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以下哪个词在文中表示“缺少”的意思?
A. 连
B. 阙
C. 岩
D. 峦
答案:B
解释:在文中,“略无阙处”中的“阙”通“缺”,意为缺少。
2. 以下哪个词在文中表示“逆流而上”的意思?
A. 沿
B. 溯
C. 阻
D. 绝
答案:B
解释:在文中,“沿溯阻绝”中的“溯”意为逆流而上。
3. 文中提到的“白帝”是指:
A. 一个人
B. 一个地方
C. 一座山
D. 一条河
答案:B
解释:“白帝”在文中指的是白帝城,是一个地方。
4. 文中提到的“江陵”是指:
A. 一个城市
B. 一个地方
C. 一座山
D. 一条河
答案:A
解释:“江陵”在文中指的是一个城市,即今天的荆州市。
5. 以下哪个季节的描写中没有提到“素湍绿潭”?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答案:B
解释:文中“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明确提到了春冬季节的“素湍绿潭”。
6. 文中“清荣峻茂”四个字分别形容的是:
A. 水清、树荣、山峻、草茂
B. 水荣、树清、山茂、草峻
C. 水茂、树荣、山清、草峻
D. 水峻、树茂、山荣、草清
答案:A
解释:“清荣峻茂”分别形容的是水的清澈、树的茂盛、山的险峻和草的茂
密。
7. 文中提到的“高猿长啸”是在什么情境下发生的?
A. 晴天
B. 雨天
C. 霜天
D. 雪天
答案:C
解释:文中“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描述的是在霜天的情境下。
8. 文中的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快
B. 悲伤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B
解释:渔歌通过“猿鸣三声泪沾裳”表达了悲伤的情感。
9. 以下哪个词语在文中没有出现?
A. 重岩
B. 飞漱
C. 怅望
D. 哀转
答案:C
解释:文中没有出现“怅望”一词。
10. 文中的描写主要体现了三峡的:
A. 安宁与祥和
B. 壮观与秀美
C. 凄凉与荒芜
D. 繁华与昌盛
答案:B
解释:文中的描写主要体现了三峡的壮观与秀美。
二、解释字词(每题2分,共10分)
1. 略无阙处(缺少)
2. 重岩叠嶂(层层叠叠的山峰)
3. 沿溯阻绝(逆流而上,阻碍重重)
4. 清荣峻茂(清澈、茂盛、险峻、茂密)
5. 哀转久绝(悲哀的回声久久不绝)
三、句子翻译(每题3分,共15分)
1.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除非到了正午或半夜的时候,否则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
2.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
3.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
状的柏树,悬挂着的泉水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地往下冲荡。
)
4.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
5.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在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让人的泪水湿透了衣裳。
)
四、默写填空(每题2分,共10分)
1.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3.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4.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5.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五、内容理解概括(每题5分,共25分)
1. 请简要概括文中三峡四季景色的特点。
答案:春季和冬季,三峡呈现素湍绿潭,清澈平静;夏季水势浩大,江水漫过山陵;秋季则林寒涧肃,猿鸣凄凉。
2. 文中通过哪些描写手法展现了三峡的壮丽景象?
答案:文中通过直接描写(如“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和间接描写(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展现了三峡的壮丽景象。
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如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对比)和动静结合的手法(如静态的“素湍绿潭”与动态的“悬泉瀑布”)。
3. 请分析文中渔歌所表达的情感及其作用。
答案: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表达了渔民对三峡自然环境的深切感受,透露出一种悲凉和无奈的情感。
这首渔歌的作用是通过渔民的生活体验,进一步衬托出三峡的壮美与凄凉,增强了文章的情感色彩。
六、描写手法、人物环境情感等分析(每题10分,共30分)
1. 请分析文中如何通过对比手法来表现三峡的“清荣峻茂”之美。
答案:文中通过对比不同季节的景色,展现了三峡的“清荣峻茂”。
春冬之时,水的清澈与山的茂盛形成对比,突出了三峡的宁静与生机;而夏季的水势浩大与冬季的平静形成对比,展现了三峡的壮丽与多变。
通过这种对比,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三峡的“清荣峻茂”。
2. 请结合文中具体描写,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三峡的“高猿长啸”所带来的情感冲击。
答案:作者通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描写,表现了猿猴的叫声在空旷的山谷中回荡,营造出一种凄凉、孤独的氛围。
这种声音的描写,不仅增强了读者对三峡自然环境的感受,也引发了读者对生命、自然的深刻思考,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冲击。
3. 请从人物、环境、情感等方面分析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内涵。
答案:渔歌中的“巴东三峡巫峡长”描绘了三峡的地理环境,突出了其壮丽与辽阔;“猿鸣三声泪沾裳”则通过猿鸣的声音,表达了渔民在艰苦环境中作业时的辛酸与无奈。
这首渔歌从人物(渔民)、环境(三峡)、情感(悲凉)三个方面,深刻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力感。
七、综合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1. 请结合全文,分析郦道元在《三峡》中想要传达的自然观和人生观。
答案:郦道元在《三峡》中传达了一种对自然界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他通过描绘三峡四季的变化,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多变,同时也表达了人在自然面前的谦卑和顺应。
在人生观上,郦道元通过渔歌的描写,暗示了人生如同在自然中航行,充满了挑战与不确定性,但人们依然要坚韧不拔,顺应自然,寻找生存之道。
2. 请以《三峡》为例,探讨古代文学作品中自然描写对现代人的启示。
答案:《三峡》作为古代文学作品中自然描写的典范,对现代人有着多方面的启示。
首先,它提醒我们要尊重和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其次,它教导我们要有宽广的胸怀,像三峡那样容纳万物,包容变化;最后,它激励我们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如同渔民在三峡中航行,虽艰难却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