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肝论治痹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7 V ol.(9) No.23 -22-
感体质出发,早期预防和治疗CHB,从而延缓及阻止疾病的进展与恶化。

这一新兴的理论在CHB防治中的运用仍需进一步研究与实践总结。

参考文献:
[1]胡建华,李秀惠,姚乃礼,等.中医“治未病”理论在肝病中的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十四次肝胆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上海, 2010:564-567.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更新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5,23(12):888-905.
[3]李开韵,邵雷.从“治未病”思想浅论小建中汤治疗肝病[J].中医学报,2014,29(12):1743-1744.
[4]陈书杰.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变异与耐药的中医对策[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3,23(5):313-315.
[5]谢有良.“治未病”理论的临床应用与探讨[J].中医研究,2011, 24(7):58-60.
[6]雷秉钧.慢性乙型肝炎经治复发患者的治疗策略[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2,17(5):279-280.
作者简介:
苏海华,女,2015级硕士研究生,中西医结合临床消化系统方向。

唐金模,通讯作者,主任医师,从事肝炎中西医结合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

编辑:段苏婷编号:EA-4170330301(修回:2017-08-15)
从肝论治痹病
Treating paralysis disease from liver
刘海涛王钢田杰祥王佳王涛王丽琴杨芳
(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甘肃兰州,730000)
中图分类号:R25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7)23-0022-
【摘要】本文以肝与痹病的渊源为出发点,通过探讨肝与痹病的相关性及现代研究,为痹病的治疗提供思路。

【关键词】痹病;论治;研究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origin of liver and paralysis was selected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ver and paralysis disease and the modern research were explored, to provide ideas for the treatment of paralysis.
【Keywords】Paralysis disease; Treatment; Research
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7.23.009
痹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是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重着、僵硬、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目前临床治疗上多以散寒祛风、活血通络、除湿清热为基本原则,从脏腑论治较少,特别是从肝脏角度论治者甚少。

“肝主身之筋膜”“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条达舒畅,气行则血行,血的运行顺畅及肝血充足则筋得其养,关节运动、转侧灵活有力,可见肝脏与痹证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1]。

周学海《读医随笔》说:“肝者,贯阴阳,统气血,握升降之枢也。

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藉肝胆之气化以鼓舞之”,可见肝为气化之本,在五脏之中唯独肝既疏泄无形之气,又贮藏有形之血,其疏泄气血的功能可影响各脏腑之功能,所以《素问·五脏生成篇》说:“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可见肢体百骸的活动均需血液作为基础,且有赖肝脏的调节[2]。

明代秦景明《幼科全针》曰:“痹者,内因肝血不足,外被寒湿所中,盖肝主筋,通一身之血脉也。

”故认为肝和痹证的发生与治疗密切相关。

清代医家陈士铎用动态的发展观点论述了痹病和情志疾病共病的发生、发展,可谓对此共病与肝脏关系的精辟论述:“人有肝气常逆,胸膈引痛,睡卧多惊,饮食不思,吞酸作呕,筋脉挛急,人以为此肝痹之证也,夫肝痹是也。

而肝之所以成痹者人知之乎?虽风寒湿三者成之,然亦气血之不足而成之也……有此三邪直入于肝经,而后肝之血益亏,肝之气益耗,于是肝之魂不能藏于肝中,乃越出而作惊也!”
需要指出的是,肝脾失调而未生风寒湿热者,多不能为痹,如同《内经》所云:“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

既已成痹,则有内风、内寒、内湿或内热偏盛等不同证型,而伴天气变化和饮食环境诱发或加重者则更为临床所常见,说明外界环境是很重要的致病因素,这与现代医学风湿免疫病为机体免疫功能失常,发生自身免疫炎症反应所致,而微生物感染等外来因素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中病因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3]。

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类风湿关节炎和抑郁症共病具有高发病率[4]。

传统认为类风湿关节炎和抑郁症共病的高发病率是因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慢性、致残性、高额医疗费用等社会、心理因素造成的情志损伤,多重视共病中抑郁现象的情志护理。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由纯生物向心理-社会-生物医学的转变,各种躯体疾病和情志心理疾病之间的相互影响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17年第9卷第23期 -23-
已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

国外较大规模的调查表明,约37%~58%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伴有抑郁状态,15%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有严重的抑郁症,超过80%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有抑郁情绪,国内亦有调查表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抑郁指数为73%[5]。

从现代医学研究看,肝与痹病的关系在于情志变化,痹病患者特别是类风湿关节炎部分存在不良的心理健康状况,表现为躯体化症状、焦虑、抑郁及恐惧,这些心理及情绪的影响,造成下丘脑、内分泌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变化,体液激素及酶类异常,内源性抑痛物质降低而造成致痛物质增高,使疼痛时间延长或病情加重。

及时调理情绪,心理疏导可以改善痹病的病情。

这可以看作是肝失疏泄与痹病发病关系的现代诠释[6]。

究其原因主要有:①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疾病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持久反复发作,导致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废,影响生活质量。

②长期的疼痛、伤残折磨,药物疗效缓慢,久治不愈,无疑给患者造成了焦虑、忧郁等不良心理状态。

③长期服药,经济负担加重,患者对疾病的过分担心而产生不良情绪。

这些因素给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带来精神压力,造成情绪的焦虑抑郁。

焦虑抑郁均属于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是机体适应环境过程中的一种反应[7]。

祖国传统医学非常重视情志护理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正确的情志护理,可以促进疾病的转归与康复,甚至可以达到药物所难以发挥的效果。

总之,护理人员应重视RA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有效地沟通,细心地观察,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向他们讲解疾病知识及预后情况,使患者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目前,在现代医学占主流的大环境下,中医辨证治疗有时候陷入以生化检查指标为中心的误区,治疗目的就是降低或升高某些病理指标,也形成一种习惯,因此在临床上我们一定要把握疾病的本质,中西医结合,提高疗效。

从肝论治今后的研究方向应不单停留于单纯临床观察和相关指标的研究,其重心应向分子、基因水平深层发展,研究痹病“从肝论治”的特异性指标及相关性方面。

在治疗上,治疗痹病不应停留于单一的药物研究,应切合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做好痹病发病人群的病因防治,提高防病意识[8]。

痹病与肝的关系较为密切,我们在临证过程中宜据四诊合参,细辨其致病之本因,详析其病理机转,以整体观念辨证施治为准则,把握本病的发病机理及治疗规律,从而提高痹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朱虹.痹证从肝论治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3):758.
[2]顾军花.从肝论治干燥综合征[J].中医杂志,2011,52(4):292-293.
[3]秦林,滕佳林,叶蕾,等.类风湿关节炎从肝脾辨证的研究概况[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3):23-25.
[4]柯兰,李娟.从中医肝肾理论探析类风湿关节炎和抑郁症共病的机制[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1(1):52-54.
[5]刘健,杨梅云,范海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焦虑和抑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分析[J].中国康复,2007,22(1):11-13.
[6]杨美云.类风湿关节炎对患者心理因素的影响[J].中国康复,2006, 21(6):413-414.
[7]黎琴,黄如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10):41-42.
[8]孙志新,韩明蕊.从肝论治痹证探讨[J].医药信息,2008,25(6):25-26.
编辑:段苏婷编号:EA-4161009043(修回:2017-08-14)
“六字诀”养生功法操对老年COPD稳定期(I级)患者社区干预的研究
A community intervention study on treating COPD stabilization (level I) in elderly patients by Six strategics health exercises
沈倩
(上海市长宁区新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0335)
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7)23-0023-证型:GD
【摘要】目的:评价“六字诀”养生功法操对老年COPD稳定期(I级)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新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体检及住院的老年COPD稳定期(I级)患者100例,分成两组,干预组50例在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加“六字诀”养生功法操锻炼,两组持续干预6个月。

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CAT自我评估问卷评分和中医证候量化评分,以及两组患者的FEV1%以及FEV1/FVC。

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经CAT自我问卷评估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咳嗽、咳痰、胸闷、爬楼、家务、外出、睡眠、精力以及总分都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量化评分都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呼吸功能较治疗前都有显著改善(P<0.05),但干预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