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上海市浦江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上海市浦江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现代文阅读(16分)
春天的第一朵鲜花
谢云
①当我在沉闷的钟声里醒来,漫不经心地推开那扇因经年的岁月而变得滞重喑哑的房门,看见天井里那株矮小的迎春,在寒凉的淡雾中绽出一星浅黄的花朵时,心里仿佛被什么细小的东西猛叮了一下。
在一种莫名其妙的激动和颤栗中,我深深地吸了一口冷冽透骨的空气。
②我知道,春天来了。
春天真正地来了,这来到我天井中的第一朵鲜花,以其淡雅的馨香和宁静的妩媚,默默地告诉了我这一消息。
春天来了,天空将又一次飘满缤纷的风筝和鸟鸣;春天来了,大地将因此又一次盛满绿草和歌声。
③而我知道,每一年的春天,是必得要穿过最寒冷的日子,才能抵达世界,抵达生命的内心,就像我们的青春,是必得经历许多令人难以忍受的寂寞、痛苦和忧伤的浸泡,才能走向成熟和丰盈。
那么,这朵尚未完全乍开的拘谨的小花,这束在清晨的凉风中闪烁摇曳的微光,又是经历了怎样的泥泞和坎坷,怎样的风霜雨雪,才抵达我这简朴的天井里的呢?
④记得前些天,在火炉边计算着春来的日子时,窗外还涌动着阴森的寒流。
记得昨夜的梦中,还有不断的风雪将我一次次喊醒。
而更远的一些时候,当我看到这些在漫天风雪中瑟瑟颤抖的纤细枝条时,还曾情不自禁地为它们那美好而脆弱的生命担心不已。
然而现在,春天却如此真实地到来了。
这朵鲜花,也如此真实地到达春天,到达我的血液和灵魂了。
⑤这是怎样一种令人感动的变更啊!
⑥面对着那带露浅笑的小巧面孔,我不禁想起不算太长的生命旅程中,经历的一次次艰辛和喜悦——那声在雪地深处响起的微弱而真切的轻声呼唤,那双在我快要绝望地放弃时伸来的援助之手,那盏在我只想躺在地上,不愿再起来行走时燃旺的耀眼明灯……这样简单而真实的关爱,这些微弱而深刻的光芒,曾像这朵首先来到春天的鲜花一样,激励着我再一次奋然前进。
对于我们平凡而卑微的生命来说,这,该是多么令人欣悦、感恩的幸福啊!
⑦又想起去年夏天,在涪江边散步时的情形,流经我身边的这条著名河流,其实还算不上什么壮阔,也许,只有在它历尽千辛万苦,抵达遥远的嘉陵江,并汇入长江后,才会令人想起诸如伟大、雄浑之类的赞美言辞。
但我知道,我清楚地知道,在更为遥远的另一个地方,在它的源头,那叫雪宝顶的冰峰间,它
又是怎样一点一滴地聚敛着微弱的生命。
就像我知道,这来到春天的第一朵鲜花,在开放出令人侧目的绚丽光彩前,它所经历的痛苦挣扎和血泪艰辛。
⑧其实,在任何一种博大的辉煌背后,都掩藏着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苦痛和艰辛。
也许正因为那苦痛和艰辛,那博大,那辉煌,才更令人敬慕、向往、尊崇。
就像我们的生命,是必得要经历漫长的跋涉和坎坷,才能到达那风光迷人的峰顶。
而那峰顶,也只有经过期待和失望的磨砺,才会更加美丽迷人。
1. “春天的第一朵鲜花”为什么使作者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激动和颤栗”?
2. “这朵鲜花,也如此真实地到达春天,到达我的血液和灵魂了”的含意是什么?
3. 文章的题目是“春天的第一朵鲜花”,作者在第六、七两段却不惜用大量笔墨来写记忆中的另一些事情,请分析这样写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4. 本文作者借“春天的第一朵鲜花”要告诉我们的哲理是什么?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师
于坚
我遇见他总是在会议上,坐在一个角落里,很少说话,不到他发言的时候,两条腿抖个不停,仿佛在抽风,表情激动,蓄势待发,搞得坐在他旁边的人也很紧张。
到他发言,总是很吃力的样子,手挥舞着,眼晴斜瞪,眼白放大,仿佛正从一口深井里面提水,而水太深、太重,提不起来的样子。
令人很担心,觉得他的话非常重要。
但他最后说出来的总是语焉不详、鸡毛蒜皮、小题大做、不得要领,会议讨论南极洲是否会融化的重大问题,他却说小区里面没有花园也是不对的,浪费时间,被主持人中途打断。
大多数时候他保持沉默,极力控制着由于渴望发言而即将抽风的种种症状,他有很多话要说,但坚强地自我克制住了。
他在会议小休或者去洗手间的时候会突然爆发,哗啦啦地说起话来。
他的口音非常奇怪,似乎躲在喉结这块岩石下面,原始的声音,没有一般受过发声训练的人的那种磁性,音箱感,自信。
他的声音像非洲人说话,尖利刺耳而又嘶哑低沉,混杂着彼此矛盾的音质,一方面滔滔不绝,一方面又不愿意声张似的,因此听上去口齿不清,像是慢速穿过岩石即将到站的地铁。
某个有着播音员嗓门的同事教育他,打开你的喉咙,把声音放出来,那人公鸡般的夸张地仲缩着嘴巴,这样,这样!他扬起脖子,跟着比划了几下,哑的,没声音出来,就放弃了。
我从来没有在会议以外的场合见过他,我们总是一起开会,会议结来后分头离去,他总是最先离开会议室,因为坐在后面。
我一向对那些在会议上不说话的人抱有好感,总觉得真理是在这些人的沉默里面,我们心有灵犀地相视而笑。
我总是对每一个落日怀着好感,而对迈步中天、滔滔不绝的辉煌日头没有感觉,当太阳发言的时候,我总是躲得远远的,钻到世界的阴影堆里。
只有在冬天,在寒流之后,我才喜欢那头顶的太阳,它已
经变得暖暖的,不是那么声色俱厉了。
忽然有一天在灰色的大街上看见他,他正在金碧路的人行道上向东走去。
这是我在国家会议之外第一次看到他。
他走路的样子真像一位大师。
灰色的象,缓慢地移动着,似乎喧哗的大街不过是一座安静的森林。
他身体里面装着一块石头,神情茫然,看着一切而不是某一点,显然已经灵魂出窍,神游物外了。
这个人听不见汽车队列的嘈杂、看不出红灯的警告,茫然地走下人行道,在众目睽睽之下,穿过了车流,他那置身度外的神情就像盲人聋人。
有的司机被这个人的傲慢激怒,愤怒地按着喇叭,他全然听不见,那么慢地移动着,就像一块石头驾着风飘在洪流之上。
我有些不能肯定他就是我认识的那个坐在会议室后排的人,相貌是对的,但身体反映出来的气质、灵魂状态完全不是那个人。
难道这就是他沉默着的部分,那桶总是被会议压制着的永远打不起来的深井中的水。
他像大师那样傲慢,重重地、缓慢地、抢着老于所说的那种“一”,走掉了。
落日那样消失在灰色大街的另一头,累暗在后面簇拥着他。
在另一次会议的时候,我再次遇见他,我想告诉他我在大街上看到的这一幕。
但看着他愚钝、欲言又止、即将抽风的样子,我打消了这个念头,我不能肯定那个在大街上走过的大师,是否与他有关。
我只是随便说起,我那天在金碧路看见你了。
是的。
他说,我最近经常走路去上班,从气象路开始,穿过金碧路,一直走到东方广场旁边的尚义街,大约要走四十分钟,这么走比坐车好多了,我已经瘦了不少。
他满足地笑起来,这样的微笑,足以肯定他是一个很善良的人。
(有删改)
5.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会场是“我”与“他”的连接点,文章由此切入描写“他”在会场的种种表现,再现了“他”对会议发言的期待、急切而又不被重视的窘迫之态。
B. 写“他的声音像是非洲人在说话”、同事教“他”发音技巧,都为了说明“他”奇怪的口音,是以调侃的方式写“他”的说话带给人的切身感受。
C. 想“躲得远远的”“钻到世界的阴影堆里”,是会议上很少发言的人们,因不满发言者的“声色俱厉”“滔滔不绝”,而产生的厌恶和躲避心理。
D. 文章叙写“他”在会场内外迥然不同的表现,看似不合情理却又合乎常理,其中蕴含着作者关于会议对人的压制的忧虑和反思,这是文章的深刻之处。
6.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大师”的含意。
7. 文章较为夸张地连续使用“抽风”“深井里面提水”之类的词句,描述“他”的形象,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未遂
赖海石
一辆破破烂烂、没有车牌的小中巴,缓缓启动,晃晃悠悠跟在老太太后面。
文化广场,一群大妈随着音乐起舞。
老太太远远站在她们后面,跟着做动作:甩手、抬腿、扭头、弯腰……突然,老太太身体一歪,瘫软在地。
从停在广场边的破中巴上,跑下来两个中年汉子,抱起老太太,手忙脚乱地按、压、掐了一阵后,急急慌慌地抬上破中巴。
破中巴突突突喘着粗气向医院驶去。
医院,急救室。
医生们正在有条不紊地抢救。
一个护士高声喊:“家属家属,去收费处缴费!”
中年汉子迟迟疑疑地向收费处走去。
在收费窗口,中年汉子对护士说:“护士,我是送老太太过来的,我不是家属。
我有他儿子电话。
我的手机打不了,我报号码你打一下她儿子电话好吗?”
护士打完电话,往窗外一瞧,中年汉子早跑没影儿了。
三天后。
小酒馆。
彭老板举杯:“任大成,来,我先敬你一杯。
谢谢你把我妈送医院,救了她一条命。
”又说:“我有一事不解,你为什么不用手机直接打我电话?为什么叫医院打?护士打电话的时候你为什么要跑掉?如果不查医院监控,我都不知道是你送我妈来的医院。
”
任大成说:“我的手机那时刚好出问题了,打不了。
我跑掉是因为我有事要办,怕医院误会,以为我是肇事者,抓住我不放。
”
彭老板说:“哦,原来是这样。
你是我的恩人,我会永远记住你的。
另外,欠你那八十多万工程款,我一定想办法结清给你。
你等我的好消息。
来,我再敬你一杯。
”
这回彭老板没有食言,半个月后,他把八十多万元转到了任大成账上。
任大成手下的二十多个工人师傅终于可以安安心心过个年了。
虽然拖欠了两年多,但事情总算有了圆满结果。
把钱款分发给工人后,任大成打算请彭老板喝一次酒表示感谢。
按响别墅门铃后,出来开门的是一个陌生的老爷子。
任大成疑惑地问:“请问彭老板在家吗?”
“你是说这别墅原来的主人吗?”老爷子说,“他把别墅卖给我们了,他搬走了。
”
任大成很吃惊,难道彭老板为了结工钱把别墅都卖了?他拨通了彭老板的电话:“彭老板,我到你别墅找你,才知道你卖了房子,你现在位哪里?”
“我在老围租房子住。
”
老围?任大成知道,老围可都是百多年前的土坯瓦房,而且是危房,没几个人在那里住。
难道彭老板穷到了这种程度?任大成说了句:“我过去找你。
”也不等彭老板回话,就挂断了电话。
老围路口。
彭老板早已站在那里等候。
任大成说:“走,去你家看看。
”
彭老板说:“看啥,想耻笑我落魄?走,喝酒去。
”硬拉任大成进了旁边的小酒馆。
任大成举杯:“彭老板,今天我先敬你,我代表二十多个工人师傅敬你,为了给工人发工资,你把别墅都卖了,我们以后还跟着你干,你会东山再起的,别墅会再回来的!”
彭老板声音有点哽咽:“我不是不知道你们的难处。
我如果不是被别人骗了二百多万,怎么会拖欠你们那么久……”
任大成眼睛有点湿润,又举起一杯酒:“彭老板,我以前对你有误会,以为你故意拖欠我们工资。
我自罚一杯。
”说着一饮而尽。
那天,在文化广场,任大成和另一个中年汉子本来是想绑架彭老板母亲来逼迫彭老板结清欠款的,没想到还没开始行动,老太太就突然晕倒了,他们只好把她送到医院。
否则……否则,任大成现在就不是坐在这里喝酒,而是蹲在大牢里了。
8.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写“一辆破破烂烂、没有车牌的小中巴”,并非闲笔,而是为后文发生的一系列“意料之外的故事”埋下伏笔。
B. 动作描写是小说中的一大特色,如“中年汉子迟迟疑疑地向收费处走去”,这一动作描写生动的彰显了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
C. 小说中任大成和彭老板在小酒馆喝酒时,两个人推心置腹的交谈起来,通过这一情节充分地展现了二人真诚的性格特征。
D. 小说通过任大成和彭老板之间跌宕起伏的故事,表现了赞美淳朴善良人性、批判社会中不诚信的丑恶现象这一主题。
9. 小说在情节上环环相扣,构思巧妙。
请结合小说简要梳理、概括。
10. 小说结尾交代了事情真相,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书何易于
唐・孙樵
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
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
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腰笏,引舟上下。
刺史惊问状。
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
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益昌民多即山树茶,利私自入。
会盐铁官奏重榷管①,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
易于视诏曰:“益昌不征茶,百姓尚不可活,知厚其赋以毒民乎!”命吏铲去。
吏争曰:“天子诏所在不得为百姓匿,今铲去,罪愈重,吏止死,明府公免窜海裔耶?”易于曰:“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
”即自纵火焚之。
观察使闻其状,卒不加劾。
邑民死丧,子弱、业破不能具葬者,易于辄出俸钱,使吏为办。
百姓入常赋,有垂白偻杖者,易于必召坐与食,问政得失。
庭有竞民,易于皆亲自与语,为指白枉直。
罪小者劝,大者杖,悉立遣之,不以付吏。
樵道出益昌,民有能言何易于治状者,且曰:“天子设上下考以勉吏,而易于考止中上,何哉?”樵曰:“易于督赋如何?”曰:“上请贷期,不欲紧绳百姓,使贱出粟帛。
”“督役如何?”曰:“度支费不足,遂出俸钱,冀优贫民。
”“馈给往来权势如何?”曰:“传符外一无所与。
”“擒盗如何?”曰:“无盗。
”樵曰:“余居长安,岁闻给事中校考,则曰,某人为某县,得上下考,由考得某官’。
问其政,则曰:‘某人能督赋,先期而毕;某人能督役,省度支费;某人当道,能得往来达官为好言;某人能擒若干盗。
’县令得上下考者如此。
”
樵以为当世在上位者,皆知求才为切。
及其有之,知者何人哉?继而言之,使何易于不有得于生,必有得于死者,有史官在。
(有删节)注:①榷(què)管:专管专卖。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B. 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C. 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D. 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笏是大臣朝见时所持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
B. 明府是唐时对观察使的尊称,也泛称府州级的主官,此处指何易于的长官。
C. 劾可以指审理判决案件,也可以指检举揭发他人的罪状,文中指后者。
D. 上下考指吏部考核官吏划分等级,分上中下三等,每等又分上中下三级。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 何易于体察百姓,不媚权贵。
刺史乘船出游,何易于不役使百姓而亲自拉船,表达了对刺史的不满。
B. 何易于心系百姓,不顾生死。
为了不增加百姓的赋税负担,他冒着违抗诏令而获罪的风险,愤慨地烧掉
茶树。
C. 何易于一芯为民,不求名利。
不追求赋税、劳役、捉盗等方面的考核成绩,因此过路的高官也无法为他美言。
D. 何易于爱护百姓,不滥施刑。
每遇到有争执打官司的百姓,他都亲自过问,罪小的说服,罪大的杖责而不下狱。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
(2)上请贷期,不欲紧绳百姓,使贱岀粟帛。
15. 孙樵写《书何易于》有何用意?请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双调]水仙子咏江南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睛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处飐,爱煞江南。
【注】①飐:风吹物动的样子。
16.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曲中“一”“两”“再三”“十”等数词,集中表现了江南风物明丽隽美的特点,不同的数词使行文富有变化,生动活泼。
B. 作品前两句以“一江烟水”和“两岸人家”总写江南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物,一个“接”字写出了两岸房舍的稠密。
C. “晴岚”是指晴天中仿佛有烟雾笼罩,“芰荷丛一段秋光淡”之“淡”意为芰荷呈妩媚轻盈的淡粉之色。
D. 作者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
最后一句“爱杀江南”则直抒胸臆,由客观观察转到上观感受,明确表达出作者对景色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17. 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元曲作简要鉴赏。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对偶句表现秦朝统治者对掠夺来的财富毫不珍惜、
大肆挥霍。
(3)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五丁开山”的神话故事点染了蜀地的传奇色彩。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语言基础应用(5分)
①很多人还记得,改革开放之初,人们常为了买到一本新书而在书店门口不屈不挠地排队,为了□□一本心爱的名著而在家里不眠不休地抄书。
②今天,中国每年出版新书多达几十万种左右,纸质书、电子书等任人选择,即便足不出户也能畅享好书。
③但随着方寸屏开始占据更多人的阅读时间,书似乎又离人们越来越远了。
④我们在朋友圈里点赞,在微博上查看热搜,在兴趣小组里寻找影评,手机的弹窗将我们带往新奇丰富的网络世界。
⑤数据显示表明,近十余年来,我国人均年图书阅读量一直徘徊在5本以下。
⑥有人担忧,在数字化时代,阅读变得越来越短,越来越浅,越来越碎片化,人们越来越没有耐心阅读稍微厚一点的图书。
⑦从这个角度说,人们离书更近了。
19.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②句划线处应删掉“左右”。
B. ⑤句划线处应删掉“显示”或“表明”。
C. ⑥句划线处表意明确。
D. 将⑦置于⑤⑥句之间,文段会变得更连贯。
20. ①句中划线的两个分句结构相同,请在后一个分句的空格处添加一个词,使其完整。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自费出国留学并非人人适合。
无可否认,只有接触国外的语言环境、制度与文化等,才能极大地开阔我们的视野,因此就能形成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无形中受益。
但是,近年来各单位招聘人员更看重实际能力,导致留学生回国后无法在竞争中胜出
①不是只有接触国外语言环境、制度与文化等,才能开阔视野。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一些不经意的细节、不起眼的小事、普普通通的人、一句平常而关切的话语往往会拨动我们的心弦。
让我们为之动容、泪眼、浮想联翩。
你在生活中,也一定有这样的经历和感动……
请以“那一瞬间,我已泪流满面”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整体阅读语言材料,把握语言材料的内容要点,即明确文中透露的信息点,再根据题干要求,对照语言材料进行搜索阅读,查找与题干相对应的信息源,辩别真伪,筛选所需信息。
在阅读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思路,将文章前后进行比照、勾连,归纳出文章大意。
这是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操作过程,整体感知的直接体现就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概括准确是整体感知正确的表现,是深入解读的基础。
由原文“我知道,春天来了。
春天真正地来了,这来到我天井中的第一朵鲜花,以其淡雅的馨香和宁静的妩媚,默默地告诉了我这一消息”可知,矮小、脆弱的小花,报告了春天的到来;由原文“我知道,每一年的春天,是必得要穿过最寒冷的日子,才能抵达世界,抵达生命的内心,就像我们的青春,是必得经历许多令人难以忍受的寂寞、痛苦和忧伤的浸泡,才能走向成熟和丰盈”可知,小花经历了痛苦与艰辛;由原文“面对着那带露浅笑的小巧面孔,我不禁想起不算太长的生命旅程中,经历的一次次艰辛和喜悦——那声在雪地深处响起的微弱而真切的轻声呼唤,那双在我快要绝望地放弃时伸来的援助之手,那盏在我只想躺在地上,不愿再起来行走时燃旺的耀眼明灯……这样简单而真实的关爱,这些微弱而深刻的光芒,曾像这朵首先来到春天的鲜花一样,激励着我再一次奋然前进”可知,小花激励作者奋然前进。
【2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
体会句子含意的原则:①从词语到句子,即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来理解。
②从形式到内容,即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和句子的语言气势,对它表达的内容来理解与把握。
③从篇章到语句,即联系文章主旨来理解句子的真实含意。
句子“这朵鲜花,也如此真实地到达春天”,表明这么一朵小花经历了泥泞、坎坷和风霜雨雪,才在春天盛开,像小花一样如此脆弱的生命都能坚强结实地挺过无数痛苦和艰辛到达春天,让我的心灵感到震撼;句子“到达我的血液和灵魂了”,表明花儿创造的博大的辉煌深深震憾了我的心灵。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段落作用的能力。
分析语段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
还要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阅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
由原文“面对着那带露浅笑的小巧面孔,我不禁想起不算太长的生命旅程中,经历的一次次艰辛和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