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五个强化”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着力“五个强化”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作者:白文
来源:《农民科技培训》2023年第11期
编者按:四川省职农中心(农广校)举办四川省农广校系统农民教育培训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以“守正创新、强体赋能,奋力开创农广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主题,旨在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创新思路、担当进取,推进新时代农广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本次专题聚焦达州市中心分校,资中、仪陇、通江、宣汉、蓬安、岳池等六个县校的交流发言,刊发一组文章,敬请关注。
近五年来,达州市农广校按照省校“勇于担负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全面开创乡村人才振兴新局面”的要求,开拓进取,扎实工作,达州市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在改革中勇毅前行,农广校工作呈现出新面貌。
一、强化体系建设,充分履行广校主责主业
在全市农广校系统分类改革过程中,达州市农广校通过专题汇报、沟通交流等形式,积极争取有利政策,确保了全市农广校体系的相对稳定。
目前是全省农广校系统体系比较健全、人员配置较多的农广校之一。
学校在做好自身体系建设的同时,还主动走出去,抓住成渝双城经济圈和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机遇,去年与重庆市万州区、开州区共商川渝乡村人才培养大计,于2023年7月签订了万达开农广校乡村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议,在培训实训基地等方面共建共享,编织了一张省际间农广校体系建设网,这一切都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农民中职学历教育上,达州市农广校时隔 20 余年,在 2022 年重启农民中职学历教育,从 2021 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学员中招收 41 人,成功开设家庭农场生产经营专业 1 个班,目前正按教学计划顺利开展教学工作。
在高素质农民培育上,就市校而言,达州市农广校每年都独立或合作举办 1 期高素质农民市级调训示范班,培训人数累计达 400 人,与高校合作承办 2 期农业经理人市级调训班,培训人数 80 人,培训学员满意率达 95%以上;就全市农广校系统而言,每年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训任务2200 人左右,占全市总任务的 70%以上,充分发挥了农广校农民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作用。
二、强化业务拓展,多角度宽领域开展各类涉农培训
达州市农广校除大力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外,还注重挖掘广校培训潜力,积极争取市财政局、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支持,将农业人才培训项目列为常年培训专项,市本级财政将培训经费列入常年专项预算。
近几年来,一是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每年举办1期农业农村系统业务骨干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2020年至2022年连续3年共培训156人次;二是围绕农业农村干部能力提升,市校每年承办 2 期农业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每年培训人数 260 余人。
达川区分校、通川区分校、大竹县农业技术综合培训中心除开展涉农专业
技术人员培训外,还广开门路,开展了非农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受到人社等有关部门的好评;三是围绕品牌强农建设,市校开展了 1 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品牌专题培训,培训 45 人,打造培育达州“巴山食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通过以上工作,农广校服务三农、服务社会的功能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
三、强化培训能力建设,夯实农民培训根基
在培训阵地方面,2019 年,达州市农广校争取财政专项资金升级市农广校培训教学阵地,目前达州市农广校有办公室 200 余平方米,培训教室 300 余平方米,现代化教学设备一套;2019 年由达州市农广校牵头在全市开展田间学校(实训基地)遴选工作,共遴选出 20 个市级田间学校(实训基地),由市农业农村局进行命名、授牌,并在文件中明确要求市县两级农业农村部门在项目资金等方面进行倾斜,在农民教育培训实习实训中优先选择。
今年,市校拟在全市组织开展第二批次市级农民田间学校的申报工作,目前方案已拟定,待审定后组织实施。
达州市挂牌的农民田间学校(实训基地)共 36 所(个),其中全国 1 所,省级 3 个、市级 20个,县级 12 家。
在师资队伍方面,市校和县分校通过人才引进,近 5 年来先后有 5 名农业类硕士研究生充实到农广校队伍,增加了新鲜血液,提升了农民培训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四、强化培训针对性,全力服务地方产业发展
坚持农民需要什么,产业发展什么,培训班就开设什么专业和课程,切实做到“三定”,即以产业定培训班次、定培训内容、定培训教师,确保培育精准,有效对接地方产业发展对人才的现实需求。
具体工作中,达州市农广校按照一班一方案、分时分段分模块、农民“点菜”专家“下厨”,理论培训+生产实践+讨论交流+跟踪服务等方式助推培训接地气,见实效。
在抓好粮油生猪等主导产业人才培育的同时,各分校纷纷打起了人才培育特色牌,如达川区分校对接青花椒产业,通川区分校对接蓝莓产业,宣汉县分校对接食用菌产业,以特色产业人才培育助力产业振兴驶入快车道。
五、强化宣传报道,充分展示高素质农民时代风采
在做好培育培训工作的同时,通过电视台、报刊、新媒体对优秀学员进行宣传报道,营造尊重人才、重视人才、使用人才的良好氛围。
2019 年至今,全市农广校系统在农民培训工作中,已获得中央电视台宣传 1 次,四川电视台报道 5 次,市电视台宣传报道 10 次以上。
2020 年由达州市农广校组织在全市开展农村乡土人才遴选工作,共遴选出“十佳田秀才”10 名、“十佳农村工匠”10 名,在第三届全市农民丰收节上进行现场揭晓,由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颁发荣誉证书,后通过专题对其进行大力宣传,并邀请他们在高素质农民培训中授课。
通过培植、挖掘和推介,全市涌现出了一批高素质农民优秀代表,如达州市萬源市胡运海获 2019 年度“全国十佳农民”称号、宣汉县桂刚被评为 2021 年度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获 2020 年全国农民教育培训“百名优秀学员”扶贫先锋称号。
由于工作扎实,达州市农广校系统工作得到中央校、省农广校肯定,3 人被中央农广校评为“优秀农民教育培训教师”、1 人被评为优秀基层农广校校长、1 个基地获全国 100 所田间示范学校。
市农广校连续 4 年被省农广校表彰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先进集体”。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省校的有力指导,离不开全市农广校系统干部职工的团结拼搏。
迈上新征程,农民教育培训任重道远,达州市农广校系统将借鉴市(州)、县农广校好的工作做法、典型经验,取长补短,进一步增添动力,切实做好新时代农民教育培训各项工作,在乡村振兴和建设农业强省的征程中书写新的篇章。
(作者单位:达州市农广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