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考物理步步高同步练习第二章 专题强化 竖直上抛运动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5高考物理步步高同步练习第二章竖直上抛运动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竖直上抛运动,理解竖直上抛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2.会分析竖直上抛运动的运动规律,会利用分段法或全程法求解竖直上抛运动的有关问题.3.知道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
1.竖直上抛运动
将一个物体以某一初速度v 0竖直向上抛出,抛出的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运动,这种运动就是竖直上抛运动. 2.竖直上抛运动的实质
初速度v 0≠0、加速度a =-g 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通常规定初速度v 0的方向为正方向,g 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3.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
速度公式:v =v 0-g ――――→t 上升时间t 上=v 0g .
位移公式:h =v 0t -12gt 2――――――→落回原处时间
h =0t 总=2v 0g . 速度与位移关系式:v 2-v 02=-2gh ――――――→上升最大高度v =0
H =
v 02
2g
.
4.竖直上抛运动的特点 (1)对称性
①时间对称性:对同一段距离,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时间相等,t AB =t BA ,t OC =t CO . ②速度对称性: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通过同一点时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v B =-v B ′,v A =-v A ′.(如图1)
图1
(2)多解性
通过某一点可能对应两个时刻,即物体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
5.竖直上抛运动的处理方法(以v 0的方向为正方向)
分段法
上升阶段是初速度为v 0、a =-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阶段是自由落体运动
全过程分析法
全过程看作初速度为v 0、a =-g 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1)v >0时,上升阶段;v <0,下落阶段
(2)x >0时,物体在抛出点的上方;x <0时,物体在抛出点的下方
关于竖直上抛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竖直上抛运动的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
B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对竖直上抛运动的全过程都适用
C .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竖直上抛运动的加速度a =g
D .竖直上抛运动中,任何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变化量相等 答案 C
(2021·天津益中学校高一月考)在某塔顶上将一物体竖直向上抛出,抛出点为A ,物体
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0 m ,不计空气阻力,设塔足够高,则:(g 取10 m/s 2) (1)物体抛出时的初速度大小为多少?
(2)物体位移大小为10 m 时,物体通过的路程可能为多少?
(3)若塔高H =60 m ,求物体从抛出到落到地面的时间和落地速度大小. 答案 (1)20 m/s (2)10 m 30 m 50 m (3)6 s 40 m/s
解析 (1)设初速度为v 0,竖直向上为正,有-2gh =0-v 02,故v 0=20 m/s.
(2)位移大小为10 m ,有三种可能:向上运动时x =10 m ,返回时在出发点上方10 m ,返回时在出发点下方10 m ,对应的路程分别为s 1=10 m ,s 2=(20+10) m =30 m ,s 3=(40+10) m =50 m.
(3)落到地面时的位移x =-60 m ,设从抛出到落到地面用时为t ,有x =v 0t -1
2gt 2,
解得t =6 s(t =-2 s 舍去)
落地速度v =v 0-gt =(20-10×6) m/s =-40 m/s ,则落地速度大小为40 m/s.
气球下挂一重物,以v 0=10 m/s 的速度匀速上升,当到达离地面高175 m 处时,悬
挂重物的绳子突然断裂,那么重物再经多长时间落到地面?落地前瞬间的速度多大?(空气阻力不计,g 取10 m/s 2) 答案 7 s 60 m/s
解析 解法一 分段法
绳子断裂后,重物先匀减速上升,速度减为零后,再匀加速下落. 重物上升阶段,时间t 1=v 0
g =1 s ,
由v 0
2=2gh
1知,h 1=v 02
2g
=5 m 重物下落阶段,下落距离H =h 1+175 m =180 m 设下落时间为t 2,则H =1
2
gt 22,故t 2=
2H
g
=6 s 重物落地总时间t =t 1+t 2=7 s ,落地前瞬间的速度v =gt 2=60 m/s. 解法二 全程法 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重物全程位移h =v 0t -1
2gt 2=-175 m
可解得t =7 s(t =-5 s 舍去)
由v =v 0-gt ,得v =-60 m/s ,负号表示方向竖直向下.
球A 从高为2 m 的位置自由下落,同时球A 正下方的球B 由地面以5 m/s 的速度向
上抛出.(g 取10 m/s 2,不计空气阻力) (1)求两球相遇时B 球的速度大小;
(2)若B 球以4 m/s 的速度抛出,两球会不会在空中相遇?请说明理由. 答案 (1)1 m/s (2)会,理由见解析 解析 (1)设两球相遇所需时间为t h =v 0t -12gt 2+1
2gt 2得t =0.4 s
v B =v 0-gt 得v B =1 m/s
(2)假设两球会在空中相遇,设相遇时间为t ′ 由h =v 0′t ′-12gt ′2+1
2gt ′2得t ′=0.5 s
B 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t B t B =2v 0′
g
得t B =0.8 s
A 球落地的时间为t A ,t A =
2h
g
≈0.6 s , 由于t ′<t A ,t ′<t B ,故两球能在空中相遇.
1.(2021·徐州市高一期末)将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小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到达最高点前的最后一秒内和离开最高点后的第一秒内( ) A .位移相同 B .加速度相同 C .平均速度相同 D .速度变化量方向相反 答案 B
2.(2021·常州一中高一上期末)如图1所示,将一小球以10 m/s 的初速度在某高台边缘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取抛出点为坐标原点,向上为坐标轴正方向,g 取10 m/s 2,则3 s 内小球运动的( )
图1
A .路程为25 m
B .位移为15 m
C .速度改变量为30 m/s
D .平均速度为5 m/s 答案 A
解析 由x =v 0t -12gt 2得位移x =-15 m ,B 错误;平均速度v =x
t =-5 m/s ,D 错误;小球
竖直上抛,由v =v 0-gt 得速度的改变量Δv =-gt =-30 m/s ,C 错误;上升阶段通过路程
x 1=v 022g =5 m ,下降阶段通过的路程x 2=1
2gt 22,t 2=t -v 0g =2 s ,解得x 2=20 m ,所以3 s 内小
球运动的路程为x 1+x 2=25 m ,A 正确.
3.离地面高度100 m 处有两只气球正在以同样大小的速率5 m/s 分别匀速上升和匀速下降.在这两只气球上各同时落下一个物体.问这两个物体落到地面的时间差为(g =10 m/s 2)( ) A .0 B .1 s C .2 s D .0.5 s 答案 B
4.一个从地面开始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它两次经过一个较低点A 的时间间隔是T A ,两次经过一个较高点B 的时间间隔是T B ,则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重力加速度为g )( ) A.1
8
g (T A 2-T B 2) B.1
4
g (T A 2-T B 2) C.1
2g (T A 2-T B 2) D.1
2
g (T A -T B ) 答案 A
解析 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经过同一点,上升时间与下落时间相等,则从竖直上抛运动的最高点到点A 的时间t A =T A 2,从竖直上抛运动的最高点到点B 的时间t B =T B
2,则A 、B 两点的
距离x =12gt A 2-12gt B 2=1
8
g (T A 2-T B 2).
5.若一物体从火星表面竖直向上抛出(不计气体阻力)时的x -t 图像如图2所示,则( )
图2
A .该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9.8 m/s 2
B .该物体上升的时间为10 s
C .该物体被抛出时的初速度大小为8 m/s
D .该物体落到火星表面时的速度大小为16 m/s 答案 C
解析 由题图可知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0 m ,上升时间为5 s ,由h =1
2gt 2得g =1.6 m/s 2,
A 、
B 错误;由0-v 0=-gt ,得v 0=8 m/s ,
C 正确;根据竖直上抛运动的速度对称性知,D
错误.
6.如图3所示,一同学从一高为H=10 m的平台上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可以看成质点的小球,小球的抛出点距离平台的高度为h0=0.8 m,小球抛出后升高了h=0.45 m到达最高点,最终小球落在地面上.g=10 m/s2,不计空气阻力,求:
图3
(1)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大小v0;
(2)小球从抛出到落到地面的过程中经历的时间t.
答案(1)3 m/s(2)1.8 s
解析(1)上升阶段,由0-v02=-2gh得:
v0=2gh=3 m/s.
(2)设上升阶段经历的时间为t1,则:0=v0-gt1,
自由落体过程经历的时间为t2,则:h0+h+H=1
2gt2
2,
又t=t1+t2,
联立解得:t=1.8 s.
7.一个小球从距离地面高度H=20 m处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每次与水平地面发生碰撞后均以碰撞前速率的20%竖直反弹.(重力加速度g=10 m/s2).则:
(1)小球第一次落地后反弹的最大高度是多少?
(2)从开始下落到第二次落地,经过多少时间?
答案(1)0.8 m(2)2.8 s
解析(1)小球第一次落地时有:v12=2gH
解得:v1=2gH=2×10×20 m/s=20 m/s
反弹的速度大小为:v2=20%v1=4 m/s
故反弹的高度为h2=v22
2g =42
2×10
m=0.8 m
(2)第一次下落的时间为:t1=v1
g
=2 s
反弹后做竖直上抛运动,运用全程法有: h ′=v 2t 2-1
2gt 22
落地时h ′=0 得:t 2=2v 2
g
=0.8 s
故从开始下落到第二次落地的时间为:t =t 1+t 2=2 s +0.8 s =2.8 s.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 v -t 图像
求位移
[学习目标] 1.理解平均速度公式.并能用平均速度公式解决相关问题.2.会用v -t 图像求位移并判定变加速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
一、平均速度公式的理解与应用
导学探究 如图1所示,如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为v 0,末速度为v ,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2
t v ,试推导v -=v 0+v
2
=2
t v .
图1
答案 方法一 解析法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对于这段时间t ,其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2
t v =v 0+1
2
at ,该段时间的末
速度v =v 0+at ,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式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整理加工可得v =x
t =
v 0t +12at 2
t =v 0+1
2at =2v 0+at 2=v 0+v 0+at 2=v 0+v 2=2
t v ,即v =v 0+v 2
=2
t v . 方法二 图像法
这段时间位移x =v 0+v
2t
平均速度v =x t =v 0+v
2
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对应梯形中位线高,故2
t v =
v 0+v
2
知识深化
1.平均速度公式:v =2
t v =
v 0+v
2
(1)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还等于该段时间初、末速度矢量和的一半.
(2)若同时涉及位移与时间而不涉及加速度,选用平均速度公式及中间时刻瞬时速度公式2
t
v =x t ,v 0+v 2=x t
. 2.三个平均速度公式的比较:
v =x
t 适用于任何运动,v =v 0+v 2
及v =2
t v 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某汽车从车站由静止开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了12 s 时,发现还有乘客没上
来,于是汽车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下,共历时20 s ,运动了50 m ,求汽车在上述运动中的最大速度的大小. 答案 5 m/s
解析 由于汽车在前、后两阶段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设最大速度为v m ,则x 1=v m
2t 1
① x 2=v m
2
t 2②
由①+②得x 1+x 2=v m
2(t 1+t 2)
解得v m =2(x 1+x 2)
t 1+t 2
=5 m/s.
2019年6月6日,中国科考船“科学”号(如图2所示)对马里亚纳海沟南侧系列海山
进行调查,船上搭载的“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完成了本航次第10次下潜作业,“发现”
号下潜深度可达6 000 m 以上.潜水器完成作业后上浮,上浮过程初期可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今测得潜水器相继经过两段距离为8 m 的路程,第一段用时4 s ,第二段用时2 s ,则其加速度大小是( )
图2
A.2
3 m/s 2 B.4
3 m/s 2 C.8
9 m/s 2 D.16
9
m/s 2 答案 A
解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可知:v 1=84 m/s =2 m/s ;v 2=8
2 m/s
=4 m/s
再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可知:a =Δv Δt =4-23 m/s 2=2
3 m/s 2.故选A.
二、 v -t 图像求位移 1.利用v -t 图像求位移
v -t 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面积”在时间轴上方表示位移为正,“面积”在时间轴下方表示位移为负;通过的位移为时间轴上、下“面积”绝对值之差.通过的路程为时间轴上、下“面积”绝对值之和. 2.理解
(1)初速度为v 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3甲,其中v 0t 与矩形面积相等,1
2at 2与三
角形面积相等,所以x =v 0t +1
2
at 2.
(2)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如图乙,公式中的a 取负值.相当于从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中“减去”了一部分.
图3
某一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v -t 图像如图4所示,根据图像求:
图4
(1)物体距出发点的最远距离; (2)前4 s 内物体的位移大小; (3)前4 s 内物体通过的路程. 答案 (1)6 m (2)5 m (3)7 m
解析 (1)当物体运动了3 s 时,物体距出发点的距离最远,x m =12v 1t 1=1
2×4×3 m =6 m ;
(2)前4 s 内物体的位移大小x =|x 1|-|x 2|=|12v 1t 1|-|12v 2t 2|=12×4×3 m -1
2×2×1 m =5 m ;
(3)前4 s 内物体通过的路程s =|x 1|+|x 2|=12×4×3 m +1
2
×2×1 m =7 m.
针对训练1 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接着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5所示,那么0~t 0和t 0~3t 0 两段时间内( )
图5
A .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1
B .位移大小之比为1∶1
C .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2∶1
D .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 答案 D
解析 加速度a =Δv Δt ,由题图知Δt 1=t 0,Δt 2=2t 0,则a 1a 2=2
1,A 项错误;位移大小之比等于v
-t 图线与t 轴所围图形的面积之比,即x 1x 2=1
2,B 项错误;平均速度v =v 0+v 2,v 1v 2=1,C
项错误,D 项正确.
针对训练2 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物体的v -t 图像如图6所示.若初速度的大小为v 0,末速度的大小为v 1,则在0~t 1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
于”)v 0+v 1
2
.
图6
答案 大于
3.v -t 图像与x -t 图像的比较
种类
内容
v -t 图像 x -t 图像 图线斜率 表示加速度 表示速度 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 表示位移
无意义 两图线交点坐标
表示速度相同,不表示相遇,往往是距离最大或最小的临界点
表示相遇
相同点
表示物体做直线运动
(2021·广元天立国际学校月考)有四个物体A 、B 、C 、D ,物体A 、B 运动的x -t 图像
如图7甲所示;物体C 、D 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乙所示.根据图像做出的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图7
A .物体A 和
B 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 .在0~3 s 的时间内,物体A 、B 的间距逐渐减小
C .t =3 s 时,物体C 、
D 的位移相同
D .在0~3 s 的时间内,物体C 与D 的间距逐渐增大 答案 D
解析 由题图甲看出:物体A 和B 的位移-时间图像都是倾斜的直线,斜率都不变,速度都不变,说明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 错误;由题图甲看出,在0~3 s 的时间内,物体A 的位移都大于B 的位移,且从图像上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距离一直在增大,故B 错误;由
题图乙可以看出C 、D 两物体的v -t 图线在t =3 s 交于一点,所以此时刻C 、D 的速度一定相同,根据v -t 图线与t 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以及物体C 、D 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可知,t =3 s 时物体C 、D 的位移不相同,故C 错误;由题图乙看出:在0~3 s 的时间内,D 的速度较大,C 、D 间距离增大,故D 正确.
考点一 平均速度公式的运用
1.(2021·河南省高一月考)如图1所示是我国航母战斗机在航母上的起飞过程.假设该战斗机起飞前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起飞速度v 所通过的位移为x ,则该战斗机起飞前的运动时间为( )
图1
A.2x v
B.x
v C.x 2v D.x 4v
答案 A
解析 由平均速度公式可知x =v 2
t ,即t =2x
v ,故A 正确,B 、C 、D 错误.
2.(2021·盐城市响水中学高一期末)一辆汽车从车站由静止开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 5 s 通过的位移为7.5 m ,则该汽车在5 s 末的速度大小为( ) A .2 m/s B .3 m/s C .4 m/s D .5 m/s 答案 B
3.一物体从固定斜面上某点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3 s 后到达斜面底端,并在水平地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又经过9 s 停止,已知物体经过斜面和水平地面交接处时速度大小不变,则物体在斜面上的位移与在水平地面上的位移之比是( ) A .1∶1 B .1∶2 C .1∶3 D .3∶1 答案 C
解析设物体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v,
则物体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v1=v
2

在斜面上的位移x1=v1t1=v
2t1
在水平地面上的平均速度v2=v
2

在水平地面上的位移x2=v2t2=v
2t2
所以x1∶x2=t1∶t2=1∶3,故选C.
4.一辆汽车在水平地面上沿直线行驶,在0~2t时间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由0变为v.在2t~3t时间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由v变为0,在这两段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的大小之比为2∶1
B.位移的大小之比为2∶1
C.平均速度的大小之比为1∶2
D.平均速度的大小之比为2∶1
答案 B
解析根据题意作出汽车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
根据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得加速度的大小之比a1∶a2=v
2t∶v
t
=1∶2,故A错误;位移
的大小之比x1∶x2=1
2v·2t∶
1
2
v t=2∶1,故B正确;平均速度的大小之比v1∶v2=
0+v 2∶v+0
2
=1∶1,故C、D错误.
考点二v-t图像的应用
5.(2021·连云港东海县高一期末)越来越多的摄影爱好者开始迷上了无人机航拍摄影,在某次航拍中,无人机起飞时竖直方向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2
A.无人机经20 s到达最高点
B.无人机在0~80 s时间内飞行的最大高度为360 m
C.无人机在0~80 s时间内飞行的最大高度为300 m
D.无人机在70 s时的加速度为-0.075 m/s2
答案 B
6.(2021·徐州市高一期末)如图3所示为一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
A.5 s末加速度反向
B.5~6 s内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
C.8 s末离出发点最远
D.前6 s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5 m/s
答案 D
7.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甲的x-t图像和物体乙的v-t图像分别如图4甲、乙所示,则关于这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
A.甲在0~6 s时间内运动方向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2 m
B.甲在0~6 s时间内平均速度为零
C.乙在0~6 s时间内通过的总位移为零
D.乙在0~6 s时间内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发生了变化
答案 C
解析位移-时间图像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甲在整个过程中图线的斜率不变,知甲运动的速度不变,总位移为Δx=2 m-(-2 m)=4 m,故A、B错误;乙在0~6 s内,先向负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向正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方向在第3 s时发生改变,v-
t 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则乙在0~6 s 内总位移为零,故C 正确;速度-时间图像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题图乙中图线的斜率不变,知乙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也未发生改变,故D 错误.
8.如图5是某物体运动的v -t 图像,根据图像求:
图5
(1)0~6 s 内物体的位移为________.
(2)0~2 s 内物体的平均速度v 1=________,4~5 s 内物体的平均速度v 2=________, v 1________(选填“>”“=”或“<”)v 2. 答案 (1)6.5 m (2)1 m/s 1 m/s = 解析 (1)0~5 s 内物体向正方向运动 位移x 1=(2+5)×2
2 m =7 m
5~6 s 内物体的位移x 2=-
1×1
2
m =-0.5 m 0~6 s 内物体的位移x =x 1+x 2=6.5 m (2)v 1=0+v
2=1 m/s
v 2=v +02=1 m/s
v 1=v 2.
9.(2021·宿迁市高一上期末)甲、乙、丙、丁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甲、乙的x -t 图像和丙、丁的v -t 图像如图6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6
A .0~t 1时间内甲车路程小于乙车路程
B .0~t 1时间内的某时刻甲、乙两车速度相等
C .t 2时刻,丙、丁两车相遇
D .t 2时刻丙车加速度比丁车的加速度小 答案 B
10.(2020·镇江市丹徒高中月考)中国自主研发的“暗剑”无人机,时速可超过2马赫.在某次试飞测试中,起飞前沿地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过程中连续经过两段均为120 m 的测试距离,用时分别为2 s 和1 s ,则无人机的加速度大小是( ) A .20 m/s 2 B .40 m/s 2 C .60 m/s 2 D .80 m/s 2
答案 B
11.(2021·镇江市丹徒高中月考)汽车以10 m/s 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某时刻驾驶员发现正前方15 m 处的斑马线上有行人,经过0.5 s 反应时间后,采取刹车礼让行人,汽车恰好停在斑马线前.汽车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7所示,则汽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
图7
A .20 m/s 2
B .6 m/s 2
C .5 m/s 2
D .4 m/s 2
答案 C
解析 减速位移x ′=(15-10×0.5) m =10 m ,减速时间设为t ′,x ′=v 0
2t ′,得t ′=2 s ,
a =v 0
t ′
=5 m/s 2,C 正确. 12.(2020·山西太原高一上期中)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进行下潜试验,从水面开始竖直下潜,最后返回水面,其v -t 图像如图8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8
A .0~4 min 和6~10 min 两时间段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B .全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为0.025 m/s 2
C .3~4 min 和6~8 min 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D .本次下潜的最大深度为6 m 答案 A
解析 根据v -t 图像中图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则0~4 min 内的位移大小为:x =12×(120+240)×2.0 m =360 m ;6~10 min 内位移大小为x ′=12×3.0×240 m =360 m ,可知,0~4 min 和6~10 min 两时间段位移大小相等,所用时间相等,则平均速度大小相等,故A 正确;v -t 图线的倾斜程度表示加速度的大小,0~1 min 和3~4 min 加速度最大,大小为a =v t =2.0
60 m/s 2≈0.033 m/s 2,故B 错误;v -t 图像的斜率的正负反映加速度的方向,可知3~4 min 和6~8 min 加速度方向相同,故C 错误;由题图可知t =4 min 时“蛟龙号”下潜到最深处,最大深度为:s =1
2
×(120+240)×2.0 m =360 m ,故D 错误.
13.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 =0到t =t 1的时间内,它们的v -t 图像如图9所示.在这段时间内( )
图9
A .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大
B .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v 1+v 2
2
C .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
D .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 答案 A
解析 因为v -t 图线与t 坐标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故在0~t 1时间内,甲车的位移大于乙车,故根据v =x
t 可知,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选项A 正确,C 错误;因为乙
车做变减速运动,故平均速度不等于v 1+v 2
2
,选项B 错误;因为v -t 图线的切线斜率的绝对
值等于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故甲、乙两车的加速度大小均逐渐减小,选项D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