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族传统艺术的历史文化价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
ol.53,No.07
. 2019
·83·DOI:10.3969/j.issn.2095-1205.2019.07.51
贵州民族传统艺术的历史文化价值
黄青
(贵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贵州贵阳550000)
摘要贵州民族传统艺术的文化构成复杂多样,艺术形式丰富多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文章以贵州民族传统艺术的历史文化价值为主题,对贵州民族传统艺术的历史文化价值进行了归纳。

关键词贵州;民族;传统艺术;历史价值;文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J120.9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2095-1205(2019)07-83-02
贵州的民族传统艺术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

本文
分别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此进行论述,首先对贵州民族传统
艺术形态进行概述;再从贵州民族的古老文学方面,阐述
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最后,从贵州民族传统习俗的现
实价值进行论述。

1 丰富的艺术形态
贵州的民族结构非常复杂,从古时的牂牁文化、夜郎
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滇文化、越文化,再到历史
上多民族移民的涌入,都有其文明存在。

贵州现有民族成
分共49 个,18 个主要的世居民族,汉族、苗族、布依
族、侗族、土家族、仡佬族、彝族、水族、回族、瑶族、
壮族、白族、畲族、满族、毛南族、仫佬族、蒙古族、羌
族,创造了包括文学、民俗、音乐、舞蹈、戏剧、工艺、
服饰等丰富多元的民族传统艺术。

文学上,有《苗族古歌》《侗族大歌》《布依族摩经》
《仰阿莎》《亚鲁王》、彝族火把节传说……,内容包罗万
象,记录了他们历史、传说、故事、日常生活等内容。

在传统民俗方面,贵州有许多独特的民俗节日,如苗
族鼓藏节、布依族六月六、侗族萨玛节、彝族火把节、土
家族摆手节、水族端节、仡佬族牛王节、白族七月初六祖
先受难节、回族开斋节、壮族火龙节、瑶族盘王节、羌族
祭风神节、仫佬族春社节等,有的节日用于祭祀祖先,有
的用于祈福驱邪,有的用于娱乐社交,每次传统节日都是
民族文化的洗礼和展示。

节日期间,各族人都会身着盛
装,载歌载舞。

也正是这些拥有着浓厚历史文化积淀的习
俗向世人展示了贵州民族的独特风采。

在传统戏剧方面,有傩堂戏、安顺地戏、花灯戏、侗
戏、撮泰极、木偶戏、布依戏等,多用于祭祀、驱邪、祈
福,如安顺地戏在每年的春节和中元节表演,春节祈求岁
岁平安,中元节则祈求五谷丰收,体现出他们虔诚的宗教
信仰。

在音乐方面,有苗族飞歌、侗族大歌、侗族琵琶歌、
布依族八音坐唱、芦笙音乐、布依族的勒尤等,他们用歌
声表达自己的心声,也用歌声教化下一代,贵州就是这样
一个歌声的海洋。

在舞蹈方面,有苗族芦笙舞(锦鸡舞、长衫龙、滚山
珠)、布依族高台狮灯舞、瑶族猴鼓舞、彝族铃铛舞、反排
木鼓舞、布依族转场舞等,舞蹈的功能和音乐一样,用于
节日庆典中。

在传统技艺方面,有苗族织锦、苗绣、马尾绣、蜡
染、银饰锻制、芦笙制作、玉屏箫笛制作、枫香印染、苗
族剪纸、黄平县泥哨、牙舟陶器、彝族漆器髹饰等,精致
的工艺品是贵州民族文化的载体,透过这些工艺我们不仅
仅享受到了美的多元,也看到了贵州人民的历史文化与生
活智慧,如苗族刺绣,苗族人没有文字流传,刺绣就是他
们的历史,每个图案都有着深刻的历史和寓意。

这些璀璨的民族传统艺术为我们展示了多彩的贵州文
化,体现了贵州历史文化发展的多元性、独特性、艺术性。

2 历史文学的灵魂
贵州各民族的历史文学是各民族三观形成的核心,也
是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历史神话、古歌、民
谣、传说等。

世世代代的传唱让古老的文化薪火相传,贵
州各民族古老文学对于本民族,乃至世界,都有着重要的
意义。

一个民族的文学也是他们所尊崇的哲学思想的载体。

在贵州民族原始的文学中,体现了朴素的原始祖先崇拜,
如苗族古歌、侗族大歌、布依族摩经等。

贵州民族文学还
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关于族规、家训、劝善、劝
和、劝进、故事、传说等文学,如布依族《摩经》中的
《嘱咐词》,是在丧礼时唱诵的,讲的是亡灵对生者的嘱
咐,告诫人们要感恩父母、勤劳俭朴、互相帮助,不要偷
窃赌博、作恶多端。

贵州的各族人民就是在这些代代传
颂、充满智慧的古老文学中模塑了民族的灵魂与三观。

3 传统习俗的价值
贵州的民族习俗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全
省名族传统节日有1 000多个,有“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
有”之称,著名的有苗族的姊妹节、鼓藏节、龙船节;侗
族过侗年、芦笙节、斗牛节;布依族的吃新节、查白歌
节、六月六;彝族的火把节、赛马节、采茶节;土家族的
过赶年、摆手节;水族过端节、祭桥节等,这些节日有不
同的社会功能,有祭祀、纪念、娱乐的功能,由此,贵州
也有了“歌舞海洋”“文化千岛”的美名,是贵州民族传统
艺术的活体展现,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贵州民族传统习俗是其传统艺术最直观的的体现形
式,也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也展现了各民族多元的文化形
态和民族美学。

每次习俗的举办就是一次民族本性的认知
. All Rights Reserved.
53·84·
和情感的升华,使同族人们能一直紧紧的凝聚在一起,也
使他们的历史文化在传统习俗中得以流传和巩固。

如侗族
的萨玛节,是为了祭祀祖先,萨玛是侗族传说中的古代女
英雄,相传早在母系氏族社会,侗族有一位英勇善战的女
首领,在抗敌入侵的战斗中百战百胜屡建奇功,不幸在一次战
斗壮烈牺牲。

人们对她非常崇敬,将她视为平安吉祥的神灵,
尊称她为"萨玛"。

祭萨时,先由管萨人烧好茶水,给萨敬香献
茶,然后由各家各户身着盛装的女主人排着队前往祭祀,
她们每人喝上一口祖母茶,摘一小枝常青树枝插于发暑上,
再跟随(手持半开雨伞的老妇人)绕寨一周,最后来到特定的
场坪,吹芦笙,敲锣鼓,唱颂萨歌,踩歌堂,与萨同唱同
跳同乐,气氛庄重而热烈。

侗族人民以此来祭祀萨玛,祈
求村寨平安兴旺,幸福吉祥。

侗族服装文化、歌舞文化、
饮食文化、仪式文化都一同体现出来,同时也体现了侗族
人的母性崇拜、祖先崇拜和英雄崇拜。

总之,贵州民族传统艺术是贵州独特的魅力所在,贵
州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对其历史文化价值的研
究,知道其内涵、价值、特点,以尊重并保护其民族的文
化的态度为基础,才能为贵州带来可持续的传承和弘扬贵
州民族传统艺术。

参考文献
[1]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贵州世居少数民族节庆文化
[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15.
[2]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贵州世居少数民族哲学思想
史上册[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17.
[3]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贵州世居少数民族哲学思想
史下册[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17.
[4]谢彬如.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资源保护的理论与实践——以
贵州为例的研究[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10.
[5]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贵州省志-文学艺术志[M].贵
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
(上接第82页)
致的环境污染等现象。

3.2 建设和经营部门要深挖细节,落实到位
除去政府部门的监管和支持外,主要建设者经营者更
要开展一系列改进工作。

首先,必须持续学习先进的、新
颖的、被广大游客喜爱的低碳旅游的理论知识,借鉴好的
案例,变投诉后的被动改变为主动学习。

除了自身的学
习,也要采取联合引进等方法,将好的形式真正引进现有
景区,促使旅游经济绿色、健康的发展。

其次,在旅游产
品的设计上,要站在更高的位置,将目光放长远,摒除之
前一些只停留在低级趣味层面的旅游项目,仅仅是提供一
些简单的美食享受、观赏性游玩体验等。

要围绕对生态环
境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开发一些创新型体验项目。


如让游客进行体验式的身体劳作,进行适量的农耕活动。

在夏季小麦成熟时体验小麦收割,在秋季小麦播种时体验
耕种的快乐。

这种游玩项目不仅可以教育新一代,起到一
定程度的教育意义,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景区的成
本。

最后,基于大多数游客是自驾进入景区,这一点很难
改变,所以在景区范围内可以采用绿色节能通勤车、共享
自行车等交通工具,保障乡村生态环境。

3.3 能让游客参与其中的项目
从旅游项目的设计之初,就应该将游客的主动性纳入
考虑范围,要从吃喝玩乐到纪念品消费等方面,都让游客
从理念上对低碳有认同感,在行动上对低碳有实际参与
感。

结合当下比较热门的乡村体验项目,体验式的种植类
项目可以作为很好的选择,除此之外,采摘类的项目也是
一种较好的选择,这样做不仅能够节省景区的一部分人力
成本,减轻现场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也能让游客在亲自采
摘的过程中感到收获的快乐,从而减少购买时的浪费[4]。


于一些剩余的采摘产品,就仅仅需要景区花费很少的人力
进行售卖。

除此之外,要时刻提醒低碳旅游的总要性,在
纪念品的售卖上从源头做起,抛弃过于奢华的包装形式,
争取采用可回收可降解的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小结
在低碳理念盛行的当下,乡村旅游的建设更应该科学
合理地进行。

从前期规划时就综合考虑到游客来时的衣、
食、住、行、玩、买等各个方面,在考虑游客体验度的情
况下,保障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将乡村旅游的益处发展到
最大,在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经济效益双方实现双赢的
局面。

参考文献
[1]田水莲.低碳背景下乡村旅游功能构建问题思考[J].旅游纵
览(下半月),2017(07):215.
[2]张宏祥.关于低碳背景下乡村旅游功能构建问题的分析[J].
经贸实践,2018(12):104.
[3]韩永,张迪,万林战.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对
策[J].社会科学家,2018(11):91-97.
[4]伍星,卜巍,陈越红.低碳经济在室外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J].经济研究导刊,2018(1):128-129.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