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伴行为精神症状护理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
[22]GressierF,LetranchantA,CazasO,etal.Postpartumdepres
sivesymptomsandmedicallyassistedconception: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J].HumanReproduction,2015,30(11):2575-2586.
[23]于文霞.产后抑郁的三时段护理干预研究[J].科技资讯,
2016,14(25):142-143.
[24]周丽萍.门诊模拟分娩教育对初产妇心理状态及分娩结
局的影响[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15(3):79-80.[25]冯海嫦,张海花,瞿国霞,等.微信平台结合心理咨询门诊
对高龄孕妇心理干预的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6):154-156.
[26]周润兴,周美霞,黄倩萍.微信平台在产妇出院后延续性
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医学,2017,43(6):451-452.[27]梁君.产前检查护理对产后抑郁症的预防效果观察[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8):97-98.
[28]杨怀洁,杨成良.产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J].现代妇产科
进展,2015,24(1):72-77.
[29]石欣.产妇产后抑郁情绪的原因和护理对策[J].中国实
用医药,2013,8(35):201-202.
[30]王颖.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现状[J].内蒙古中
医药,2014,33(2):119-120.
[31]刘敬华,赵立群,彭敏,等.结构性积极养育计划应用于社
区产后访视中对产后抑郁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2):134-136,140.
[32]张钰,董洁,刘红梅.产后抑郁症的社区护理干预效果

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33):201-203.[33]耿小鹿,叶剑秋,齐丽,等.家庭医生团队干预对社区产妇
产后抑郁症的影响[J].广东医科大学学报,2018,36(5):594-596.
(本文编辑:李小玲 张 婷)
工作单位:312000 绍兴 浙江省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潘建波:男,本科,护师成灵英:通信作者收稿日期:2018-08-13
阿尔茨海默病伴行为精神症状护理的研究进展
潘建波 成灵英
摘要 综述了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精神症状(BPSD)的概念、发生率、临床特征和护理措施,阿尔茨海默病BPSD主要包括神经质性、精神病性、人格改变、焦虑抑郁、谵妄等症状群,认为BPSD不仅加重了患者的认知障碍,而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而高效的护理模式和方法是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行为精神症状;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411(2019)25-0009-03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病变,约占痴呆总数的2/3。

我国5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37%,超过65岁人群患病率为3%~8%,85岁以上患病率超过30%
[1]160
,其是目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

AD的主
要临床表现为认知功能减退、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和行为精神症状(behavioralandpsychologicalsymptomsofdementia,BPSD)。

BPSD是指痴呆患者常常会出现的紊乱的知觉、思维内容、心境或行为等症状,包括幻觉、妄想、精神衰退、冷漠、焦虑、抑郁、睡
眠障碍、异常运动和行为等[1]37。

国内有关老年痴呆BPSD的研
究相对较少,为了进一步了解AD患者的BPSD状况,本文综述了AD患者的BPSD的概念、发生率、临床特征和护理措施。

1 概念
AD患者的BPSD也被称为精神病或非认知功能的症状。

国际老年精神病学会于1996年正式将痴呆患者的行为和精神症状定义为痴呆症患者常常出现的紊乱的知觉、思维内容、情绪
或行为等症状[2]。

2 行为精神症状发生率
不同程度的痴呆患者BPSD的发生率各异,痴呆程度越重,越容易出现B
PSD。

国外有研究表明,AD患者BPSD发生率为60%~100%[3-6];国内学者贾树红等[7]
研究发现92.8%的AD患者出现BPSD,重度AD患者高达100%;陆双怡等[8]发现100%的AD患者出现BPSD;隋少梅等[9]调查发现84.8%的AD患者
至少有一种BPSD表现。

3 行为精神症状的临床表现
BPSD通常发生在疾病的中后期。

如果患者伴有BPSD,则
表明痴呆程度较重[10]。

Garcia-Alberca等[11]
发现每个AD患者平均有5种行为精神症状;
杨志勇等[12]
的研究表明,每位患者平均有3.9种行为精神症状出现,具体如下。

3.1 精神病性症状 AD患者的精神病症状主要是幻觉和妄想。

幻觉是常见的神经精神症状之一,发生率为21%~49%,常见幻觉
为幻听、幻视,以言语性幻听多见[13]。

Braun等[14]
研究发现痴呆
患者的幻觉发生率在19%~40%,轻中度痴呆患者最为常见。

妄想是一种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病态的推理和判断,
患者对此坚信不疑,且不能被说服[15]。

妄想以关系妄想和被盗妄想最常见,其次为嫉妒妄想和被害妄想。


irakhur等[16]
研究发现,57%的痴呆患者出现妄想症状,妄想症状在AD的早中期多见,内容缺乏系统性,与患者个人生活经历有关。

·
9·当代护士2019年9月第26卷第25期(上旬)
3.2 抑郁 抑郁是最常见的情感异常,AD患者抑郁的发生率为70%~90%,在AD的早期和中期多见,表现为情绪低落、精神萎靡、食欲不佳、孤独等。

盛建华等[17]对60例AD患者的BPSD进行调查发现,抑郁症状发生率为100%,其中以思维缓慢(66.7%)常见;Burns等[18]对178例痴呆患者进行3年随访研究发现,抑郁症状的存在使痴呆患者的死亡率增加2倍,其他BPSD症状如精神病性症状和漫游等与病死率关系较小。

3.3 焦虑 焦虑症状可伴有其他BPSD症状,也可单独出现,患者常出现失落和不安全感、坐立不安、反复挑选衣服及来回走动等,主要为对个人财务、自己健康和因关心子女而产生焦虑。

王婧等[19]对150位痴呆患者的BPSD进行调查发现,焦虑发生率为54.7%。

3.4 激越 激越行为指的是一些不适当的语言和声音动作行为,不能用患者的具体需求或意识混乱来解释[20]。

这可能是由于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以及对护理人员无法理解或误解他们的行为所致,认为个人空间受侵犯所采取的防御性反应。

3.5 其他行为精神症状 包括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语言表达困难、抑制症等,这些症状与认知损害有关。

4 BPSD的护理措施
BPSD的非药物干预可分为3类。

①认知/情绪记忆的干预,包括模拟某些情景疗法、回忆疗法、验证疗法(validationtherapy);②感官刺激干预,包括音乐疗法、光疗、按摩疗法、行为管理等;③其他社会和心理干预措施,如动物辅助治疗和训练[20]。

对患者进行科学的、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是指导护理人员预防和护理AD患者行为和精神症状的原则[21]。

4.1 精神病性症状的护理
4.1.1 幻觉和妄想的护理 有幻觉和妄想的患者会对人产生怀疑、不信任,甚至在幻觉控制下出现冲动性攻击,给护理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

对于幻觉妄想的患者,护理人员不应与其论证或否认妄想,应充分尊重患者,满足患者的正当需要,改进护患关系,缓解患者兴奋的情绪,采取有利于患者的治疗措施,减少约束。

4.1.2 抑郁的护理 抑郁症状必须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

AD患者的抑郁常常伴有睡眠障碍、情绪低落、厌食、恐惧、疲劳等表现。

对于这类患者,护士应耐心听取患者的诉说,耐心地与患者交谈,了解他们的喜好,鼓励患者参与活动,以减少他们的孤独感。

另外,应防止自杀、自伤行为,这类患者应放置在离护士附近的房间,以便观察病情和发现问题。

4.1.3 激越行为的护理 首先需要了解AD患者产生激越的原因,了解是否因沟通问题导致其要求未被满足,或者是因身体不适、生活能力下降而导致孤独、抑郁,要分析患者精神行为表现背后的问题。

早期发现和去除压力源可以有效避免激越行为的出现,护士应该用温和的语言安抚患者,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稳定患者的情绪,尽快让患者远离应激源。

研究表明,通过对患者的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提高生活质量[22]。

同时要教会患者控制情绪的方法,如情绪激动时,用深呼吸或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放松,多参加活动,必要时使用药物控制[23]。

4.1.4 焦虑的护理 焦虑患者常表现为烦躁不安、情绪不稳定,有些患者拒绝进食与治疗,护士应耐心找出诱发因素,与患者交谈,耐心疏导,同时保持病室安静明亮,安排有趣的活动,陪患者看电视、听音乐,使患者情绪得到稳定。

4.2 一般心理护理 AD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激越、欣快、淡漠等精神症状,家属易忽视其心理需求。

俞海臻[23]的研究表明,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痴呆患者的症状,提高认知能力和生活日常能力。

4.2.1 注意沟通、消除疑虑 面对患者,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诚恳,尊重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了解患者需求,排解患者的疑惑与苦闷。

交流沟通时,语速要慢,态度和蔼,尽量使用简单、直接的语言,帮助患者调整不良的心理状态,消除心理不适感,避免患者产生疑虑。

4.2.2 鼓励患者、增加信心 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提高其信心,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了解患者爱好与兴趣,促进患者的亲人沟通。

鼓励患者进行智力锻炼,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如下棋、看报,锻炼思维能力,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以促进疾病的稳定与缓解。

4.3 一般护理 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口腔和皮肤的清洁,减少感染等躯体疾病;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物,定时开窗通风;注意患者营养,给予个性化饮食,应定量定时,给予易消化、低脂肪、低糖、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饮食,鼓励患者多吃蔬菜和水果,预防便秘;鼓励患者独立进食,进食速度缓慢,防止患者噎食;帮助患者建立合理科学的作息时间,加强安全护理,防止受伤等。

5 小结
综上所述,AD患者的BPSD发生率高,然而目前尚无有效根治BPSD的药物,因此高效的护理模式和方法已成为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我国对于老年痴呆BPSD的护理研究起步较晚,如何研究和提出一套高效的、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迫在眉睫。

随着医疗护理事业的发展,对疾病认识的提高,相信老年痴呆精神行为方面的专业护理水准也会得到长足的进步。

参 考 文 献
[1]贾建平.临床痴呆病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
[2]AssociationAP.Diagnosticandstatisticalmanualofmentaldisorder[M].4thed.WashingtonDC,2000.
[3]MushtaqR,PintoC,TarfaroshSF,etal.AComparisonofthebe havioralandpsychologicalsymptomsofdementia(BPSD)inear ly-onsetandlate-onsetAlzheimer'sdisease-astudyfromsoutheastasia(Kashmir,India)[J].Cureus,2016,8(5):e625.[4]SavaskanE.Behavioralandpsychologicalsymptomsofdemen tia(BPSD):howtoproceed[J].TherUmsch,2015,72(4):255-260.
[5]TuneLE.An(Old)NewStrategytoManageBPSD[J].AmJGeriatrPsychiatry,2018,26(3):289-290.
[6]MacaulayS.TheBrokenLensofBPSD:Whyweneedtorethi
·


·TODAYNURSE,September,2019,Vol.26,No.25
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
nkthewaywelabelthebehaviorofpeoplewholivewith
Alzheimerdisease[J].JAmMedDirAssoc,2018,19(2):177-180.
[7]贾树红,周知,王宇,等.阿尔茨海默病的精神行为症状分
析[
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6,30(5):270-273,282.[8]陆双怡,胡喜荣,王玉梅,等.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
患者的行为和精神症状特点研究[J].上海医药,2013,34(5):32-34.
[9]隋少梅,何迎雪,杜怡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为症状
的临床特点分析[C].成都: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2015.
[10]贾建平.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M].北京:人民
卫生出版社,2010.
[11]Garcia-AlbercaJM,FloridoM,CaceresM,etal.Medialtem
porallobeatrophyisindependentlyassociatedwithbehaviour alandpsychologicalsymptomsinAlzheimer'sdisease[J].Psychogeriatrics,2018.
[12]杨志勇,汪华侨,姚志彬.定量分析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
精神行为症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3):408-410.
[13]张惠红.阿尔茨海默病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特征与护理
(综述)[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2,27(6):63-64.[14]BraunUK,KunikME.Behavioraldisturbancesindementia:
findingthecause(s)[J].Geriatrics,2004,59(12):32,34.
[15]江开达.精神病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87.
[16]MirakhurA,CraigD,HartDJ,etal.Behaviouralandpsycho
logicalsyndromesinAlzheimer'sdisease[J].IntJGeriatrPsychiatry
,2004,19(11):1035-1039.[17]盛建华,高之旭,陆光华,等.Alzheimer病患者行为和精神
症状的调查[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0,26(1):23-26.
[18]BurnsA,LewisG,JacobyR,etal.Factorsaffectingsurvival
inAlzheimer'sdisease[J].PsycholMed,1991,21(2):363-370.
[19]王婧,LilyDongxiaXiao,罗艳,等.居家痴呆症病人精神行
为症状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8,32(9):1365-1369.
[20]陆春华,卫昭华,傅静,等.老年期痴呆伴发精神行为症
状的护理研究进展[
J].上海护理,2014,14(4):66-69.[21]沈珍华,石宏芳,沈洁.护理干预改善老年痴呆行为症状
的临床研究[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23(9):83-85.
[22]俞海臻.心理干预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疗效的研究[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22(3):141-143.
[23]郭玉红.老年性痴呆患者常见护理问题及研究进展[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17,24(9):17-20.
(本文编辑:李小玲 张 婷)
工作单位:441000 襄阳 湖北省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医院)卜素:女,硕士,主管护师收稿日期:2017-09-25
食管癌根治术后鼻肠管应用的研究进展
卜 素 邢利民
摘要 总结了食管癌手术后常规应用鼻肠管的临床护理经验,包括鼻肠管的术中放置、固定位置及方式、留置时间、保持通畅方法、患者心理疏导等方面的内容,认为鼻肠管途径是进行肠内营养的一种重要方式,对食管癌术后患者使用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促进患者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食管癌术后;鼻肠管;护理;综述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411(2019)25-0011-03 临床上对于营养不良的患者,或具有重大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需要给予营养支持。

根据补给途径的不同,营养支持分为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

经鼻肠管途径是进行肠内营养的一种重要方式。

鼻肠管根据走行路径及末端位置命名,其自鼻腔插入,循消化道下行,经过鼻咽部、食管、胃腔及幽门,根据末端在肠道内的位置,分别命名为鼻十二指肠管(末端在十二指肠)、鼻空
肠管(末端在空肠)。

2008年中华医学会[1]
制定了肠外肠内营
养指南,推荐鼻肠管适用于胃排空延迟、胃潴留、鼻饲不耐受、近端胃肠道吻合术后及相关性肺炎高风险的患者。

多项研究表明,对食管癌术后患者使用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促进患者肠道功能的恢
复,减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2-4]。

较之经鼻胃管途径、经
空肠造瘘途径等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因此,对于食管癌患者,加强鼻肠管应用的护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鼻肠管的放置方法
根据鼻肠管放置时间的不同,分为术前、术后放置两种方式。

1.1 术前放置 术晨由护士戴无菌手套,将鼻肠管的头端插入胃管头端第一个侧孔,在10cm处、20cm处、30cm处各系1根
·
11·当代护士2019年9月第26卷第25期(上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