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中溶洞处理措施浅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施工中溶洞处理措施浅谈
1.工程基本概况
洞湾隧道地处习水县回龙镇洞湾村境内,呈东西走向。
该隧道的右线起讫桩号YK66+205-YK68+290,总长度为2085m,其中开挖至YK66+488位置时,发现一大体积溶洞,经调查,确定该溶洞空间形态的发育,与构造带保持相同方向,而且在构造带控制下,溶洞的底顶呈现缓突变陡的走向。
溶洞包含1-6号互相连接的洞腔,其中隧道左线YK66+459-YK66+516和右线ZK66+460-ZK66+486横穿1号溶腔上方,长度分别为57m和26m,顶板与隧道底板相隔距离大约为3-29m 和17-32m。
右线溶洞位置的拱顶为17.5m高的空腔,左侧墙体外面为落水洞,落水洞和空腔互相连接。
至于溶洞的走势,表现为溶洞底部平缓,最小高程为1004.25m,而沿着大里程方向,底部呈高度和陡度增加趋势,最大高程可达1021.50m,高程落差为17.25m,成30.7°斜坡。
2.溶洞处理前工作
2.1地质、水文调查
关于地质和水文的调查,采用地质调绘和测量相配合的方法,建立8个水文观测点和19个地质观测点,分别确认地质和水文条件,详情如下:
2.1.1地质条件
地层岩性:为第四系土层和基岩组成,其中第四系土层结构特征为3-1-1角砾土和6-2-3粘土,均分布在隧道的出口位置,而且围岩都属于V级,而基岩为志留系下统龙马溪组泥岩、奥陶系中统+上统灰岩、奥陶系下统湄潭组灰岩夹泥岩和页岩,分别分布在出口位置山体顶部、K67+100出口位置、K67+000m入口位置;地质构造:为单斜地层,影响隧道右线施工的安全性。
2.1.2水文条件
对隧道施工影响比较大的地下水为构造裂隙水和岩溶水,前者贮存在断层带的基岩裂隙中,不仅水文不稳定,而且分布不均匀,而后者富水性强,在岩性、岩溶发育的影响下,以非均匀状态分布,并有6条流水通道,对隧道施工形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至于岩溶水水力的联系体征,根据非溶洞原生动物的螃蟹、鼠类
尸骸判断外界地表水可直接涌入溶洞,另外溶洞溶槽底部有一定深度积水,具有冲刷和腐蚀隧道构筑物的作用。
2.2工程物探
工程利用地震仪NZ24、EH-4型大地电磁仪、DUK-2B高密度电法仪,分别查明隧道底板下岩溶发育情况、已知溶洞发育范围情况、溶洞1号洞腔小里程延伸趋势、未开挖段泥岩与灰岩接触段岩溶发育情况、隧道底板及掌子面附近岩溶发育情况。
经物探,确定YK66+205-YK68+290每个里程桩号的围岩等级和地层构造等,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为围岩自稳能力差、节理裂隙发育、局部坍塌侧壁失稳坍塌、无支护时拱顶局部坍塌、地基沉陷等,为下文溶洞处理方案的选择提供足够的依据。
3.右线溶洞处理具体施工工艺
右线溶洞施工处理,其具体施工工艺体现在右线溶洞立面、横断面、衬砌断面几个环节:
3.1右线K66+480—+520桥梁跨越溶洞
经谨慎选择,选定回填方案作为溶洞处理方案,该方案所需工程造价890.32万元,不仅结构安全系数高,而且具有较好的结构耐久性和较短的施工期,可与隧道出口开挖同步施工。
右线K66+480——+520采用桥梁跨越溶洞,桥台采用桩基支撑溶洞顶板后,在顶板上做扩大基础。
分为立面处理和横断面处理两个部分,具体施工内容如下:
3.1.1洞腔防护
YK66+459-YK66+476:洞湾隧道右线溶洞位置的顶部和厚度14.89-29.52m 的底板之间岩体属于中风化灰岩,该位置不需要做防护处理。
YK66+476-YK66+516:在回填减跨底板之后,并经过缜密计算,确定底板岩柱的承载水平符合规范要求,只需要喷锚加固受到开挖爆破影响的溶腔顶板,其中选用φ22锚杆和φ6.5钢筋,同时喷射一定厚度的混凝土。
除此之外,工程还需要做好危石处理、测量放样、勾缝处理、顶面找平等一系列的工作。
TK66+488-YK66+515:边墙和拱部位置存在大面积空洞,对该段洞腔防护,不需要设置仰拱,但要利用钢筋混凝土、厚钢拱架衬砌明洞,形成空洞段的支护
结构,其中钢筋混凝土的厚度为45cm、拱架内设距离60cm的工字钢骨架。
其他的加固防护方法,与YK66+476-YK66+516段洞腔防护方式一致。
YK66+500-YK66+510:该位置的顶板厚度最薄,并且分布不同厚度的危岩,在加固支护之前,需要将裸露的危岩清除干净,然后再以喷锚加固的方式,稳定溶腔的顶板,并噴射钢筋混凝土和搭设厚钢拱架。
YK66+510-YK66+516:彻底清除溶洞腔顶部的危岩,并在清除位置喷锚钢筋混凝土,以及搭设明洞衬砌支护结构,其余施工细节,可参照以上其他溶洞段的施工方法。
3.1.2右线溶洞衬砌断面溶洞处理
S-Ra衬砌断面的施工,以右行车道中心线和右线衬砌中心线为基准点,在其下布置φ40cmHDPE中央排水管,并在测设中心点的右侧下方,分别喷射10cm 厚的沥青混凝土面层、设置26cm水泥混凝土板、回填C15水泥混凝土。
而隧道的方法,主要布置长3.0m的φ22药卷锚杆,其间距控制为120×120(纵×环),呈梅花形布置,以及设置网格间距25×25cm的φ6.5钢筋网和喷射10cm厚的C20混凝土,预留出4cm的变形量。
S-Ra衬砌每延米工程数量,具体如下表1所示:表1:S-Ra衬砌每延米工程数量
材料单位数量
土石开挖(IV级围岩)m3 83.09
二次衬砌
(C25防水混凝土)拱部及边墙m3 10.76
仰拱m3 0.00
二次衬砌背后注浆(M20水泥浆)m3 0.25
C15水泥混凝土回填m3 2.15
初期支护C20喷射混凝土m3 2.30
Φ6.5钢筋网
(25×25)kg 49.32
Φ22药卷锚杆kg 115.48
垫板、螺母kg 13.69
防水层无纺土工布(350g/m2)m2 22.86
1.2mmHDPE单面自粘胶膜防水板m2 2
2.86
基于上表的衬砌工程数量,衬砌施工重点的细节事项是放样和砌筑方式,衬砌方法主要有分层衬砌和分段衬砌两种,并在衬砌之后,保证砌块之间连接的完整性,不仅石料的安砌连接要紧密,而且砌缝内部砂浆要饱满和密实,以及喷锚支护对隧道正常有直接影响的洞腔顶部—回填之前,清洗洞腔内部的淤泥和残渣—利用浆砌片石回填隧道底部洞腔—注浆方式找平回填部位的顶面—在合适的位置设置护拱结构和防水层—二次衬砌。
3.2桥墩桩柱支撑
桥墩采用2m桩柱支撑,其中需要在处理右线溶洞横断面的基础上,再进行支撑的结构施工:
3.2.1右线溶洞横断面溶洞处理
右线溶洞YK66+476-488横断面,是整个工程溶洞处理的重点位置,其洞顶高程、洞底高程、测线长度等均可从横断面图1显示:
图1:洞湾隧道右线溶洞横断面
该位置的施工,具体施工工艺需要根据隧道的标高,搭设用于清除隧道顶溶洞空腔危岩体的平台,平台应尽量采用可移动的模式,同时预留平台足够的操作面面积,以便在清除危岩体之后,用于喷锚防护施工,以及保证危岩体清除和喷锚防护施工的安全。
以及在隧道底板和顶板的危岩清除后,发现某些位置的厚度极薄,建议在清除危岩之后,根据现场的情况采取适当防护措施,保证洞腔整体施工环境的绝对安全。
3.2.2结构施工
隧道右线溶洞段需要加固的结构有YK66+480-YK66+488、YK66+515-YK66+520、YK66+488-YK66+515三段的边墙和拱部,其中前两段没有受到溶洞直接影响,但随着隧道的深入开挖,在做好支护设施的同时,还需要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施工45cm厚的防护层,但该结构不需要设置仰拱。
而后段在溶洞空洞段的范围,采用钢筋混凝土、工字钢进行结构支护施工,主要的施
工方法是明洞衬砌、外部拱架、内部骨架,同样不需要设置仰拱,但要控制好钢筋混凝土结构层的厚度、外部拱架厚度、内部骨架间距。
3.3隧道顶部溶腔和右侧及隧底溶腔的加固处理
从仁怀到赤水方向,起点桩号YK66+480至终点桩号YK66+520,上部和下部均有需要处理的溶洞,其中以YK66+500为桥梁中心桩号,其上部1#溶洞洞腔为空腔,施工时需要通过右侧竖井与1#洞腔连接,而下部溶洞右下侧存在大量崩塌堆积块石,与隧道设计底板最大垂直距离28.06m和桥梁中心桩号最大垂直距离38.0m的溶洞之间,分别布置了15根φ160cm的桩基,以及为了扩大桩基底部的基础,其顶部利用植筋与岩体相连。
在清理YK66+459-YK66+516段底部顶板较薄位置的危岩之后,为顺利进入隧道底部的工作面,需要回填溶洞的空腔。
经勘测,确定溶洞顶端和隧道底部为最小厚度14.89cm的中风化灰岩,决定采用喷锚加固防护方式,具体施工方法为:搭设加固防护的操作平台,平台结构主材料为钢管和竹条;施工过程中将溶腔内部的危石清除干净;采用混凝土、药卷锚杆、钢筋喷锚加固溶洞顶部,形成10cm 厚的混凝土锚杆体,其中锚杆和钢筋都需要保持一定的间距;在所喷锚的混凝土完全凝结之后,安排人员拆除加固防护的操作平台,然后借助钢管踏梯运出地基的废渣,以及彻底清洗地基;测量放样,在检查基地是否达到标准压力1.0MPa 之后,安排溶洞的回填,需要重点兼顾的回填事宜有回填宽度、管涵材质、管涵进口标高、管涵出口标高、溶洞水流顺畅;溶洞空腔回填材料为M7.5浆砌石,回填之后需要平整裸露在外的砌体,以及处理勾缝,笔者认为可利用C20混凝土以间歇注浆方式,浇铸成一定厚度的找平层,确保溶洞顶板的回填部位完全密实。
4.結束语
综上所述,溶洞是诱发隧道坍塌地质灾害和空洞垮塌的“罪魁祸首”,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奏效的溶洞处理措施,以尽可能减少质量事故问题出现,文章以洞湾隧道右线溶洞施工为例,通过了解该工程的基本情况,为有的放矢地处理该处溶洞,在施工之前展开了周详的地质、水文调查和工程物探工作,并根据工程地质、水文调查和物探的结果,确定隧道右线YK66+459-YK66+516段的溶洞处理技术方案。
参考文献
[1]丛日广.试论隧道施工中的溶洞及塌方处理措施[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3,(7):258.
[2]李培楠,刘俊,苏锋.溶洞对地铁隧道开挖稳定性影响的数值分析[J].路基工程,2013,(4):7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