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中考物理二轮讲练测专题03热和能(讲)word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最新】中考物理二轮讲练测专题03热和能(讲)word版
专题03热和能(讲案)
第一讲考点梳理
一、温度和温度计:
1、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叫做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3、温度计测量时,正确的使用方法是:
a、使用温度计之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最小刻度和零刻度线的位置。

不能超过温度计
的最大刻度值。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的底或容器的壁。

c、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接触后要稍过一段时间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d、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仍需留在被测物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质的状态变化:
1、物质的状态随温度改变而变化的现象叫状态变化。

物质常见的状态有固、液、气三种状
态,会出现六种状态变化。

2、熔化、汽化、和升华三种状态变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

凝固、液化和凝华三种状态变化
过程中要放出热量。

3、熔化和凝固
晶体两大类。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晶体的熔点。

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也保持不变,这个温度称晶休的凝固点。

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是相同的,不同晶体的熔点(凝固点)是不相同的。

晶体熔化成液体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液体温度要达到熔点,二是液体要不断地吸收热量。

液体凝固成晶体,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液体温度要达到凝固点;二是液体要不断地放出热量。

4、汽化现象
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平缓的汽化现象。

液体的蒸发在任何温度下进行蒸发时要吸收热量。

液体蒸发的快慢由下列因素决定:(1)在相同条件下,不同液体蒸发的快慢不同,例如,酒精比水蒸发得快,(2)在同种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3)同种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4)同种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通得越快蒸发越快。

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上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沸腾。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压强增大,沸点升高,压强减小,沸点降低。

5液化、升华和凝华: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液化、凝华过程放出热量,升华过程吸收热量。

液化有两种方法,所有气体温度降低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当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时,压缩体积可使气体液化。

三、内能及其应用
1、分子运动轮的基本内容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扩散现象:不同的物体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一切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这种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当你去拉伸物体时,物体很难被拉长,说明分子间有引力,当你去压缩物体时,物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2、内能的定义
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物体内能的大小跟物体内分子的个数,分子的质量,热运动的激烈程度和分子间相对位置有关。

一个物体它的温度升高,物体内分子运动加快,内能也就增大。

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物体对外做功,自身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两个物体有温度差;发生热传递时,热量(内能)从高温物体传向低
温物体,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直到温度相同时,热传递才停止。

三、比热容及其应用
1、比热容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它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比热容是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能力的物理量。

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物理意义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是物质本身所决定的,虽然某种物质的比热也可以用来计算,但某种物质的比热跟它吸、放热的多少,质量的大小升温或降温的多少无关。

2、热量的计算
在没有物态变化时,由于温度降低,计算物体放出热量的公式是,其中t表示物体的末温,t0表示物体的初温,用△t表示物体的温度变化,则△t=t-t0公式可改写成△t。

可见,物体放出热量的多少跟它的比热、质量和降低温度的多少三个因素有关,并且由它们的乘积所决定,跟物体的初温t0、末温t无关。

第二讲重点解析
1.判断生活中的物态变化及其过程中的吸放热。

判断生活中的物态变化及其过程中的吸放热可按照下面“四步法”进行:
第一步:判断发生物态变化前物质的状态;
第二步:判断发生物态变化后物质的状态;
第三步:根据前两步判断出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第四步:根据物态变化类型判断吸放热过程.
典例1 如图所示,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答案.A
2、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区别。

温度、内能和热量是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物理量。

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从分子运动论的观点来看,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大,分子热运动就越激烈,因此可以说温度是分子热运动激烈程度的标志。

这里还得说明一下单个分子的运动是无意义的,我们这里指的都是大量分子的运动情况。

内能是一种形式的能。

它是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它跟温度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但又有密切的联系,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在热传递过程中,热量从高温物体转向低温物体,高温物体放出了多少焦的热量,它的内能就减少了多少焦,低温物体吸收了多少焦的热量,它的内能就增加了多少焦。

温度和热量是实质不同的物理量,它们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

在不发生物态变化时,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物体放出了热量,它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典例2 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越高,它含有的热量越多 B.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要吸收热量
C.物体的内能越多,放热一定越多D.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答案.D
3.热学中的实验探究
(一)、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使用水浴法加热的目的是保证受热均匀.
(2)采用正确的实验装置后,若将装有固体的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其“适当”的含义是:试管不接触烧杯底;试管中装有晶体的部分完全浸没在水中.
(3)为了减少误差,实验时应选取等质量的粉末状(选填“较大块”或“粉末状”)的海波进行加热.
典例3 九年级2班的同学在教师指导下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观察冰熔化”的实验。

(1)本实验中,放置石棉网的铁圈位置和悬挂温度计的铁杆位置非常重要。

在组装该实验装置时,应当先调整固定__________(选填“铁圈”或“铁杆”)的位置。

(2)实验时,同学们向烧杯中倒入水,通过水给试管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这样
做的好处是。

(3)小亮组通过实验测得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冰熔化过程的特点是。

(4)小亮重新审视自己的实验数据,还有新的发现:冰和水的状态不同,吸热能力也是不同
的,请你帮他找出证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组的小军想:如果一直加热下去,试管中的水会沸腾吗?说说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答案.(1)铁圈
(2)使试管的冰(或水)受热均匀
(3)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只答出一点不得分)(4)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加热相同的时间(即冰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但冰和水升高的温
度不同(5)试管中的水和烧杯中的水均可以达到沸点,但是试管中的水达到沸点后无法继续吸热,
所以不会沸腾。

(二)、探究水沸腾时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烧杯上面加纸板的作用(防止加热时水蒸发吸热,造成实验时间过长;如果加的是厚纸板
会使烧杯内气压升高,从而提高沸点)2.通过气泡的变化判断液体所处的状态,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产生,上升、变大;水沸腾前气泡
逐渐变小。

3.白气现象辨析(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4.加快沸腾的方法(可以采用减少水量或使用温水进行加热,也可以在烧杯上加纸板盖减少
热散失)实验结论:液体沸腾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液体的沸点与物质的种类有关,还与液面上方
气压有关,液面上方气压越高,沸点越高典例4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如图甲是某同学选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的操作图,其中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

甲乙丙丁
①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
②B图读数中的错误是
③除了图乙中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2)该同学在做实验时,水的初温如图丙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_,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为了缩短水沸腾时间,你觉得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丁中(a)、(b)是某同学做观察水沸腾实验时看到气泡上升情况示意图,其中图_________一定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当水温升至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温,4min 后水开始沸腾,接着又观察记录了6min,然后移开酒精灯,停止加热,沸腾停止,记录数据如下表
该同学根据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归纳有如下发现:
①水沸腾的时候,是在液体___________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②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某一次观察记录中有明显错误的是第_______min时的数据。

③停止加热,沸腾停止,说明沸腾过程需要(填“吸”或“放”)热。

答案.(1)① 温度计碰到了容器底部② 读数时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来了③ 秒表(手表、计时器)38℃ 用热水用少量的水(更换火力大的酒精灯)(3)b ①内部和表面② 7 ③ 吸
(三)、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的情况:
1.在实验过程中,应选取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而不是体积相同的不同液体
2.实验过程中选用相同热源(为了便于比较加热相同时间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3.物质吸热能力的强弱用比热容来表示(比热容大的吸热能力强)
4.画出温度-时间图像
5.在该实验中,可以通过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温度变化判断物体的吸热能力(温度变化快
的吸热能力弱)
6.该实验中,也可以通过观察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来判断物体的吸热能力(加热时间长的物体吸热能力强)
实验结论: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是不同的(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升高的温度越高时吸收的热量越多.同种物质在升高的温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吸收的热量越多.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一般不同,比热容越大的物质吸收的热量越多)
典例5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江涛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应加入初温相同、相同的水和煤油;
(2)实验中搅拌器的作用是:使液体;选用相同酒精灯加热的目的是:使水和煤油在相同时间内;
(3)实验中发现煤油的温度比水的温度升高得(选填“快”或“慢”),这表明吸热本领更强。

7.(1)质量(2)受热均匀吸收的热量相等(3)快水
第三讲方法点睛
物态变化的辨别
第一练练实题——随堂小练
1.在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

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

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沸腾后凝固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蒸发后沸腾
2.金属块在冰箱中被冷冻一段时间后,取出放在空气中一会儿,发现变湿了.用干毛巾擦净,等一会儿金属块又变湿了,原因是()
A.金属块在冰箱中吸收的水继续往外渗透
B.空气中的水附着在金属块表面
C.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附着在金属块表面
D.空气中的水汽化成水蒸气附着在金属块表面
3.物态变化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初春,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 B.盛夏,雾的出现是液化现象
C.深秋,霜的出现是凝固现象 D.严冬,冰雕变小是熔化现象
4.下列实例中物体内能减少的是()
A.金属汤勺放进热汤中后会变得烫手B.放入电冰箱中的食物温度降低
C.一块0℃的冰全部熔化成0℃的水 D.“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进人大气层后表面升温5.下列现象能用分子理论解释并正确的是()
A.矿石被粉碎成粉末,说明矿石分子很小
B.热水瓶瓶塞有时很难拔出,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污水排入池塘后不久,整个池塘水被污染了,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D.压缩弹簧需要用力,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6.下表是小刚同学在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要求解答下列问题:(1)由下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__℃,而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由此可知实验时水面上方的气压 1标准大气压。

(选填“低于”、“等于”或“高于”)
(2)温度计玻璃泡中的测温物质有的是水银,有的是酒精。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银和酒精的凝固点和沸点如表中所示。

在做“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时,应选用温度计。

(选填“水银”或“酒精”)
第二练练原创——预测提升
1.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放出热量的是
2.对下列图中物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3. 2013年CCTV3·15晚会曝光黄金造假:个别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在黄金中掺入少量金属铱颗粒.已知黄金的熔点是106
4.6℃,铱的熔点是2443.0℃,可以有效检测黄金制品中有无铱颗粒的手段是
A.加热至106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B.加热至1065.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C.加热至244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D.加热至3507.6℃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4、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越高,它含有的热量越多 B.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要吸收热量C.物体的内能越多,放热一定越多D.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5.根据表中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制作体温计常用水银做介质,原因之一是水银的比热容小
B.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做介质,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
C.由于水比沙石的比热容大,所以内陆地区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
D.水比冰的比热容大,所以冷却食品时0℃的水比0℃的冰效果好
6、如图所示是从物理课本(比热容)中节选的部分内容,请你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在使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给水和食用油加热的过程中,通过来反应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
(2)水和食用油的质量要适量,既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没在液体中,又能在适当时间内明显观察到,还不能使之沸腾;
(3)下表是某小组记录的实验数据,分析表中a和b两组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时,__________会影响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4)综合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的吸热能力强.
7.茶道在可谓源远流长,闽南地区就有泡茶的习惯.如果用酒精炉来烧水,烧掉30g酒精便可将1000g温度为30℃的水加热到100℃沸腾,则酒精炉的效率(水吸收的热量占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百分比)是多少?[c水=4.2×l03J/(kg·℃),q酒精=3.0×107J/kg].
- 11 - /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