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2019)必修一:1.3 地球的圈层结构 练习题 (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单选题
1.地震发生时,当地的居民的感觉是( )
A.左右摇晃
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2.日本西南部九州熊本县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0千米。

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
B.地球的内能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
C.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横波
D.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2023年12月18日,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震级为6.2级。

下图为某地网友收到的预警信息。

完成下面小题。

3.此次地震( )
A.震源位于莫霍面以下
B.烈度与震中距成正比
C.离震中越近震级越大
D.震中是震源的垂直投影
4.关于地震预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预警是在地震之前
B.利用电波速度较快的特点
C.地震预警就是预报
D.无法预警纵波到达的时间
2024年5月12日,当地时间5时39分(北京时间19时39分),墨西哥南部恰帕斯州沿岸近海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80公里。

完成下面小题。

5.此次地震震源最可能位于地球内部( )
A.地核
B.地壳
C.软流层
D.上地幔
6.关于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震源越深,震级就越小
B.地震波纵波的传播速度较慢
C.可以利用GIS技术精确预报
D.地震波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超深孔地质钻探是指为研究地壳深处和上地幔地质、矿藏等情况而进行的钻探工程,目前人类钻探深度第三位的钻孔位于俄罗斯的科拉半岛上,深度达12262米。

超深钻探对于研究地壳和上地幔物质组成、矿产分布规律等有重要的意义,但对各类孔底动力机、钻头、测井仪器、电缆等钻探工具要求很高。

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在( )
A.甲层上部
B.乙层上部
C.乙层顶部
D.丙层底部
8.科拉半岛上超深钻井钻探过程中探测到地层中的物质可信的是( )
A.高温的岩浆
B.大量呈液态或熔融状态的铁和镍物质
C.大量的硅铝物质
D.大量铁、镁含量很高的硅酸盐矿物
9.冰岛是欧洲第二大岛,全岛11.5的面积被冰川覆盖,但冰岛是世界上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85的冰岛人口利用地热取暖。

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能源,一般认为它主要是地球内部熔岩的热量向地表传递产生的,这些熔岩主要分布在( )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
读右图,完成下题。

10.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地壳、②一地幔、③一地核
B.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加深而增快
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
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11.据图判断,图中的X处可能为( )
A.莫霍面
B.古登堡面
C.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
D.内核与外核交界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地震信息网消息,2023年9月8日凌晨摩洛哥(位于北非)发生了6.9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

此次地震已造成2900多人遇难,5500多人受伤。

完成下面小题。

12.关于此次地震,说法正确的是( )
A.震源位于地幔
B.只有一个震级
C.只有一个烈度
D.灾区人们的震感只有上下震动
13.此次地震人员伤亡较多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A.发生在凌晨
B.震源比较深
C.震级比较高
D.抗灾能力弱
下图为“西藏至准噶尔一线的地势及莫霍界面深度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列关于图中地壳厚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势高低和地壳厚度大小呈正相关
B.地势高低和地壳厚度大小呈负相关
C.海拔升高,地壳厚度一定变小
D.喜马拉雅山地壳厚度最大
15.下列有关莫霍界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壳和地核的分界面
B.岩石圈的下界面
C.软流层的上界面
D.地震波波速发生突变的界面
读“我国大陆局部地区地壳等厚度线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6.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总体上( )
A.由西向东逐渐增厚
B.由北向南逐渐增厚
C.由东向西逐渐增厚
D.由南向北逐渐增厚
17.图中M和N所处的地形区分别是( )
A.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
B.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C.黄土高原、汾河谷地
D.四川盆地、大别山区
18.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0千米应位于( )
A.海平面
B.岩石圈底部
C.莫霍界面
D.软流层中部
二、材料分析题
19.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剖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界面名称: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

(2)圈层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__。

(3)地震波通过D界面纵波________;横波________。

20.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____波,B表示____波,判断依据是____。

(2)图中G为____,是介于莫霍界面与D____界面之间的圈层,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壳与上地幔顶部合称____;软流层被认为是____的主要发源地。

(3)图中D处,地震波A完全消失,地震波B的速度也突然____,表明E圈层的物质状态是____。

(4)F为____,是一个密度极大的固体金属球。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地震波的横波传播速度较慢,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地震发生时,居民生活在陆地上,当地的居民感觉是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D对。

A、B、C错。

故选D。

2.答案:A
解析: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的传播速度快于横波,因而,地震时纵波先到达地面,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能量。

故选:A。

3.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壳平均厚度约为17干米,陆壳絞厚,平均约为33干米,洋壳较薄,平均约为6干米,此次震源深度10千米,发生在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在陆地上,因此该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而莫霍面以下为地幔,A错误;烈度则表示同一次地震在地震波及的各个地点所造成的影响的程度,与震源深度、震中距、方位角、地质构造以及土壤性质等许多因素有关,震中距越大,当地破坏程度越小,烈度与震中距成反比B错误;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C错误;震中在震源的正下方,是震源的垂直投影,D正确。

故选D。

4.答案:B
解析:地震预警是在地震发生之后,利用电波传描速度快于地震波的特点,能提前感知灾害即将到来,进行的灾害预警,A错误,B正确。

人们接收到地震预警后可以及时采取措施,但是不能准确的预报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具体地点,C错误。

纵波传描速度慢于电波,可以预警纵波到达时间,D说法错误。

故选B。

5.答案:D
解析:整个地壳的平均厚度大约为17干米,地面至地下约17km处为地壳,地壳(莫霍面)以下至地下2900千米为地幔,地幔(古登堡面)以下为地核。

由材料可知,此次地震震源深度80公里,深度在地幔范围内,此类地震属于构造地震,是由地壳(或岩石圈,少数发生在地壳以下的岩石圈上地幔部位)发生断层而引起,因此此次地震震源最可能位于上地幔,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6.答案:D
解析:联系已学可知,地震发生时纵波传播速度快,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D正确,B错误;震级反映地震释放的能
量大小,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与震源深度无关,A错误;地震不可能精确预报的,只能对其进行粗路的估计或者是预测,C错误。

故选D。

7.答案:B
解析:一般认为岩浆的发源地为上地幔中的软流层。

图中甲位于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A错误;乙、丙位于莫霍界面以下为地幔,乙层顶部也是岩石组成的,属于岩石圈的一部分,C错误;软流层一般位于地幔的上部,B正确,D错误;故选B。

8.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拉半岛上超深钻井深12262米,没有到达全球莫霍界面的平均深度17km,钻探过程中探测到地层中的物质位于地壳中,硅铝矿物主要存在于陆壳中,C正确。

高温的岩浆位于地幔中的软流层,A错误。

大量液态或熔融状态的铁和镍物质存在于地核中,B错误。

大量铁、镁含量很高的硅酸盐矿物存在于上地幔中,D错误。

故选C。

9.答案:B
解析: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软流层位于岩石圈以下,软流层的深度在80-400km之间,陆地地壳平均厚度为33千米,因此软流层不分布地壳,排除A;上地幔一般位于莫霍面(陆地地下33千米)以下、地下670千米以上,因此软流层应位于上地幔顶部,因此熔岩主要分布在上地幔,B符合题意;下地幔大致在620千米以下,地核在2900千米以下,不是软流层所在圈层,排除C、D。

故选B。

10.答案:B
解析:据材料,横坐标为深度,纵坐标为速度,可知甲为纵波,乙为横波根据材料,横波由①到②过程中消失,说明②为液态,是地球外核,①为固态,包含地壳和地慢,A错;无论横波还是纵波,在①层中的波速均随深度增加而增快,B对;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下降,C错:乙波可以通过地慢,无法通过地球外核,D错故正确答案为B。

11.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经过X处,横波消失,说明②层为地球外核,X处为古登堡界面,正确答案为B。

12.答案:B
解析:此次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地壳的平均厚度17公里(陆地部分平均厚度
39~41km),故震源位于地壳,A错误;震级表示一次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一次地震只
有一个震级,烈度表示同一次地震在地震波及的各个地点所造成的影响的程度,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B正确,C错误;地震波包括横波和纵波,灾区位于摩洛哥,位于陆地上,即能感受到纵波带来的上下震动,也能感受到横波带来的左右晃动,D错误。

故选B。

13.答案:B
解析:此次地震发生在凌晨、震源比较浅、震级比较高,摩洛哥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抗灾能力较弱,故人员伤亡较多,故此次地震人员伤亡较多的原因不正确的是震源比较深,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4.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壳厚度为莫霍面以上的部分。

由图可知,地势高的地方,莫霍面深度较深,地壳厚度大,因此地势高低和地壳厚度大小呈正相关,A正确,B错误。

由图可知,随着海拔升高,莫霍面深度变深,因此地壳厚度变大,C错误。

喜马拉雅山的地壳厚度为海拔高度加上莫霍面深度,即8+60=68km,西藏的地壳厚度为6+70=76km,因此喜马拉雅山的地壳厚度并不是最大,D错误。

综上所述,故选A。

15.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莫霍界面是一个不连续面,地震波波速在此发生明显变化,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A错误,D正确。

岩石圈是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因此莫霍界面并非岩石圈的下界面,软流层才是,B错误。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其上部并不是莫霍界面,而是岩石圈,C错误。

综上所述,故选D。

16.答案:C
解析:考查地壳厚度的空间变化。

读图知,西部地壳厚度大,东部地壳薄。

即由东向西增厚,故C正确,ABD错误。

【答案2】答案:D
解析:考查区域定位能力和地形区与地壳厚度的特点。

读图知,M处地壳较周围薄,N处地壳较周围厚。

一般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故M处地势较低,N处地势较高,结合图中的经纬位置,M处为四川盆地,I为大别山。

故D正确,ABC错误。

【答案3】答案:C
解析:考查地壳的厚度和地壳与地幔的界线。

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是莫霍面,故绘制
地壳厚度的剖面图,0千米应以莫霍面为准。

故C正确,ABD错误。

17.答案:D
解析:考查区域定位能力和地形区与地壳厚度的特点。

读图知,M处地壳较周围薄,N处地壳较周围厚。

一般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故M处地势较低,N处地势较高,结合图中的经纬位置,M处为四川盆地,I为大别山。

故D正确,ABC错误。

【答案3】答案:C
解析:考查地壳的厚度和地壳与地幔的界线。

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是莫霍面,故绘制地壳厚度的剖面图,0千米应以莫霍面为准。

故C正确,ABD错误。

18.答案:C
解析:考查地壳的厚度和地壳与地幔的界线。

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是莫霍面,故绘制地壳厚度的剖面图,0千米应以莫霍面为准。

故C正确,ABD错误。

19.答案:(1)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2)地壳; 地幔; (3)速度变快; 速度变快; 速度变慢; 消失;
解析:(1)考点:地球的圈层结构
分析: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速度快可以在固、液和气体中传播。

横波使人左右摇晃,纵波使人上下颠簸。

地表以下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与地幔的分界是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是古登堡界面。

莫霍界面的平均深度大约为33千米,古登堡界面的平均深度为2900千米。

读图可知,C为莫霍界面,D为古登堡界面。

(2)读图可知,①为地壳,②为地幔,③为地核。

(3)读图可知,地震波通过莫霍界面时,纵波和横波波速都明显增加,通过古登堡界面时,纵波波速降低,横波完全消失。

20.答案:(1)横;纵;A波波速慢,B波波速快
(2)地幔;古登堡;岩石圈;岩浆
(3)下降(锐减);液态(或熔融状态)
(4)内核
解析:(1)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纵波传播速度快、能在固、液、气态中传播,横波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由图可以看出,A波速慢,B波速慢,所以A为横波,B为纵波。

(2)图中G位于第一个不连续界面C—莫霍界面和第二个不连续界面D—古登堡界面之间,是地幔;地壳与上地幔顶部主要由岩石构成,合称为岩石圈;软流层一般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3)图中D出,地震波A横波完全消失,地震波B纵波的速度也突然下降,表明E 外核圈层是由液态或熔融状态的物质构成。

(3)由图分析可知,F为内核,是由铁镍等物质构成的一个密度极大的固体金属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