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练案三十三 名句名篇默写(一)(含解析)新人教新人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案三十三名句名篇默写(一)(含解析)新人教新人教
练案三十三名句名篇默写(一)
1.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
(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的两句是:“,。
〞
(2)《鱼我所欲也》中,说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
〞
(3)韩愈在《师说》中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做比照,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
2.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
(1)《诗经·氓》中“,〞两句反映了人们用占卜的方式预测婚姻的吉凶的婚俗。
(2)《蜀道难》中表现行人步履艰难、非常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
(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描写自己早年穿着旧衣服出入于那些衣着光鲜的同学之间,而心中毫无羡慕之情的状态的两句是“,〞。
3.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
(1)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中,“,〞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了国家形势危亡和个人身世坎坷。
(2)杜甫的《登高》中有一联“,〞俯仰结合,声色并茂,有动有静,对仗工整,可谓佳句。
(3)陆游《游山西村》中,介绍农家盛情款待宾客的一句是“〞,直接赞美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对吾土吾民之爱的一句是“〞。
4.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
(1)韩愈《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唐心态。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指出,秦与六国都是自取灭亡。
他认为,“〞,那么六国能抵御强秦;“〞,那么秦可江山永固。
(3)苏轼《赤壁赋》中慨叹生命短暂,向往自然永恒的两句是“,〞。
5.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运用典故痛惜北方沦陷区的宋朝百姓,已经安于北方统治的两句是“,〞。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心情的两句是“,〞。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表达“古仁人〞“忧〞的具体内容的句子是“;〞。
6.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
(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分别从内外两个方面指出一个国家走向灭亡的原因的两句是“,〞。
(2)白居易《琵琶行》中,以粗俗的乡野音乐来反衬琵琶女技艺高超的两句是“,〞。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感慨收复中原徒成虚愿,于是有了不堪回首之感。
这一感慨,因见“,〞而愈加强烈。
7.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
(1)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里的老人和小孩儿个个都安逸愉快、自得其乐的名句是:,。
(2)屈原在《离骚》中,写只要自己的内心是美好的,那么别人不了解自己也无妨的句子是“,〞。
(3)杜甫《登高》中的诗句“,〞,表现了自己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处境,也蕴含着要与生命进行顽强抗争的精神。
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古诗中常有丰富多彩的景物描写,且写景手法多样,如曹操《观沧海》中“,〞两句,运用白描手法,写出了水波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陶渊明《饮酒》(其五)中“,〞两句,动静结合,写出了山中黄昏景色秀丽,生机盎然的景象;王维《使至塞上》中“,〞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写景叙事,表达诗人的飘零之感。
9.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
(1)苏轼在《赤壁赋》中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那么是游人对明月的喜爱的句子是“,,〞。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
10.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
(1)《桃花源记》中,突出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语句是“,,〞。
(2)屈原在《离骚》中用景物意象表现自己“修吾初服〞的做法的诗句是“,〞。
11.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
(1)《爱莲说》中,借莲的形象写君子心胸豁达、通晓事理、行为方正、德名远播的句子是“,,〞。
(2)苏轼在与客游赤壁时,面对月与水,发出感喟,从“变〞的角度阐发自己哲理思考的句子是“,〞。
12.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
(1)在《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
(2)杜甫的《登高》一诗中的名句“,〞,今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13.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
(1)《蜀道难》中引用了秦国开发蜀地的神话故事的句子是“,〞。
(2)《庄子·逍遥游》举现实生活中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事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做比照,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14.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
(1)王湾《次北固山下》中“,〞两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富含哲理。
(2)韩愈在《师说》中说,从师与年纪无关,比自己年纪大的人,闻道在自己之前,要以之为师;而“,,〞。
15.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
(1)《醉翁亭记》中,描写太守醉的语句是“,,〞。
(2)屈原的《离骚》中,“,〞直接抒发了作者对自己和百姓处在艰难困苦之中而深感忧愁悲伤的情感,为后面抒发小人当道、君主不分贤愚忠奸奠定了感情基调。
16.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
(1)孔子在《论语》中对“学〞与“思〞的关系进行辩证论述的句子是“,〞。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以“,,〞追思往事,抒发感慨。
17.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
(1)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以“,〞写出了山间的春夏美景,让自己流连忘返。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诗句是“,,〞。
18.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
(1)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的两句是“,〞。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概括了曹操能文能武的英雄豪迈气概。
19.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
(1)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描摹当地风俗画卷,赞美古老乡土文化的一联是“,〞。
(2)韩愈在《师说》中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老师的句子是“,,〞。
20.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
(1)李白在《行路难》(其一)诗中用“,〞两句表达了自己的乐观和自信。
(2)《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
21.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以“,,〞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2)龚自珍《己亥杂诗》中“,〞两句,借助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虽然辞官,却还要悉心培育新一代以报效国家的愿望。
22.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
(1)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
(2)从李白《蜀道难》“,,〞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23.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
(1)《论语·雍也》中告诉我们兴趣的重要性的名句是“,〞。
(2)《荀子·劝学》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的事例,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答案:
1.(1)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2)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恶有甚于死者(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1)尔卜尔筮体无咎言(2)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3)余那么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3.(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3)丰年留客足鸡豚衣冠简朴古风存
4.(1)位卑那么足羞官盛那么近谀(2)使六国各爱其人使秦复爱六国之人(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5.(1)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3)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处江湖之远那么忧其君
6.(1)入那么无法家拂士出那么无敌国外患者(2)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3)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7.(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3)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8.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9.(1)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0.(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11.(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那么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12.(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13.(1)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2)野马也
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14.(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2)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15.(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太守醉也(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16.(1)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2)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17.(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2)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18.(1)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2)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19.(1)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2)彼童子之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0.(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
心躁也
21.(1)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2.(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23.(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