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永恒的军纪劲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永恒的军纪劲歌作者:孟红
来源:《党史博采·纪实(上)》 2016年第10期
孟红
起源于红军早期的《红军纪律歌》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首歌最早在红军时期就出现了。
不过,起先叫做《红军纪律歌》,主要在鄂豫皖苏区流行传唱,但曲调与今天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完全不同,是黄安歌谣
的旋律调子。
《红军纪律歌》这样唱道:“红军纪律最严:行动听命令,不得胡乱行;打土豪
要归公,买卖要公平;工农的东西,不可拿分文;说话要和气,开口不骂人;无产阶级劳苦群众,个个尽相亲。
出发与宿营,样样要记清:上门板,捆铺草,房子扫干净;借物要送还,损
失要赔银;便溺找厕所,不搜俘虏身。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大家照此行。
”就歌词而言,《红
军纪律歌》与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为中国工农红军制订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内容可以说是
一致的,词句也十分接近。
从《红军纪律歌》似乎可以看出:早在1929年或1930年间,毛泽
东制订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已传到鄂豫皖苏区,并被编成歌流传开来。
程坦,原名程宗寿,1906年出生于河南新县箭场河乡红显边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7
年参加著名的黄麻起义,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2年10月跟随红四方面军主力西征,途中
因病掉队,返回了鄂豫皖苏区,担任了中共鄂东北道委的秘书长,成为道委书记郑位三的得力
助手。
1932年11月30日,留在大别山根据地的鄂豫皖省委在七里坪檀树岗又重新组建了红25军,担负起坚持和保卫根据地的重任,并连续取得了郭家河、潘家河、杨泗寨三战三捷的胜利。
到1933年中旬,鄂豫皖省委由于执行了中央“左”倾冒险主义路线,使一度红火的斗争形势陷入了低谷,发动的七里坪战役使红军1.3万余人损失过半,革命斗争遭受了严重挫折。
面对严
峻的斗争形势,鄂豫皖省委决心重振革命精神,坚持根据地武装斗争。
由于经受了严重的挫折
和国民党军的重兵“清剿”,军民的生活非常艰难,“高山岩洞是我的房,青枝绿叶是我的床,野菜葛根是我的粮……”就是当时红军战士艰苦生活的真实写照。
由于生活困苦,有些红军战
士擅自伸手向群众谋食。
1934年9月,中共鄂东北道委驻在黄安天台山。
前来鄂豫皖苏区传达中央指示的中央代表
程子华这时由中央苏区来到了这里,与郑位三、刘华清、程坦等住在一起。
那时,他们也是山果、野菜、南瓜叶子当饭吃。
他们听说有红军战士无组织、无纪律,增加群众负担,认为这在
群众中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决定加强对部队的纪律教育。
他们教育广大指战员说:虽然部队很苦,但群众的日子也不好过,我们是人民的军队,就要为人民着想,要时时不忘严守群众纪律,这样我们才能打胜仗。
在坚持鄂东北艰苦斗争的两年间,那首黄安歌谣《红军纪律歌》,使程坦知道了“三大纪
律八项注意”的大致内容;而在等待鄂豫皖省委的40多天里,程坦与程子华朝夕相处,从他那里进一步了解到中央苏区红军制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较为准确而最新的内容。
出于高度
的政治敏感和责任心,程坦渐渐萌发了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编成歌曲的念头。
一天,程坦在给独立团指战员讲课时,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编成歌曲的念头愈发强烈了,脑子里分明地蹦出了一个想法:讲纪律课不易记,如编成歌曲去唱,也许效果会更好一些。
于是,他想到了《红军纪律歌》。
他认为这首歌词很好,如加以修改,就更适合对部队进行纪
律教育了。
他与郑位三、程子华、刘华清等作过几次交谈,决定将黄安歌谣《红军纪律歌》和
程子华从中央苏区带来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内容结合起来,仿照《土地革命歌》的写法以九字
排列,编成通俗押韵的歌词,然后再配上当时流行的《土地革命成功了》的曲子,在红军中传唱。
他说干就干,把已经流传于鄂豫皖苏区的两首革命歌曲《红军纪律歌》和《土地革命成功了》两首歌捏在一起,采用《土地革命成功了》的曲调,部分《红军纪律歌》的内容,进行了
加工创作。
不久,一首最初的《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曲就编成了,程坦就拿着新编的词
曲到驻天台山独立团进行试唱,很快受到战士的喜爱,在试唱过程中又作了修改。
1934年10月20日,鄂豫皖省委作出了《中共鄂豫皖省委关于十月革命十七周年纪念的工
作决议》,决定11月1日至7日为纪念活动周,要求红军部队和各游击司令部要参与纪念周活动,以此推动部队的政治学习和宣传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
省委决定纪念周活动的中心会场设
在七里坪天台山的鄂豫皖省委会和红25军军部的驻地刘家湾。
程坦是这次纪念活动周的主持,大会讲话、演讲结束后,歌咏表演开始,由独立团演奏、
合唱的《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第一次在公开场合中正式登台,歌曲高亢、激昂,节奏感强,唱出了军人的威风。
在场的省委领导和红军将士立即被吸引。
从此,这首歌曲在军中逐渐
被传唱开。
据刘华清回忆,最初的歌词开头句是“红色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的注意”。
1934年11月上旬,红25军根据中央指示决定实行战略转移,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
红25军长征出发时,鄂东北道委机关和独立团全部编入红25军,独立团建制取消,程坦、刘华清参加了长征。
广泛传唱于陕北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作为歌曲明确而广泛地出现并传唱开来,始于1935年秋冬的陕北。
1935年9月,红25军作为一支战略力量,单独从鄂豫皖苏区长征首先到达陕北,与陕北
红26军、红27军会师,合编为红15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军团政委,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
15军团政治部的工作职责,由红25军政治部承担,高岗任主任,副主任是
郭述申,但政治部的日常工作由郭述申主持。
程坦此时则担任军团政治部的秘书长。
10月,红15军团在甘泉县的老山和鄜县(今富县)的榆林桥,接连打了两仗。
这是两个
较大的胜仗,歼灭了一部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俘虏了几千名敌军官兵,缴获了大量军需物资。
当地老百姓热烈拥护红军,许多农民踊跃参加红军,一些俘虏也参加到红军队伍中来。
一时间
红军部队扩充很快,但带来了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部队的成分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由于战斗
频繁,新战士对红军的纪律了解不够,曾出现一些损害群众利益的事。
对部队加强政治思想教
育与作风纪律教育,就成了军团政治部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
恰在此时,中央红军先遣队派贾拓夫等先遣人员到达红15军团驻地道佐铺(今甘泉县道镇乡所在地)与红15军团会合,并及时送来了中央红军《告红二十五军、二十六军全体指战员书》和《中国工农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布告》等一批文件和宣传品。
这一内容完整、文字准确、条款分明的《中国工农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布告》,对于程
坦来说,真是如获至宝,更如同一场急时雨,再次激发了程坦的灵感。
就《布告》内容而言,
都是他所熟悉的,但却别有一番感受。
他最初在鄂东北编写歌词时,没有这样的《布告》为依据,程子华所述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也只是根据记忆所及。
现时看到了红军总政治部发
布的《布告》,当然是最准确最可靠最权威的依据啊!程坦除主编《红旗报》外,还负责印刷
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政治教材,在部队中产生过很大影响。
为了更便于对部队继续加强纪律教育,让红军战士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程坦决定依据布告对原来他在鄂东北道委独立团所编写教
唱过的《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曲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当天晚上,程坦激动得睡不着觉,雷厉风行的他就地围着一盆木炭火,摊开几页纸张,伏
在膝盖上重新编写起来。
他严格按照《布告》的内容,并结合原来所编写的歌词,逐条逐句地
加以斟酌,并找来了政治部的刘华清商议,两人你一句我一句,最终修改成一首崭新而又完整
的歌,仍配以《土地革命成功了》的曲调。
试唱多遍感到满意后,第二天一早,两人向军团政
治部副主任郭述申报告,郭述申听完新歌后,也觉得十分顺耳好听,于是给予大力支持,就确
定了下来,并指示刘华清把这首歌在《红色战士报》上刊出,印成歌单发各部队每个连队教唱。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一登报,立刻就受到战士们的普遍喜爱,很快就在红15军团中传唱开来。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支红军歌曲,从此又获得了新的生命。
程坦的可贵之处,就在于
他的持之以恒,使这支歌又一次重放光彩。
1935年11月初,红15军团与红一方面军主力编成的陕甘支队在陕西甘泉胜利会师。
会师
庆祝大会上,红15军团的官兵齐声高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立即引起全场注意。
由于歌词很形象地把军队纪律融会贯通在里面,曲调又雄壮有力,所以后来又很快在整个红军各部队
战士和广大群众中传唱开来。
从此,这首歌不仅唱响了红一方面军,继而又唱响红二、四方面军,历经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人民解放军等时期,歌词内容也作了相应的改变,一直长盛
不衰。
最终随着人民军队的成长壮大,唱响了全中国。
日臻完善定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
解放战争时期的1947年10月10日,毛泽东又亲手起草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于1950年和1957年两次对《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歌词进行修改,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广为传唱的一首歌曲。
1957年出版的《解放军战士》杂
志第14期上,正式刊登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标准歌词,这也就是现在所唱的歌词:
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
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第二不拿群众一针线,
群众对我拥护又喜欢;
第三一切缴获要归公,
努力减轻人民的负担。
三大纪律我们要做到,
八项注意切莫忘记了;
第一说话态度要和好,
尊重群众不要耍骄傲;
第二买卖价钱要公平,
公买公卖不许逞霸道;
第三借人东西用过了,
当面归还切莫遗失掉;
第四若把东西损坏了,
照价赔偿不差半分毫;
第五不许打人和骂人,
军阀作风坚决克服掉;
第六爱护群众的庄稼,
行军作战处处注意到;
第七不许调戏妇女们,
流氓习气坚决要除掉;
第八不许虐待俘虏兵,
不许打骂不许搜腰包;
遵守纪律人人要自觉,
互相监督切莫违反了;
革命纪律条条要记清,
人民战士处处爱人民;
保卫祖国永远向前进,
全国人民拥护又欢迎。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内容丰富,曲调简洁明快,节奏感强,朗朗上口,因而这首歌得以在全军迅速传唱,在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中国军歌的精品。
1973年12月12日,毛泽东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宣布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会上建议与会者演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
新中国成立后,程坦历任湖北省委宣传部部长,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湖北革
命大学副校长、校长,北京师范大学党委第一书记兼副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交通工
业部、内务部副部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
但是,直到1980年,《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首歌的最初作者程坦,仍然不为人所知。
原来,早在1973年3月,程坦病重。
他躺在床上,看着国务院发来的干部履历表上“有何著作”一栏思绪万千。
他认为,这不是一个著作权的问题,而是一个无产阶级战士革命品质的表现见证。
3月26日,他终于下了决心,口述了给周恩来总理的信,称自己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的填词者,详细如实地报告了他在红15军团工作时编写《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词的经过和情况。
在周总理的关心下,调查很快开始了。
但由于正处于“文革”时期,这封信被转到总政治
部文化部后就再也没有下文了。
“文革”结束以后,1978年4月和1980年1月,总政文化部先后派专人对这首歌曲产生
的历史情况进行了调查,汇集了有关资料,尤其是程子华、郭述申、刘华清等领导同志先后向
中央写了证明材料。
调查工作终于得出结论:证实程坦同志就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词的
原作者。
1981年《解放军歌曲》第三期重新发表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歌曲明确注明“程坦
编词,集体改词”。
遗憾的是,这时程坦告别人世已三个月了。
1980年12月26日,程坦逝世。
1981年1月8日,其追悼会在全国政协礼堂举办,李先念主持,程子华致悼词,悼词中说:程坦“……在红15军团政治部工作期间,为了配合当时红军的政治纪律教育,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为内容,利用鄂豫皖地区一首民间歌曲的唱腔,改
编成《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首先刊登在红15军团政治部的小报上,很快在红军干部战士中广泛流行开来。
以后,经过不断修改,发展成现在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成为我军
政治工作的有力武器。
……”这是第一次在公众集会场合提到程坦在编作《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中的历史作用。
不久,在《解放军歌曲》1981年第3期上,发表了该刊采写的《“三大纪律
八项注意歌”的产生》一文,第一次在媒体上公开报道了这首歌的编作过程,第一次在媒体上
明确该歌的歌词编写者是程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