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专题测评试题(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专题测评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物质的鉴别方案错误的是
A.水和酒精:闻气味B.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无色酚酞
CO: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D.氯化钠固体和碳酸钙粉末:加水
C.CO和2
2、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不合理
...的是
A.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B.多乘公交车,少坐私家车
C.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灭火D.保持自行车钢圈干燥以防锈
3、下列做法及叙述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4、饮食健康是人们普遍的生活需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多吃无害
B.为防治骨质疏松,我们应长期摄人过量的钙元素
C.食用加碘盐可以预防大脖子病,所以应尽量多吃
D.青少年经常喝碳酸饮料会导致“钙”流失,这里的“钙”指的是钙元素
5、正确的实验步骤对实验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下列对“先”与“后”的叙述不正确的A.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完毕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
B.检验甲烷燃烧的产物时,先将产物通过无水硫酸铜,后通过澄清石灰水
C.研究淀粉在人体内消化途径的过程中,淀粉先在口腔和舌的咀嚼搅拌作用后被小肠消化D.检验pH对唾液淀粉酶的影响时,在含有淀粉糊的试管中,先加入唾液,后加入稀盐酸6、口罩之下,天使的战“疫”烙痕让人心疼。
图中相关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钛合金眼镜框
B.橡胶弹力耳绳
C.聚丙烯纤维布
D.塑料防护眼镜
7、分类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元素或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金属元素——汞元素、铂元素、铜元素
B.人体中的微量元素——铁、钙、锌、碘
C.混合物——空气、大理石、矿泉水
D.氧化物——五氧化二磷、氧化铝、过氧化氢
8、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和丙均为有机物
B.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
C.甲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
D.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丙质量比为8:7
9、对物质进行分类研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各种不同的钢材主要是铁合金,它们属于混合物
B.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但二氧化碳不属于有机化合物
C.纯净的盐酸属于纯净物
D.水既属于纯净物,也是化合物,还是氧化物
10、下列物品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A.塑料饭盒B.青铜雕塑C.真皮沙发D.玻璃灯罩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河南省是最早推广使用乙醇汽油的省份之一,乙醇汽油中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家中使用酒精消毒液时闻到酒精的气味,从分子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__________;现有C4H8和C6H12组成的混合物14g,它们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__g。
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请按照要求填空。
(1)打开可乐瓶盖时,液体会喷出,这是因为______;
(2)蒸发时,当蒸发皿中有______出现时,停止加热
(3)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患______
(4)关闭燃气开关,运用的灭火原理是______;
(5)将Fe粉投入装有Cu(NO3)2和AgNO3溶液的烧杯中,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发现有气泡,则滤渣是______;滤液一定是______溶液。
3、厨房中蕴含许多化学知识。
(1)炒菜时,在客厅能闻到菜香味,说明微粒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2)许多人都喜欢吃牛肉,牛肉中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_(填“糖类”或“蛋白质”)。
(3)黑木耳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菌,其中营养成分的含量如图所示。
①黑木耳中所含的“铁”是指_____(填字母序号)。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②常吃黑木耳可有效预防_______疾病的发生。
A.甲状腺肿大 B.发育迟缓
C.骨质疏松 D.缺铁性贫血
(4)取某地井水,加入肥皂水震荡,观察到水中泡沫少而浮渣较多,则证明该水是_________(填“硬水”或“软水”)。
(5)经常使用这种水,水壶底部会结一层水垢。
某水垢清除剂的主要成分是食品级超浓缩柠檬酸
(C6H8O7)。
①水垢清除剂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_______色。
②柠檬酸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4、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对下列物质按要求进行分类(填写标号)。
①电灯灯口②轮胎③尼龙绳④一次性注射器⑤电视机外壳⑥输送机皮带⑦医用手套⑧电木⑨雨衣⑩毛衣
(1)属于纤维制品的是______;
(2)属于塑料制品的是______;
(3)属于橡胶制品的是______。
5、“化学—人类的生活,人类的未来”,请根据下列生活中的事实填空:
(1)人体缺乏碘元素易引起甲状腺肿大,碘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
①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碘单质②碘的原子序数是53
③碘元素主要存在于新鲜蔬菜水果中④碘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6.9
(2)自热米饭是一种快餐食品。
其主要营养成分有:蛋白质、_______、油脂和无机盐;包装材料是符合卫生标准的铝箔,铝可以压制成铝箔,说明铝具有良好的________;该自热米饭是利用发热包中的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来进行加热,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____________的功能。
(4)厨房中能用来除去水壶中水垢的物质是___________(填“食醋”或“食盐水”)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1、屠呦呦教授因发现了“青蒿素”,为治疗疟疾做出了突出贡献,被授予诺贝尔医学奖。
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 x,请回答:
(1)青蒿素属于__________物(填“有机或无机”);
(2)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则一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________个原子;
(3)青蒿素中________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2、维生素可以起到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缺乏维生素A1(C20H30O),会引起夜盲症。
请回答:
(1)维生素A1属于_____(选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维生素A1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
(3)维生素A1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_____(写最简整数比)。
3、某成年人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发现是缺铁了。
该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补铁口服液来补铁。
常用于治疗此病的药物是达力菲,达力菲中含琥珀酸亚铁(C4H4O4Fe)
(1)该病人缺铁可能导致的病症是什么?
(2)琥珀酸亚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多少,现有一支20mL琥珀酸亚铁的口服液,其中含琥珀酸亚铁17.2mg,那么这支口服液中铁元素的质量为多少mg。
4、某化学试剂乙酰丙酮(化学式: C5H8O2)的试剂标签如图:
(1)乙酰丙酮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乙酰丙酮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 g乙醚丙酮中含有碳元素12g。
(4)现有5%的乙酰丙酮酒精溶液120g,要配成3%的稀溶液,需要加酒精的质量为。
5、柠檬酸铁铵(化学式为C6H8FeNO7)添加到食盐中可作营养增长剂,且能使食盐保持干燥。
某品牌食盐配料表上注有:柠檬酸铁铵≤26.2mg/kg。
(1)柠檬酸铁铵由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2)柠檬酸铁铵能补充人体所需的铁元素,铁元素是人体中的元素(填“常量”或“微量”),缺铁易得疾病。
(3)1kg这种食盐含铁元素质量最多为多少mg?
四、实验探究(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1、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途径。
Ⅰ.图1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见的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a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______(填装置编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氧气的操作如下,其正确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当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再将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
②当气体收集满时,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
③将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内
Ⅱ.钙元素是人体中重要的微量元素,钙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种类有很多。
某实验探究小组想研究一些含钙化合物的性质,请你一起参与。
(1)人体中缺少钙元素易得_______________病。
(2)氧化钙溶于水制得熟石灰,氧化钙常用作_______________剂。
(3)氢化钙(CaH2)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小明同学将一定量稀盐酸滴入盛有氢化钙固体的锥形瓶中立刻观察到有大量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变成澄清的溶液。
(提出问题)①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②澄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氢化钙是一种灰白色固体,CaH2能与水反应生成Ca(OH)2和一种可燃性气体。
②Ca Cl2溶液显中性。
(猜想气体)小张认为气体为CO,小明立刻否定。
你认为他的理由是________。
请你写出CaH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溶质)猜想一:只有CaCl2;
猜想二:有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猜想三:有CaCl2和Ca(OH)2。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猜想二,他们分别进行了下列三组实验:
实验①: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___色,则猜想二正确。
实验②: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观察到有气泡冒出,则猜想二正确。
实验③: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加入CuO粉末,观察到_____________,则猜想二正确。
(得出结论)通过上述三组实验的探究,两位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正确。
(评价反思)在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酒精和含氯消毒液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1)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可直接用于消毒,酒精属于___________。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大面积喷洒酒精易引起燃爆,这是因为酒精具有挥发性和___________性,故应小面积擦拭消毒。
Ⅱ.84消毒液是我国科研人员于1984年研制的一种含氯消毒液。
某品牌84消毒液的使用说明如图,石榴化学兴趣小组对如何科学使用84消毒液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
①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
②次氯酸(HClO)的漂白、消毒效果都强于次氯酸钠,但前者不稳定,保存和运输不方便。
(3)(探究1)小吴将少量84消毒液滴在pH试纸上,发现pH试纸先变蓝后褪色,说明84消毒液显___________性,并有漂白性。
(4)(探究2)根据“使用说明2”小娟猜测,在浸泡过程中,次氯酸钠与空气中的某种物质发生了反应。
为了证实这一猜测,小蓝进行了以下实验:
胡老师提示,烧杯3中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一种漂白、消毒效果更强的物质。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所以使用84消毒液时,浸泡30分钟效果更好。
(5)(拓展探究)漂白粉的漂白、消毒原理与84消毒液相似。
已知漂白粉可溶于水,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保存不当易转化为碳酸钙而失效。
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判断漂白粉是否变质:(可供选择的试剂有:蒸馏水、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步骤:___________;
实验现象: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
3、碘酸钾(KIO3)为白色固体,可溶于水,常作为补碘剂被添加到食盐中。
小组同学实验探究其性质。
(进行实验1)用下图装置完成实验,探究KIO3的热稳定性。
记录如下: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1结束时,应进行的操作是先撤____________。
(2)1-2中现象说明,1-1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____。
(3)由实验1-1可知,KIO3受热分解生成一种气体和KI,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2)按下表数据、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KIO3与维生素C的反应及其影响因素,记录如下表。
资料:淀粉溶液遇碘单质(I2)变为蓝色,遇KIO3、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醋酸(化学式为
C2H4O2)不变色。
(解释与结论)
(4)实验2-1中,KIO3溶液与维生素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5)对比实验2-1、2-2,探究的影响KIO3与维生素C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的___________。
(6)由上述实验得到结论“KIO3能与维生素C反应生成碘单质(I2)”,实验证据是实验2-1和实验2-2中溶液由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7)甲同学由实验2-3得出结论:醋酸会促进KIO3与维生素C的反应;乙同学认为不严谨,理由是____________。
4、研究性学习小组甲对教材实验结论“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的红色沉淀是氧化亚铜
(Cu2O)”提出质疑,他们认为红色沉淀不一定全是氧化亚铜。
为了确定红色沉淀的成分,开展了如下研究:
(猜想)红色沉淀可能是①Cu2O ②Cu2O和 _____ 的混合物
(资料)氨气能还原氧化亚铜生成铜、氮气和水
(方案)①连好装置如图,检查装置气密性②准确称取28.8克的红色沉淀于玻璃管中
③先A处反应,通一段时间氨气后称量D质量为108.3克,④加热装置C
⑤待D中恒重为111.9克时,停止加热,继续通氨气直到装置C完全冷却。
(1)A处为用浓氨水与固体CaO接触,作用 _____ 。
(2)停止加热,继续通氨气除了让生成的铜充分冷却,还有的一个作用为 _____
(3)为防止未反应的氨气扩散到空气中,E处可以连接的装置为(液体均为稀硫酸,从下列选项中选择) ___
(结论)(4)经计算得出,红色沉淀的成份为 ________ 。
(延伸)(5)有同学认为利用此实验装置还可以测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不过还需要测出一个数据,你认为要测出的数据为 ________ (从下列选项中选择)
A 实验所消耗的氨气质量
B B中干燥管中增加的质量
C 完全反应后玻璃管中固体质量
(6)下列情况会使测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偏小的有 ________ (从下列选项中选择)
A 红色沉淀未完全反应
B 红色沉淀未完全干燥
C 实验中缺少B装置
D 实验结束后未等铜完全冷却就拆除装置.
5、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易被氧化,能与碘反应。
人体缺乏维生素C可能引发多种疾病。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它研究如下:
(1)猜想:维生素C可能具有酸性?
实验方案:
提供试剂:维生素C片、蒸馏水、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pH试纸。
根据以上试剂,请你帮助他们设计出两种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现象。
结论:维生素C具有酸性。
根据维生素C的性质,判断下列物质中能与维生素C反应的是______。
A金属镁 B食盐 C氢氧化钠 D硫酸铜
(2)某同学联想到西红柿等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放置时间长短是否对维生素C的含量产生影响。
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
I.把新鲜西红柿和放置一周的西红柿分别捣碎,用纱布将汁液挤入两个烧杯中;
Ⅱ.取两支盛有2mL蓝色碘的淀粉溶液的试管,分别滴加上述两种汁液,边加边振荡,直到蓝色刚好消失,记录滴数如下:
①你认为西红柿中维生素C含量高的是______。
②你从中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详解】
A、闻气味,有特殊香味的是酒精,无气味的是水,故A选项正确;
B、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红,所以不能用酚酞溶液鉴别二者,可以取样后,滴加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逸出的方法来鉴别,故B选项错误;
C、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能使石蕊溶液变色,二氧化碳能与石蕊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所以可用石蕊溶液来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故C选项正确;
D、氯化钠固体能溶解在水中,溶于水为无色溶液,碳酸钙不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水来鉴别氯化钠和碳酸钙,故D选项正确;
故选B。
2、C
【详解】
A :为了减少白色污染,应该不使用或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A合理。
B:为了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我们应多乘公交车,少坐私家车。
B合理。
C:家用电器着火立即切断电源,撒沙土灭火。
C错。
D:铁生锈的条件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接触,所以保持自行车钢圈干燥可以防锈。
D合理。
综上所述:选择C。
【点睛】
3、B
【详解】
A、甲醛有毒,所以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食用海产品用以保鲜,说法不正确;
B、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用会产生氨气,从而降低肥效,故不能混用,说法正确;
C、浓硫酸沾在皮肤上如果量比较少,可以用大量的清水进行冲洗,但是如果量比较多,先用干的布进行擦拭,再用大量的水分去冲洗,最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说法不正确;
D、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差,说法不正确。
故选B。
4、D
【详解】
A、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摄入不足或过量对人体健康均不利,错误;
B、钙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摄入不足或过量对人体健康均不利,错误;
C、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摄入不足或过量对人体健康均不利,错误;
D、我们所说的补钙、钙流失等均指钙元素,D项正确。
故选D。
5、C
【详解】
A、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收集完氧气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水倒吸进入试管,使炸裂试管,故正确;
B、检验甲烷燃烧的产物时,先将产物通过无水硫酸铜证明是否有水生成,后通过澄清石灰水,证明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故正确;
C、唾液淀粉酶能把淀粉初步分解成麦芽糖,淀粉和麦芽糖最终要在小肠内在胰液和肠液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被人体吸收,故错误;
D、检验pH对唾液淀粉酶的影响时,在含有淀粉糊的试管中,先加入唾液,后加入稀盐酸,故正确。
故选C。
6、A
【详解】
A、钛合金眼镜框,相关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符合题意;
B、橡胶弹力耳绳,相关材料属于合成材料,不符合题意;
C 、聚丙烯纤维布,相关材料属于合成材料,不符合题意;
D 、塑料防护眼镜,相关材料属于合成材料,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7、B
【详解】
A 、铂元素、铜元素都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汞常温下是液态,也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分类正确;
B 、铁、锌、碘是人体中的微量元素,钙是常量元素,故选项分类不正确;
C 、空气、大理石、矿泉水中都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分类正确;
D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五氧化二磷是由磷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氧化铝是由铝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过氧化氢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都属于氧化物,故选项分类正确。
故选B 。
8、C
【分析】
由图可知,反应为C 2H 6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2226C H 2CO+3H +O 一定条件
【详解】
A.丙为一氧化碳不是有机物,错误;
B. 由分析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分别为2、5,错误;
C. 甲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6=4:1,正确;
D. 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丙质量比为32:(2×28)=4:7,错误。
故选C 。
9、C
【详解】
A 、各种不同的钢材主要是铁合金,它们属于混合物,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通常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但CO 、CO 2及含23CO 的化合物除外,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纯净的盐酸是混合物,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 、水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是由H 、O 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也是氧化物,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10、B
【详解】
A 、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不符合题意;
B 、青铜是铜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符合题意;
C 、真皮属于天然材料,不符合题意;
D 、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二、填空题
1、25222C H OH+3O 3H O+2CO 点燃 分子在不断运动 44
【详解】 乙醇与氧气反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5222C H OH+3O 2CO +3H O 点燃;使
用酒精消毒液时闻到酒精的气味,是由于酒精易挥发,酒精分子不断运动的原因;C 4H 8和C 6H 12中碳、
氢元素的质量比均为6:1,故14g混合物中的碳元素的质量为:
6
14g=12g
7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
成的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的质量为12g,故可计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44
12g=44g
12
⨯,故C4H8和C6H12组
成的混合物14g,它们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2、
(1)压强减小,二氧化碳气体逸出
(2)较多晶体
(3)夜盲症
(4)隔离可燃物
(5)银、铜、铁硝酸亚铁3)2
【解析】
(1)
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打开可乐瓶盖时,压强减小,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导致液体会喷出。
(2)
蒸发时,当蒸发皿中有较多晶体出现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3)
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患夜盲症。
(4)
关闭燃气开关,运用的灭火原理是隔离可燃物,破坏燃烧的条件。
(5)
将Fe粉投入装有Cu(NO3)2和AgNO3溶液的烧杯中,活动性铁大于铜大于银;铁首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亚铁、再和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亚铁,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发现有气泡,说明铁过量,则滤渣是生成的银、铜、过量的铁;滤液一定是硝酸亚铁溶液。
3、
(1)不断运动
(2)蛋白质
(3) C CD
(4)硬水
(5)红三 9:1
【解析】
(1)
炒菜时,在客厅能闻到菜香味,说明微粒具有不断运动的性质;
(2)
牛肉中富含丰富的蛋白质;
(3)
黑木耳中的“铁”是指宏观概念的铁元素,故选C;常吃黑木耳可以补充钙、铁元素可以预防骨质疏松和缺铁性贫血疾病的发生,故选CD;
(4)
硬水中加入肥皂水时,浮渣多,泡沫少,故填硬水;
(5)
水垢清除剂的主要成分是食品级超浓缩柠檬酸,属于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柠檬酸的化学式为C6H8O7,可知柠檬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2):8×1=9:1。
4、
(1)③⑩
(2)①④⑤⑧⑨
(3)②⑥⑦
【分析】
①电灯灯口有一圈塑料。
②轮胎主要使用合成橡胶。
③尼龙绳是合成纤维制品。
④一次性注射器主要使用塑料。
⑤电视机外壳是塑料。
⑥输送机皮带是合成橡胶制品。
⑦医用手套是橡胶制品。
⑧电木是一种塑料。
⑨雨衣使用塑料制成。
⑩毛衣是纤维制品。
(1)
属于纤维制品的是③⑩。
(2)
属于塑料制品的是①④⑤⑧⑨。
(3)
属于橡胶制品的是②⑥⑦。
5、
(1)①③
(2)糖类延展性 CaO+H2O=Ca(OH)2
(3)乳化
(4)食醋
【解析】
(1)
①纯净物是由元素组成的,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碘元素,故错误;
②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53代表的是碘的原子序数,故正确;
③蔬菜、瓜果中富含维生素,而碘主要存在海产品中,故错误;
④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126. 9表示的是碘的相对原子质量,故正确。
故选:①③;
(2)
米饭富含糖类;
铝可以压制成铝箔,说明铝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其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3)
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的功能,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
(4)
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都能和醋酸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物质,而都不和食盐发生反应,故填:食醋。
三、计算题
1、(1)有机;(2)42;(3)氢
【详解】
(1)青蒿素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填:有机;
(2)由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可知,12×15+1×22+16x=282,则x=5,一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为:15+22+5=42,故填:42;
(3)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5)=90:11:40,可见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填:氢。
2、(1)有机物;(2)286;(3)8:1
【详解】
(1)维生素A1(C20H30O)是含碳化合物且具有有机物的性质,所以属于有机物;
(2)维生素A1(C20H30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0+1×30+16=286;
(3)维生素A1(C20H30O)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12×20):(1×30)=8:1。
3、 (1) 贫血;(2) 172,5.6
【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