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新津中学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新津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24 小题,每题 2 分,共 48 分)
1.英国学者汤因比认为:“夏代是传说的朝代,商、周是真实的存在。
”最能支持此观点的证据是
A.《诗经》里有大量歌颂商、周的诗篇
B.《史记》里夏代的记载没有商、周丰富
C.夏禹是传说人物,商汤、周文王是历史人物
D.夏代文字尚未发现,商、周有较成熟的文字
2.“单就宗教而言,周人还有一点与殷人大不同的地方,那就是从西周开始,祖先的世界与神的世界逐渐分开,成为两个范畴的问题。
”这集中体现于西周实行的
A.世袭制B.分封制 C.宗法制 D.井田制
3.“中国古代山水面以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在位置的经营上讲究‘留向’、‘计白当黑’,也是有无相生、虚实相象在艺术实践中的体现。
”该作者认为古代山水画的创作理念受到哪一思想的影响?
A.道家 B.佛教 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
4.柳宗元说:“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爽然,不与孔子异道。
”材料反映出
A.佛教已取得政治统治地位B.佛教和儒家思想皆为正统思想
C.儒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暴露D.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
5.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给皇帝。
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B.C.君主与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的决策权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6.“规模太广,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措太大,当此排者、忌者、挤者,盈衢塞巷,而上又无权,安能有成?”此文评论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清末新政 D.辛亥革命
7.1877年清驻英大使郭嵩焘给李鸿章的信中说:“钟表玩具,家皆有之;呢绒洋布之属,遍及穷乡僻壤;江浙风俗,至于舍国家钱币,而专行使洋钱,且昂其价,漠然无知其非者。
一闻修造铁路电报,痛心疾首,群起阻难,至有见洋人机器为公愤者。
……办理洋务三十年,疆吏全无知晓。
”以下解读符合材料本意的是()
A. 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瓦解
B. 郭嵩焘主张社会全盘西化
C. 江浙人的民族意识淡薄
D. 中国人亟需更新价值观念
8.1859年英国人呤唎在广州街头散步,“看见很多中国姑娘的天足上穿着欧式鞋,头上包着鲜艳的曼彻斯特式的头巾,作手帕形,对角折叠,在颏下打了一个结子,两角整整齐齐地向两边伸出。
……觉得广州姑娘的欧化癖是引入注目的。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表述正确的是
A. 西方工业品输入影响民众生活习俗
B.广州开放较早导致女子服饰普遍西化
C. 女子缠足的恶俗已被政府明令禁止
D.沿海地区的开放使女子已经获得解放9.下列为“1912年间私人开办的部分女子学校”表,这种现象的出现对女性而言所产生的主
学校
班级
考号
姓名_________
__
____
__
__
______
_ ◆
◆
◆◆◆
◆
◆
◆
◆
◆
◆
◆
◆
◆
◆
装
◆
◆
◆
◆
◆
◆
◆
◆
◆
◆
◆
◆
◆
◆
◆订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A.女性取得了同男子平等的社会地位 B.使女性走出家庭步入公共领域 C.提高了女性的参政意识和社会地位 D.女性彻底摆脱传统伦理的束缚 10.据统计:中国1810-1867年间,由基督教传教士翻译的795部译著中,宗教类占86%、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类仅占6%。
1850-1899年间的567种译著中,应用科学占40%、自然科学占30%、历史、地理占10%、社会科学占8%,宗教、哲学、文学和艺术占3.5%。
英美国家著作是主要来源,占全部译著的85%,1902年至1904年,译著中来自日本的占全部573篇著作的62.2%。
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①鸦片战争前西学东渐风气已经出现 ②洋务运动期间开始接触西方科学 ③甲午战争后国人更为关注日本社会 ④西方的政治理论在知识阶层传播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1.“他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这对莫斯 科来说纯属异端邪说,但毛自行其是,将农民组织起来,建立了独立的军队和政府。
”这里 的“异端邪说”是指 A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B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 .枪杆子出政权理论 D .城市武装起义理论 12.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
”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甲午战争以后 ( ) ①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②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③中华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 ④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52 分) 新津中学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答题卷 38.(14分)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演化,面临着如何处理中国传统思想和近代西方思想文 化之关系的抉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孟子便主张民权”;“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孟子 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
“组织联邦共和政体……将取欧美之民主以为模范,同时仍取数千年前旧有文化而融贯之”。
“中国历代的考试制度……合乎平民政治”;“从前设御史台谏的官,原来是一种很好的 制度”;“采用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连成一个很 好的完璧”
——摘自《孙中山全集》
(1)孙中山曾自述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 有
吾所独见而创获者”。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中分别属于“因袭”、“规抚”和“创获”的内容。
(6 分)
材料二就对待思想文化的传统性和现代性的关系问题,在孙中山之前,19 世纪下半叶有人认为二者可以并行不悖,形成了新学为用、旧学为体的解决模式;在孙中山之后,又有人突出并夸大现代性与传统性的差异和对立,出现以破旧立新的方式来解决二者关系的模式。
前者偏于保守,而后者又偏于激进。
——据王钧林《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儒家的民本主义》(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指出材料二中的两种“模式”的主要主张。
(4 分)
材料三宇宙的进化,全仗新旧二种思潮,互相挽进,互相推演,仿佛像两个轮子运着一辆车一样;又像一个鸟仗着两翼……我确信这两种思潮,都是人群进化所必要的,缺一不可,我确信这两种思潮,都应该知道,须和它反对的一方面并存同进,不可妄想灭尽反对
的势力,以求独自横行的道理……我又确信这两种思潮,一面要有容人的雅量,一面更要有自信独守的坚操。
——李大钊《新旧思潮之激战》(3)概括材料三的基本观点,并据此对材料一、二中处理思想文化传统性与现代性关系的几种方式做简要评论。
(4 分)
39.(20分)从古至今,中国教育制度和内容不断发生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由地方学即郡国学申送十八岁以上青年入太学,受业一年,经考试,以甲乙等分发。
甲等得在宫廷充皇帝侍卫,乙等回归本乡作吏……凡属政府成员,皆须太学出身,或是由太学生服务地方政府为吏之双重资格为出身。
此等人,皆经政府之教育与选择。
每一成员,既通经术,亦称文学,又擅吏事,汉人谓之“通经致用”。
——钱穆《中国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
材料二国民学校修身科初级教科书《公民须知》目次
(注:刘大绅编、教育部审定,商务印书馆出版,1917年1月)
材料三 20世纪20年代订立的《九江岳氏家规》中强调祭祀的时候“拜跪尤不可懈怠”,并规定“倘赞礼方完,执事者致祭,即哄然手弹膝尘,亦属不敬”。
而同时代《南海荷溪乡何垂裕堂族规》中扫墓之仪式规定为“(一)齐集;(二)立正;(三)行三鞠躬礼;(四)肃立;(五)颁发领胙券;(六)礼毕”。
——黄书光《变迁与转型:中国传统教化的近代命运》(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太学教育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6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教育的新发展,并分析其形成因素。
(8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近代家族教育的两种倾向。
你对近代家族教育的发展有什么认识?
(6分)
40.(18分)随时代变迁,我国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业谚语和诗歌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对生产经验的总结
诗歌: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夏日田园杂兴》)
谚语:三分种来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
材料二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三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44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
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过10010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
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材料四荣氏兄弟(荣宗敬、荣德生),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
……1902年,与他人合股创办无锡保兴面粉厂。
1912年,荣氏兄弟与王禹卿等人集股在沪创办福新面粉厂,荣宗敬任总经理。
到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12家面粉厂,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被称为“面粉大王”——人民版教材《历史》必修第二册(1)材料一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哪些特点?(4分)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
出宋元时期“新型经济”泛起“微澜”的表现,(4分)及明清出现了“新经济萌芽”的
依据。
(2分)
(2)材料三表明近代中国农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析1912—1920年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4分)
历史部分答案
1-6 DCADBB 7-12 DACDBB
13.(14 分)
(1)因袭: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科举制度和监察制度。
(2分)规抚: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政
治学说(或三民主义)和民主共和体制。
(2分)创获:实行“五权分立”。
(或:在三权分立
的基础上,加上考试权和监察权)(2分)
(2)前者:主张中体西用,在实行封建专制和儒家伦常的前提下引进西方先进科技;(1 分)后者: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专制与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
对旧文学。
(3 分)
(3)观点:新旧思想应互相推演,并存共进。
(2 分)评论:洋务思潮虽固守传统,但
能突破“夷夏之辨”观念引进西方科技,为西学传播开创条
件;新文化运动否定传统,肯定西学,对东西方文化认识存在绝对化倾向;三民主义的形成
则是立足传统思想,借鉴西方政治学说与体制,并融贯创新。
(3 分)
14、【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新文化运动;教育发展主
题
【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经考试,以甲乙等分发。
甲等得在宫廷充皇帝侍
卫,乙等回归本乡作吏……凡属政府成员,皆须太学出身“概括即可;第二小问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从提高官员素质、促进儒学发展、推动大一统等角度归纳。
(2)第一小问发展,据材料二“国民学校修身科初级教科书《公民须知》目次”的具体
内容,可以从公民教育的目的和内容方面归纳;第二小问因素,结合教材所学,从政治
变革的推动、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国内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国外教育体制的影响等
角度概括。
(3)第一小问倾向,据材料三,可以概括为守旧与革新两种;第二小问认识,结合所学
辩证分析,既要看到时代进步对近代教育的影响,也要看到发展同时在空间上的不平衡。
【答案】(1)特点:把教育和选拔管理人才结合起来,把读书和做官结合起来。
(2分)
影响: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政府官员;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有助于加强思想一统,加强中央集权。
(4分,答出2点即可)
(2)发展:注重公民教育,培养公民的权利意识和法治意识。
(2分)
因素:中华民国的建立,政治体制的变革推动教科书对公民知识的介绍和传播;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主权在民,意识增强;新文化运动促使民众权利意识进一步觉醒,推动现代公民教育理念的发展;民族危机加深,“教育救国”思想兴起并发展;欧美、日本资本主义国家教育的影响。
(6分,答出3点即可)
(3)倾向:一种家族教育是恪守传统教育,坚持祭祀跪拜礼仪;另一种则是废除了跪拜之礼,体现了家族教育观念的革新。
(4分)
认识:在近代经济和思想发展的刺激下,传统教育和礼俗开始了艰难转型,彰显了近代的平等精神;(1分)但是这种变化并不平衡,不同地区、不同家族间差异明显。
(1分)
15、【答案】(1)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
(任2点4分)表现:城市经济繁荣、;“市”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瓦肆”“夜市”);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城市经济功能增强;海外贸易发展迅速;外贸港口走向繁荣。
(任2点4分,)
依据: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2分)
(2)变化:中国农产品出口数量逐年增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4分)
(3)原因: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临时政府推行奖励实业政策;反帝爱国运动的开展;一战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实业救国浪潮的推动等。
(任2点4分)
15、【答案】(1)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
(任2点4分)表现:城市经济繁荣、;“市”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瓦肆”“夜市”);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城市经济功能增强;海外贸易发展迅速;外贸港口走向繁荣。
(任2点4分,)
依据: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2分)
(2)变化:中国农产品出口数量逐年增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4分)
(3)原因: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临时政府推行奖励实业政策;反帝爱国运动的开展;一战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实业救国浪潮的推动等。
(任2点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