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物理声现象(一)解题方法和技巧及练习题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物理声现象(一)解题方法和技巧及练习题及解析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
1.请你想象一下,如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变为0.1m/s”,小华看到前方小李正在不远处等他,于是一边奔跑一边对着小李大声喊道:“我来也。
”此时发生的情况是()
A. 和正常时一样
B. 小华先追上小李,然后听到“也来我”
C. 小李什么也听不到
D. 小华先追上小李,然后听到“我来也”
【答案】B
【解析】【解答】由于声速小于小华追小李的速度,在小华追小李的过程中,他会听到自己的声音,但先听到的是后发出的声音,后听到的是先发出的声音,因此他听到的声音是“也来我”;小华追上小李后,小李停止前进,声音传到小李位置处,小李可以听到小华的声音,是“也来我”,故B符合,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人步行的速度约是1.1m/s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0.1m/s,运动相同的的路程,人步行需要的时间小于声音的传播时间,进行分析即可。
2.如图所示,拨打悬挂在广口瓶内的手机,听到手机来电铃声,同时看到手机指示灯亮,
然后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下列相关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 铃声逐渐减小,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
B. 铃声中有古筝在演奏,是根据“音色”辨别的
C. 根据声音逐渐减小,可以推断真空不能传声
D. 根据指示灯一直闪亮,可以推断真空能够传播电磁波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铃声逐渐减小,改变的是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B、我们能区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B正确;
C、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减小直到消失;说明空气介质在减少时,声音变小到消失,充分说明真空不能传声,故C正确;
D、我们仍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属于光信号),这说明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D正确.
故选:A.
【分析】(1)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如图中国科技馆二层“探索与发现”A厅“声音之韵”展区,“传声筒”这件展品,当一人在话筒管路一侧发声时,另一侧的人能够听到传输的声音.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
B. 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出去的
C. 听到的声音是靠金属管传来的
D. 医用听诊器和传声筒的原理不同
【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不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介质中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故B正确;
C、当一人在话筒管路一侧发声时,另一侧的人能够听到传输的声音,听到的声音是靠金属管和空气传来的,故C不正确;
D、医生利用听诊器诊断病情时,从身体到听诊器通过鼓片收集振动产生的声音,利用的是固体传声;然后通过橡皮管里空气传达到双耳听孔,利用的是气体传声.所以听诊器同时利用了固体和气体传声两种方式.传声筒的原理与此相同,也是利用的固体和空气传声,故D不正确.
故选B.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或气体等介质中传播,在介质中是以声波形式传播的.
4.关于同学们听到的考试哨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哨声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B. 哨声是一种波
C. 哨声不能在教室墙壁上反射
D. 哨声不能传递能量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哨声是一种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递,故B正确;
C、声音碰到障碍物时就会发生反射,所以哨声能在教室墙壁上反射,故C错误;
D、哨声即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递;(3)回声是声波被反射回来形成的;(4)声波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
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B. “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调来判断说话者
C. “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高频声波具有做功的本领
D. “公共场所不要高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时音调不要太高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A错误.B、不同人说话的特点不同,即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故B错误.
C、“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高频声波具有能量,即具有做功的本领,故C正确.
D、“公共场所不要高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时响度不要太大,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声音的三大特征分别是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振幅有关.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频率有关.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6.我国目前正在实施“嫦娥”登月工程.已知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磁场,低重力,假如你将来登上了月球做探究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实验现象仍会发生的是()
A. (a)图:羽毛和石块同时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石块先落地
B. (b)图:用纸片覆盖盛满水的杯口然后倒置,纸片不会掉落
C. (c)图:给一直导线通电,导线下方的小磁针发生偏转
D. (d)图:敲击右边音叉,靠在左边音叉上的小球被弹开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月球上没有空气,羽毛和石块做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质量无关,知在落地前的任一时刻,两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和位移,故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同时落地,故A正确;
B、在地球上能完成“覆杯实验”是因为大气压强能支撑杯中水柱,月球上没有大气压强,纸片会掉落下落,故B错误;
C、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放一根与磁针平行的导线,给导线通电时磁针将偏转,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这一现象不受气压和重力影响,在月球上可以完成,故C正确;
D、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因此敲击右边的音叉,左面音叉旁的小球不会弹起,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质量无关,都为g,同时下落,在落地前有相同的速度;(2)地球上,大气压可以支持10.3m高的水柱;(3)奥斯特实验:在静止的小磁
针上方,放一根与磁针平行的导线,给导线通电时磁针将偏转,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4)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7.小徐在教室里能分辨出教室外老师的说话声,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以上三项都是【答案】C
【解析】【解答】解:在教室里能分辨出教室外老师的说话声,主要是依据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可以减少汽车行驶时噪声带来的影响
B. 太阳能汽车的开发与推广,可逐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C. 人走向由平面镜制成的衣帽镜时,他在镜中的像变大
D. 用遥控器遥控电视频道时,通常利用了红外传感器
【答案】 C
【解析】【解答】A、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可以减少汽车行驶时噪声带来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
B、太阳能汽车的开发与推广,减少了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可逐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B不符合题意;
C、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人走向衣帽镜时,他在镜中的像不变,C符合题意为答案。
;
D、电视遥控器利用红外线传感器遥控电视,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控制噪声的途径:控制噪声的声源,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接收处减弱噪声;B、太阳能汽车的开发与推广,减少了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C、物体通过平面镜成像始终与物体等大;D、遥控器是利用了红外传工作的。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音在真空中可以传播
B.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决定了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大小
C. 蜡烛放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处,移动光屏可以得到等大、倒立的虚像
D. 在石油勘探时常采用人工地震,利用探头接收地下不同层间界面反射回来的声波,从而探测出地下油矿
【答案】 D
【解析】【解答】A.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A不符合题意;
B.平面镜成的像与物是等大的,故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自身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像到物的距离、物体离平面镜的远近都无关,B不符合题意;
C.凸透镜成像时,u=2f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得到倒立、等大的实像,C不符合题意;
D.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可以探测地下油矿.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vt.
物体位置像的位置像的大小像的性质应用举例
u>2f f< v <2f像、物异侧缩小倒立实像照像机
u=2f v =2f像、物异侧等大倒立实像测焦距
f<u<2f v >2f像、物异侧放大倒立实像幻灯机投影仪
A. 语言、声音和图象是人类特有的三种信息
B. 在真空罩内只能听到很微弱的手机声是因为真空罩能屏蔽电磁波
C. 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电磁场
D. 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在光导纤维中传输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
【答案】B
【解析】【解答】解决本题需掌握电磁波的特点及光纤通讯、卫星通讯方面的知识。
语言、声音和图象是人类特有的三种信息交流形式,A不符合题意;
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在真空罩内只能听到很微弱的手机声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符合题意;
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电磁场,C不符合题意;
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在光导纤维中传输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语言、声音和图象是人类特有的三种信息交流形式;
(2)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电磁场;
(4)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在光导纤维中传输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
10.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物体振动得越快,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C. 街头设置的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
D. 利用“B超”进行体检,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答案】 A
【解析】【解答】A.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A符合题意;
B. 物体振动得越快,产生声音的音调越高。
B不符合题意;
C. 噪声监测仪可以监控噪声污染,但不能控制噪声污染。
C不符合题意;
D. 超声波具有很强的穿透性,所以B型超声波诊断仪可以用于医疗观察,利用的是声音传递信息。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声学的相关知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响度取决于振幅大小和距发声体的距离;理解各知识点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11.如图,把一个装有少量水的杯子放在桌面上,一只手按住的底座,将另一只手的手指润湿后沿着杯口边缘摩擦使其发出声音.下面关于水杯发声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是由于杯中空气振动产生的;杯中水量越小,音调越低
B. 声音是由于杯中空气振动产生的;杯中水量越大,音调越低
C. 声音是由于杯和水振动产生的;杯中水量越小,音调越低
D. 声音是由于杯和水振动产生的;杯中水量越大,音调越低
【答案】D
【解析】【解答】如图的实验中,当用手指润湿后沿着杯口边缘摩擦时,是杯子和水发生了振动,当水量越大时,杯子和水越难振动,因此可以得出杯中的水量越大,音调越低,水量越小,音调越高 . D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D.
【分析】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杯和水振动产生的;物体质量和体积越大时,越难振动,振动频率越低,声调越低 .
12.对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月球上宇航员鼓掌相互间能听到掌声
B. 声音能靠固体和气体传播而不能靠液体传播
C.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1500米/秒
D. 巡道员一般是将耳朵贴在钢轨上听远处是否有火车驶来
【答案】 D
【解析】【分析】(1)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
(2)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
(3)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解答】A、真空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宇航员鼓掌相互间不能听到掌声,故A错误;
B、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由于次声波的频率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人听不到,故B错误;
C、在同种介质中,次声波的传播速度与超声波相同,故C错误;
D、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将耳朵贴在钢轨上听,能更早发现远处是否有火车驶来,故D正确.
故选D.
13.下列各事物中,不属于声源的是()
A. “声纳”探测敌方潜艇
B. 编幅在黑夜中飞行
C. 挂在胸前的哨子
D. 手臂振动
【答案】 C
【解析】【分析解答】
A、“声呐”探测敌方潜艇,发出声波,故是声源;不选A;
B、蝙蝠在黑夜中飞行,发出超声波,是声源;
不选B;C、挂在胸前的哨子,没有发出哨声,不是声源;故选C;D、手臂振动发声,是声源;不选D.故选C.
14.下面四句话中正确的是()
A. 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 医生使用的听诊器减小了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音调更高
C.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 摩托车发动机的排气管上附加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超声波是高频率高能量,所以可以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故A正确;
B、听诊器可以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声更大,故B错误;
C、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C错误;
D、排气管上附加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解决此题要掌握:(1)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3)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4)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15.甲在足够长的有水自来水管一端打击一次,乙在另一端用耳朵伏管听,能听到()
A. 一声
B. 最多2声
C. 3声
D. 4声【答案】 C
【解析】【解答】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甲在有水的自来水管一端打击一次,引起水管振动发出声音.声音沿三个途径传播,一是在空气中,一是在水中,一是铁管中,由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铁中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水中,最慢的是在空气中,所以,最先听到的一声是沿铁管传播来的,第二声是从水中传播来的,第三声是从空气中传播来的,故选C。
【分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16.青春期后,男生的声音变得“低沉”了,这里的“低”主要指的是()
A. 音调
B. 响度
C. 振幅
D. 音色
【答案】 A
【解析】【解答】音调是指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青春期后,男生的声音变得“低沉”了,是因为说话时声带振动变慢,频率比以前低,所以是声音的音调降低了,
故答案为:A。
【分析】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17.“又进球啦!”足球场上传来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这里的“震耳欲聋”形容的是声音()
A. 响度大
B. 音调高
C. 音色好
D. 传播快【答案】A
【解析】【解答】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很大,与其他选项内容无关,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响度表示声音的大小.
18.关于声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结石是利用声能够传递能量
B.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 声纹锁在只有房主说出暗语时,才能被打开,因为它能辨别声音的音调
D. 乐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噪声不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结石,利用了声具有能量并且能够传递能量,故A正确;B、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故B错误;
C、声纹锁在只有房主说出暗语时,才能被打开,因为它能辨别声音的音色,故C错误;
D、乐音是由于物体有规则振动产生的,噪声是由于物体无规则振动而产生的,故D错
误.
故选:A.
【分析】(1)声音的利用: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2)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3)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4)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噪声也是声音.
19.汽车中应用了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导航仪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定位导航
B. 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C. 发动机的做功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 水箱中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水具有较小的比热容
【答案】 B
【解析】【解答】A.导航仪是利用电磁波进行定位导航,A不符合题意;
B.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汽车急刹车时,人体由于惯性向前运动,撞击车体而对人造成伤害,B 符合题意;
C.发动机工作时,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不符合题意;
D.水箱中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水有较大的比热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汽车导航利用了电磁波,安全带防止惯性带来危害,发动机工作时,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20.关于声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1500 m/s
B. 噪声扰民主要是因为其音调太高
C. 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
D. 超声波在空气中比次声波传播速度大【答案】C
【解析】【解答】解:A、在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A错误;
B、噪声扰民主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较大,故B错误;
C、声波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播能量;如利用B超对孕妇做常规检查,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C正确;
D、在同种介质中超声波与次声波的传播速度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声音在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2)噪声的分类有两种:①从物理角度考虑:物体做不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是噪声;②从生活角度考虑:凡是干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都是噪声;(3)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4)在同一介质中超声波和次声波传播的速度相同.
21.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这个实验说明了()
A. 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
B.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
【答案】 A
【解析】【解答】解: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因此,本探究实验是研究声音产生原因的。
故答案为:A
【分析】音叉将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应用了转换法.
22.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欲渡黄河冰塞川”﹣﹣“冰”是由于水遇冷凝固形成的
B.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 “潭清疑水浅”一一“浅”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
D.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冰”是液态水放热变成固态的凝固现象,故A正确; B、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高声”指说话的声音大,即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
C、“潭清疑水浅”的“浅”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在水面处发生光的折射而产生的现象,故C正确;
D、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中的一人是饮酒者本人,另外两“人”是饮酒者形成的影.①其中一“人”是人在地面上形成的影子,它是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人挡住,在人后面的地面上光照不到的地方形成影,即地面上的“人”;②另一“人”是杯中的“人”,酒面是一个平面镜,人在这个平面镜中成像,即平面镜成像,它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正确.故选B.
【分析】(1)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2)声音的响度指声音的大小;(3)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4)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中一人是本人,其中另外两人是本人的影子,根据影的形成原因分析解答本题,注意光的直线传播可形成影,光的反射和折射可形成像.
23.“天宫一号”中的宇航员在太空和家人通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宇航员的声音是靠超声波传回地球的
B. 宇航员的声音大约以340m/s的速度传回地球
C. 家人能根据音色辨别出宇航员的声音
D. 家人听到宇航员的声音很大是因为他的音调很高
【答案】C
【解析】【解答】A、宇航员的声音通过无线电波传回地球,A不符合题意;
B、无线电波的速度是光速,3×108m/s,B不符合题意;
C、家人根据声音的音色可以辨别宇航员的声音,C符合题意;
D、家人听到的声音大是因为响度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声音的三要素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可用来区别不同的发声体;(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太空的声音是通过无线电传到地球的.
24.手机是人们常用的通信工具之一,帮助实现手机间通话和收发信息的是().
A. 声波
B. 超声波
C. 次声波
D. 微波【答案】 D
【解析】【解答】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手机间通话和收发信息有时要经过真空区,ABC不符合题意.
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手机间通话和收发信息靠的是电磁波,即微波,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25.我们播放音响欣赏美妙的音乐,在此过程中()
A. 只有音箱在振动
B. 只有音箱周围的空气在振动
C. 音箱和它周围的空气都在振动
D. 音箱和它周围的空气都没振动
【答案】C
【解析】【解答】音箱发声时,音箱在振动,但声音在向外传播时,周围的空气也是振动的,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在传播过程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26.看电视时,调节音量的大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频率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