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练习题及详解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练习题及详解答案
1. (2013 •广东) 该漫画(作者:周锐) 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对事物的认识受主体差异的影响
②认识和改变规律是克服困难的条件
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之间相互的否定
④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 ②④
1. B
2. (2013 .江苏) 正如当初无人能预测1450年的印刷术、1750年的蒸汽机、1950年的晶体管会带来何等影响,而今我们仍然无法预测3D打印将在未来漫长的时间里如何改变世界。

这说明()
A. 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B.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D. 通过实践可以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 C
3. (2013 •重庆) 莫言的文学创作拥有深厚的地域和民间渊源,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融会在一起,从“高密东北乡”的历史与现实中提炼出富有张力的“民间深层经验”。

这表明()
A. 丰富的想象力对文学创作起决定作用
B. 文学创作是可以脱离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
C. “民间深层经验”体现文学创作的主观性与社会的物质性的统一
D. 莫言作品中的“高密东北乡”是对其家乡历史与现实的客观描述
3. C
4. (2013 •天津) 在《集安高句丽壁画》一书中,作者称图为“剁肉图”,把古人右手所持工具看作菜刀;后有研究者结合该书图二“烤肉串”和图三“厨师煽风”,认为古人右手拿的都是史称“便面”的中国古扇,因此图一应叫“烤肉图”。

对文物图像命名中存( )
A. 真理是客观的,是对客观对象的认识
B. 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
C. 真理是有条件的,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
D. 真理是具体的,是相对特定的过程而言的
4. B
1. (2015 .镇江模拟) 下列对“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在对同一对象的不同认识中,真理只有一个
B. 真理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C. 任何人都必须承认认识的真理性
D. 在真理面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1. A
2. 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范围,这说明了()
A. 真理是普遍的
B. 真理是有条件的
C. 真理是主观的
D. 真理是绝对的
2. B
3. (2013 .全国大纲) 毛泽东说:“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须知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

” 这段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更真实和可靠
②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是形成“好主意”的前提条件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冥思苦索无助于“好办法”“好主意”的产生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③④
3. C
4. (2013 .安徽)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各地要大力扶持和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

为破解当前家庭经营中存在的“低、小、散” 难题,推动传统农业升级,党和政府强调要发挥家庭农场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的作用。

这表明认识是
()
①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
②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上升过程
③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④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A.①②
B.①④C②③ D. ③④
4. B
5. (2013 •浙江) 十年前,科学家只把几十种基因突变与疾病挂上钩,现在已经把三千种左右基因突变与疾病对上号,但要搞清所有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尚需时日。

这是因为()
①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认识对象的本质的暴露与展现有一个过程
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5. D
6. (2013 •海南) 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离不开计时,而要做到准确方便计时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从“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时”到“立杆测影,划分一日”,从“滴漏计时”到机械钟,从石英钟到原子钟……人类对时间计量技术和方法的探索历程表明()
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
②真理的发展是一个超越自身而不断完善的过程
③人类认识的反复性决定了真理探索的过程性
④人类认识的无限性决定了人能够获得全部真理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6. A
7. (2015 •重庆模拟)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髙一级的程度。

”对毛泽东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运动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③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④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7. B
8. (2015 .镇江模拟) 鲁迅先生说,假如我们设立一个“肚子饿了怎么办”的题目,拖出古人来质问罢,倘说“肚子饿了,应该争食吃”,则即使这人是秦桧,我赞成他,倘说…应该打嘴巴‟那就是岳飞,也必须反对。

如果诸葛亮出来说明,道是“吃饭不过是要发生温热,现在打起嘴巴来,因为摩擦,也有温热发生,所以等于吃饭”,则我们必须撕掉他假科学的面子,先前的品行如何,是不必计算的。

这段论述表明()
A.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B. 主体在认识真理的过程中不起任何作用
C. 真理等于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 真理是无法判断和证明的
8. A
9. (2015 •广州模拟) 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否定了前人的大陆均衡说、陆桥说,却被大多数学者斥为“荒诞的怪论”。

20世纪50年代,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越来越多,大陆漂移说重新活跃起来。

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通过进一步探讨,创立了后来成为主流的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

人们对大陆漂移说认识的转变佐证了()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DR识具有创新注,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④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9. A
10. (2015 •苏州模拟) 英国哲人培根说过:“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

”他主张打破“偶像”,铲除各种偏见和幻想。

这表明()
A. 真理和权威是相互排斥的
B. 真理要靠科学理论来检验
C. 只有服从真理,才能具有权威
D.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10. D
11. (2015 •扬州模拟)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天圆地方”、“圆球体”、“扁球体”和“不规则扁球体”的漫长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体现的哲理是()
A. 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
B. 认识在实践中多次反复而无限发展
C. 意识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
D. 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11. B
12. (2015 .镇江模拟)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在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里取得的摆脱贫困、加快现代化进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

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少数人因为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企图否认改革开放,这是错误的。

改革开放是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的,它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

辨析:真理必须得到多数人的承认,这就是真理的条件性。

(18分)
12. 解析:本题是一道辨析题。

辨析点有“多数人的承认”和“真理的条件性”,既要肯定真理最终会为多数人承认,又要说明真理一开始常常掌握在少数人手中,需要用全面的、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答案:(1)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的正确性决定了它最终一定能得到多数人的承认。

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是正确的选择,不能因为少数人的反对而停止。

(2)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实践。

不能以承认人数的多少作为标准,由于人们知识构成、认识水平的限制,真理一开始常常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3) 真理都是有条件的,真理的条件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
谬误。

因此,要在实践中认识、发现、检验、发展真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题中的观点是不科学的。

13. (2015 •连云港模拟) 民富是一个很悠久的愿望。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民不富则国不强的提法。

把“民富”与“国强”放在一起,大约出自汉朝历史学家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越王内实府库,& 其田畴,民富国强,众安道泰。

”他把“民”放在“国” 的前面,把“民富”放在“国强”的前面。

“十二五”规划重点和精彩内容,就是强调由“国富”到“民富”,这也是一次华丽的转身。

从“国富”到“民富”将人民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

结合材料,说明从把“民富”放在“国富”前面到“十二五”规划的华丽转身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

(18分)
13. 解析:本题以“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国富” 到“民富”为素材,考查党和国家重视民生的民本思想。

本题知识点非常明确,即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然后根据材料,从古代思想到党的执政思想的变化作答。

答案:(1) 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从很悠久的愿望直至“十二五”规划的华丽转身,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