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对全球粮食危机中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高层论坛”述要
世界粮食生产、贸易、价格波动与中国的粮食安全应对策略
![世界粮食生产、贸易、价格波动与中国的粮食安全应对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dd7b924e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df.png)
世界粮食生产、贸易、价格波动与中国的粮食安全应对策略一、本文概述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生产、贸易和价格波动直接关系到全球粮食安全。
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世界粮食生产、贸易和价格波动的现状及其趋势,探讨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全球粮食安全,特别是中国的粮食安全。
本文还将深入研究中国在面对全球粮食市场变化时所采取的应对策略,分析这些策略的有效性及可能存在的挑战。
通过本文的探讨,期望能够为全球粮食安全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二、世界粮食生产概况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持续发展,粮食生产始终是全球关注的重点问题。
世界粮食生产的总体趋势表现为产量的稳定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农业技术的持续进步、耕地面积的适度扩大以及农业投入的增加。
然而,这种增长并非均衡且稳定的,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之间的生产状况存在较大差异。
从地区来看,亚洲和非洲是世界粮食生产的主要地区,其中中国和印度是全球最大的粮食生产国。
北美洲和欧洲虽然耕地面积相对较小,但由于农业技术先进,粮食单产水平较高。
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粮食生产也各具特色,但总体规模相对较小。
从作物种类来看,稻米、小麦、玉米和大豆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其中,稻米的产量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和印度;小麦的产量则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玉米的产量则主要集中在美洲地区,尤其是美国和巴西;大豆的产量则主要在中国、美国和巴西。
然而,世界粮食生产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日益显著,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如干旱、洪涝、高温等,对粮食生产造成了严重冲击。
另一方面,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水资源的短缺也制约了粮食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农业技术的更新换代、农业投入的增加以及农业劳动力的减少等因素也对粮食生产产生了深远影响。
世界粮食生产虽然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态势,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因此,各国需要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的科技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质量,以确保全球粮食安全。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https://img.taocdn.com/s3/m/1f8fdd44a8956bec0975e378.png)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4月3日,农业部部长孙政才应邀在中共中央党校作专题报告,系统阐述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有关问题。
孙政才指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针对新世纪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新任务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顺应世界农业发展普遍规律、立足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统筹城乡发展、协调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未来较长时间内统领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异常严峻,农业农村经济也遭遇日益明显的冲击,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重视农业。
农业部门将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部署,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进一步强化惠农政策,加大工作力度,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不断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应有贡献。
孙政才的报告分四个部分,分别阐述了国外发展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探索、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总体思路、当前值得关注和研究的几个问题。
在介绍国外发展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时,报告指出,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其内涵和标准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等不断更新和演进。
农业现代化就是要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生产资料和管理方法来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包括人地关系、经济实力、工业化程度等等,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方式、道路、时间也不尽相同。
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因自然资源禀赋、经济社会条件不同,在起步时期出现了不同的技术路线选择,起步阶段技术路线不同,最后基本上是趋同的。
发展中农业大国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做法各有特色,值得引以为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土地制度问题。
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在农民未取得稳定的就业和收入保障之前,保留农民的土地权利,让农民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有助于防止无地农民集中城市,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
现代农业发展与国家粮食安全高峰论坛举办----中国科学院
![现代农业发展与国家粮食安全高峰论坛举办----中国科学院](https://img.taocdn.com/s3/m/24f561290066f5335a812136.png)
开幕式现场
/xw/yxdt/201007/t20100721_2908601.shtml(第 4/4 页)2010-10-29 11:10:33
/xw/yxdt/201007/t20100721_2908601.shtml(第 1/4 页)2010-10-29 11:10:33
现代农业发展与国家粮食安全高峰论坛举办----中国科学院
地区的粮食生产稳定地持续下去,如何使中科院的农业科技持续为东北地区粮食增产做出贡献,是下一步工作的重 要内容。 论坛特邀报告由张知彬主持,李家洋作了题为“水稻品种设计的分子基础”的报告。来自东北地区科研机构和中科院研 究所的34位专家做了精彩报告。李振声在论坛闭幕式上做了总结。他指出此次论坛有理论、有实际、没有讲空话, 通过翔实的分析和丰富的数据充分的讲明了东北农业所面临的问题,通过此次论坛将会进一步加强中科院与东北科 研力量的结合。 在论坛前一天,李家洋在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宋才文陪同下考察了沈阳军区直属富裕、老莱、双山农副业基地,观摩 了中科院与军区开展的农业科技合作项目。在军区规模化生产、机械化耕种、军事化管理的优良基础上,中科院发 挥了科学种田的技术优势,在富裕基地主要集成了低碳施肥和保护性耕作技术,在老莱基地主要集成了精准灌溉和 马铃薯种苗脱毒技术,在双山基地主要集成了精准农业与信息化技术。此外,三个基地还分别示范了中科院包括性 诱剂、生物导弹、抗逆制剂等在内的绿色农业技术。 此次“现代农业发展与国家粮食安全暨东北农业现代化战略高峰论坛”的举办是“现代农业发展与国家粮食安全暨黄淮 海现代农业发展战略高峰论坛”的成功延续,是院军合作的良好开局,为未来我国东北粮食主产区的发展部署以及开 展中科院与沈阳军区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头等大事
![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头等大事](https://img.taocdn.com/s3/m/4693902c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76.png)
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头等大事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治理和发展的头等大事。
粮食是人们基本的生存需求,影响着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国家的稳定发展。
因此,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对于国家的繁荣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粮食安全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
如果一个国家的粮食供应出现问题,很容易引发社会动荡,给国家带来不稳定因素。
粮食短缺会导致物价上涨、民众生活困难等问题,进而引发社会不满情绪甚至骚乱。
因此,保障粮食安全,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至关重要。
其次,粮食安全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粮食是国家经济的基础,粮食产业的发展不仅关系着农民的生计,还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力。
一个缺乏粮食安全的国家无法保障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需求,很难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相反,保障粮食安全能够提升农业产业的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国家经济的繁荣。
第三,粮食安全与国家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粮食生产与土壤、水资源、生物多样性等自然资源息息相关。
如果粮食生产不合理,过度开发或污染环境,将会严重破坏生态平衡,进而对农田和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将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需要注重生态保护,推动可持续农业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最后,粮食安全也与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和地位紧密相连。
一个拥有粮食安全的国家,能够稳定供应国内需求,并参与全球粮食市场的竞争。
而一个粮食短缺的国家,则容易成为其他国家的依赖对象,降低国家的独立性和影响力。
因此,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有利于提升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地位,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综上所述,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关系着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还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和地位。
因此,政府和社会各界应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粮食生产和供应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为国家的繁荣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提供坚实保障。
《中国道路的经济解释》期末考试#甄选
![《中国道路的经济解释》期末考试#甄选](https://img.taocdn.com/s3/m/2ee5d36f71fe910ef02df87e.png)
《中国道路的经济解释》期末考试#优选、《中国道路的经济解释》期末考试一、单选题(题数:40,共40.0 分)1资源环境经济学的逻辑基础是(1.0分)1.0 分A、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B、联系是普遍的C、资源禀赋是一次性的D、可持续发展理论2鼓励一部分人先富的原因,不包括(1.0分)1.0 分A、人的禀赋不同B、市场经济必然造成贫富差距C、先富的人群可以帮助国家获得更多税收D、一部分人先富是符合市场经济逻辑的3PPP模式中的第一个“P”是指(1.0分)1.0 分A、私人B、社会C、企业D、政府4为广大网友解决网络课问题的是()(1.0分)1.0 分A、20932+B、02559C、扣扣D、百度5关于我国重工业道路的选择,说法错误的是(1.0分)1.0 分A、原因是民国后期国有资产名存实亡B、为了发展重工业,不得不损害农业利益C、典型案例是三线建设D、“大跃进”标志着重工业道路的失败6下列会增加社会成本的是(1.0分)1.0 分A、维护社会信用体系B、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信任C、私人成本不是本人全部承担D、私人成本全部由本人承担7下列不属于农地“三权分置”中“三权”的是(1.0分)1.0 分A、所有权B、承包权C、经营权D、处置权8关于经济学,错误的是()。
(1.0分)1.0 分A、是一种知识体系B、研究对象不具有不确定性C、可以做为方法论来解释社会现象D、是一门一级学科8对人民公社制度下的监督者,描述最恰当的是(1.0分)1.0 分A、通常是没有道德风险的人B、为了发现偷懒,监督投入比较高C、监督效率很高D、无法保证监督者的公正9在我国历史上,政权得到农民拥护的经济基础是(1.0分)1.0 分A、给予足够资金补贴B、给予农业技术指导C、解决土地和温饱问题D、保护劳动,减免赋税10对“全面依法治国”理解错误的是(1.0分)1.0 分A、这里的“法律”包括人大通过的法律和政府出台的条例B、全面依法治国可以增加社会成本C、全面依法治国可以明确各主体的责、权、利D、可以改进社会福利11新中国第一次结构调整的背景是(1.0分)1.0 分A、新中国刚成立,正确尚未巩固B、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C、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D、文化大革命12关于货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分)1.0 分A、是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B、货币不是商品,二者本质不同C、货币用来剥削劳动就变成了货币资本D、货币不仅包括纸币,还有金属货币等等13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改革和全球化,其中不属于改革和全球化的包括(1.0分)1.0 分A、国企制度改进与结构调整B、私经济迅速成长C、农田经营权有限自主D、宏观政策的成熟14“百人逐兔”的故事来自(1.0分)1.0 分A、论语B、诗经C、吕氏春秋D、菜根谭15下列能减少内生交易费用的是(1.0分)1.0 分A、促进消费者和厂商信息匹配B、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C、降低物流费用D、完善法律法规以规范交易市场16“百人逐兔”的故事告诉我们(1.0分)1.0 分A、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B、治理国家要界定产权C、完善市场交易规则D、降低社会成本17公共政策的重点要向()领域倾斜(1.0分)1.0 分A、扶贫B、健康C、经济增长D、环境卫生18下列对降低社会成本作用不大的是(1.0分)1.0 分A、强调信用B、完善规则以避免推诿扯皮C、界定产权D、一次性交易,不可重复19“中国奇迹”最主要的是指(1.0分)1.0 分A、经济总量的高速增长B、民主政治的快速推进C、经济结构的快速优化D、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20对承包制的描述,错误的是(1.0分)1.0 分A、相对于人民公社,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效率问题B、增加了粮食产量,但没有彻底解决农民增收问题C、可以作为长期的制度安排不动摇D、释放了农村劳动力,促进了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因此促进了城市的发展21对鱼的加工和生产属于第几产业(1.0分)1.0 分A、一B、二C、三D、四22关于1994年分税制改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分)1.0 分A、从此开启了各地的增长锦标赛B、比较好的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财权C、中央通过转移支付,可以平衡各地财政收支D、彻底完善了我国的税收制度23人民公社的致命缺陷,表达最贴切的是(1.0分)1.0 分A、超越了时代的需要B、监督不力,腐败横行C、生产队经营单一,缺乏创造力D、缺乏足够的激励机制来解决群体偷懒24下列关于有效机制设计,说法正确的是(1.0分)0.0 分A、有效的机制设计是不会产生资源错配的B、这里的“效”是成效C、有效的机制设计是决不允许多次错配资源的D、机制设计更多是政治学关注的25根据刘易斯二元结构理论,以下政策设计错误的是(1.0分)0.0 分A、鼓励要素在城乡和地区之间流动B、尽早破除户籍等阻碍要素流动的制度C、鼓励东部地区的低端产能向中西部转移D、加强土地监管,防止土地流转26我国大城市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是(1.0分)1.0 分A、高中低产业会继续同步发展B、由中低端的制造业像高端的制造业转变C、由于要素充足,制造业的生产和销售会继续火热D、即使发展了高端制造业,也要继续保持中低端制造业的竞争力27下列不属于制度的作用的是(1.0分)1.0 分A、改善预期B、稳定预期C、明确行为主体的责、权、利D、增加交易成本28在宪法修正案中,关于对私人财产权的保护,说法错误的是(1.0分)1.0 分A、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B、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C、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无条件对土地实行征用D、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29根据刘易斯二元结构理论,两要素在两个市场直接流动的根本原因是(1.0分)0.0 分A、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B、各地政策和机制不同C、要素价格或回报率在各地的差异D、各地发展阶段和任务不同30为减少社会成本,下列不属于政府应该做的是(1.0分)1.0 分A、提供基本公共品B、加强监管投入,防微杜渐,杜绝所有产生社会成本的行为C、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成本约束D、没必要事无巨细的监管31前苏联“新经济”政策,说法错误的是(1.0分)1.0 分A、在1919年颁布B、反映的是商品经济不充分发展C、针对的是农村和农业D、获得了持久的效果32“两个积极性,总比一个积极性好的多”最早由谁提出(1.0分)1.0 分A、列宁B、斯大林C、邓小平D、毛泽东3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越突出,越可能出现的现象为(1.0分)1.0 分A、工业革命B、工业过剩C、关税壁垒D、政治改革34关于互补品,说法正确的是(1.0分)1.0 分A、如果商品X的价格上涨,带来商品Y的需求量增加,那么X和Y是互补品B、如果商品X和Y的需求量反向变化,那么X和Y是互补品C、互补品带来的效用具有木桶效应,取决于最少的那个商品消费量D、在配额制制度下,货币和粮票是替代品35新中国成立之初,选择重工业道路的原因,最恰当的是(1.0分)1.0 分A、重工业是我国当时的比较优势B、国防需要C、大国需要装备制造业,而新中国的重工业名存实亡D、重工业比轻工业发展容易36我国的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始,最恰当的解释是(1.0分)1.0 分A、农民革命性强B、“三农问题”比城市改革更重要C、领导人倾向于自下而上的改革模式D、温饱问题,是当时中国首先要解决的37假如一个机制无法区别勤勉的人和偷懒的人,那么下列最有可能发生的是(1.0分)1.0 分A、勤勉的人和偷懒的人获得的货币收入相同B、勤勉的人和偷懒的人获得的效用相同C、勤勉的人获得更多的货币收入D、勤勉的人获得更高的效用38民国后期,国有资产名存实亡的直接原因是(1.0分)1.0 分A、国有资产比重低,地位低B、蒋经国“打老虎”不力C、国共内战消耗D、贪腐严重,缺乏权力约束机制,国有资产被暗度陈仓39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给“新经济”带来的启示不包括(1.0分)1.0 分A、只要加强金融监管,就可以避免金融危机B、没有高质量的金融发展就没有经济安全C、金融创新不能脱离实体经济需要D、工业化应当脱虚向实40下列不属于资源配置机制的是(1.0分)1.0 分A、自然配置B、计划配置C、市场配置D、政府配置二、多选题(题数:15,共30.0 分)1振兴农村的难点包括(2.0分)2.0 分A、人口一直向城市流动,缺乏振兴的主体B、找到一个有效率的组织C、如何释放公有制下的土地效率D、缺乏振兴资金2人民公社的制度教训是(2.0分)1.0 分A、基层民主的重要性B、权力需要约束和监督C、要给予参与者退出权利D、制度供给不能单一,要给民众选择的可能和权利3关于我国具体经济体制和政策,描述正确的是(2.0分)2.0 分A、和经济制度一样不能随意调整,具有稳定性B、经济体制政策是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表现C、具有相当强的灵活性,可以朝令夕改D、经济体制和政策的变化要符合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4我国农业的发展,说法正确的包括(2.0分)2.0 分A、应该发挥比较优势,减少粮食生产,鼓励轻工业发展B、恪守耕地红线,确保粮食安全C、促进农地流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D、在市场经济下,农业应该自由发展,不需要政策干预5经济学的微观维度包括(2.0分)2.0 分A、企业B、个人C、市场D、政府6新型装备制造的三大重点是(2.0分)1.0 分A、现代交通运输设备B、先进的机械加工制造业C、重大基础工程设备D、以医疗器械为主的检测设备7按联合国标准分类标准,农业包括(2.0分)2.0 分A、农业B、林业C、牧业D、渔业8产生”农民工“这一词语,说法正确的包括(2.0分)1.0 分A、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工人中有很多是原本从事农业生产的B、在经济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大量农民进入城市从事工业生产C、进入城市的农民,由于户籍等人口制度的存在,并未被赋予城市核心居民同等待遇D、随着经济市场化的进行,有理由相信“农民工”一词会逐渐淡化和消亡9关于激励机制设计的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包括(2.0分)2.0 分A、恶行者不应过度惩罚B、善行者应得到原有的收益C、善行者应得到最大收益D、恶行者应得到最大惩罚10社会建构的任务包括()。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粮食安全合作保障全球粮食供应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粮食安全合作保障全球粮食供应](https://img.taocdn.com/s3/m/1e25b06f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ff.png)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粮食安全合作保障全球粮食供应在全球范围内,粮食安全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粮食生产和消费国之一,积极参与全球粮食安全合作,保障全球粮食供应,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中国的粮食生产实力、国际合作倡议以及援助行动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国的粮食生产实力中国拥有广阔的耕地资源和丰富的农业劳动力,同时自然条件和气候适宜农作物生长。
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农业支持政策,鼓励粮食生产。
近年来,中国的粮食产量稳步增长,已成为全球粮食市场上一个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
此外,中国还不断增加科技投入,推动粮食生产的现代化与高效化。
农业机械化、种植技术的改良以及农业科技的创新应用,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还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中国坚持提出“绿色农业、科技农业”,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和资源优化利用,为全球粮食供应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中国的国际合作倡议中国积极投身于全球粮食安全合作,并提出了多项倡议,旨在推动建立多边合作机制和政策沟通平台,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首先,中国倡导构建命运共同体。
在习近平主席的倡导下,中国秉持开放、合作、共赢的原则,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强调国际间应该共同应对粮食安全挑战,通过合作互助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粮食安全。
其次,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
中国坚定支持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等国际组织的工作,并提供资金援助以及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技术支持。
此外,中国还扩大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合作,促进了交流与发展。
三、中国的粮食援助行动作为全球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不仅关注自身的粮食安全,也积极参与国际粮食援助行动,为全球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
中国通过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援助、人员培训以及金融支持等方式,帮助这些国家提高粮食产量和提升农业发展水平。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联合国等组织的粮食援助行动,向受灾地区提供紧急援助,帮助他们渡过粮食危机。
国家经济安全事迹材料
![国家经济安全事迹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d085e4b5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fd.png)
国家经济安全事迹材料国家经济安全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有关国家经济安全的事迹材料:1.抗击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
中国政府迅速采取措施,通过推出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有效避免了危机对中国经济的严重影响。
中国经济保持了较高速度的增长,为世界经济的复苏作出了重要贡献。
2.建立健全的国际贸易体系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体系的建设与改革,不断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大幅度降低了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提供了更加公平和开放的贸易环境。
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之一,为全球经济的繁荣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3.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培育和支持一批科技创新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中国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创新成果,不断提升了国家的竞争力和经济安全。
4.加强金融监管体系建设中国政府致力于建立健全的金融监管体系,加强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的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中国通过多项措施,如加强对银行业和保险业的监管,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完善法律法规,提高金融监管能力,为国家的金融稳定和经济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5.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国政府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中国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村经济得到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事迹材料充分展示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在国家经济安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努力。
国家经济安全的确立和维护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改革,以适应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在实现国家繁荣和稳定的同时,更好地保障人民的福祉。
中国粮食安全主要挑战及应对策略
![中国粮食安全主要挑战及应对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c6f137ef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fc.png)
中国粮食安全主要挑战及应对策略摘要:食为政首,粮安天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粮食产量连续八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连续十九年增产丰收。
但居安也要思危,我国的粮食安全仍然面临着国内外诸多风险挑战。
关键词:中国粮食;安全;挑战;应对1当前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风险挑战一粒粮食能拯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
只有深刻分析国内外粮食安全的重大形势,才能将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攥在自己手中。
1.1从国际来看,全球性粮食危机正在逼近《2021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指出,2020年全世界有7.2亿至8.11亿人口面临饥饿,与2019年相比增加了1.61亿。
除此之外,还有将近23.7亿人无法获得充足的食物,这个数据在短短一年内就增加了3.2亿。
这主要是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是全球新冠疫情的肆虐。
一方面,新冠疫情本身破坏了全球正常的经济运行秩序,阻断粮食生产链,导致粮食供应减少,粮食消耗增大,由此产生的供需矛盾加剧了粮食安全的紧张形势。
另一方面,国家保护主义抬头,很多产粮大国为了保护本国民众的生存,宣布禁止粮食出口,开始捂紧自己的“粮袋子”。
二是气候灾害频发。
有科学家预测,如果温室气体排放量继续以目前的速度上升,到本世纪末全球三分之一的粮食生产将面临威胁。
2021年夏季,全球小麦主产国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都遭遇了极端干旱天气的冲击,严重影响小麦收成,导致全球小麦出口价格上涨了46%。
三是全球武装冲突发生。
2022年至今,俄乌冲突长期化的趋势愈加明显。
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小麦出口国,乌克兰则有“欧洲粮仓”的称号。
从数据上来看,2021年俄乌两国玉米、大麦、小麦的出口量分别占到全球出口量的16%、29.6%和25.7%,葵花籽油占比更是高达76%。
如果俄乌冲突长期存在,将直接影响全球粮食安全的供应链,由此小麦、玉米的期货价格一路高涨。
1.2从国内看,粮食供求仍处于紧平衡态势一是粮食需求总量不断上涨。
()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
![()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https://img.taocdn.com/s3/m/0903a550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44.png)
()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仓廪实,天下安。
粮食安全是的重要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就粮食安全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粮食安全保障取得历史性成就。
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13657亿斤,粮食生产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十八连丰”。
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和6.4%的淡水资源养活了占世界近20%的人口,创造了“中国粮”的奇迹。
但从长远来看,我国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持续提升粮食供给保障能力,越来越需要发挥农业科技创新的核心支撑作用。
必须深刻认识科技创新支撑粮食安全的必要性紧迫性,在分析研判我国粮食安全科技需求的基础上,以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实践,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为粮食安全保障增添新动能。
以科技创新支撑粮食安全的必要性紧迫性科技创新是新阶段保障粮食安全的治本之策。
粮食安全关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其概念经历了一个较长时间的演变过程。
197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对粮食安全定义为“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主要强调粮食的生产、供给。
1983年定义为“任何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他们所需要的基本食品”,将获取食物相关的市场、价格等因素纳入其中进行考量。
1996年定义为“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通过物质、社会和经济手段获得充足、安全和富有营养的食物,满足其膳食需要和饮食偏好,过上积极和健康的生活”,将粮食安全内涵扩展到了食物卫生、健康标准、营养平衡等方面。
粮食安全最根本的是满足所有人对于粮食供应的基本需求,免于饥饿,得以生存。
但随着人们对粮食安全认识的转型升级,粮食安全从单纯的数量安全到质量安全、再到生态安全,人们开始由“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已无法满足人们对粮食安全的多样化需求,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
为有效解决粮食安全由“饱”向“好”的转型升级,亟需利用科技创新不断提升粮食生产效率与效益,推动粮食生产量与质的协同发展。
2023年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
![2023年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ddc0032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bc.png)
2023年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走好“民生棋”坚定信念,有“真抓实干”的保障力。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粮食安全工作需要聚焦民生实事。
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希望大家喜欢!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篇1从“不愁吃”里话小康小康,对于中国人而言,是盼了很多代,奔了很多年的愿景。
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两不愁三保障”成为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指标,这其中最基础的当属“不愁吃”。
“不愁吃”起源于“小康梦”的追求。
最早在《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中,就有无数百姓“久困于穷,冀以小康”,仁人志士“四海为忧,思欲小康”。
古往今来,人们对吃都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
像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吃饭”一直是第一位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填饱人民的肚子是国家面临的难题。
从到20连续十七年发布中央一号文件,不断强调“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在追求小康的路上,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老百姓都已迈入“不愁吃”的行列,在迈向“车厘子自由”的路上了。
“不愁吃”得益于“好政策”的扶持。
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这些“不愁吃”的关键因素,都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而且好的政策才能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今年4月,国际组织发布的《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很可能导致全球遭受严重饥饿人口数量在今年底超过2.5亿人。
反观我国,国家预计今年我们的米面油、肉蛋奶、果菜鱼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和质量将进一步提升,农业农村部也明确表示中国不会发生粮食危机。
新冠肺炎疫情不失为对中国农业的一次大考和检验,事实证明我们扛得住!“不愁吃”得益于“高科技”的进步。
科技的进步,让我们逐渐从“吃不饱”到“不愁吃”再到“随便吃”。
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国粮食问题面临的危机和挑战
![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国粮食问题面临的危机和挑战](https://img.taocdn.com/s3/m/a2bade8449649b6648d74796.png)
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国粮食问题面临的危机和挑战作者:王庆来源:《山东工业技术》2014年第14期摘要:在我国加入WTO后,世界经济对国内粮食安全体系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在建国初期,国内粮食安全目标主要是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而对于农业大国来讲,这是一项被动型、保护型及防御型的政策。
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使我国粮食体系处在不利的局面,被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粮食市场所控制。
本文主要对国际形势下的中国粮食问题面临的危机与挑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世界经济;中国粮食问题;粮食风险粮食作为人们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物品,获取充足的粮食是任何人必须享有的基本权利。
从我国现阶段人口情况来讲,粮食安全问题依然是永恒的话题,也是各个学界和政府部门重点关注的对象。
保证我国粮食体系的安全,不但关乎国内的稳定和发展,还对世界粮食安全保障有着深远影响。
由于粮食安全直接影响着国计民生与国家战略安全,而在外资进入国内粮食行业的背景下,只放眼于粮食稳产、增产是不足的,一定要拓展视野,适应世界粮食行业发展的产业化和巨头化等现代化发展趋势,从而创建一个更加系统、全方位的粮食行业安全体系。
1 国内粮食存在的问题当前,世界上各个国家都认识到非再生资源、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然成为世界上各个国家的未来发展方向,可持续发展也直接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
在1994年之后世界上出现很多针对我国农业与粮食问题的言论,担忧我国粮食在未来不能满足供应需求。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在某些方面冲击到欧美等国家的经济发展。
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许多地方为了获取短期的经济效益,在大量的农田上建立工厂和道路,部分政府有关部门无所顾忌的将农田划分成开发区等,造成耕地面积逐渐减少。
2 从全局角度解决粮食问题李克强指出,解决好农业和粮食问题,要放在发展的全局中来统筹。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基本途径,这“新四化”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农业农村部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0150号(农业水利类006号)提案答复的摘要
![农业农村部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0150号(农业水利类006号)提案答复的摘要](https://img.taocdn.com/s3/m/40259412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1c.png)
农业农村部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0150号(农业水利类006号)提案答复的摘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4.08.12•【文号】农办案〔2024〕79号•【施行日期】2024.08.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其他规定正文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0150号(农业水利类006号)提案答复摘要农办案〔2024〕79号唐冬生等6名委员:你们提出的《关于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破解耕地“碎片化”的提案》收悉。
经商自然资源部,现答复如下:一、关于创新综合种养模式,构建绿色种植制度2022年10月,我部印发了《关于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坚持耕地粮食生产功能,保持水稻生产主体地位,科学利用稻田水土资源,提高水稻和水产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多收;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科学引导并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合理确定发展规模。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采取系列政策措施防止耕地“非粮化”。
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新增了关于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的罚则。
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强调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和用途管制。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决策部署,2021年我部会同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关于严格耕地用途管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建立耕地进出平衡制度。
2023年建立耕地和生态保护“长牙齿”硬措施工作机制,严肃查处耕地“非粮化”等重大问题。
下一步,我部将继续指导各地积极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关于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稳步推进稻渔产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配合自然资源部继续抓好防止耕地“非粮化”各项政策规定落实,强化监测监管,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国家粮食安全底线。
新时代中国粮食安全的实践样态与战略意义
![新时代中国粮食安全的实践样态与战略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64a91c17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f4.png)
新时代中国粮食安全的实践样态与战略意义作者:徐晶晶来源:《粮食问题研究》2023年第06期摘要: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粮食安全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粮食安全论述,探讨新时代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国际形势与国内背景。
通过兼顾粮食数量安全与质量安全;保障粮食自主安全与合作安全;统筹粮食生产安全与生态安全的实践样态,对新时代推进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我国新发展格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粮食安全大食物观新安全格局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日益严峻和我国迈上民族复兴新征程的时代背景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对于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时代中国粮食安全的形成背景新时代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粮食安全思想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粮食安全论述,立足于全球粮食安全所面临的客观形势,回应了我国粮食安全工作的时代关切。
(一)理论背景:新时代粮食安全观的理论依据新时代粮食安全观是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粮食安全论述出发,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粮食安全思想,由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十八大以后不断丰富完善形成,其理论逻辑一脉相承。
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粮食安全论述。
马克思、恩格斯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与安全,他们的诸多著作中涉及粮食安全的论述。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食物的生产是直接生产者的生存和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1],认为粮食安全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要前提。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强调:“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保证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2],认为粮食充足安全是人们获得解放的重要基础。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粮食安全思想。
中华民族是人类农业文明的引领者,纵观历史发展,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将粮食作为重要的国家物资,摆在治国安邦的最重要位置。
世界粮食危机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相关研究
![世界粮食危机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相关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c20f90ede80d4d8d15a4f79.png)
世界粮食危机与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相关研究一、世界粮食危机发生的原因(一)干旱使一些国家粮食大幅减产长期以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极端天气的增多,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加大,世界农业面临着自然灾害多发的严峻考验。
2005-2009年世界主要粮食生产国遭遇了罕见的自然灾害,粮食产量大幅下降。
这是粮食供应短缺的重要原因。
(二)粮食价格与能源价格同步上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显示,受石油危机的影响,粮食价格与能源价格上呈现同步性。
石油价格的上涨使粮食生产的燃料成本增加。
以石油为代表的能源价格的上涨。
带动了粮食生产和贸易成本增加,粮食生产成本和贸易过程中增加的成本,在粮食供不应求的条件下,必然迅速传导到粮食价格中。
推动粮食价格的上涨。
二、世界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需求的现状(一)耕地资源是粮食生产的基础耕地作为粮食生产的载体,具有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
目前世界上可用耕地的土地面积约为420000万公顷,仅占世界土地面积的30%左右。
而现在世界上大量的耕地被占用和消耗。
从2001年开始世界耕地面积增长出现了减缓的迹象。
(1)世界耕地面积增长减缓世界耕地面积变化(2)世界耕地供给呈偏紧状态(二)世界耕地资源变化与粮食安全现状1、主要生产国耕地面积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进入21世纪以来,一些国家特别是主要粮食生产国耕地面积有所减少,制约粮食生产发展。
加拿大美国。
美国的耕地面积从2001年的17540万公倾增加到2003年的17667万公顷。
可是早2003-2004年,美国的耕地面积锐减到243万公顷,下降幅度为1.38%。
加拿大的耕地面积也在逐年减少。
平均降幅为0.48%。
欧盟主要国家,以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波兰为代表的欧盟主要农业国,耕地面积也在逐渐减少。
即由2000年的7218万公顷下降至6972万公顷。
降幅高达3.4%。
其中波兰的耕地面积减少的速度最快。
2、世界粮食安全的现状面对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这个棘手问题。
回良玉在世界粮食安全峰会上的讲话
![回良玉在世界粮食安全峰会上的讲话](https://img.taocdn.com/s3/m/3031a29b7e21af45b207a86f.png)
回良玉在世界粮食安全峰会上的讲话加强合作携手努力共同维护全球粮食安全——在世界粮食安全峰会上的讲话Strengthen Cooperation for Global Food SecurityAddress at the World Food Summit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by H.E. Hui LiangyuVice Premier of the State Counci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____年11月16日16 November ____主席先生,各位同事,女士们、先生们:Mr. Chair,Dear Colleagues, Ladies and Gentlemen,首先,我代表中国政府对世界粮食安全峰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Let me start by e_tending, on behalf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warm congratulations on the convocation of the World Food Summit and wishing the Summit a complete success.____年前,各国领导人齐聚罗马,共同作出了人人享有粮食安全,在____年前将全球饥饿人口减半的庄严承诺。
7年前,在这里举行的世界粮食峰会通过了反饥饿宣言,重申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共同愿景。
今天,我们又一次相聚罗马,共商粮食安全大计,这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严峻挑战、世界减贫努力遇到重大挫折的背景下,在全球饥饿人口突破10亿、世界粮食危机风险突出的情况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保障全球粮食安全、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Thirteen years ago, world leaders gathered in Rome and made the solemn pledge of ensuring food security for all and halving the number of the world’s hungry people by ____. Seven years ago, an anti-hunger declaration was adopted also here at the World Food Summit, which reiterated the shared vision of achieving the United Nations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Today, we have again gathered in Rome at this important meeting to discuss key issues on food security at a moment when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has brought severe challenges, world poverty reduction efforts have suffered major setbacks, hungry people in the world have increased to over one billion and a world food crisis is very likely to happen. This meeting is therefore of special significance to world food security, global economic recover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主席先生,Mr. Chair,“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
智慧树答案大国三农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
![智慧树答案大国三农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https://img.taocdn.com/s3/m/0d3d707f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67.png)
第二章1.1950年,我国颁布(),在全国农村开展大规模的土地改革。
答案:《土地改革法》2.()年以后,中国已经实行了2600年的农业税正式宣告取消,“皇粮国税”的制度自此终结。
答案:20063.《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为农业发展作出了远景谋划,提出到()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答案:2035;20504.国家于2015年试点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三项补贴合并成为()发放给承包户,”,政策目标调整为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答案:农业支持保护补贴5.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即由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将农户承包土地的地块、面积、空间位置等信息及其变动记载于登记簿并颁发证书。
答案:承包经营权6.《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指出,完善“三权分置”办法,(),充分发挥“三权”的各自功能和整体效用。
①落实集体所有权②稳定农户承包权③放活土地经营权④明晰土地流转权答案:①②③7.2014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完善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产品()。
答案:目标价格制度8.加入WTO后,我国履行的减让承诺包括()。
答案:仅对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保留关税配额管理;将国内黄箱支持水平限定在8.5%水平以下;取消农产品出口补贴;9.贫困户脱贫的“两不愁,三保障”具体是指不愁吃、不愁穿,基本医疗、公共卫生、住房安全有保障。
()答案:错10.2005年《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明确要求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免费义务教育真正得以实现。
()答案:对第三章1.2020年后中国贫困问题会有哪些新的挑战?答案:相对贫困问题;城市贫困问题;返贫问题2.雨露计划属于()扶贫。
人口膨胀引发的粮食安全危机全球应如何应对
![人口膨胀引发的粮食安全危机全球应如何应对](https://img.taocdn.com/s3/m/f9efb9b7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17.png)
人口膨胀引发的粮食安全危机全球应如何应对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粮食安全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要议题。
人口膨胀对粮食供应和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引发了粮食安全危机。
本文将探讨人口膨胀引发的粮食安全危机以及全球应对这一问题的策略和措施。
一、人口膨胀对粮食安全的挑战人口膨胀导致了粮食需求的不断增长,给粮食供应带来了极大压力。
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速度快、粮食消费需求大,但是粮食生产不足以满足需求,导致粮食供应紧张。
这不仅会引发粮价上涨,还会导致粮食短缺,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生存。
二、提高粮食生产水平为了应对人口膨胀带来的粮食安全危机,全球应加大粮食生产的力度。
一方面,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农业机械化来提高粮食生产的效率。
农业科技的进步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病虫害的影响;而农业机械化可以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农作物的种植面积。
另一方面,全球各国应加强农业投资,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这包括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田的灌溉条件,提供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工具和设备,培训农民的农艺技术等。
只有提高农业的生产能力和可持续性,才能更好地满足人口膨胀带来的粮食需求。
三、加强粮食贸易合作由于不同国家的气候、土地和资源条件不同,粮食生产水平也有差异。
因此,加强粮食贸易合作是全球应对粮食安全危机的重要策略之一。
各国可以通过粮食贸易来实现粮食的互补和互助,确保全球粮食供应的平衡稳定。
为了加强粮食贸易合作,各国可以打破贸易壁垒,减少进口和出口粮食的限制和关税。
此外,国际组织和机构可以发挥引导和协调作用,促进粮食贸易的顺利进行。
通过加强粮食贸易合作,可以缓解粮食供应紧张的局面,降低粮价波动和食品安全风险。
四、推动可持续发展人口膨胀引发的粮食安全危机不仅是一个农业和粮食问题,更是一个综合性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为了实现粮食安全,全球需要在经济、环境和社会等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以通过推动绿色农业发展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端牢中国饭碗共筑全球粮安主题心得体会范文15篇
![端牢中国饭碗共筑全球粮安主题心得体会范文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a0adf30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c7.png)
端牢中国饭碗共筑全球粮安主题心得体会范文15篇端牢中国饭碗共筑全球粮安主题心得体会范文15篇全球变暖,环境恶化,气候反常,粮食少收,世界粮缺,价格飞涨,穷国贫民,购粮紧张,忍饥挨饿,凄惨生活,粮食不够,世界难题。
世界粮日,你我节约,粒粒成堆,堆堆满仓,人人有食,世界和平。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牢中国饭碗共筑全球粮安主题心得,以供大家参考借鉴!端牢中国饭碗共筑全球粮安主题心得篇1天地“粮”心珍食莫蚀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
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餐饮浪费是在浪费劳动。
回溯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农耕文明出现得很早。
然而,早期由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农耕饱经艰辛。
忧苦忧难的诗人们纷纷提笔,从“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到“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从“一朝哭都市,泪尽归田亩”到“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无不表达了他们深切的悯农情怀。
今天,虽然农业生产力水平已经大大提高了,在一些先进地区机械代替了大部分人力,但劳动密集这一点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尤其是我国幅员辽阔、地貌复杂,许多山区、丘陵地带仍然靠天吃饭,仍然以人力、畜力为主,脸朝黄土背朝天,水一脚泥一脚。
诚如俗语所言,“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倒下的是剩饭,流走的是血汗”“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当前,农业仍然是三大产业中最为基础的,而且在我国广大农村三农问题依然突出,乡村振兴任重道远。
“仓中有粮,心里不慌”,餐饮浪费是在浪费资源。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一种重要资源。
战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平时,“仓廪足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古往今来,吃饭问题、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对我们这样的人口大国来讲更是如此。
2020形势与政策期末考试答案
![2020形势与政策期末考试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a28e2a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90.png)
2020形势与政策期末考试答案一、单选题(题数:40,共40.0分)1下列选项关于相对贫困的阐述有误的一项是()。
(1.0分)1.0分A、相对贫困是指个人或家庭收入虽能维持食物保障,但无法满足其他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的状态。
B、相对贫困是普遍存在且无法解决的。
C、相对贫困会长期存在。
D、相对贫困是我国未来扶贫工作的重要核心内容。
正确答案:B2国家现代化中,属于软实力现代化的一项是()。
(1.0分)1.0分A、国防现代化B、农业现代化C、科技现代化D、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D、正确答案:D3香港山多平地少,逼使香港政府以()方式扩展土地。
(1.0分)1.0分A、移山填海B、异地搬迁C、土地改革D、海外殖民正确答案:A4()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1.0分)1.0分A、“十一五”时期B、“十二五”时期C、“十三五”时期D、“十四五”时期正确答案:D5根据马克思主义,我们得知在人类社会的演进中最早出现的是()。
(1.0分)1.0分A、封建社会B、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原始社会正确答案:D6亚洲在()的引领下将最早实现复工复产,产业链调整将会最快,科技升级将会最好。
(1.0分)1.0分A、中国B、日本C、印度正确答案:A7、2020年(),武汉市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有序恢复对外交通。
(1.0分)1.0分A、1月24日B、3月17日C、4月8日D、6月7日正确答案:c8中国依法将新冠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0分)1.0分A、甲类B、乙类C、丙类D、丁类正确答案:A9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0年世界经济按美元汇率计算,将衰退()。
(1.0分)1.0分A、1.5%B、3.7%C、6.1%正确答案:C10“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概念提出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征粮
万 宝瑞
十 届 全 国 人 大 农 业 与 农 村 委 员会 副 主 任 委 员
食 消 费税 减 少 粮 食 浪 费 ;制 定 粮 食 生 产 税 收 信
贷 扶 植 政 策 ;大 力 支 持 农 业 走 出 去 战 略 ;建 立 覆
盖 范 围 广 泛 的政 策性 的 农村 保 险 制 度
好 企 业 和 合 作社 经 营主 体 的 作 用
;
刘
中 国 国 情 调 查 研 究 中心 主 任
、
吉
国务院 第
一
批 稽 查特 派 员
;
要发挥
加 强
,
农村 环
一
路
十 届 全 国人
明
大 农 业 与 农 村 委 员会 副 主 任 委 员
境 保 护 的 法 制 建 设 ;统 筹 城 乡发 展 建 立 城 乡
体 化 的 环 境 保 护 体 制 等 多项 政 策 建 议
人 民论 坛
杂志社 总 编 辑
的保 护 不 力
造 成 了 对 生 态 系统 的 严 重
”
主 题演讲
针 对 当前
“
三
农 问 题 中存 在 的 人 地 矛 盾
,
李炳 坤
、
国务 院研 究 室副 主 任
城 乡发 展 不 平 衡 等 突 出 问 题
与 会 领 导 专 家提
;
出要 稳 定 和 完 善 家 庭 联 产 承 包 经 营 制
论 坛 理 论 与 实践 相 结 合
, “ ” “
高俊 才
国 家发 改 委 农 村 经 济 司 司 长
。
在 进 行 高层 理 论
三
研讨的同时 对
,
三
安 和谐农业 及
安模 式
”
探 索 中 国 特 色农 业 现 代 化 的 实 践 经 验 进 行 了 实
证 研
实 i正研 讨 张令 玉
三
安 集 团董事长
讨
人
。
民 日报 社 编 委
,
、
秘 书长 张德修 到会 致
一
丁士宏
江 苏省 泰 州 市人 民政
府副市长
辞 他 指 出 走 中 国 特 色农 业 现 代 化 道 路 是
。
,
项 长期 艰 巨 复 杂 的 历 史任 务
。
站在纪念改革开
,
宋洪远
农业
部 农 村 经 济 研 究 中心 主 任
放 3 0 周 年 的 新 的 历 史起 点 上
、
、
个 基本 前提 那 就 是 始 终 不 渝 坚 持 立 足
,
十 届 全 国政 协 副 主 席 李 蒙 出 席 论 坛
院 研 究 室 国 家发 改 委
、 、
、 、
。
来 自全
国人
大 国务
、
国 内粮 食 自给 的 原 则 坚 定 不 移 把 发 展 我 国 粮 食 生 产 放
农 业 部 中共 中央 党 校 及 中央 电 视
维普资讯
“
中国特 色 农 业 现 代 化 高层 论 坛 述 要
"
口
H
前 世 界 粮 食 危 机 不 断 扩 大 粮 荒 在 亚 非 拉 美等
,
点
。
国 务 院 研 究 室 副 主 任 李 炳 坤 强 调 今 年 国 内还 面 临
, 、
几
个 大 洲 同 时爆 发 这 种 情 况 更 凸 显 了 党 的 十
( 人 民论 坛 编 辑 部 )
徐祥 临
中共 中 央 党 校 三 农 问 题 研 究 中心 副 主 任
论 I云 结 总 张红 宇
农 业 部 产 业 政 策与 法 规 司 司 长
51
“
”
12
止 粮 食价 格 上 涨 放
在第
一
。
十 届 全 国 人 大 农 业 与 农村
杂 志 社 在 全 国 人 大 会 议 中心 主 办 中 国 特 色
,
委 员会 副 主 任
应 该 牢 牢把 握
万 宝瑞 指 出
一
走 中国 特 色农 业 现 代 化 道 路
,
农 业 现 代 化 高层 论 坛
全 国 人 大 常委 会 副 委 员长 周 铁 农
民 培 养成 有 文 化
懂技 术 会 经 营 的 新 型 农 民 农 村 情 况
、
,
机 怎 样 推 进 中 国 特 色农 业 现 代 化 等 问 题 发 表 了 重 要 观
,
才会 逐 渐 改 变
。
十 届 全 国 人 大 农 业 与 农 村 委 员会 副 主 任
维普资讯
,
,
着防 止 经 济 由偏 快 走 向过 热 防 止 物 价 上 涨 变 为 全 面 的
通 货膨胀 的
“
七 大提 出 的 加 强 农业 基础 地 位
走 中 国 特 色农 业 现 代 化 道
,
双
防
”Leabharlann 问题,防 止 通 货膨胀 最重要 的是 把 防
位
,
路 的极 端 重要性
目 人 民论 坛
,
。
为 深 入 宣 传 贯彻 十 七 大 精神 4 月
12 0
在 首 位 确 保 国 家粮 食 安 全
,
。
中 国 国 情 调 查 研 究 中心 主
,
台 等 单位 的 领 导 专 家 媒 体 记 者
余 人 参加 论 坛
。
任刘
吉指 出 解 决 三 农 问 题 核 心 是 解 决 农 民 问 题 把 农
, ,
、
与会领 导专家围绕如 何 规 避 当前全球性 的粮食危
深入 探 讨
,
“
中国
特 色农 业 现 代 化 这
历 史和 现 实意 义
。
”
一
时代 命 题
具 有重 大 的
党国英
中国社 科 院 农村 发 展 研 究所研 究 员
人
,
民 日报 社 报 刊 管理 部 副 主
人
任
李建 兴 参加 论 坛
。
民 论 坛 总 编 辑 贾立 政 主
陈君 石
中国 工 程 院 院 士
持会 议
出席 领 导 周铁农
全 国 人 大 常委 会 副 委 员 长 民 革 中 央 主 席
、
李
蒙
十 届 全 国政 协 副 主 席
发言 嘉宾
(按 发 言 顺 序排 列 )
致 辞 张德 修
人
民 日报 社 编 委 秘 书 长
、
路 明指 出 是农
破坏
田
。
,
当前影 响 农村 生 态环 境 的 主 要 问题
,
论 坛主 持 贾立 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