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对民族地区英语学习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对民族地区英语学习的作用1.中国文化的引入对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英语学习有促进作用。
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习一门语言的过程也是学习目的语国家文化的过程,教一种语言也是在教一种文化模式和思维习惯。
因此,语言教学也离不开文化教学。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外语教学的过程就是文化体验的过程。
[4]在英语教学中恰当地给学生们增加一些用英语表达的中国文化内容和他们所熟悉和喜爱的内容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例如在有关节日文化的学习中加入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有助于他们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思考和实践如何恰当地在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内容以及学生所熟悉和喜爱的内容的英文表达作为现有教材的补充,使学生能够更加轻松自然地用英语表达这些内容,从而使得学生觉得离开英语课堂,英语的作用更强大。
当学生不仅能够用英语讲出课本里的内容,也能用英语说出或者写出中国传统的一个节日、自己家乡的一个景区、自己熟悉的一个风俗或者是自己喜爱的一个作家等等的时候,他们才会更深切地体会英语和现实需要是紧密相连的,这样的学生才是未来有能力促进中国本族文化和世界文化更好沟通和融合的人才。
2.中国文化的引入有助于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文化意识。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对于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和提升尤其重要,因为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和前提。
[5]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学中引入中国文化的内容,主要是能使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这个伟大民族的悠久文化,增强他们的中国文化意识和爱国情感。
其次,英语课堂中,中国文化的引入,是强调语言学习的兴趣和体验性,从而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
倾向。
中国文化在英语课堂中的引入,可以使学生感受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参与、体验、熏陶并自愿和自由地运用语
言的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语言学习的过程也是感受目的语国家或本国文
化的过程。
比如说,jiaozi(饺子),litchi(荔枝),fenghui(风水),kungfu(功夫),jiayou(加油)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词汇已被牛津英语词
典收录。
把这些中国文化内容融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当外国人听到这些具
有代表性的中国词汇时,很自然地会联想到与其相关的中国文化。
[6]
即便他们不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好奇心会促使他们询问这些词语的真正
意思,这样学生就可以把所学的中国文化介绍给外国人,从而使中国文化
在人们与异域人们交流的过程中被广泛的传播出去。
这样既促进了学生的
英语学习,也培养了学生的文化意识。
3.中国文化的引入可以培养学生对各种文化的接纳与尊重的态度。
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她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并且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信仰,这些不同社会文化背景
下的人构成了我们的大家庭,因此形成的文化具有多元性。
不同的生产生
活环境造就了不一样的民族文化,在这种文化独特性的影响下,不同民族
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各不相同,因而不同的文化本身具有其它文化不可取代
的价值,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不同的文化反映了该文化背景
下的人的不同生存方式,都能够对人类社会作出不同的贡献。
[7]然而,很多学生缺乏对中国这个大家庭中不同民族文化的正确认识,缺乏对不同
民族习俗、信仰的理解、接纳和认同。
在如今的全球化语境下,我们不应
该重视一种民族的文化而忽视或忽略另一种民族的文化,也不应该对他们
抱有任何的偏见和歧视。
在各种文化和民族融合的语境下,我们应该本着
聆听、接受、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各种民族文化。
正因为中华这个大
家庭文化的多元性,在少数民族或非少数民族的语言教学中,对学生实施
的教育也应该体现多元文化的价值取向。
所以,无论是英语课堂的内容上
还是英语课本的内容上,都应该体现我国的民族多元文化,除了要设置汉
文化,还要设置一定比例的少数民族文化的内容,从而树立学生民族平等
与团结的观念,让学生在接触和了解到不同文化的同时,形成对各种文化
的宽容和彼此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态度,从而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
和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二、结语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记录着
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进程。
任何一种语言都体现了该语言群体独有的文化
价值取向。
任何一种文化特质和文化模式如果不借助于教育的传递和深化,都将影响他存在的质量或缩短它存在的历史长度。
如果我们只关注一面而
忽略另一面,结果很有可能沦为语言的奴隶,最终导致民族身份和尊严的
丧失。
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学中,不应该在强调学习介绍外国文化的
同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忽视了对优秀的母语文化的学习与传承。
通过合理
比例的中西文化内容的学习和呈现,使学生了解到了其他国家、其他民族
和本民族的优秀文化。
在学习文化的同时,学生们不仅丰富了自己的文化
知识和文化素养,提高了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对价值观的
判断能力。
语言课堂中的这种文化功能也因此影响了学生的价值取向。
[8]所以,人类各民族几千年创造的各自独特的文化,只有通过教育作
为传承的载体,才能得到保护和继承。
实现民族教育与民族文化发展相互
影响、相互促进、同步谐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