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要抓住特征(标准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景要抓住特征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孙永河
人对自然的情怀是与生俱来的。

培养对自然的情怀,不仅可以提高审美能力,还能够陶冶性情、净化灵魂。

我们不妨回顾下面一段文字: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张岱:《湖心亭看雪》
作者写山水写景致写人物一气呵成,如一幅水墨淋漓的湖山夜雪图。

然而又不仅是画,这又是梦幻的诗,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

同时,我们还会真切地感受到作者那种人生天地间,茫茫如沧海一粟的深沉感慨。

阅读这样的文字,在我们为之拍案叫绝的同时,无疑会体会到难以言说的艺术享受。

如何写景呢?首要的一点是要学会抓住景物的特征。

要想抓住景物的特征,当然离不开“观察”。

只有深入细致地进行观察,才能把握景物的特点。

景物描绘得生动形象,完全是作者用一双慧眼细致观察的结果。

观察,不仅靠眼睛,它需要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方面调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感受事物的特征,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让景物具有立体感。

观察,要选择好观察点,适当变换观察角度,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绘,或由远而近,或由近及远,让景物形态具有全景感然。

观察,还应着眼于变化,以突出景物形态的丰富性。

景物的形状因时间、空间的变化各有不同,善描绘者当细心观察,多方描摹,用心感受。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作者先是传神地描绘山间早晚不同的景色,接着,作者进一步把笔墨铺展开去,细致地选取富有特征的景物来描绘山间四季景物的变化,作者对景色变化的观察既深且细,给人不同的审美享受。

当然,要想生动形象地把所描写的对象勾勒出来,还需要借助一定的写作技巧:
1、处理好动与静的关系:
事物有动也有静,动与静是相对的,恰当地运用静态与动态描写,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当然,采用化静为动的表现手法,更是可以不着痕迹地赋予静态景物以流动感。

它比用修饰语来得形象,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过,无论是动态描写还是静态描写,都不是单一的,必须注意它们的有机结合。

2、处理好虚和实的关系:
描写景物应力求形象逼真,使人如若亲见,但对景物的描写又不可太实,还应加上作者的独特感受,以引发读者的联想,并在头脑中构建美妙而深远的境界。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在这首诗中,诗人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前两句描绘游赏西湖所观察到的实景,后两句描绘由想象而得到的空灵的虚景。

前两句具体描述,以多彩的笔墨涂写其真实形貌,后两句运用比喻,侧重于借助美妙的想象呈现其风流气韵。

整个作品具有恒久的艺术魅力。

需要强调的是,要想生动形象地把所描写的对象勾勒出来,还需要借助一定的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对比、通感等等。

山看人楚楚
紫,其实是距离的色彩。

是山在远方的色彩,是梦在对岸的色彩,是心在高处的色彩,是灵魂得大自在的色彩。

很难形容出这弥漫氤氲了整个武夷山水的紫色,在色谱中的具体位置。

但它是武夷独有的,我便叫它武夷紫。

倘若让我画武夷,这紫色便是基本色调,而天游是脊梁、九曲是血脉、玉女峰是心脏、流香涧是呼吸、云窝便是气质。

武夷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

我看武夷,不是一座美得眩目的山,它是真山真水真性情。

因为过于玄艳的自然造化会使人产生疏离感,而武夷是这么平平实实的人
间山水,可以让人随脚出入、悠然可见,让灵魂可以得到真正的休憩的真正的山。

任何穿凿附会的神话传说都没有它本身美,因为有血有灵性的生命最美。

人类之所以会以轻慢浮滑的态度来面对天地造化,之所以会盛气凌人地来君临山水,正是由于不能把它看成生命,不能以自身的文化感悟与山水构成宁静的往返与默契。

武夷是朴实的,又是清高的,荣枯的故事都在里面,有缘无缘随你。

有人看一看热闹,评一评山水,拍一拍照片,就心满意足,算是看过山了。

喜欢的人说它已含了漓江的诗情画意,庐山的雄伟神奇,黄山的奇险伟岸,又是什么山的什么;不喜欢的人一句:“不过如此”也算看过山了。

“景是众人同,情乃一人领”,不同的人看一座山、不同的山被一人看,各各不同,这是人看山;同一人在不同的心境中看同一座山,又不同,这便是山看人了。

游客在看山的同时,山也在看游客,游客也在看自己。

就像焦距不一的镜头,对着同一个拍摄对象,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清楚或模糊。

我看武夷,是颇具禅思美感的山。

山中多的是幽洞玄天,但不适合坐下来思索,要看一眼就懂,思索便错了,它属于顿悟的层境。

铃木大拙禅师说得好:“人来自自然,复看见自身的自然。

”这样的境界只有不断在山水中学习如何乐山、如何乐水,最终得以亲证我们就是山,我们就是水的最高境界。

你才真正是与山有缘的人,这之后,无论你走到哪里,你却可以望见自己心中的山水。

而武夷山水,山有仁、水生智,这里的山峰大仁大义,这里的水大智大愚,正是成就这份悟性的好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