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施氏鲟全人工饲料开口培育试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投资。
同时,不断完善对休闲渔业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其提供商业保险等,使休闲渔业的发展
得到保障,进而增加投资吸引力。
6结语
休闲渔业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但休闲渔业目前在闽北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
面对着巨大的消费市场,需通过丰富休闲渔业产品类型、加
大宣传推广、打造休闲渔业品牌,实施品牌战略、扩增投资渠道,增加多元投资这几个方面进
行实践改造,以充分扩大休闲渔业市场,带动休闲渔业产业蓬勃发展。
野生施氏鲟全人工饲料开口培育试验
姚德鑫1陈怀发2吕晓冬1李正伟1康萌3
(黑龙江省饶河大马哈鱼放流试验站黑龙江哈尔滨150018)
(黑龙江省萝北鲟鳇鱼试验站黑龙江哈尔滨150018)
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省渔业经济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18)
施氏鲟是濒危的珍稀淡水鱼类之一,其野生种主要分布在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也有极少分布。
1997年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I目录,相当于国家二级
保护动物。
施氏鲟具有个体大、寿命长、生长速度快等特点,集观赏、美食于一体,具有极高的
养殖价值。
施氏鲟苗种的人工培育,一般先采用活饵(水蚯蚓段)开口,再进行人工饲料的驯
化转口,而直接采用全人工饲料开口技术性强、难度大。
黑龙江省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于
2014年5月26日至7月11日,在其繁育车间就全人工饲料开口培育野生施氏鲟开展试验,
现将试验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1材料和方法
1.1苗种来源
试验所用2万尾施氏鲟仔鱼是由黑龙江省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进行孵化所得,其亲本为黑龙江抚远江段采捕的野生施氏鲟,分别为母本23.5kg和33.5kg的各1万尾。
1.2培育池
培育池采用玻璃钢制,圆形,直径2m,深度0.5m,笛式管注水,中央底层排水,水流量15~20L/min,保持水深0.25~0.3m。
1.3增氧设施
车间配有增氧机,每口玻璃钢池配置2-4个增氧沙滤头。
1.4环境条件
生产地环境质量符合NY/T391的要求。
养殖采用的地下水符合GB11607的规定,经过室外池塘日晒提温,再经储水罐调温曝气后进入培育池。
其透明度大于0.5m ,溶解氧高于6mg/L ,水温18~20℃,pH 值7.5,符合NY5051的规定。
1.5饲料
从仔鱼开口至试验结束,全部采用北京北欧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代理的鲟鱼专用颗粒饲料,其营养成分见表1。
表1鲟鱼专用配合饲料成分表
1.6日常管理
于5月26日开始仔鱼培育阶段,期间做好日常管理,车间24h 有人值守,观察鱼苗活动和发育情况,监测水温、溶氧等理化指标。
培育池采用流水养殖方式,在开口投喂前注水口罩200目筛绢网兜过滤浮游生物,开口期撤掉。
调整注水管水流方向,使培育池内形成旋转微流,通常以2~3cm/s 为宜。
首次投喂3d 后进行排污,采用虹吸、黑色软毛刷推底等方式,每天彻底排污两次。
每5~10d 进行分池,达到降低养殖密度和区分规格的目的。
开口后每3~5d 使用药物“卫抗(Virkona )”进行静水消毒,并采用每千克饲料拌1g 土霉素和1g 卫抗制成药饵的方式防治鱼病。
1.7开口方法
1.7.1开口时间
确定首次投喂的时间,即开口时间是保证开口成功的关键。
一般认为投喂过早会造成饲料浪费并污染养殖水质,而投喂过晚则会造成鱼苗“老口”,影响鱼苗的生长发育。
根据多年培育鲟鳇鱼的经验来看,仔鱼卵黄囊尚未吸收完毕就已经开始摄食,属于混合营养阶段,这成分
组成含量蛋白质
42.00%脂类
12.00%碳水化合物
22.00%纤维
2.00%灰分
1.00%总磷
1.70%有效磷
1.30%蛋氨酸+
1.90%VitA
15000I.U/kg VitD
2400I.U/kg VitE
300m g /kg VitC 500m g /kg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期间就应该保证提供适口饵料。
据此于6月2日8时和20时,分别对两个试验池开始了首次投喂。
1.7.2饲料粒径
不同品种的鲟鱼开口时,其适口的饲料粒径是不同的,用作开口的饲料最好经过人工筛选后再使用,以确保投喂饲料的适口性。
对于施氏鲟开口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将粒径0.2mm 的饲料粉碎后用80目和60目筛网筛选,先投喂80目筛选出的饲料,然后再逐步添加60目筛选出的饲料。
1.7.3投喂方法
开口初期仔鱼主动摄食能力差,要尽力提高鱼苗与饲料相遇的概率。
首先将饲料在投饵容器中用水搅拌均匀,然后分两轮沿池壁均匀投下,这样做达到了让饲料入池后尽快均匀沉底的目的。
1.7.4开口期的其它措施
首次投喂前可排污清理1次池底,注意不要碰伤鱼苗,用刷子将没有鱼苗分布的区域刷干净。
开口投喂后3d 内则不要排污,避免鱼苗受惊。
开口期间保持培育池低水位,还要注意防止排水口吸苗伤鱼。
2结果与讨论2.1结果
试验数据见表2。
表2试验数据表
开口期指的是6月2日至6月12日;开口率统计的是截止至6月12日分池时,在池数
1号池(母本23.5kg )2号池(母本33.5kg )
初始放养数量(5月26日)1万尾/池1万尾/池
开口期投饵量 1.5~3g /h 1.5~3g /h
开口期日投喂间隔24次(每小时1次)24次(每小时1次)在池数量(6月12日)7677尾9471尾
开口率
76.77%94.71%培育期的日投饵率15%~20%15%~20%
培育期的日投喂次数12次(每2小时1次)12次(每2小时1次)正常生长数量(6月17日)5639尾9205尾
摄食成功率73.45%97.19%
正常生长数量(7月11日)5187尾8593尾
培育成功率51.87%85.93%
截止到7月11日,累计投喂饲料15kg ,共获得施氏鲟幼鱼总重28.88kg ,饵料系数为0.519。
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量占初始放养数量的比例;培育期指的是6月12日分池后至7月11日试验结束;摄食成功
率统计的是6月17日正常生长的鱼苗数量占6月12日分池后数量的比例;培育成功率统计
的是截止至试验结束,正常生长的鱼苗数量占初始放养数量的比例。
6月13日至6月17日,人工挑选出非正常生长的“闭口”鱼苗。
闭口是指一部分施氏鲟虽然已经开口摄食到饵料(可能是饲料也可能是浮游动物),之后却不再摄食饲料,头大,身
体瘦弱呈线状。
这些闭口鱼苗经水蚯蚓段复壮仍可正常生长,到试验结束时累计有近1900尾
成活,不计入摄食成功率和培育成功率统计。
2.2讨论
2.2.1确定开口投喂的首次投喂时间,需要仔细地观察仔鱼发育情况。
我们认为观察到
仔鱼口须形成24h后即开始首次投喂为宜,这样让仔鱼有更多机会接触到饵料,通过触碰和
吞吐来熟悉饵料,确保较好的开口效果。
2.2.2试验结果说明野生施氏鲟全人工饲料开口是可行的,但是在相同开口时间、方法
和措施的条件下1号池的开口率和摄食成功率与2号池相差较大,达到了20个百分点左
右,说明了这种培育方式的难度较高,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我们分析这主要是由于饲料
粒径调整不及时所致,在试验过程中1号池饲料从80目向60目调整过晚,直接影响了鱼苗
的摄食和生长。
cn. All Rights Reserved.
2.2.3不同施氏鲟亲鱼所产的卵有重量等方面的差异,其仔鱼也应该有所差异,那么其
开口积温和适口的饲料粒径都会有所差异,所以对每一批鱼苗的开口情况(尤其是饲料粒
径)都要灵活掌握才能保证较高的开口率。
仔鱼发育速度很快,饲料粒径调整必须及时准确。
全人工饲料培育野生施氏鲟及时做好饲料粒径调整工作,尤其是开口期阶段的饲料粒径调
整工作乃是关键之一。
2.2.4全人工饲料开口培育野生施氏鲟还要注重及时分池,观察测量培育池鱼苗的摄
食和生长情况,及时将不同规格的鱼苗区分开,对饲料粒径的调整工作也更为便利。
同时将
闭口的鱼苗淘汰,并适当降低养殖密度,这是保证较高培育成功率的另一个关键。
2.2.5以水蚯蚓作为施氏鲟苗种培育的饵料时,由于其一般来自受污染的水体,所携带
的病原菌多,切碎后产生的“血水”也污染着培育池水质,并且使得施氏鲟更具野性,易咬尾
互残,这些都会造成病害发生。
采用全人工饲料开口培育则避免了这些缺点,同时也省去了
驯化转口过程的人工支出。
掌握全人工饲料开口培育野生施氏鲟的技术关键点,同时选择高
品质的人工饲料,其饵料方面的成本一般可以节约30%,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一项技术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