憧憬匆忙——慌忙
曲谱——乐谱荡漾——飘荡
反义词:
阳光——阴暗匆忙——闲散
3、词语的积累:畅想倾听优美匆忙摇摇晃晃
4、阅读理解:
(1)题目解说
“初春”指早春,作者选取了早春时的“新芽”,“新叶”,“蝌蚪”等自然景象来描写春天,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

(2)作者简介
王宜振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儿童诗人,他是继柯岩,金波等诗人之后中国当代儿童诗的第三座艺术高峰,被儿童文学界誉为“西北的笛王”和“儿童诗的重镇”。

(3)文体知识
儿童诗是切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适合他们阅读、吟诵,为他们所理解、欣赏、喜爱的诗歌。

节奏明快、朗朗上口,把思想、想表达的东西通过联想和想象寄托在具体事物上,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以可感的、可见的物象来解说自已想要说明的对象。

(4)分析诗歌
①修辞手法(重点、难点)
第一小节:把春天的毛毛雨拟人化,将小树洗得干干净净,又将发亮的小树的新芽比喻成鸟的嘴巴,啄得小树发痒。

“洗”“啄”两个动词表现了初春的勃勃生机。

第二小节:新叶从泥土中生长出来,作者将这个动作形象地说成是“拱“出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

第四小节:由一只只小蝌蚪联想到夏天的青蛙在房前屋后低吟浅唱,运用联想的方法。

第五六小节:春天在小路上,春天在阳光里,春天在叶笛里,春天在衣袖里,春天的脚步虽然勿忙,却访遍了每一个角落,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②结构划分
第一部分(1-4):写孩子们眼中春天的美好景象。

第二部分(5-6):人物在春天的活动。

③中心思想(重点)
这首诗中作者以儿童的眼光观察春天,描绘春天,诗人与自然产生强烈的共鸣,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深深的喜爱之情。

④写作特色(重点、难点)
1、大量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语言生动活泼,视角独特,写法新颖。

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让我们同诗人一起感受春天的美丽。

2、联想法:联想就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的描写方法。

本文就运用了这一写法。

课文写了初春时所看到的、听到的的景物,并且写了自己由这些景物产生的联想。

如“一只只蝌蚪游来游去”这是实实在在的事物,而“到了夏天,房前屋后阵阵蛙鸣”则是作者产生的联想。

(5)思考问题
①诗中抓住了春天的哪些景物来写的?
②诗歌中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③你认为诗中哪些字词用得好?说一说。

④春天来了,你感觉周围的景物有哪些变化?说一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