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法规知识》 课程评价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游法规知识》课程评价方案
《导游法规知识》是旅游管理专业中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属于旅游服务技能素养,通过课程建设,确定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确定学习领域,以实践活动为主线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将专业教学内容与专业考证内容结合起来,将专业技能训练与行业岗位需求结合起来,使专业教学目标适应旅游行业、企业主要业务岗位的需要和职业资格认定的需要,实现专业教学计划与职业岗位要求的有机结合。
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强旅游职业素养教育,拓宽学生认知层次,为学生今后提高学历、职业及职位延展奠定基础。
一、考核标准
根据导游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我们从知识、能力、态度三方面来设定考核标准。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并领会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特别是民族政策、环境保护政策、宗教政策和发展旅游的有关政策,掌握旅游政策法规的基本理论、基本规范。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帮助学生在旅游管理专业领域中自觉运用党和国家政策、旅游法律法规分析和解决旅游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独立处理各旅游法律纠纷和旅游突发事件的能力。
3、态度目标:培养学生未来的职业活动中严谨、守法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法律意识,端正学生在导游讲解等职业活动的政治立场,自觉维护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
二、考核方式
政策法规课程内容比较枯燥,理论性强,所以应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考核过程当中:
1、课堂表现是关键。
主要针对学生在课上的学习状态来评价。
1)看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否被激起,能积极地以多种感观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精神振奋,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2)看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中的数量、广度和深度是衡量主体地位发挥的主要标志,学生要全员参与,有效参与。
3)看学生的学习方式。
是否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是否由个体学习到主动合作学习;是否由接受性学习变为探究性学习。
4)看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上的表现。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全身心地投入、是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解决问题,是否敢于质疑,善于合作、主动探究并有实效,是否围绕某一问题彼此间能交流、讨论、倾听,提出有效建议。
5)看学生学习的体验与收获。
2、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结合每一章教学内容,将作业设计为一个个应用型的任务。
比如:案例分析用一个个实例讲讲旅游当中的法律关系,通过这样的题将旅游法规知识都整合起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形成个人的见解,提高学生的能力。
也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
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模拟审判、旁听审判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3、考试模式,平时的测试准备通过上课提问的形式出现,计入平时成绩一栏。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相互交流知识、交流、体会,在获取丰富知识的同时形成了一定的学习能力。
然后再加上的期末考试成绩,这样来评定学生课程的成绩能够比较全面、正确评价学生,也符合了教学的规律。
三、考核内容
1、以知识内容考核的命题为主,课堂设置开放性命题,通过学生回答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了解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程度和思考深度;还要测出学生学习过程和思维过程的问题所在,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思维的指导与训练。
注重学生在回答中的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既能够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思维能力,又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考核评价方案
①起始分为30分,每节课以上事项至少要涉及10人次。
用“正”字记录次数,期末统计;
②做与上课无关的事,包括:看其它书、写其它课作业、化妆、剪指甲、照镜子、东张西望、
注意力不集中等,每人次-0.5分;
③睡觉、说话,每人次-1;
④正激励每人次+1分。
(2)、作业分配表:
(3)期末考试评分标准
期末考试准备采用学生笔试的模式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设置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问答题和论述题,通过题目,将学生对课程的难点和重点掌握和熟悉情况进行检测,学生要通过考生必须对知识进行记忆和理解。
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占50%,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能力;问答题和论述题占总分的50%,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进行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