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在“课程实施”第二条“深化教学改革”中提出:“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结构化。


我认为“大单元”,“大”首先指的是一种教学理念,其次也指这一理念指导下的实践思路和方式。

作为理念,大单元教学强调学科教学不能仅仅以知识和技能目标为终点,而要以追索知识和技能背后更深层次的原理、价值为目的,即要真正抵达“知其所以然”。

作为一种实践思路和方式,大单元强调以可迁移的概念理解为目标,依据目标落实的需要选择和组织学习内容和资源,规划设计通向目标实现的路径任务,以任务为驱动推进学习者的实践活动,在“教学评”一致的情境中抵达目标导向的学习结果,最终促成学习者对概念的多层次理解。

如果要给语文大单元教学下一个定义的话,可以表述如下:语文大单元教学指的是以发展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追求,运用整体性和系统性思维对单元学习内容进行有逻辑联系地整合和
组织,设计相应的情境任务,整合相关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经历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习得知识和技能,并基于知识和技能的运用发展概念性理解,借助大概念的迁移和协同思考发展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一种课程组织形式和实施方式。

一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路径
一个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指教材单元),一般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入手,进行构思和设计——
1单元整体教学解读
从单元主题、内容、语文要素前后的关联性等方面细致解读,并结合新课标判断单元主要所属的学习任务群,进行基本的教学价值定位。

确定任务主题、内容是重点。

2大单元教学设计思路
这个部分包括单元KUD目标的梳理、大概念的提炼、学习情境的创设和核心学习任务的设计与说明、子任务的分解及说明。

3大单元学习过程设计
这个部分按照子任务分板块设计具体的学习活动,要综合考虑整体学习情境下学习内容、资源、方法的整合运用,每项内容的选择和活动的设计,都要聚焦大概念的发现和理解。

一定要理解“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的要义,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建构体验,习得知识和技能,并在知识技能的运用中发展可以迁移的概念性理解。

设计过程中,针对学习过程中应该产出的学习产品或学生表现,考虑评价量规或成功标准的设计。

4大单元评价量规设计
把在前面过程中思考的评价量规或成功标准一一设计呈现,标注在学习过程的哪个节点运用。

二案例——六下第五单元整体解读与大单元学习任务设计
(一)、单元整体解读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其阅读训练要素为“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写作训练要素为“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围绕语文要素,教材单元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以及“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五板块。

这五个部分相互衔接、层层递进。

具体来说,两篇精读课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意思来写的”初步认识这一写作方法。

《夏天里的成长》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意思,描写夏天里的生物、事物以及人的成长。

这篇课文的课后第一题“找出中心句,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这句话来写的”以及课后第二题“说说第2自然段写了哪些动植物,是怎样体现这一中心意思的”,分别引导学生从文章全篇和特定段落体会怎样围绕中心意思写。

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会有意识地梳理出文章围绕中心意思选取了哪些材料。

《盼》记叙了“我”得到新雨衣后盼变天、盼出门、盼雨停、最后如愿穿上新雨衣的事情。

文章通过一系列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详细地展示了我在盼望中的心理变化。

这篇课文的课后第一题: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盼”写了我的哪些表现?意在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围绕中心意思“盼”选取了哪些材料进行写作。

课后第二题:围绕“盼”这一心理活动,课文哪些部分写得比较具体?选出写得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这旨在让学生体会到在围绕一个意思表达时,要将重要的部分写得详细、具体些,才能更好地表达中心意思。

“交流平台”正是结合对精读课文的分析,梳理总结了以上写作方法。

“初试身手”安排了两个内容:1.
围绕“戏迷爷爷”这个题目,判断一下,可以选择哪些材料来表达中心意思。

2从若干题目中选一两个,说说可以选择哪些事例或从哪些方面来写。

这个板块同样聚焦如何选择材料以表达中心意思,这是单元习作前的热身,也是写作方法的初步实践。

“习作例文”提供了写作的范例,两篇例文均围绕如何表达中心意思配有旁批,且例文选材贴近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接下来的单元写作提供直观的示范。

最后的单元习作则是学生将学习的方法进行实践,自主选择一个感受最深的汉字作为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并围绕这一中心意思,选择合适的材料去表达。

这五个板块的先后顺序安排,蕴含了达成习作目标的一般性逻辑,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习得如何围绕中心意思来选择材料,并学会把重点内容写具体。

纵观统编版教材,围绕中心意思写一段话,学生是有学习经验的。

通过梳理相关表达训练要素,与该要素相关的内容有:
这个单元从课程内容上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这个学习任务群在第三学段的“教学提示”中提出:“鼓励学生在口头交流和书面创作中,运用多样的形式呈现作品,发挥自己的创
造性;引导学生成长为主动的阅读者、积极的分享者和有创意的表达者。

”这与本习作单元是相一致的,在本单元习作中,学生选择感受最深的汉字作为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并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合适的材料去表达,从选字到选材料,学生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在习作完成后,学生互相分享习作,看是否能找出其表达的中心意思,这正是主动阅读、积极分享的表现。

(二)、大单元教学设计思路
综合考虑单元主题和读写训练意图,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相关要求,单元学习KUD目标梳理如下。

学生将知道(K):
1.什么是中心意思。

2.文章的中心意思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来表达。

文章中选择的材料需要围绕中心意思来写。

学生将理解(U):
1.文章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

2.文章中的材料选择为表达中心意思服务。

学生将能够(D):
1.说明白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2.围绕中心意思写一篇文章。

在KUD目标中,需要学生持久理解的大概念是:
文章以立意为宗,材料选择为表达中心意图服务。

这个大概念聚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根据表达意图选择合适的材
料进行表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创设学习情境,教师应利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语文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等相关经验,增强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建设开放的语文学习空间,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在多样的日常生活场景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结合教材单元内容和习作要求,这个单元的学习情境可以这样创设:在生活中,有时候只要看到一个汉字,就能让人马上联想起自己经历的、看到听到的某件事或几件事。

你一定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你的生活也一定这样丰富多彩。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个汉字让你联想起的事情更多。

围绕这个汉字,把联想到的故事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基于上面的学习情境创设,结合单元内容,能够呼应大概念理解和核心问题的核心任务,可以设计为:举办“心心相印分享会”。

子任务一:发布活动,初拟提纲
活动设计思路:
1.热身小游戏:调动学生已知“围绕中心意思写一段话”,选择一个汉字并围绕其说一段话,其他同学猜该汉字是什么。

2.布置本单元核心任务——“心心相印”,结合教材习作要求,明确成功标准,并鸟瞰整个单元的内容,讨论完成核心任务的路径。

3.选择一个汉字作为自己想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初步拟定习作提纲。

子任务二:探究怎样选择材料,表达中心意思
活动设计思路:
1.走进作家的“心”。

《夏日里的成长》中,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是什么?文章是怎样围绕这句话来写的?选择了哪些材料?《盼》中,铁凝把盼望的心理活动藏在了哪些表现里?其中哪些部分写得比较具体,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结合两篇课文和交流平台讨论:中心意思确立后,怎样才能把这个意思表达得更全面、更充分呢?(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或者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可以将重要部分写得详细些、具体些,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
3.通过初试身手及习作例文,初步实践如何选择材料以表达中心意思,并修改完善自己的写作提纲。

子任务三:我手写我“心
活动设计思路:
1.选择汉字—明确想要表达的中心意思。

2.我手写我“心——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

子任务四:举办“心心相印分享会”。

任务说明:将同学们的文章布置在软墙上,隐去题目,大家读完后,将自己感受到的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意思的汉字用便利贴贴在该文章旁。

看看哪些文章表达清楚了自己的心,同时根据评价标准评选出最心心相印的文章。

活动设计思路:
一、班级内分享文章,体会中心意思,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二、设计出版一期心心相印班刊。

三、复盘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