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二章太阳系和地月系检测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末检测(A)
(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电视剧《闯关东》中有这样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蒙受霜冻危害,在暮秋的夜晚率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

结合大气受热进程示用意,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A.a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
B.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b<c
C.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
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
2.朱开山一家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A.增强a辐射B.增强b辐射
C.增强c辐射D.改变b的辐射方向
解析:从图中箭头方向可判断出,a表示太阳辐射,b表示地面辐射,c表示大气逆辐射。

其中b是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其辐射的热量主要被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阴天时,c辐射增强;燃烧柴草可放出大量温室气体及大量烟尘,可增壮大气逆辐射,使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增强,从而保护作物免受冻害。

答案:1.B 2.C
2021年10月中旬,我国华北平原大部份地域受某天气系统影响。

下表为华北平原甲、乙、丙三地(同纬度)三天气象资料统计表。

读表完成3~4题。

日期11日12日13日11日12日13日11日12日13日最高
气温
12 0 2 12 3 3 12 13 4 (℃)
最低
气温
2 -7 -6 4 -4 -5 4 5 -
3 (℃)
天气晴阴雨晴晴阴雨多云晴晴阴雨
3.下列表示10月12日甲、乙、丙三地所处天气系统相对位置的四幅图中,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4.10月12日丙地气温最高,原因是() A.太阳辐射强B.大气减弱作用弱
C.受暖气团影响D.大气逆辐射强
解析:分析统计表可知,10月12日甲、乙、丙三地均在经历或即将经历冷锋天气,排除C、D项。

甲、乙两地均为阴雨天气,因冷锋降水多发生在锋后。

10月12日,丙地正处于冷锋前方的暖气团控制之下,故天气晴朗,气温相对较高。

答案:3.A 4.C
读漫画,回答5~6题。

5.下列漫画所示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是自然界转变的结果
B.是太阳辐射异样,如黑子活动的结果
C.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一路作用的结果
D.温室效应是根本原因
6.下列不会引发该问题的气体是() A.二氧化碳B.氟氯烃
C.臭氧D.氮气
解析:第5题,漫画反映的是全世界变暖,原因有两个方面:①正处于地质时期间冰期温度上升时期;②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温室效应使气温呈上升趋势。

第6题,温室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甲烷、臭氧、一氧化二氮、氟氯烃化合物等,这些气体都可使全球气候变暖。

答案:5.C 6.D
对野象生活习性研究表明,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丛林环境里。

下图为中国历史时期野象活动地址散布图,读图,回答7~9题。

7.公元前550年至公元1838年野象活动北界() A.不断北移B.不断南移
C.不断东移D.不断西移
8.公元前500年前,黄河流域的气候状况可能是() A.气温比此刻低,降水比此刻多
B.气温比此刻高,降水比此刻少
C.气温比此刻低,降水比此刻少
D.气温比此刻高,降水比此刻多
9.关于该历史时期气候与现代全世界气候转变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个时期气候转变趋势大体吻合
B.现代气候变暖使全世界陆地面积增大
C.该历史时期雪线不断降低,现代则趋向升高
D.该历史时期我国1月份0 ℃等温线的位置转移
解析:由图可知,公元前500年前黄河流域有野象散布,据此推测那时的气候比此刻温暖湿润。

从不同时期的野象散布地址可看出,图中所示历史时期野象散布北界不断南移,说明气温不断降低,是个变冷的时期,与现代全世界气候变暖恰好相反。

变冷时,雪线不断降低,我国1月0 ℃等温线位置不断南移。

答案:7.B8.D9.C
近100连年来,全世界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整体看为上升趋势。

致使全世界变暖的主要原因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世界CO2浓度明显增加而导致的温室效应。

回答10~11题。

10.因CO2浓度增加而致使全世界气温升高,对我国造成的影响可能是()
A.各地降水量普遍增加B.南方与北方温差变大
C.水稻种植的北界北移D.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
11.为延缓和减轻由于CO2浓度增加而致使的气候转变与危害,各国政府应
() A.改变能源结构,提高天然气的利用比例
B.遵守国际公约,控制和削减CO2排放量
C.采用固碳技术,增加新能源污染税费
D.扩大耕地面积,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
解析:全世界变暖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的地域因蒸发强烈,将变得加倍干旱;南北温差不会变大,但冬季0 ℃等温线将北移,水稻种植的北界将北移。

为减少CO2排放量,各国政府应增强国际合作,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踊跃采用新能源。

天然气燃烧后也要排放CO2。

扩大耕地面积,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不会减小CO2浓度。

答案:10.C11.B
读北半球、南半球和全世界月均温与冰雪覆盖面积对应值的散布图,回答第12题。

12.从图中可以看出,月均温的高低与冰雪覆盖面积呈负相关的是() A.只有北半球的1月B.只有南半球的4月
C.只有全世界7月D.全年都是
解析:从图中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北半球、南半球仍是全世界,冰雪覆盖面积都与月均温呈负相关。

答案:D
二、综合题(共26分)
13.气候、石油、粮食等是最近几年来世界关注的问题,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2021年7月4日发布《10年农业展望报告》称未来十年内农产品价钱不断走高。

材料二乙醇汽油是一种由粮食及各类植物纤维加工成的燃料乙醇和普通汽油按必然比例配制形成的新型替代能源。

它可以有效改善油品的性能和质量,降低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

材料三2021年12月9日,非洲最顶峰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冠”在蓝天的映衬下清楚可见。

而2021年11月11日航拍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峰顶,由冰川和积雪组成的白色雪冠已所剩无几。

(1)影响乞力马扎罗山雪线高低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其所在的地形区是________,该地形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气候,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发乞力马扎罗山“雪冠”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气候、石油、粮食等是最近几年来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写出甲乙方框所代表的内容。

甲:________乙:________
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识记内容,乞力马扎罗山地势高故而形成了与之相对应的区域特征。

第(2)题,由于全世界气候变暖,冰川融化、雪线上升,对各类动植物资源的生存环境造成要挟,并会对农业、工业等造成要挟。

第(3)题,理清图中各环节的关系是解题关键。

甲致使全世界变暖,所以甲为CO2大量排放,乙醇汽油的大量生产是由于石油资源的欠缺。

答案:(1)气温降水量东非高原热带草原地势高
(2)全世界气候变暖
(3)甲:CO2大量排放乙:石油资源的欠缺
14.读北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压线散布图,回答问题。

(12分)
(1)在图中标出高、低压中心。

(2)判断各点风向: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3)若此图中,乙系统在太平洋上,此时应为北半球的________(季节),此系统的名称为________。

(4)图中A、B、C三点能正确表示东亚冬季风的是________。

(5)图中A、B、C三点能正确表示南亚夏日风的是________。

解析:此题是对综合能力的考查,具体解题思路和步骤如下:(1)先由闭合等压线由内向外数值高低转变判断甲为低压中心,乙为高压中心。

(2)在高、低压中心图中,过A、B、C三点,别离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北半球受向
右偏的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影响,风向斜交于等压线,由此判断出A点为偏南风,B点为东北风,C点为西北风。

(3)乙为高压中心,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别的影响,所以,当乙在太平洋上时为夏日,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

(4)东亚地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夏日盛行东南季风,冬季盛行西北季风。

因此,C点能表示东亚季风区的冬季风风向。

(5)南亚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夏日盛行西南季风,因此A点能表示南亚季风区夏日风风向。

答案:(1)略(2)偏南风东北风西北风(3)夏日夏威夷高压(4)C (5)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