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花导学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4 课《金色花》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3.体会这两首诗的写作特色。
【知识链接】:金色花和泰戈尔
金色花: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碎花,神圣而美丽。
泰戈尔是印度诗人、作家,被称为“诗圣”。
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叫、沙子》、《沉船》等。
1913 年他以散文诗集《吉檀迦利》一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开创了亚洲人获此殊荣的先河。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匿笑(n ì)沐浴(mù)祷告(dǎo) .并蒂( d ì)姊妹(zǐ)..
莲蓬( p éng)菡萏(hàn)(dàn)攲斜(jī )荫蔽(yìn).....
2.解释词语:
匿笑:偷偷地笑。
沐浴:洗澡。
祷告:宗教徒向神求保佑。
3、文中体现作者想象句子是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
(在文中划出)
4、文中金色花三次和母亲嬉戏时: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母亲读书时,给母亲投影;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整体感知】
1、第一段要读出孩子怎样的口吻?(老师提示,学生分析,学生展示朗读)
调皮、得意、骄傲。
2、“孩子,你在哪里?”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不响。
应读出母亲和我
怎样的感情呢?(老师提示,学生分析,学生展示朗读)
要读出母亲的焦急惦念和我的调皮可爱。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要读出母亲怎样的感情呢?
嗔怪、担忧、焦虑、欣喜,
1
4、、“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
应读出怎样的感情呢?调皮,撒娇
【探究质疑】
1.这首诗写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 ?
讨论并归纳:写孩子与妈妈的三次嬉戏,表现了纯真的母子之
2.三次嬉戏具体是什么 ?
明确: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第二次嬉戏:是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
第三次嬉戏:是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
3. 为什么孩子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明确:
因为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
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
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
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做了好事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
更加温馨。
所以他只是撒娇,而瞒着妈妈。
4、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
泰戈尔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
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
人们
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泰戈尔的想象实在新
奇而美妙。
【理解主旨】
试用一句话概括全文主旨及感情。
全文借助金色花口吻,通过描绘精彩画面,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爱及孩子对母亲的
爱,展现了浓浓的亲情。
【课堂检测】《金色花》结尾 " 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你到哪里去了?’”品味这一句的妙处。
妈妈称他为“坏孩子”的“坏”是调皮、淘气的意思,是贬义褒用。
那孩子故意不
告诉妈妈自己在哪里。
母子和谐生活的情趣,令人陶醉;孩子的娇憨之态可掬,令
人爱不自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