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3.1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精练)(含解析)(最新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3。

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1.(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19年期中)《墨经》是先秦墨家的代表作,“力,刑(形)之所以奋也”是书中对力的描述,其释义为:“力是使物体由静而动,动而愈速或由下而上的原因”,这与1000多年后牛顿经典力学的观点基本一致。

关于对此描述的认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物体速度的变化量跟力成正比 D.物体不受力将保持静止状态
【答案】A
【解析】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A正确,B 错误;加速度跟力成正比,但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不是加速度,故物体速度的变化量跟力不成正比;故C错误;物体静止或匀速运动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或不受力,故D错误.所以A正确,BCD 错误。

2.(上海市金山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下列哪一句话可从牛顿第一定律演绎得出()
A.质量是物体惯性的量度 B.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C.质量一定的物体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 D.物体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特性
【答案】D
【解析】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

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也没有提出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度量,AB错误,D正确,C为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C错误,
3.(上海市闵行区2019届期末)如图所示,小明将一个小球轻轻放置在列车中的水平桌面
上,若小球相对桌面()
A.静止,可知列车在匀速前进B.向前运动,可知列车在加速前进
C.向前运动,可知列车在减速前进D.向后运动,可知列车在减速前进
【答案】C
【解析】若小球相对桌面静止,可知列车在匀速前进或者静止,A错误;向前运动,可知列车在减速前进,B错误,C正确;若向后运动,可知列车在加速前进,D错误.
4.(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9届月考)“物理思维”在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关于
“物理思维”描述不合理
...的是()
A.“质点” 模型的建立是一种“抽象思维”过程
B.处理“连接体”问题时,常采用“整体法”和“隔离法”
C.“力的合成与分解"采用“等效替代”的思维方法
D.“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根据大量实验验证基础上提出的
【答案】D
【解析】“质点" 模型的建立是一种“抽象思维"过程,A正确;处理“连接体"问题时,常采用“整体法”和“隔离法”相结合,B正确;“力的合成与分解”采用“等效替代”的思维方法,C正确;“牛顿第一定律”不能通过实验来验证,D错误。

5.(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中学2019届第二次质检)如图所示是火箭点火发射的某一瞬间,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火箭受重力、空气的推力、空气阻力作用:
B.火箭加速升空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
C.发动机喷出气体对火箭的作用力和火箭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发动机喷出气体对火箭的作用力与火箭对喷出气体的作用力的大小相等
【答案】D
【解析】火箭受重力、发动机喷出气体对火箭的作用力,故A错误;火箭加速升空过程中处于超重状态,故B错误;由于火箭加速升空所以动机喷出气体对火箭的作用力比火箭所受的重力更大,故C错误;发动机喷出气体对火箭的作用力与火箭对喷出气体的作用力为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所大小相等,故D正确.
6.(上海市静安区2019届高质检)如图,一匹马拉着车加速前行,则地面对车的作用力F1和车对马的作用力F2
A.方向相反,F1>F2B.方向相反,F1<F2
C.方向相同,F1>F2D.方向相同,F1<F2
【答案】D
【解析】对车分析可知,车做加速运动,故马对车的作用力大于地面对车的作用力;因马对车的作用力与车对马的作用力为相互作用力,故二力相等,则可知,地面对车的作用力F1
小于车对马的作用力F2,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7.(甘肃省武威市第十八中学2019年期末)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是不同性质的力
B.钢丝绳吊起货物匀速上升时,钢丝绳对货物的拉力等于货物对钢丝绳的拉力
C.石头击鸡蛋,石存蛋破,证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于鸡蛋对石头的反作用力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因而它们合力为零
【答案】B
【解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产生的本质原因是一样的,是同一性质的力,A错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力大小相等,所以钢丝绳对货物的拉力等于货物对钢丝绳的拉力,B正确;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与鸡蛋对石头的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错误;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但不在同一物体上,作用效果不能抵消,不能合成,D错误.
8.(2019年吉林省长春市高三模拟)在班级清扫卫生的劳动中,某同学用水平方向的力推桌子,桌子没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桌子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桌子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同学推桌子的力与桌子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同学推桌子的力与同学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C
【解析】桌子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桌子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B错误;同学推桌子的力与桌子受到的摩擦力都作用在桌子上,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同学推桌子的力受力物体是桌子;同学受
到的摩擦力的施力物体是地面,所以这两个力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

9.(陕西省汉中市2019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所以惯性定律与惯性的实质相同
B.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C.牛顿运动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既适用于低速、宏观的物体,也适用于高速、微观的粒子
D.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一对平衡力的相互关系
【答案】B
【解析】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但是惯性定律与惯性的实质是不相同的,选项A错误;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选项B正确;牛顿运动定律适用条件为:宏观,低速,对微观,高速度运动不再适用。

动量守恒定律具有普适性,既适用于低速,也适用于高速运动的粒子,故C错误;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一对作用与反作用力的相互关系,选项D错误。

10.(浙江省学军中学2019届模拟)上虞区城东小学的护鸟小卫士在学校的绿化带上发现一个鸟窝静止搁在三根树叉之间。

若鸟窝的质量为 m,与三根树叉均接触。

重力加速度为 g。

则()
A.三根树叉对鸟窝的合力大小等于 mg
B.鸟窝所受重力与鸟窝对树叉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C.鸟窝与树叉之间一定只有弹力的作用
D.树叉对鸟窝的弹力指向鸟窝的重心
【答案】A
【解析】由力的平衡知识可知,三根树叉对鸟窝的合力大小等于 mg,A正确;鸟窝所受重力作用在鸟窝上,而鸟窝对树叉的力是作用在树杈上,两力不是一对平衡力,B错误;鸟窝与树叉之间也可能存在摩擦力的作用,C错误;树叉对鸟窝的弹力方向垂直于树枝方向,不一定指向鸟窝的重心,D错误。

11.(陕西省汉中市2019届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所以惯性定律与惯性的实质相同
B.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C.牛顿运动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既适用于低速、宏观的物体,也适用于高速、微观的粒子D.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一对平衡力的相互关系
【答案】B
【解析】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但是惯性定律与惯性的实质是不相同的,A错误;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B正确;牛顿运动定律适用条件为:宏观,低速,对微观,高速度运动不再适用.动量守恒定律具有普适性,既适用于低速,也适用于高速运动的粒子,C错误;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一对作用与反作用力的相互关系,D错误。

12.(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9年期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运动得越快的汽车越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汽车运动得越快,惯性越大
B.小球在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惯性不存在了
C.把一个物体竖直向上抛出后,能继续上升,是因为物体仍受到一个向上的推力
D.物体的惯性仅与质量有关,质量大的惯性大,质量小的惯性小
【答案】ABC
【解析】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惯性大小与速度无关,故A错误;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运动性质无关,故B错误;把一个物体竖直向上抛出后,能继续上升,是惯性的体现,没有向上的推力,故C错误;物体的惯性的唯一量度是质量,质量大的惯性大,质量小的惯性小,故D正确。

13.(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9届模拟)如图所示,物理课本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桌面对课本的支持力与课本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桌面对课本的支持力与课本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桌面对课本的支持力与课本的重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D.课本对桌面的压力就是课本的重力
【答案】A
【解析】桌面对课本的支持力与课本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A正确,C错误;桌面对课本的支持力与课本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作用与反作用力,B错误;课本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课本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对桌面向下的压力,施力物体是课本,方向垂直于桌面,大小等于课本的重力,但不是重力,D错误。

14.(江苏省如皋中学2019年模拟)足球比赛中,运动员用力将球踢出,在此过程中
A.运动员先给足球作用力,足球随后给运动员反作用力
B.运动员给足球的作用力大于足球给运动员的反作用力
C.运动员给足球的作用力与足球给运动员的反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D.运动员给足球的作用力与足球给运动员的反作用力方向相反
【答案】D
【解析】运动员给足球的作用力与足球给运动员的反作用力方向相反,两个力同时存在,
同时消失;故选D。

15.(云南省宣威市二中2019年期末)如图所示,平板车置于水平地面上,人站在平板车上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所受的重力与人对平板车的压力是平衡力
B.平板车对人的支持力与人对平板车的压力是平衡力
C.人所受的重力与人对平板车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D.平板车对人的支持力与人对平板车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答案】D
【解析】人所受的重力与人对平板车的压力方向相同,不是平衡力,A错误;平板车对人的支持力与人对平板车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B错误,D正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而重力和压力不是同性质的力,C错误;故选D。

16.(上海市浦东新区2019届模拟)如图所示,一只小甲虫沿着倾斜的树枝向上匀速爬行,则()
A.甲虫速度越大所受摩擦力越大
B.树枝对甲虫的摩擦力方向沿树枝向下
C.树枝对甲虫的作用力与甲虫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甲虫匀速向下爬行与向匀速上爬行所受摩擦力方向相反
【答案】C
【解析】设倾角为θ,根据平衡条件可知甲虫所受的摩擦力f=mgsinθ,方向沿树枝向上,匀速运动过程中,θ不变,则摩擦力不变,故AB错误。

匀速运动,受力平衡,树枝对甲虫的作用力与甲虫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甲虫匀速向下爬行与向匀速上爬行所受摩擦力方向相同,均为沿树枝向上,故D错误.故选C.
17.(广西钦州市2019届高三模拟)日常生活中,我们在门下缝隙处塞紧一个木楔(侧面如图所示),往往就可以把门卡住.有关此现象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楔对门的作用力大于门对木楔的作用力,因而能将门卡住
B.门对木楔作用力的水平分量等于地面对木楔摩擦力的大小
C.只要木楔的厚度合适都能将门卡住,与顶角θ的大小无关
D.只要木楔对门的压力足够大就能将门卡住,与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无关
【答案】B
【解析】木楔对门的作用力和门对木楔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错误;对木楔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水平方向:f=Fsinθ,最大静摩擦力约等于滑动摩擦力,门对木楔作用力的水平分量等于地面对木楔摩擦力的大小,故B正确;对木锲,竖直方向:N=Fcosθ+mg,则f max=μN=μ(Fcosθ+mg),要把门卡住,则有:不管多大的力F均满足满足f max≥f,即μ(Fcosθ+mg)≥Fsinθ,不管m的大小,只要μ≥tanθ,就可把门卡住,故能否把门卡住,与顶角θ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故CD错误。

18。

(河北沧州一中2019届模拟)马车在我国古代是主要交通工具,在现在还有一些地方还在使用.如图所示,已知拖车的质量为500 kg,马匹的质量为400 kg,拖车受到马的拉力为1 000 N、阻力为500 N,则马匹的加速度和拖车对马匹的拉力各为( )
A.1。

25 m/s2、1 000 N B.1。

25 m/s2、500 N C.1.00 m/s2、1 000 N D.1。

00 m/s2、500 N
【答案】C
【解析】由F=ma得F-F阻=ma
a=错误! m/s2=1。

0 m/s2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拖车对马匹的拉力为1 000 N.故选项C正确.
19.(黑龙江哈尔滨六中2019届模拟)一物体重为50 N,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

2,现加上如图所示的水平力F1和F2,若F2=15 N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F1的值可能是
(g=10 m/s2)()
A.3 N B.25 N C.30 N D.50 N
【答案】ACD
【解析】若物体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2-F1-μG=ma>0,解得F1〈5 N,A正确;若物体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1-F2-μG=ma〉0,解得F1>25 N,C、D正确.
20.(山西平遥中学2019届模拟)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滑块在水平面上向左撞向弹簧,当滑块将弹簧压缩了x0时速度减小到零,然后弹簧又将滑块向右推开.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滑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整个过程弹簧未超过弹性限度,则()
A.滑块向左运动过程中,始终做减速运动
B.滑块向右运动过程中,始终做加速运动
C.滑块与弹簧接触过程中最大加速度为错误!
D.滑块向右运动过程中,当弹簧形变量x=错误!时,物体的速度最大
【答案】ACD
【解析】以滑块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可知,滑块向左接触弹簧的运动过程中,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向右的弹簧弹力和摩擦力作用,且弹簧的弹力逐渐增大,即滑块所受合力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反,故滑块一直做减速运动,所以A项正确;滑块向右运动过程受向右弹力和向左的摩擦力,当弹力等于摩擦力时速度最大,则滑块向右先加速再减速,B项错误;当弹簧的压缩量为x0时,弹簧弹力最大,滑块所受合力最大,由牛顿第二定律有kx0+μmg=ma,故此时滑块的加速度最大为a=错误!,所以C项正确;在滑块向右运动过程中,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当弹簧形变量x=错误!时,弹簧弹力F=kx=μmg,滑块所受合力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所以
D项正确.
1.(2018·浙江卷)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科学家是()
A. 亚里士多德
B. 伽利略
C. 笛卡尔 D。

牛顿
【答案】 B
【解析】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A错误;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提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B正确;笛卡尔在伽利略研究的基础上第一次表述了惯性定律,故C错误;牛顿在伽利略等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但不是第一个根据实验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科学家,也不是第一个提出惯性的科学家,故D错误;故选B。

2.(2016·天津卷)我国高铁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和谐号动车组是由动车和拖车编组而成,提供动力的车厢叫动车,不提供动力的车厢叫拖车.假设动车组各车厢质量均相等,动车的额定功率都相同,动车组在水平直轨道上运行过程中阻力与车重成正比.某列动车组由8节车厢组成,其中第1、5节车厢为动车,其余为拖车,则该动车组()
A.启动时乘客受到车厢作用力的方向与车运动的方向相反
B.做匀加速运动时,第5、6节与第6、7节车厢间的作用力之比为3∶2
C.进站时从关闭发动机到停下来滑行的距离与关闭发动机时的速度成正比
D.与改为4节动车带4节拖车的动车组最大速度之比为1∶2
【答案】BD
【解析】列车启动时,乘客随着车厢加速运动,乘客受到的合力方向与车运动的方向一致,而乘客受到车厢的作用力和重力,所以启动时乘客受到车厢作用力的方向与车运动方向成一锐角,A错误;动车组运动的加速度a=错误!=错误!-kg,则对第6、7、8节车厢的整体有f56=3ma +3kmg=0.75F,对第7、8节车厢的整体有f67=2ma+2kmg=0.5F,故第5、6节车厢与第6、
7节车厢间的作用力之比为3∶2,B正确;根据动能定理得1
2
Mv2=kMgs,解得s=错误!,可知进
站时从关闭发动机到停下来滑行的距离与关闭发动机时的速度的二次方成正比,C错误;8节车厢有2节动车时的最大速度为v m1=错误!=错误!,8节车厢有4节动车的最大速度为v m2=错误!=错误!,则错误!=错误!,D正确.
3.(2014·北京卷)伽利略创造的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O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右侧斜面上升.斜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降低的材料时,小球沿右侧斜面上升到的最高位置依次为1、2、3.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
A.如果斜面光滑,小球将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
B.如果小球不受力,它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
C.如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
D.小球受到的力一定时,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小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铺垫材料粗糙程度降低时,小球上升的最高位置升高,当斜面绝对光滑时,小球在斜面上没有能量损失,因此可以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而B、C、D三个选项,
从题目不能直接得出,所以,选项A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