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二鲁教版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 3.3海洋环境保护原创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
第二节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
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程志华陈军
【设计思路】
海洋环境问题分为海洋环境污染与海洋生态破坏。

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去分析,主要还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海洋环境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实现。

从教学方法看,本课可以灵活运用案例分析法、合作讨论法、对比分析法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充满生机的探究性活动中掌握学习目标。

【知识构建】
依据课程标准本节重点是分析石油污染与赤潮产生的成因,说出其危害及应对措施。

通过选取相关素材、案例,分析风加以分析说明与提出应对的措施。

以及保护海洋的途径。

其框架结构结构如图所示。

【教学目标】
1.了解主要海洋环境问题有哪些。

2. 了解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对策和重要性。

【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依据课程标准,可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海洋环境污染与生态的主要类型,说出其危害、分析其原因及提出相对措施。

”。

2.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分析发生不同海区的的主要环境问题各不相同,通过运用相关
资料说明海洋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解决的措施。

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语言
表达能力的培养,分析、表达能力要求学生不仅能从文字和图像中提取有用信息,
还要能将知识进行有效的迁移和整合,并在此基础上,尽量用书面语言简洁、完
整地作出表达,这需要长期训练和培养。

【课前准备】
提前布置学生海洋环境今昔对比相关照片、文字介绍、视频等材料,用于课
前交流。

课前做好学习小组的组建与分工工作。

建议每个小组以4-6人为宜,每个
小组成员在教室中的座位邻近,可以随时集中起来围坐在一起。

每个小组确定1
名小组长,1名记录员,1名发言人,1名纪检员。

提前为每个小组打印好“小
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表”(如表2所示),以便在讨论过程中及时记录学习情
况。

【课堂活动设计】
探究活动1:阅读课本和提供材料,保护海洋环境。

阅读课本与材料说出海洋环境保护的原则、海洋环境保护的对策、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成就。

[内容解析]
海洋生态问题的治理措施: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提高陆地资源和海洋资源的利用率,合理使用各种资源,减少污染排放和资源浪费,实行清洁生产,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以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国际间的合作等。

加强海洋环境的监测、监视;加强入海污染源的控制;强化海洋综合管理,全面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

第三部分:课堂总结设计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堂总结①设问:同学们回顾一下,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有
哪些收获?
②总结:海洋环境问题的产
生的原因与解决的措施,树
立保护海洋环境的观念。

两位学生总结所学知识,
师生点评
了解学习目标的达成情
况,系统地梳理知识体
系。

【典型例题】
1.右图表示我国南方近海水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8月份,图中A、B、C三处表层盐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2)图示地区沿海多良港,简要分析其自然原因。

(3)图中C水域赤潮现象严重,简要分析其原因。

(4)简述防治赤潮现象发生的措施。

【参考答案】
(1)B>C>A(1分)
(2)基质海岸,水域深;海岸弯曲,多海湾,避风浪(各1分,共2分)(3)珠三角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污水排放量大;纬度低,水温高,水生生物繁殖快;海岸弯曲,水流弱,稀释作用小(各1分,共3分)(4)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加强入海污水源的控制;加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综合治理;加强对近海养殖的管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任四点,给4分)
【重点图像】
目前,世界上己建的海洋生物保护区有河口型(Estuaries),珊瑚礁型(Coral reefs)、海洋型(Marine)、岛礁型(Islands reefs)和海岸型(Littorals)等五种类型,保护的对象各不相同。

目前,我国海洋管理部门和大多数学者认可的海洋自然保护区定义是:“是指以海洋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为目的,依法把包括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海岸、河口、岛屿、湿地或海域划出来,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拓展知识】
目前,总的来看,中国的海洋环境,基本上还是处于良好状态。

但在某些沿岸的海湾、河口及局部海域,如大连湾、辽河口、锦州湾、渤海湾、莱州湾和胶州湾等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某些海洋水产资源衰落,渔获量减少,少数珍贵海产品受损,一些海洋水产资源质量受到影响;部分滩涂荒废,滨海环境遭到损害。

就海区而言,渤海沿岸污染较严重,东海和黄海次之,南海污染较轻,基本尚属正常。

当前,污染和损害中国海洋环境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陆源污染物。

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沿海地区每年排放入海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约60亿吨。

在生活污水中,以东海沿岸的排放量最大,其次为南
海沿岸和渤海沿岸,黄海沿岸最小。

在工业污水中,也以东海沿岸排放量最大,占总量的50%;渤海沿岸和南海沿岸其次,黄海沿岸最少。

(2)船舶排放的污染物。

中国拥有各种机动船只10多万艘,每年进入中国港口和航经我国管辖海域的外轮几万艘次,有大量含油污水排放入海。

如1979年巴西油轮在青岛油码头作业,一次跑油380吨。

(3)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污染。

中国沿岸分布着几个大油田和十几个石油化工企业,跑、冒、滴、漏的石油数量很可观,每年有10多万吨石油入海。

(4)人工倾倒废物污染。

过去把海洋当作大“垃圾箱”,任意倾倒废物。

如大连香炉礁海岸、葫芦岛、青岛、温州、湛江等地,把垃圾、矿渣、炉渣和其他废物堆放在海边或直接倒入海中。

(5)不合理的海洋工程的兴建和海洋开发,使一些深水港和航道淤积,局部海域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中国沿海各种类型的主要污染源有200多处,渤、黄海沿岸有100多处,东、南海沿岸100处左右。

这些污染源排放入海的主要污染物有石油烃、重金属污染物及有机物污染物。

河流携带是污染物入海的主要途径。

石油污染中国沿海油污染比较严重,石油是各种污染物中入海量最大的一种。

石油污染对海洋生物资源危害极大,油在水面容易形成薄膜,阻止海气交换,使海水中的溶解氧减少,故油污染能引起大面积的缺氧现象。

油膜、油块能粘住大量鱼卵和幼鱼,使其窒息死亡;能使卵化的幼鱼畸形,导致鱼、贝蓄积某些致癌物质。

中国沿海油污染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

相对而言,渤海和东海油污染比较严重,分别占石油排放入海量的34%和33%;南海占19%;黄海最少,占14%。

渤海油污染面积约4万平方公里,其中辽东湾为1.8万平方公里,油浓度(几何均值)为0.049ppm;渤海湾为0.9万平方公里,油浓度为0.050ppm;莱州湾为0.6万平方公里,油浓度0.059ppm;渤海中部海域为0.7万平方公里,油浓度0.041ppm。

可见,渤海湾和莱州湾的油污染比较严重,而辽东湾的污染面积最大。

【教学反思】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