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作家专业期中作业答案OK

合集下载

中国当代文学_习题集(含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_习题集(含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一、单选题1.哪部作品被曹禹称之为“中国话剧史中的经典”?()A.《陈毅市长》B.《武则天》C.《日出》D.《茶馆》2.下列作品中,以农村为主要题材的是()。

A.《一地鸡毛》B.《古船》C.《风景》D.《废都》3.马烽的创作风格接近以下哪位作家?( )A.赵树理B.梁斌C.古华D.张贤亮4.“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这句诗的作者是()。

A.舒婷B.海子C.欧阳江河D.顾城5.批判台湾社会崇洋媚外风习的《莎哟娜拉·再见》的作者是()。

A.陈映真B.黄春明C.王祯和D.陈若曦6.下列作品中,()的作是曾卓。

A.《回答》B.《鹰的诞生》C.《一切》D.《悬崖边的树》7.“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这诗句作者是()。

A.顾城B.北岛C.杨炼D.江河8.下列属于先锋小说的是()。

A.《冈底斯的诱惑》B.《哦,香雪》C.《鸡窝洼人家》D.《乔厂长上任记》9.“告诉你吧,世界 / 我——不——相——信!”这句诗出自作品()。

A.《触电》B.《回答》C.《一切》D.《古寺》10.田汉的剧作()在辩证地处理史料与艺术想象间的关系方面十分突出。

A.《左邻右舍》B.《蔡文姬》C.《获虎之夜》D.《关汉卿》11.“()文学”是新时期的第一个文学思潮。

A.反思B.寻根C.伤痕D.先锋12.汪曾祺“文革”后复出文坛,受到许多赞扬的第一篇小说是()。

A.《故里三陈》B.《大淖记事》C.《异秉》D.《受戒》13.下列诗人中,()是原“九叶诗派”的代表诗人。

A.艾青B.曾卓C.牛汉D.郑敏14.阿城的《棋王》属于()。

A.新写实小说B.伤痕小说C.寻根小说D.新历史小说15.《平凡的世界》是()的呕心沥血之作。

A.路遥B.王蒙C.张承志D.陆文夫16.八十年代中期,有的作家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文学”。

A.新写实B.伤痕C.寻根D.改革17.曹禺的()借古喻今,揭示“发奋图强”的主题。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及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及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及答案中国当代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的中国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在题材、风格、思想等方面都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

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些中国当代文学试题及答案,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

题目一:《围城》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哪一部作品?请简要介绍该作品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答案一:《围城》是钱钟书先生于1947年创作的小说,被广泛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小说以幽默讽刺的笔调,描绘了上海滩上一群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情感困惑。

作品围绕着主人公方鸿渐的婚姻选择展开,通过对他与苏丽珍、沈从文两位女性的情感纠葛,呈现出人们追求自由与幸福的内心挣扎。

主题上,《围城》关注人的自由意志与社会束缚的冲突,探讨人是否能在世俗的围城中寻找到真正的自我。

题目二:请简要介绍中国当代文学作家余华及其代表作品。

答案二:余华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曾获得多个文学奖项,代表作品有《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

他的作品通常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揭示人性的黑暗面和社会的残酷现实。

《活着》以贫苦农民福贵为主人公,通过描写他的悲惨经历和命运,反映了中国社会在历史变革中的巨大变化和人性的挣扎。

《许三观卖血记》则以幽默的笔调展示了乡村社会中常见的荒诞局面。

题目三:请简要介绍中国当代女作家张爱玲及其代表作品。

答案三:张爱玲是中国当代女作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位,她的作品以精细入微的写实手法和独特的叙事风格而著称。

代表作品包括《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等。

《金锁记》是张爱玲最著名的一部小说,通过对两位女性角色小孟和四夫人的命运叙述,展现了大上海的繁华与腐朽,探讨了女性在传统家庭和现代社会中的困境。

《红玫瑰与白玫瑰》以描绘两位女性故事的对比方式,探讨了女性命运和爱情的种种可能。

以上是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些试题及答案。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了解和回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丰富内涵和艺术魅力。

中国当代文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社会、探索人性的窗口,同时也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中国当代文学题目及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题目及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一、大作业题目(内容):(一)名词解释(20分)1、茶馆戏答:《茶馆》就是中国当代话剧艺术得经典之作,作者老舍就是“人民艺术家”与“文艺界得劳动模范”。

戏剧运用侧面透露得表现方法,以北京裕泰茶馆为典型环境,以茶馆得变迁与一些小人物悲剧命运来表现时代得主题。

戏剧采用了人物展览式得结构,塑造了具有时代特征得人物群像,反映了清朝末年至国民党统治时期近五十年得历史变迁,深刻表现了“埋葬三个时代”得主题。

2、寻根小说答:产生与八十年代中后期,就是迄今为止当代唯一有理论有实践得小说思潮,但它始终没有获得明确得概念与公认得范畴。

它得理论主张体现在韩少功《文学得“根”》及阿城《文化制约着人类》等理论著作中。

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与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得可能性;作品题材与文化反思对象呈现鲜明得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得手法,又运用现代派得象征、暗示抽象等手法,丰富与加深作品得文化意蕴。

代表作品:1985开先河得韩少功《爸爸爸》;王安忆《小鲍庄》;汪曾祺《受戒》《大淖记事》;贾平凹“商州系列”;阿城《树王》等等。

寻根文学提倡广义得文化,扩大了当代小说得领域,也使民情风习不再就是小说中可有可无得点缀,甚至于成为小说得主题。

寻根即寻找民族文化之根,二民族得根甚至于民族得文化之中,散落在民间。

这种文化寻根就是审美意识中潜在历史因素得觉醒,也就是“重铸与度亮”民族自我形象得努力。

传统文化得原初精神散失在民间,对民族文化之根得探询过程实际上也就就是对民间得发现过程。

3、“双百”方针答:在1956年5月召开得一次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正式公开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得方针。

指“艺术上不同得形式与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得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中宣部部长陆定一代表中央对这一方针做了权威性得阐释:“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与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得自由,有辩论得自由,有创作与批判得自由,有发表自己得意见、坚持自己意见与保留自己意见得自由”;双百方针得提出,活跃了当时得文艺创作,开创了文艺理论批评与研究得新局面。

(完整版)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期中作业

(完整版)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期中作业

期中作业单选题(共10道题)收起1.(2.0分)《一个女大学生的手记》的作者是( )•A、曹明华•B、胡晓梦•C、戴露•D、潘向黎答案:A2.(2.0分)《平凡的道理——略谈个人崇拜》(1973年)的作者是( )。

•A、丰子恺•B、恽逸群•C、曾彦修•D、牧惠答案:B3.(2.0分)20世纪30年代散文创作趋于活跃,“小品文年”是指( )•A、1930年•B、1931年•C、1932年•D、1933年答案:D4.(2.0分)香港女散文家小思在日本京都研究文学时创作了散文集()。

•A、《日本构图》•B、《在日本念书的日子》•C、《日影行》•D、《日本风情录》答案:C5.(2.0分)20世纪90年代,林幸谦等人在香港提倡( ),是对也斯等人后现代散文的延续和发展。

•A、大散文•B、新散文•C、后散文•D、现代散文答案:C6.(2.0分)1983年6月30日,《澳门日报》的纯文学副刊( )出刊,这是澳门报纸出现的第一个纯文艺副刊。

•A、“镜海”•B、“快活林”•C、“星辰”•D、“海天”答案:A7.(2.0分)台湾20世纪50年代的“软性散文”是指( )。

•A、闲适散文•B、幽默散文•C、闺秀散文•D、小女人散文答案:C8.(2.0分)《中国新文艺大系(1949-1966)·杂文集》的主编是曾彦修、秦牧和( )。

•A、张华•B、牧惠•C、蓝翎•D、陶白答案:D9.(2.0分)澳门出版的第一套纯文学丛书,包括东亚大学中文系学生的散文集()等5种。

•A、《三弦》•B、《澳门古今》•C、《望洋小品》•D、《七星篇》答案:A10.(2.0分)林放获得全国首届散文(集)杂文(集)奖的作品是( )。

•A、《忧乐百篇》•B、《湖滨拾翠》•C、《辣味集》•D、《未晚谈》答案:D问答题(共7道题)收起11.(5.0分)简述“都市散文”。

答案:“都市文学”并非局限于与“乡村”对立的地域界限内的文学题材,也不只侧重于描绘外在的都市景观,而是主要表现人类在“广义的都市”下的生活情态,表现现代人文明化、都市化以后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模式,表现它的多元性、复杂性和多变性。

209021当代作家专题研究作业及答案陕西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专升本

209021当代作家专题研究作业及答案陕西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专升本

《中国当代作家专题》作业(上)一、单选题1、百科全书式地展现中原社会生活的小说是()A《张铁匠的罗曼史》 B 《长夜》 C 《黄河东流去》 D 《天地玄黄》答案:用最流行的聊天软件加:ylitw20082、贯穿《围城》情节始终的人物形象是()A 赵辛楣B 方鸿渐C 苏文纨D 唐晓芙3、诗集《草莽》集的作者是()A 闻一多B 艾青C 贺敬之D 朱湘4、运用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的诗歌是()A 《漳河水》B 《刘胡兰》C 《王贵与李香香》D 《白毛女》5、诗集《死水》的作者是()A 徐志摩B 闻一多C 朱湘D 林徽因6、《补天》的作者是()A 鲁迅B 茅盾C 沈从文D 老舍7、下列哪部作品属于宗璞的()A 《红豆》B 《美丽》C 《田野落霞》D 《草木篇》8、创造社于1921年7月成立于()A 北京B 上海C 广州D 日本9、小说《长夜》的作者是()A 姚雪垠B 巴金C 赵树理D 沈从文10、小说《多嘴的赛娥》的作者是()A 东平B 柏山C 贾植芳D 路翎11、下列作家中,被称为“雨巷诗人”的是()A 艾青B 废名C 林庚D 戴望舒12、提出诗歌“非个人化”主张的诗人是()A 艾青B 方敬C 卞之琳D 何其芳13、小说《九十九度中》的作者是()A 林徽因B 萧红C 丁玲D 白薇14、京派小说的领军人物是()A 周作人B 萧乾C 沈从文D 废名15、《画梦录》的作者是()A 艾青B 闻一多C 何其芳D 徐志摩16、《虹》的女主人公是()A 梅女士B 静女士C 慧女士D 赵惠明17、诗歌《再别康桥》的作者是()A 卞之琳B 何其芳C 徐志摩D 艾青18、提出诗歌三美主张的诗人是()A 闻一多B 鲁迅C 沈从文D 戴望舒19、诗歌《我用残损的手掌》的作者是()。

A 戴望舒B 徐志摩C 艾青D 何其芳20、《巴黎的鳞爪》的作者是()A 胡适B 陈西滢C 徐志摩D 梁绍文21、《出关》的主人公是( )A 墨子B 老子C 庄子D 孟子22、鲁迅讽刺“无为无不为”哲学的小说是( )A 《非攻》B 《采薇》C 《起死》D 《出关》23、鲁迅小说《故乡》的叙事模式属于( )A 全知叙事B 第一人称限制叙事C 第三人称限制叙事D 纯客观叙事24、下列人物不属于《腐蚀》的有( )A 赵惠明B KC 萍D 王仲昭25、茅盾小说中象征似是而非的革命者的是( )A 《蚀》B 《虹》C 《子夜》D 《霜叶红似二月花》26、《幻灭》中,梦到和抱素约会而又被残暴地打断的女性是( )A 慧女士B 静女士C 徐女士D 杨琼华27、“得意把他的瘦长的身体涨胖了”是茅盾对哪位人物的描写( )A 李克B 抱素C 方罗兰D 梁刚夫28、被巴金认为是高家的“冬”的一部小说是( )A 《第四病室》B 《憩园》C 《灭亡》D 《寒夜》29、《寒夜》中有个人物表面上安于命运摆布,而内心却无数次地发出了强烈的抗议。

2021-2021六套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真题

2021-2021六套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真题

2021-2021六套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真题2021. 4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真题和答案 2021.10 2021.10 2021.4 2021.10 2021.4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10小题, 每小题 1分, 共 10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诗集《草莽集》的作者是【】A. 闻一多B. 朱湘C. 徐志摩D. 戴望舒 2. 《梦之谷》是下列哪个作家的作品【】A. 萧乾 B. 废名 C. 师陀 D. 汪曾祺 3. 翠翠是沈从文哪部小说的主人公【】A. 《长河》B. 《牛》C. 《丈夫》D. 《边城》4. 鲁迅小说《示众》中描绘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A. 看客形象 B. 农民形象C. 知识分子形象D. 卫道士形象 5. 七月派最重要的小说家是【】 A. 东平 B. 路翎 C. 柏山 D. 贾植芳 6. 曾树生是巴金哪部小说的主人公【】A. 《家》B. 《憩园》C. 《寒夜》D. 《第四病室》 7. 《再别康桥》的作者是【】A. 闻一多B. 徐志摩C.何其芳D. 废名 8. 《烦恼人生》的作者是【】A. 池莉B. 王蒙C. 邓友梅D. 宗璞 9. 下列哪部小说是陆文夫创作的【】A. 《红豆》B. 《在悬崖上》C. 《美丽》D. 《小巷深处》 10. 《金锁记》塑造的主要女性人物形象是【】 A. 白流苏 B. 曹七巧 C.葛薇龙 D. 曼桢答案BADAB CBADB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5小题,每小题 2分,共 10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 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 下列鲁迅小说被收入《故事新编》的有【】A. 《非攻》B. 《理水》C. 《奔月》D. 《铸剑》E. 《起死》 2. 下列诗集属于戴望舒的有【】A. 《我底记忆》B. 《石门集》C. 《望舒诗稿》D. 《灾难的岁月》E. 《三秋草》3. 下列属于师陀创作的小说有【】A. 《谷》B. 《无望村的馆主》C. 《桃园》D. 《结婚》E. 《马兰》 4. 《围城》中出现的人物形象有【】A. 方鸿渐B. 赵辛楣C. 唐晓芙D. 孙柔嘉E. 白流苏 5. 老舍塑造的正派市民形象有【】A. 赵四B. 张大哥C. 李子荣D. 钱默吟E. 丁二爷 6. 茅盾创造的时代女性形象有【】A. 孙舞阳B. 章秋柳C. 慧女士D. 赵惠明E. 梅女士 7. 京派小说家的风格有【】A. 浓厚的传奇性B. 深沉的抒情性C. 微笑的悲剧D. 强烈的社会批判E. 歌颂英雄行为 8. 巴金描写封建性大家庭的小说有【】 A. 《激流三部曲》 B. 《憩园》C. 《寒夜》D. 《火三部曲》E. 《第四病室》9. 艾青作品中属于 \土地 \系列的诗篇有【】 A. 《死地》B. 《复活的土地》C.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D. 《我爱这土地》E. 《火把》10. 下列作品属于张爱玲的有【】 A. 《传奇》 B. 《十八春》 C. 《流言》 D. 《秧歌》 E. 《结婚十年》多选题ABCDE、ACD、ABDE、ABCD、ACDE、ABCDE、ABC、AB、ABCD、ABCD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10小题,每空 1分,共 10分 ) 1. 《第七连》是的作品。

中国当代作家名作欣赏的阅读测试题及

中国当代作家名作欣赏的阅读测试题及

中国当代作家名作欣赏的阅读测试题及答案中国当代作家名作欣赏的阅读测试题及答案一、阅读理解题阅读以下短文,然后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1)杂碎 necessarily mean disorder in China, which has learned early to save, recycle and make the most of its limited supplies. Chinese society has long had to live with austerity measures and it has somehow managed to mould (塑造) them into a custom or even an art form.The new proverbs (谚语) which were created in China must have grown out of necessity. One is almost sorry that China as a nation has so few needs. If it had more, its proverbs would be even more interesting. One popular saying reflects the great respect which Chinese tradition fosters (培养) for experience and wisdom. The proverb is people "who have eaten more salt than you have eaten rice". This has a direct reference to the quantity of salt which is used in the cooking of food in China.In China social and cultural ties are so strong that voicing an experience in the abstract calls on more than just the individuals who are involved or on the authors of the particular experience. This concept may have been the inspiration for the proverb "People of the same road" , which we can understand as " people who are busy, following some similar way of life". This Chinese proverb became a common saying in certain cities during theindustrial revolution. The people who lived in the same street often worked in the same factories and they looked after one another as though they were members of the same family. The transition from proverb to common saying was one expression of growing class consciousness (阶级意识 ) in society.Question 1: What do Chinese proverbs reflect?Question 2: What does the proverb "people who have eaten more salt than you have eaten rice” allude to?Question 3: How did the proverb "People of the same road" develop?答案:1、Chinese proverbs reflect Chinese tradition, experience, and wisdom.2、The proverb "people who have eaten more salt than you have eaten rice" alludes to the respect for experience and wisdom in Chinese culture.3、The proverb "People of the same road" developed from the strong social and cultural ties in China, and it became a common saying during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as a result of growing class consciousness in society.(2)Entertainment on Chinese TelevisionWhich of the following does the writer believe is good about TV programmes?a. too many foreign filmsb. not enough traditional stories and newsc. lots of interesting plays and documentaries.d. too many soap operasAnswer: cWhich of the following does the writer believe are problems for Chinese TV programmes?a. too few copies of good programmesb. not enough channels to show TV programmesc. too many soap operasd. many bad comediansAnswer: a, c, dQuestion 1: What does the writer believe is good about TV programmes?Question 2: What does the writer believe are problems for Chinese TV programmes?答案:1、The writer believes that TV programmes in China have lots of interesting plays and documentaries.2、The problems for Chinese TV programmes, according to the writer, are too few copies of good programmes, too many soap operas, and many bad comedians.二、完形填空题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中国当代作家专业期中作业答案

中国当代作家专业期中作业答案

《中国当代作家专题》期中作业1、“中国当代作家专题”的三层含义是什么?第一,它是一个时间范畴的概念,特指1949年以来这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历史。

第二,它还是一个空间范畴的概念,指的是发生在特定的社会主义历史语境中的中国大陆母体的文学,母体以外的台、港、澳地区文学因主客观等众多因素,未予包容整合。

第三,它在一段时期内还被赋予强烈的政治意识形态的内涵,定性为20世纪革命文学的最高级的文学阶段,成为社会主义体制内的惟一可以合法存在的形态和规范。

2、通常当代文学是如何分期的?“当代文学”的起点和至今发展的路程虽然不长,只有60年的历史,但是为了及时研究和探讨它的发展的现实过程,也为了叙述方便起见,人们把它划分为三个时期。

A、社会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时期,1949年至1966年简称为“17年”。

B、十年动乱时期,1966年至1976年,简称为“文革”10年。

C、社会主义文学的复兴和新发展时期,1976年至今,简称为“新时期”。

3、50年代末敢于干预生活的小说有哪些?敢于“干预生活”的创作有:《在桥梁工地上》、《本报内部消息》、《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明镜台》,、《改选》、《田野落霞》、《爬在旗杆顶上的人》、《被围困的农庄主席》等。

4、50年代末敢于反映爱情的小说有哪些?有宗璞《〈红豆》、邓友梅的《在悬崖上》、陆文夫的《小巷深处》等。

5、《青春之歌》表现的内容是什么?小说以1931年“九——八”事变到1935年“—二·九”运动这段动荡的时代为历史背景,艺术地再现了中国革命的一个侧面,表现了我党领导下的波澜壮阔的学生爱国运动。

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静等一系列青年知识分子群像,揭示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如何从个人反抗走上革命道路的转变和成长过程,反映了中国的一代青年在党的领导、教育下的新的精神面貌。

6、《青春之歌》表现的主题是什么?一切追求光明和进步的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前途同国家命运,同人民的革命事业结合在一起,才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颂的美丽青春。

中国当代作家作品解读的阅读测试题及

中国当代作家作品解读的阅读测试题及

中国当代作家作品解读的阅读测试题及解析。

中国当代作家作品解读的阅读测试题及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作品中,属于中国当代作家的是:A.《红楼梦》B.《平凡的世界》C.《西游记》D.《水浒传》答案:B.《平凡的世界》解析:《平凡的世界》是中国当代作家路遥的代表作之一,描述了中国社会从文革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变迁。

2. 以下哪位作家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性人物?A. 余华B. 鲁迅C. 莫言D. 都江堰答案:C. 莫言解析:莫言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性人物,他的作品《红高粱家族》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

3. 下列作品中,属于余华的作品是:A. 《活着》B. 《围城》C. 《天龙八部》D. 《平凡的世界》答案:A. 《活着》解析:《活着》是余华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一个普通农民的生活遭遇讲述了一个家族的沉浮和中国社会的变革。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语句的正误,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

1. 鲁迅是中国当代作家。

选项:A. 正确B. 错误答案:B. 错误解析:鲁迅是中国的现代作家,但不属于当代作家。

2. 余华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性人物。

选项:A. 正确B. 错误答案:A. 正确解析:余华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性人物。

三、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 莫言的作品《红高粱家族》具有怎样的主题和意义?答案:《红高粱家族》通过对一家农民家族历经战争和社会变迁的描写,展示了中国农村的贫困与艰苦,让读者深入了解了中国农民和中国农村社会的面貌。

同时,小说也通过对家族成员的命运和追求的描写,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传统观念和现实问题,探讨了个人命运与社会命运的关系。

2. 余华的作品《活着》中,通过对主人公福贵的生活遭遇的描写,表达了哪些主题?答案:《活着》通过对主人公福贵从富裕到贫困再到失去一切的经历的描写,反映了中国社会从农村到城市的变迁和社会的动荡。

通过福贵一家在各种悲剧中的坚持和努力,作者呼唤了人性的尊严和对生活的热爱。

中国当代作家专业期中作业答案

中国当代作家专业期中作业答案

中国当代作家专业期中作业答案中国当代作家期中作业1、“中国当代作家专题”的三层含义是什么?第一,它是一个时间范畴的概念,特指1949年以来这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历史。

第二,它还是一个空间范畴的概念,指的是发生在特定的社会主义历史语境中的中国大陆母体的文学,母体以外的台、港、澳地区文学因主客观等众多因素,未予包容整合。

第三,它在一段时期内还被赋予强烈的政治意识形态的内涵,定性为20世纪革命文学的最高级的文学阶段,成为社会主义体制内的惟一可以合法存在的形态和规范。

2、通常当代文学是如何分期的?“当代文学”的起点和至今发展的路程虽然不长,只有60年的历史,但是为了及时研究和探讨它的发展的现实过程,也为了叙述方便起见,人们把它划分为三个时期。

1、社会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时期,1949年至1966年简称为“17年”。

2、十年动乱时期,1966年至1976年,简称为“文革”10年。

3、社会主义文学的复兴和新发展时期,1976年至今,简称为“新时期”。

3、50年代末敢于干预生活的小说有哪些?敢于“干预生活”的创作有:《在桥梁工地上》、《本报内部消息》、《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明镜台》,、《改选》、《田野落霞》、《爬在旗杆顶上的人》、《被围困的农庄主席》等。

4、50年代末敢于反映爱情的小说有哪些?有宗璞《〈红豆》、邓友梅的《在悬崖上》、陆文夫的《小巷深处》等。

5、《青春之歌》表现的内容是什么?小说以1931年“九——八”事变到1935年“—二·九”运动这段动荡的时代为历史背景,艺术地再现了中国革命的一个侧面,表现了我党领导下的波澜壮阔的学生爱国运动。

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静等一系列青年知识分子群像,揭示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如何从个人反抗走上革命道路的转变和成长过程,反映了中国的一代青年在党的领导、教育下的新的精神面貌。

6、《青春之歌》表现的主题是什么?一切追求光明和进步的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前途同国家命运,同人民的革命事业结合在一起,才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颂的美丽青春。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1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所谓“十七年”文学,是指_1949__年至“文革”前的文学。

2.赵树理的《登记》、谷峪的《新事新办》、孙犁的《村歌》、周立波的《山那边人家》、李凖的《李双双小传》都表现出一种轻松欢快的“农村新生活的情调”。

3.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浩然的《艳阳天》,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对准了当时农村的合作化运动。

4.1953年,李凖发表的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率先在农村题材创作中引入了“两条道路”斗争的观念,被称作“当代小说中第一篇触及农村两条道路斗争的作品”。

5.以赵树理、孙犁、周立波为代表的“山药蛋派”、“荷花淀派”和“茶子花派”等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点。

6.1962年8月召开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座谈会”,史称“大连会议”。

7.《铁木前传》从第6章开始,一个叫小满儿的姑娘出现后,便悄悄地取代了铁匠和木匠,甚至取代他们的后代六儿和九儿,成为了故事的主角。

8.《暴风骤雨》和《山乡巨变》是周立波最为人称道的两部作品,表现了中国农村两次巨大变革。

前者表现的是东北解放区的土改运动,后者表现的是湖南山乡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9.“十七年时期”描写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主要作品有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周立波的《山乡巨变》,还是稍晚出现的柳青的《创业史》等。

9.记录现代革命历史的小说主要有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梁斌的《红旗谱》、吴强的《红日》、知侠的《铁道游击队》、杨沫的《青春之歌》等。

10.《红旗谱》以农民朱老忠、严志和两家三代人与地主冯兰池、冯贵堂父子斗争的故事为线索。

12.《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情节和主题模式,让人想起丁玲在延安写的《在医院中》。

13.王蒙笔下的青年革命者形象主要有《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的林震、《布礼》中的钟亦成、“季节系列”中的钱文等。

14.陈忠实的《白鹿原》和王安忆的《长恨歌》,一部是乡土文学的经典,一部是都市文学的名篇。

2004年04月份全国自考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真题和答案

2004年04月份全国自考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真题和答案

2004年04月份全国自考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真题和答案2004年04月份全国自考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真题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不选、错选或多选者,该题无分。

1.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此诗句的作者是()A. 闻一多B. 徐志摩C. 艾青D. 郭小川答案:C2. 君实是哪篇小说中的主人公()A. 鲁迅《伤逝》B. 茅盾《创造》C. 巴金《寒夜》D. 老舍《月牙儿》答案:B3. 废名是哪一流派小说家()A. 七月派B. 新月派C. 现代派D. 京派答案:D4. 姚雪垠的处女作是()A. 《两个孤坟》B. 《长夜》D. 《差半车麦秸》答案:A5. 《望星空》的作者是()A. 艾青B. 郭小川C. 李广田D. 卞之琳答案:B6. 《人·兽·鬼》的作者是()A. 王蒙B. 茅盾C. 张爱玲D. 钱钟书答案:D7. 路翎最重要的代表作是()A. 《卸煤台下》B. 《饥饿的郭素娥》C. 《燃烧的荒地》D. 《财主底儿女们》答案:D8. 沈从文嘲讽都市知识者灵魂深处的庸俗和虚伪的小说是()A. 《雨后》B. 《龙朱》C. 《失业》D. 《八骏图》答案:D9. 赵惠明是茅盾哪篇小说中的主人公()A. 《幻灭》B. 《虹》D. 《追求》答案:C10. 采用第三人称限制叙事的鲁迅小说是()A. 《高老夫子》B. 《孔乙己》C. 《孤独者》D. 《祝福》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多选、少选、不选或错选者,该题无分。

1. “汉园三诗人”是指()A. 徐志摩B. 卞之琳C. 李广田D. 戴望舒E. 何其芳答案:B^C^E^2. 七月派的小说家是指()A. 老舍B. 萧乾C. 丘东平D. 柏山E. 路翎答案:C^D^E^3. 池莉的“人生三部曲”是指()A. 《烦恼人生》B. 《你是一条河》C. 《不谈爱情》D. 《来来往往》E. 《太阳出世》答案:A^C^E^4. 京派小说家是指()A. 沈从文B. 老舍C. 萧乾D. 废名E. 林徽因答案:A^C^D^E^5. 郭小川凸现性别意识的长诗主要有()A. 《女性的豪歌》B. 《深深的山谷》C. 《乡村大道》D. 《厦门风姿》E. 《万里长江横渡》答案:A^B^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诗歌的散文美”是诗论内容之一。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及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及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部作品是莫言的代表作?A.《平凡的世界》B.《白鹿原》C.《红高粱家族》D.《活着》答案:C2. 贾平凹的《废都》主要讲述了哪个城市的故事?A. 北京B. 上海C. 西安D. 成都答案:C3. 以下哪位作家以其“乡土文学”著称?A. 余华B. 阿来C. 王小波D. 张炜答案:A4. 《围城》的作者是谁?A. 钱钟书B. 杨绛C. 张爱玲D. 林语堂答案:A5. 以下哪位作家的作品以“魔幻现实主义”风格著称?A. 莫言B. 余华C. 阿来D. 王小波答案:A6. 《人生海海》是哪位作家的作品?A. 张炜B. 阿来C. 余华D. 贾平凹答案:C7. 《百年孤独》的作者是谁?A. 马尔克斯B. 莫言C. 余华D. 阿来答案:A8. 下列哪部作品是张炜的代表作?A.《平凡的世界》B.《白鹿原》C.《废都》D.《古船》答案:D9. 《活着》的作者是谁?A. 余华B. 阿来C. 莫言D. 贾平凹答案:A10. 以下哪位作家的作品以“城市文学”著称?A. 余华B. 阿来C. 王小波D. 张炜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莫言的《红高粱家族》以______为背景,展现了中国农村的粗犷与生命力。

答案:抗日战争时期2.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的代表作,讲述了______在改革开放时期的生活与奋斗。

答案:中国北方农村3. 贾平凹的《废都》通过对______的描写,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变迁。

答案:西安古城4. 《围城》中,钱钟书以幽默讽刺的笔法,展现了______的生活状态。

答案:知识分子5. 余华的《活着》通过主人公福贵的一生,反映了______的苦难与坚韧。

答案:中国普通农民6. 《人生海海》是余华的另一部代表作,讲述了主人公许三观在______的坎坷人生。

答案:改革开放时期7.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被誉为______的巅峰之作。

《中国现当代文学》试题及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试题及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位作家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A. 徐志摩B. 郭沫若C. 胡适D. 郭小川答案:A2. 以下哪部作品是茅盾的长篇小说?A. 《子夜》B. 《围城》C. 《边城》D. 《家》答案:A3. 以下哪位作家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A. 孙犁B. 赵树理C. 巴金答案:A4. 以下哪部作品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A. 《呐喊》B. 《彷徨》C. 《故事新编》D. 《野草》答案:A5. 以下哪位作家是“山药蛋派”的代表人物?A. 赵树理B. 孙犁C. 周立波D. 丁玲答案:A6. 以下哪部作品是巴金的“家”三部曲之一?A. 《家》B. 《春》C. 《秋》D. 《寒夜》7. 以下哪位作家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A. 北岛B. 艾青C. 舒婷D. 顾城答案:A8. 以下哪部作品是老舍的长篇小说?A. 《骆驼祥子》B. 《茶馆》C. 《四世同堂》D. 《离婚》答案:C9. 以下哪位作家是“九叶派”的代表人物?A. 袁可嘉B. 辛笛C. 郭小川D. 艾青答案:A10. 以下哪部作品是丁玲的长篇小说?A.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B. 《暴风骤雨》C. 《创业史》D. 《三家巷》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发表于______年。

答案:19232. 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发表于______年。

答案:19323. 巴金的“家”三部曲包括《家》、《春》和______。

答案:《秋》4. 老舍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创作于______年。

答案:19445.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______的长篇小说。

答案:丁玲6. “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北岛的代表作品有《回答》、《______》等。

答案:《生活》7. “山药蛋派”的代表人物赵树理的代表作品有《小二黑结婚》、《______》等。

答案:《李有才板话》8. “新月派”的代表人物徐志摩的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______》等。

中国现代文学期中考试(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期中考试(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期中考试答案(考试范围:第一章、第二章)一、填空题1.《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论》2.问题小说自叙传抒情小说3.《繁星》《春水》4.《雷雨》《日出》5.左翼海派二、名词解释1.1931 年“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后,东北开始涌现一批创作以抗日为主题的小说家。

他们是萧军、萧红、舒群、端木蕻良、白朗、罗锋、骆宾基等人,时称为“东北作家群”。

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

他们的作品具有粗犷宏大的风格,写出了东北的风俗民情,显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

2.朦胧诗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潮流。

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为朦胧诗。

代表诗人:北岛、舒婷、顾城等。

3.诗歌的“三美”,即“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这是由闻一多倡导的,是他对新诗理论做出的贡献。

“三美”理论主张诗歌创作要有建筑的美、音乐的美和绘画的美。

它是针对当时的新诗形式过分散体化而提出来的。

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学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4.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文学的中心南移到上海,继续留在京、津地区或其他北方城市的一个自由的作家群,当时也称“北方作家”派。

“京派”并没有正式的组织,只是一种名称的沿用。

“京派”作家创作的小说被称为“京派小说”。

京派小说文风淳朴,贴近底层人民的生活,在现实主义的创作中融入浪漫主义的、表现主观个性的多种艺术手法。

主要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芦焚等。

沈从文的小说《边城》、《萧萧》、《长河》等是其中较为出色的作品。

5.《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及答案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及答案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及答案00812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及答案(2009-05-06 09:04:42)转载标签:杂谈200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试题00812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铸剑》在表现鲁迅孤独心境的同时,也表现了他的A、悲观情绪B、抗争精神C、进化思想D、革命意识2、“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的创作方法,被鲁迅运用于A、杂文创作B、散文创作C、现实小说D、历史小说3、《动摇》中着墨最多的知识分子形象是A、胡国光B、方罗兰C、张曼青D、王仲昭4、《子夜》中买办资本家的形象是A、周仲伟B、朱吟秋C、赵伯韬D、曾沧海5、茅盾小说中最具有东方情调、并被誉为“中国文艺之巨大收获”的小说是A、《子夜》B、《春蚕》C、《虹》D、《霜叶红似二月花》6、老舍作品中信奉“钱本位而三位一体”的市侩哲学的人物是A、赵子日B、老张C、马则仁D、张天真7、代表贾平凹“录根文学创作实绩的是A、“山地牧歌“作品B、”商州系列“小说C、“土匪系列”小说D、“废都·白夜”系列8、觉慧不顾封建门第观念,大胆爱上脾女A、翠环B、婉儿C、鸣凤D、梅芬9、“我说是对的,哪个敢说不对?我说要怎样,就要怎样做”在《家》中,说这话的人是A、冯乐山B、高老太爷C、觉新D、高克安10、《家》最早发表于A、1931年B、1932年C、1933年11、“简直就是一部证明人性皆善的杰作”,指的是沈从文的小说A、《萧萧》B、《柏子》C、《边城》D、《长河》12、“在风日里长大,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沈从文如此描写的人物是A、翠翠B、萧萧C、金风D、夭夭13、张爱玲出生于A、书得门第B、平民家庭C、官僚世家D、新式家庭14、佟振保这一人物出自张爱玲小说A、《红玫瑰与白玫瑰》B、《倾城之恋》C、《花凋》D、《红鸾禧》15、1956年出版的反映柳青农村生活经历和思考的散文特写集是A、《待车》B、《地雷》C、《在故乡》D、《皇甫村三年》16、《创业史》第一部出版于A、1958年C、1960年D、1961年17、张思远这一人物出自王蒙小说A、《春之声》B、《风筝飘带》C、《海的梦》D、《蝴蝶》18、《布礼》中的主人公是A、钏亦成B、张思远C、岳之峰D、兰佩玉19、被称之为一部“民族秘史”的当代长篇小说是A、《活动变人形》B、《浮躁》C、《白鹿原》D、《活着》20、《白鹿原》中,寄托着作家人文理想的“最后一个圣贤”式人物是A、白嘉轩B、鹿子霖C、朱先生D、黑娃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21、《呐喊》《仿徨》中反映农村题材的作品是A、《伤逝》B、《风波》C、《肥皂》D、《幸福的家庭》E、《故乡》22、老通宝出自小说A、《林家铺子》B、《多角关系》C、《春蚕》D、《秋收》E、《残冬》23、《断魂枪》的主要特点有A、浓郁的抒情风格B、精彩绝伦的动作描写C、细致入微的心理刻画D、生动形象肖像描写E、突出的景物描写24、下列人物中出自巴金小说的是A、吴荪甫B、冠晓荷C、高觉新D、曾树生E、缪可言25、沈从语言参与或挑起的争论有A、整理国故运动B、“京派与海派”之争C、与学衡派的论争D、中间人物论E、“与抗战无关”论26、张爱玲小说中以没落的封建旧式大家庭为北景的是A、《金锁记》B、《封锁》C、《心经》D、《创世纪》E、《沉香屑第二炉香》27、王蒙的季节系列小说中有A、《恋爱的季节》B、《失恋的季节》C、《狂欢的季节》D、《犹豫的季节》 D、《伤感的季节》28、下列女性形象中的出自陈忠实小说的是A、白灵B、小水C、柳月D、唐宛儿 D、小娥29、下面哪些是贾平凹的作品A、《蓝袍先生》B、《小月前本》C、《元山野情》D、《现实一种》E、《蝴蝶》30、余化在1902年代经历了创作转达型后的主要作品是A、《古典爱情》B、《活着》C、《我的帝王生涯》D、《世事如烟》E、《许三观卖血记》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第空1分,共10分)31、1902年,鲁迅赴留学。

94 《中国当代文学》作业参考答案

94 《中国当代文学》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作业参考答案一、填空1.今天派的代表诗人是:1.北岛,其代表作是《回答》、《宣告》。

2.舒婷,其代表作是《致橡树》、《祖国啊,亲爱的祖国》2.新写实小说的主要代表作家是:池莉、方方。

3.韩少功、王安忆、梁晓声,等作家通常被称为“知青作家”。

4.张贤亮的主要作品有:A 《绿化树》、 B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5.杨朔的主要作品有:A 《茶花赋》、 B 《雪浪花》。

6.现代派小说的主要代表作家是:A刘索拉、 B 徐星。

7.A 卫慧、B棉棉、 C 邱华顿,等作家通常被称为“70后作家”。

8.九十年代初陕军东征的五部小说是:a《白鹿原》、b《废都》、c《最后的匈奴》、d《八里情仇》、e《热爱命运》。

9.赵树理建国后的主要作品有:A 《三里湾》、 B 《锻炼锻炼》。

10.文革时期的八大样板戏是: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沙家浜》、《奇袭白虎团》,革命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革命现代交响音乐《沙家浜》。

11.现代派小说的主要代表作家作品是:A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B徐星的《无主题变奏》C残雪的《山上的小屋》12.七月派的主要代表诗人是:A曾卓、 B 牛汉、C绿原。

二、名词解释1. 伤痕文学:出现于七、八十年代之交的一种反思性文学思潮,揭示了文革带来的精神创伤和文革时期的专制政治的暴政,并由此对中国社会政治、历史展开全面反思。

代表作家作品有: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等。

2.三红一创:对17年长篇小说代表作的简称。

“三红”指吴强的《红日》;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梁斌的《红旗谱》。

“一创”指柳青的《创业史》。

3.归来派:文革结束后,从各流放地和牛棚重返文坛的、曾受到历次政治运动迫害的作家、诗人们的总称。

主要代表人有王蒙、流沙河等。

4.“朦胧诗”;对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今天派为核心的带有反叛性的诗歌的一种贬称。

主要代表诗人有北岛、舒婷、顾城等。

中国当代文学答案及试题

中国当代文学答案及试题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模考试题课程代码:00531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锻炼锻炼”》中,主张“按性格用人”,“和事不表理”的人物是《“锻炼锻炼”》中,主张“按性格用人”,“和事不表理”的人物是《“锻炼锻炼”》中,主张“按性格用人”,“和事不表理”的人物是() ()A.A.二诸葛二诸葛B.B.王聚海王聚海C.C.小腿疼小腿疼D.D.李有才李有才2.2.诗集《白玉苦瓜》的作者是诗集《白玉苦瓜》的作者是诗集《白玉苦瓜》的作者是() ()A.A.艾青艾青B.B.余光中余光中C.C.卞之琳卞之琳D.D.臧克家臧克家3.3.《青春之歌》的主人公是《青春之歌》的主人公是《青春之歌》的主人公是() ()A.A.江华江华B.B.林道静林道静C.C.余永泽余永泽D.D.杨沫杨沫4.4.《有赠》是写给《有赠》是写给《有赠》是写给() ()A.A.儿童的诗儿童的诗B.B.祖国的诗祖国的诗C.C.一位女性的诗一位女性的诗D.D.青年人的诗青年人的诗5.5.下列作品中,表现了作者“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人生态度的散文是下列作品中,表现了作者“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人生态度的散文是下列作品中,表现了作者“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人生态度的散文是() ()A.A.《太阳下的风景》《太阳下的风景》B.B.《怀念萧珊》《怀念萧珊》C.C.《记波外翁》《记波外翁》D.D.《下放记别》《下放记别》6.6.《麦地》的一个艺术特点是《麦地》的一个艺术特点是《麦地》的一个艺术特点是() ()A.A.用浅白的语言袒露内在情感用浅白的语言袒露内在情感用浅白的语言袒露内在情感B.B.借朴实的叙述,将历史与现实捏合起来借朴实的叙述,将历史与现实捏合起来借朴实的叙述,将历史与现实捏合起来C.C.用素朴的速写式的视觉意象造成特定的氛围用素朴的速写式的视觉意象造成特定的氛围用素朴的速写式的视觉意象造成特定的氛围D.D.机智的拟人化手法机智的拟人化手法机智的拟人化手法7.7.下列作家中,早期散文细腻深沉,朴素率真,且受佛学思想影响的是下列作家中,早期散文细腻深沉,朴素率真,且受佛学思想影响的是下列作家中,早期散文细腻深沉,朴素率真,且受佛学思想影响的是() ()A.A.丰子恺丰子恺丰子恺B.B.秦牧秦牧秦牧C.C.刘白羽刘白羽刘白羽D.D.杨朔杨朔杨朔 8.8.《鲁鲁》中写人状物的主要手法《鲁鲁》中写人状物的主要手法《鲁鲁》中写人状物的主要手法() ()A.A.白描白描白描B.B.象征象征象征C.C.戏剧穿插戏剧穿插戏剧穿插D.D.暗示暗示暗示9.9.着有短篇小说集《地之子》、《建塔者》的作者是着有短篇小说集《地之子》、《建塔者》的作者是着有短篇小说集《地之子》、《建塔者》的作者是() ()A.A.孙犁孙犁孙犁B.B.余秋雨余秋雨余秋雨C.C.台静农台静农台静农D.D.琦君琦君琦君10.10.下列哪部话剧不是沈虹光的作品下列哪部话剧不是沈虹光的作品下列哪部话剧不是沈虹光的作品?() ?()A.A.《寻找山泉》《寻找山泉》《寻找山泉》B.B.《同船过渡》《同船过渡》《同船过渡》C.C.《五二班日志》《五二班日志》《五二班日志》D.D.《寻找男子汉》《寻找男子汉》《寻找男子汉》11.11.陈翔鹤早年属于下列哪个着名文学团体的成员陈翔鹤早年属于下列哪个着名文学团体的成员陈翔鹤早年属于下列哪个着名文学团体的成员?() ?()A.A.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B.“浅草社”和“沉钟社”B.“浅草社”和“沉钟社”C.C.创造社创造社创造社D.D.语丝社语丝社语丝社12.12.《红旗谱》中具有民族性、时代性、革命性的艺术典型是《红旗谱》中具有民族性、时代性、革命性的艺术典型是《红旗谱》中具有民族性、时代性、革命性的艺术典型是() ()A.A.朱老巩朱老巩朱老巩B.B.朱老明朱老明朱老明C.C.朱老忠朱老忠朱老忠D.D.江涛江涛江涛13.13.下列作品中,反映农村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小说”是下列作品中,反映农村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小说”是下列作品中,反映农村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小说”是() ()A.A.《“锻炼锻炼”》《“锻炼锻炼”》《“锻炼锻炼”》B.B.《女房东》《女房东》《女房东》C.C.《红旗谱》《红旗谱》《红旗谱》D. D. D.《哦,香雪》《哦,香雪》《哦,香雪》14.14.在《夜航船》中,作者对“夜航船文化”所持的态度是在《夜航船》中,作者对“夜航船文化”所持的态度是在《夜航船》中,作者对“夜航船文化”所持的态度是() ()A.A.怀疑怀疑怀疑B.B.羡慕羡慕羡慕C.C.赞颂赞颂赞颂D.D.批判批判批判15.15.《怀念萧珊》创作于《怀念萧珊》创作于《怀念萧珊》创作于() ()A.A.萧珊刚刚去世不久萧珊刚刚去世不久萧珊刚刚去世不久B.“文革”期间B.“文革”期间C.“文革”结束不久C.“文革”结束不久D.20世纪80年代年代16.16.下列属于王蒙的作品是下列属于王蒙的作品是下列属于王蒙的作品是() ()A.A.《邢老汉和狗的故事》《邢老汉和狗的故事》《邢老汉和狗的故事》B.B.《高高的白杨树》《高高的白杨树》《高高的白杨树》C.C.《春之声》《春之声》《春之声》D. D. D.《陶渊明写挽歌》《陶渊明写挽歌》《陶渊明写挽歌》17.17.《受戒》在语言上的特色是《受戒》在语言上的特色是《受戒》在语言上的特色是() ()A.A.纯朴淡雅纯朴淡雅纯朴淡雅B.B.诙谐幽默诙谐幽默诙谐幽默C.C.口语化、通俗易懂口语化、通俗易懂口语化、通俗易懂D.D.辛辣犀利辛辣犀利辛辣犀利18.18.《女房东》的故事发生在《女房东》的故事发生在《女房东》的故事发生在() ()A.A.澳门澳门澳门B.B.台湾台湾台湾C.C.香港香港香港D.D.美国美国美国19.19.在《巩乃斯的马》中,马的象征意蕴集中体现为在《巩乃斯的马》中,马的象征意蕴集中体现为在《巩乃斯的马》中,马的象征意蕴集中体现为() ()A.A.甘于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甘于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甘于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 B .进取精神和崇高感情进取精神和崇高感情C.C.能适应各种严酷环境的忍耐精神能适应各种严酷环境的忍耐精神能适应各种严酷环境的忍耐精神D.D.敬业精神敬业精神敬业精神20.20.流沙河曾经获得全国优秀新诗流沙河曾经获得全国优秀新诗流沙河曾经获得全国优秀新诗((集)一等奖的诗集是一等奖的诗集是()()()A.A.《流沙河诗集》《流沙河诗集》《流沙河诗集》B.B.《告别火星》《告别火星》《告别火星》C.C.《草木篇》《草木篇》《草木篇》D. D. D.《农村夜曲》《农村夜曲》《农村夜曲》21.21.下列哪一作品,集中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历史的沉思与赞叹下列哪一作品,集中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历史的沉思与赞叹下列哪一作品,集中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历史的沉思与赞叹?() ?()A.A.《秦腔》《秦腔》《秦腔》B.B.《我与地坛》《我与地坛》《我与地坛》C.C.《社稷坛抒情》《社稷坛抒情》《社稷坛抒情》D.D.《茶花赋》《茶花赋》《茶花赋》 22.22.下列哪篇作品,写到了卖灶糖的老汉对“我”的疼爱下列哪篇作品,写到了卖灶糖的老汉对“我”的疼爱下列哪篇作品,写到了卖灶糖的老汉对“我”的疼爱?() ?()A.A.《法门寺》《法门寺》《法门寺》B. B. B.《月迹》《月迹》《月迹》C.C.《秦腔》《秦腔》《秦腔》D.D.《拣麦穗》《拣麦穗》《拣麦穗》23.23.曾与鲁迅等在曾与鲁迅等在20世纪20年代组织未名社的作家是年代组织未名社的作家是() ()A.A.骆宾基骆宾基骆宾基B.B.台静农台静农台静农C.C.邵燕祥邵燕祥邵燕祥D.D.王蒙王蒙王蒙2424.“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中国当代作家专题”的三层含义是什么?它是一个时间范畴的概念,特指1949年以来这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历史。

第一,它还是一个空间范畴的概念,指的是发生在特定的社会主义历史语境中的中国大陆母体的文学,母体以外的台、港、澳地区文学因主客观等众多因素,未予包容整合。

第三,它在一段时期内还被赋予强烈的政治意识形态的内涵,定性为20世纪革命文学的最高级的文学阶段,成为社会主义体制内的惟一可以合法存在的形态和规范。

2、通常当代文学是如何分期的?“当代文学”的起点和至今发展的路程虽然不长,只有60年的历史,但是为了及时研究和探讨它的发展的现实过程,也为了叙述方便起见,人们把它划分为三个时期。

1、社会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时期,1949年至1966年简称为“17年”。

2、十年动乱时期,1966年至1976年,简称为“文革”10年。

3、社会主义文学的复兴和新发展时期,1976年至今,简称为“新时期”。

3、50年代末敢于干预生活的小说有哪些?敢于“干预生活”的创作有:《在桥梁工地上》、《本报内部消息》、《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明镜台》,、《改选》、《田野落霞》、《爬在旗杆顶上的人》、《被围困的农庄主席》等。

4、50年代末敢于反映爱情的小说有哪些?有宗璞《〈红豆》、邓友梅的《在悬崖上》、陆文夫的《小巷深处》等。

5、《青春之歌》表现的内容是什么?小说以1931年“九——八”事变到1935年“—二·九”运动这段动荡的时代为历史背景,艺术地再现了中国革命的一个侧面,表现了我党领导下的波澜壮阔的学生爱国运动。

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静等一系列青年知识分子群像,揭示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如何从个人反抗走上革命道路的转变和成长过程,反映了中国的一代青年在党的领导、教育下的新的精神面貌。

6、《青春之歌》表现的主题是什么?一切追求光明和进步的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前途同国家命运,同人民的革命事业结合在一起,才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颂的美丽青春。

7、林道静性格的典型意义是什么?林道静是作者着意刻画的女主人公,是作品的灵魂。

她是一个30年代在党和革命斗争的培育下不断成长的知识分子形象,她所走过的道路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

8、林道静思想性格发展在小说中被描述为几个阶段?林道静思想性格的发展在小说中被描述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她具有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反抗性以及她投身革命初期所表现出的小资产阶级的劣根性。

林道静思想性格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她在党的教育下不断克服自身的弱点,特别是经过了工农群众革命斗争对她的锻炼与考验,使她真正完成了从小资产阶级到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根本转变,坚实地走上了集体主义的革命道路。

9、小说的现实教育作用是什么?作为30年代革命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林道静走的是一条不平坦的道路:从反抗封建家庭、要求个性解放到谋取民族的解放和阶级的解放;从对劳动人民同情到为劳苦大众奋斗;从一名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到一名无产阶级先锋战士。

这正是“五四”以后,特别是30年代大多数革命知识分子所走过的共同道路。

这条道路对于今天的青年仍然具有深远的教育作用。

10、林道静形象的局限性是什么?答:从人物塑造上来看,林道静的心理轨迹明显地缺乏深入的人性挖掘,令这些转变看起来貌似入情入理、自然而然;实则流于表面,缺乏说服力,也就在艺术上削弱了小说的思想深度。

爱情观上,主流意识的刻板规范,痕迹就更加明显了。

11、柳青的创作历程是什么?柳青1934年在西安高中读书,开始练习短篇小说的创作。

1938年到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工作。

次年,到晋西、太行山区八路军中担任干事、记者。

1940年回延安,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工作。

这期间他写的短篇小说,后来部分收入《地雷》集中。

1943年春,柳青到米脂县吕家捡乡当文书。

根据这一时期丰富的生活积累,1947年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种谷记》的创作。

1947年陕北战争爆发后,他从大连赶回陕北参加解放战争,路过沙家店,被粮站的战斗故事所感动,他便到沙家店等地采访。

后来根据调查得到的材料和多年的生活积累,于1951年写成了反映解放战争的优秀长篇《铜墙铁壁》。

解放后,柳青在北京工作,曾参加创办《中国青年报》,任编委、副刊主编。

从1952年起,柳青离开北京到陕西长安县皇甫村安家落户,历时整整14年。

1959年,柳青拿出了史诗性的巨著《创业史》。

12、梁生宝形象的典型意义是什么?梁生宝是50年代农村中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带头人,是个社会主义新人的形象。

作家柳青对这——人物从历史到现实,从思想到个性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认真严肃的探求。

梁生宝这个富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英雄形象,既是现实生活中王家斌等先进人物的艺术概括;又是作家社会政治思想及美学理想的深刻体现。

柳青说:“我要把梁生宝描写为党的忠实儿子。

我以为这是当代英雄最基本、最有普遍性的性格特征。

”13、梁三老汉形象的典型意义是什么?作家用现实主义的笔触深入开掘了梁三老汉性格的双重性,又细腻准确地写出了梁三老”汉从对互助合作的反对、怀疑,到后来的理解、信服的充满矛盾的思想历程,展现了他精神世界变化的复杂性和反复性,把一个农民在告别私有制时心灵上经历的艰苦斗争过程揭示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梁三老汉确是当代文学画廊里不可多得的、典型性很高的艺术形象。

14、怎样理解梁三老汉性格的双重性?一方面,他梦想新社会分给他的土地,走个人创业的路子,也做个郭世富式的“三合头瓦房院的长者”,因而,不赞成梁生宝为公事奔走;表现出他作为背负着几千年私有制观念因袭重担的小生产者农民的狭隘、保守私自私;另一方面,梁三老汉是个朴实、善良、正直的劳动者,他对党、对新社会,是有深厚感情的。

15、《创业史》的艺术结构上特点是什么?结构布局方面,《创业史》既能统观全局,又作到了精细部署。

小说艺术时空深广阔宏,围绕梁生宝与梁三老汉、梁生宝与郭世富、梁生宝与姚士杰;梁生宝与郭振山四条矛盾线索展开对建国初期波澜壮阔历史内容的描写,将艺术笔触伸向生活的里层细处;而且还通过改霞进工厂、梁秀兰与杨明山的爱情,把蛤蟆滩的农业合作化与当时全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联系起来,从而使作品气势磅礴,构架宏伟。

16、《创业史》在心理刻画和细节描绘方面有什么特点?《创业史》在人物塑造上,善于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刻画和逼真传神的细节描绘来揭示人物性格,这是柳青的艺术特长。

比如买稻种一章,作者对梁生宝在小饭铺里吃饭、掏钱、付款的细节描绘,突出地刻画了他的老成持重、处处节俭、克己奉公的创业者的特点;同时,还深入揭示了梁生宝的心理活动过程,不仅使这一细节描写更加令人信服,并赋予了它更深刻的思想意义。

17、《创业史》乡土气息是如何体现的?在自然风景画和社会风俗画的描写上,具有鲜明浓郁的乡土气息。

柳青以优美的抒情笔触成功地描绘了陕西关中地区俊秀瑰丽的景色,散发着浓郁泥土芳香的自然风景画和社会风俗画,使自然风光、民情世俗与人物风貌交相辉映,产生了动人的艺术魅力。

作品的语言凝炼、自然、生动而又群众化,特别是人物对话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18、《创业史》中《题叙》的作用是什么?答:小说的《题叙》充分反映了作者巧妙的构思和史诗的特征。

《题叙》叙述了梁三老汉一家三代在旧社会满含血泪的创业史。

《题叙》将叙事延伸向历史的深处,使《创业史》所描写的当代社会主义革命和中国农民的历史联接起来,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历史感。

19、严家炎是如何评价《创业史》的?北京大学的著名教授北京大学的著名教授严家炎对《创业史》作了系统的分析和评价,他连续发表了四篇文章,对作品的主要成就提出了不同看法。

在他看来《创业史》的成就主要是塑造了梁三老汉这个人物,梁三老汉在艺术上的丰满以及他与中国传统农民在精神上酌联系,是这部小说取得的最大成就。

这一观点与另一著名评论家邵荃麟不谋而合。

但这一非主流的看法在当时是很难被接受的。

严家炎的文章发表之后,遭到了多篇文章的批评和反对。

20、茹志鹃小说的创作风格是什么?第一,在选材上,她善于选取生活中的一朵浪花,以小见大的反映社会生活。

第二,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善于表现沉默忍耐,善良而性格刚强的女性形象,并把探索她们的心灵世界作为自己创作的中心课题。

小说的笔法纤巧精细,富于诗意,语言朴素、含蓄,善于对人物做细致深入的心理刻画。

21、茅盾先生怎样评价茹志鹃的小说风格?将她的风格概括为这样八个字“清新、俊逸、细腻、挺拔”。

22、《百合花》的题旨是什么?它不仅表现了一个“军民团结”的主题的社会政治主题,还有作为一种社会性经验和情感方式,激发人们更广阔的联想不可想象,尤其让人们在历史、社会和人生更高的层次上得到感悟和认识。

23、《百合花》的艺术特点是什么?第一、精彩的细节描写,象征性细节和意象的运用。

第二、多角度的叙述方式,作者适当的运用了插叙、倒叙、补叙的描写方法,把通讯员和新媳妇交叉起来描写。

24、《百合花》的叙述视角是什么?答:。

在这篇小说中,叙述人是第一人称“我”,一个对战争很“熟悉”、又颇有趣味的女同志。

25、如何理解《百合花》精彩的细节描写?善于选择运用细节,做到前有伏笔,后有呼应,使小说内容丰富、层次清晰,结构严谨,感情浓烈。

通讯员肩上的破洞,在文中出现过四次,分别把通讯员的慌张不安、我关心和后悔、新媳妇的内疚与悲哀现得淋漓尽致,类似的情节很多,如:一枝野菊花、硬馒头的情节都是如此。

26、如何理解《百合花》多角度的叙述方式?故事情节虽然单纯,但运用了多角度的叙述方式,作者适当的运用了插叙、倒叙、补叙的描写方法,把通讯员和新媳妇交叉起来描写,让“我”在其中穿插,起穿针引线的作用,使得这篇情节短小而简单的小说,不仅结构细密完成,又不失生动有趣。

27、如何理解《百合花》由远到近、由浅入深的写人手法?小说把人与事结合起来,通过写事来写人,一步一步地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小说先写送我去前沿阵地,由此引出了通讯员,通过途中的交谈、借被子的经过,以及担架队员的叙述,有层次地描绘出一个栩栩如生的小战士形象。

28、如何理解郭小川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战士诗人”?他的诗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和强烈的时代精神,他站在时代的前列,深入生活,努力发掘我们时代先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并从中体现出诗人自己独特的个性;坦率、真诚、热烈,无私无畏,光明磊落。

他的诗品和人品都是很崇高的。

29、郭小川叙事诗的内容主要有哪两个方面?郭小川叙事诗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歌颂纯真的爱情,如《白雪的赞歌》和《深深的山谷》等;一是歌颂人民军队中高级指挥员的形象,如《将军三部曲》等。

30、郭小川政治抒情诗的特点是什么?第一、郭小川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战士诗人”。

他的诗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和强烈的时代精神,他站在时代的前列,深入生活,努力发掘我们时代先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