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鲁教版初中化学八年级全册到实验室去:探究燃烧的条件习题精选第四十一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度鲁教版初中化学八年级全册到实验室去:探究燃烧的条件习题
精选第四十一篇
第1题【单选题】
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意思是说:做人要脚踏实地,使木柴燃烧得更旺要架空些。

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
A、增多木材的用量
B、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D、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A、A
B、B
C、C
D、D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A、A
B、B
C、C
D、D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某同学做了如下图所示实验:已知白磷着火点40℃,红磷着火点240℃;发现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红磷都没燃烧,铜片上白磷着火燃烧。

对此实验的认识错误的是( )
A、物质燃烧必须要与氧气接触
B、物质燃烧温度必须要达到着火点
C、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既供热又使白磷Ⅱ与氧气隔绝
D、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不是可燃物【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A、A
B、B
C、C
D、D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分别用以下三组物质比较锌和铜的金属活动性:(1)Zn、Cu、稀硫酸;(2)Zn、Cu、MgSO4溶液;(3)Zn、Cu、AgNO3溶液。

仅用组内物质就能够直接达到目的的是
A、仅有(1)
B、(2)(3)
C、(1)(3)
D、(1)(2)(3)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俗话说:“人要实,火要虚”。

这其中所蕴含的化学道理是( )
A、燃烧需要可燃物
B、燃烧的温度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
C、燃烧需要氧气
D、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充分
【答案】:
【解析】:
第8题【填空题】
【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如图所示的实验可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2)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______ .
(3)本实验运用了对比的实验方法,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对比,能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______ ,两处白磷对比能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0题【填空题】【答案】:
【解析】:
第11题【填空题】
某同学为探究燃烧的条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发现只有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的原因是______,热水中的白磷也不能燃烧的原因是______.请你对实验加以改进,使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______.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A、温度达不到红磷的着火点
B、没与氧气接触
C、用导管向烧杯中的白磷通入氧气(或空气)
【答案】:
【解析】:
第12题【填空题】
认识燃烧,科学地利用燃烧,使燃烧为人类服务是十分重要的。

为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两种物质的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能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设
计实验]小组同学设计了下图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实验中获得了如下实验事实:①A试管内的白磷燃烧;②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B试管内的红磷不燃烧。

[得出结论]结论1:依据上述实验事实______(选填序号)可知:可燃物燃烧需与氧气接触。

结论2:依据上述实验事实①③可知:可燃物燃烧需满足的条件是______。

[拓展延伸]若将A试管上带玻璃管的橡皮塞换成实心橡皮塞,在实验中可能会发生的问题是:______;若去除A试管上带玻璃管的橡皮塞,在实验中又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是:______。

[知识运用]我国的成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下面是一些与燃烧有关的成语的文学解释,请根据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解释以下成语的化学含义。

煽风点火:比喻煽动别人闹事。

______ ;釜底抽薪: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______ 。

【答案】:
【解析】:
第13题【填空题】
Ⅰ、如图1、2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的条件.查阅资料可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1)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除提高温度外,主要还起到______的作用.
(2)若将图2中的白磷换成红磷,不能观察到燃烧现象,从而再次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
(3)如果白磷和红磷靠近些,白磷先起火,红磷会随后着火,这是因为______ .
(4)如图3,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实验初始阶段发现______,由此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
Ⅱ、用图4所示装置研究“活性炭吸附能力与温度变化的关系”.烧杯中未加NH4NO3溶解之前,导管中液面与烧杯中的平齐,将NH4NO3固体加入到水中搅拌,观察到两侧玻璃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不同且右高左低.
(1)由于试管内气体的压强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使得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2)NH4NO3固体溶于水______(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3)活性炭吸附气体的能力随温度降低______而增强.
(4)如果将NH4NO3固体换成______,则烧杯中的导管口会冒出气泡.【答案】:
【解析】:
第14题【实验探究题】
在复习铁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同学再一次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究。

【提出问题】铁丝燃烧与______有关。

【查阅资料】1、氮气性质稳定,在加热条件下不与铁、碳、氧气等物质反应。

2、普通铁丝的含碳量在0.6%左右,熟铁丝的含碳量在0.2%以下。

【进行实验】:取5根相同的铁丝(直径0.6mm),卷成相同的螺旋状后,分别在体积分数不同的氧气中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其余为氮气)。

实验记录如下:
①第一次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通过这组探究实验,小刚同学得出结论:______。

【提出问题】2:铁丝燃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

【进行实验】:取多束相同的细生铁丝(直径0.2mm),每束长度和重量均与上组实验一致,重复第一组实验。

发现前五次实验中铁丝均剧烈燃烧,补充第六、七次实验如下:
通过第二组探究,小刚同学得出结论:在控制______条件下,铁丝表面积越大就能在更低浓度的氧气中燃烧。

【反思与评价】
小明同学推测如果将铁丝换成铁粉,有可能在更低浓度的氧气中燃烧。

他准备选择铁粉和浓度为的氧气进行对比实验。

A、40%
B、30%
C、20%
在第二组探究实验过程中,小红同学使用了更加柔软的0.2mm熟铁丝,结果发现实验中观察不到火星四射现象,由此她认为实验中火星四射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5题【综合题】
2010年11月15日,上海高层住宅发生重大火灾,导致58人遇难,多人失踪。

官方调查:事发时在10楼现场违规实施电焊施工,导致溅落的火星点燃脚手架上的竹排和安全尼龙网、聚氨酯泡沫保温材料,引发大火,从燃烧条件来分析,“火星”在火灾中起到的作用是______;同时,火灾时风力较大,加速了火灾蔓延,风助火威的原因是______;消防官兵及时赶到后利用高压水枪进行扑救,其灭火原理为______;上海火灾引发对消防安全的反思,对民众普及火灾自救知识刻不容缓,如果你在火灾现场,你能想到的自救措施______(答一点)。

2011年上半年,丽江、大理、楚雄、保山等地突发森林火灾,森林防火形势严峻。

下列图标中,请你指出“禁止带火种”的图标是______(填序号),F图指的是______。

【答案】: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