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X的教育方针,以争创‘绿色学校’为契机,根据学科特点,以课堂为实施素质教育和渗透环境教育的主渠道,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对地球人类的责任感,自觉参与环境科学实践。
二.具体措施和要求
加强学生环保意识的教育,培养学生建设绿色校园的意识,应该是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各学科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紧密联系实际生活,适当渗透学科,开展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自觉保护自然环境,防治污染,创造美好家园,建设绿色校园。
具体要求如下:
1.挖掘学科教学与环境教育联系的潜力。
“环境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客观上与普通课程所教授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密切相关。
数学、科学、化学、卫生、地理、历史、社会、人口、劳动技术等课程都有关于环境教育的内容。
环境教育要求我们的学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注重环境教育的整合、沟通和渗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确定环境教育的知识点、环境意识培养的渗透点、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引导行为的结合点。
努力挖掘中学各科教学与“环境教育”衔接的潜力。
2.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类似于其他学科教学中常用的这种方法,但可以充分利用图表、数据、对象等。
加强语言的直觉,努力用数据解释问题并让事实‘说话’。
调查方法:调查分为自然调查和社会调查。
前者指性质上的调查;后者是指对工厂、xx等社会机构的调查。
观察方法:所谓“观察”,即观察,教会学生用自己的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识别和判断环境的好坏;所谓“测量”,就是学生可以用各种仪器设备监测周围环境,获得第一手资料。
实验方法:教学生对提取的样品(水样、土壤样品、气体样品、植物、昆虫等)进行测量分析。
)在实验室里用仪器,或者创造一个“微环境”来观察动植物
在这个环境中的生存状况。
参观方法:组织学生参观现场。
模拟教学法:即通过模拟活动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运用环保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环境意识和能力。
视听教学法:即把有关环境的信息编成录音照片或科普电影,向学生展示。
这种方法可以克服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的限制,在短时间内生动地演示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因此具有很高的直观性。
设计-综合操作法:这是组织学生综合运用环境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首先要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题目,设计方案,然后组织学生实施方案,自己完成每个过程。
在实施过程中,可以组织各种竞赛或比赛,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行为和成绩进行评价或指导。
x、对整个工作进行总结评比。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求“绿色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真正体现在课堂上。
要把全体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增加学生互动探究学习环节,营造民主、自主、生动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