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铁道“机车乘务一次标准化作业”教学实践与探索(全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工作过程的铁道“机车乘务一次标准化作
业”教学实践与探究
XX】G XX】B XX】1008-1216(20XX)09C-0078-02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该文件的出台为我国高职教育办学指明了方向,成为高职教育教学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
本文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从职业技能出发分析与探讨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
铁道机车专业对应岗位群分为机车运用方向和机车检修方向。
“机车乘务一次标准化作业”面向机车运用方向岗位群,是机车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出口。
就学习内容来讲,“机车乘务一次标准化作业”全面、系统地涵盖了机车运用方向岗位群的主要知识和技能,在传统的教学中,是通过若干独立设置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完成的,而机车乘务作业过程是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紧密结合的过程,情景性、过程性、实时性很强,按学科思想设立的独立专业课程自成一体,与岗位作业实际若即若离,指向性、适用性不强,与岗位作业情景脱离的理论教学方式难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由于铁道机车乘务岗位工作的特别性,在校内、在铁道生产现场难以提供满足岗位训练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因此,
打破传统课程体系,围绕机车乘务作业岗位工作标准重构“机车乘务一次标准化作业”教学内容,并采纳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以三维立体实景的方式实现机车乘务一次标准化作业的教学和演练,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进行学习、训练,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合,教学过程与岗位作业过程一致,实现机车乘务作业的一体化教学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进展的必由之路。
二、重构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部分,重新构建高职教育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程内容要体现职业岗位需求,体现工作任务。
课程体系的重构是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结构,突出教学内容的职业性和有用性,加大对原有课程的整合力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把单纯的课堂教学向课堂与现场岗位工作一体化教学转变,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
这种变革正是职业教育改革的精髓所在,也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
三、重构课程体系的总体原则
第一,根据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对知识、能力的需求来构建教学内容,改革、调整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建设符合高职教育实际的学习模式。
第二,树立“大平台,模块化,多方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思路。
“大平台”和“模块化”是为了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增强教学资源的共享性。
在相近的职业岗位群中,建立统一的公共课程平台,并根据职业岗位工作的技能要求,设置模块化课程,以适应不同的职业岗位要求,达到加强专业内涵建设、集中教学资源、提高专业办学水平的目的。
第三,凸显实践性教学的地位。
在教学标准的编制(修改)中,加大实习、实训力度,确保实践性教学不少于总学时的50%,打破以往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性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局面。
形成实践性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甚至突出实践性教学的态势,体现高职教育在学习方式、学习内容、人才培养模式上的特色。
第四,突出有用性和针对性。
将行业、企业规范(标准)及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内容融入课程,本着因材施教、按需施教、学以致用、讲求实效的原则,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在条件同意的情况下,基础理论知识课程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明确理论知识旨在为后续的专业技术、专业技能服务的方向。
对与学生职业技能、职业能力培养关系不大的课程该精减的尽量精减。
同时,加大与职业技能、职业能力培养直接、间接相关课程的开设力度,突出核心技能专业知识在教学中的比重。
第五,贯彻产学结合思想。
教学标准的修订和实施过程,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企业现场专家的建议、要求,共同制订和实施,以此为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课程设置,这样的高职教育才有生命力,才能保证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
四、课程体系的开发思路
高职教育具有较强的职业定向性和针对性,高职院校应与企业、行业保持紧密联系,及时了解职业岗位对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职业素养的需求。
针对专业面向的行业、企业和岗位群进行市场调研,通过对岗位工作流程、工作任务和专业技能的分析,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
以此为切入点构建学习内容,通过对学习内容的科学分析和归纳,并结合工作流程、工作任务构建知识、能力和素养相结合的学习模块,通过对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标准设计,获得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或课程模块。
按照工作过程导向、技能提升顺序和知识学习逻辑三者有机统一的思路,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开发过程紧紧围绕“职业技能”这一核心来进行。
(一)以职业生涯为目标,定位专业进展方向
学生的职业生涯进展是实现学生进展和企业进展需要的结合点,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应使学生获得与企业进展需要一致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态度,并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可持续进展奠定基础,拓展成长空间。
(二)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确定课程体系构架
基于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高职教育是面向职业岗位的,是面向工作过程和工作内容的。
因此,要对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内容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和分析,从岗位工作的实际出发,
从岗位任职资格要求出发,从岗位的职业素养要求出发,以工作过程为主线设计、组织课程结构,突出工作过程在课程构架中的主线地位,以岗位要求确定工作任务,形成与生产过程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辐射专业岗位群的课程体系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