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执业药师临床中药学知识点:清热解毒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清热解毒药
本类药物性味多属苦寒,功能清解热毒或火毒,主要用于痈肿疔毒、丹毒、痄腮、热毒下痢、咽喉肿痛、虫蛇咬伤、癌肿、水火烫伤以及温热病等。
本类药物功效特性各异,应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并结合兼证作适当的配伍。
本类药物大多药性寒凉,过量或久用易伤脾胃,宜中病即止。
金银花(基源药材)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凉血止痢解暑热
1.清热解毒用于疮痈疔肿,热毒血痢。
本品甘寒,入肺、心、胃经。
功善清热毒、散痈消肿,为疮痈要药。
(1)治疮痈。
治疮痈初起,红肿热痛者,常配天花粉、白芷、防风等同用,如仙方活命饮;若治疔疮疮形如粟,坚硬根深,常与紫花地丁、野菊花等配伍,如五味消毒饮。
(2)治脱疽。
若为热毒内蕴,溃烂脓水淋漓者,常配玄参、当归、甘草同用,即四妙勇安汤。
(3)治肠痈腹痛。
配伍薏苡仁、黄芩、红藤等同用。
(4)治肺痈咳吐脓血。
常与天花粉、桔梗等同用。
2.疏散风热用于外感风热表证,温热初起。
本品芳香疏散,善除肺经热邪,为外感风热表证,温病初起的常用药。
常配连翘、薄荷、牛蒡子等同用,如银翘散。
本品兼有清肺胃之热与凉血之功,还可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证,多与黄连、生地黄、麦冬等配伍,如清营汤。
3. 凉血止痢用于热毒血痢。
本品炒炭则能解毒凉血止痢,治热毒血痢,大便脓血者,可单用;或配伍白头翁、秦皮等同用。
此外,本品经蒸馏制成金银花露,有清解暑热作用,可用于暑热烦渴,以及小儿热疖、痱子等证。
连翘(基源药材)
1.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用于疮痈肿毒,瘰疬结核。
本品苦味入心,微寒清热,功善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常用治疮痈肿毒,瘰疬结核,有“疮家圣药”之称。
(1)治疮痈肿毒。
若为疮痈初起,红肿未溃,常与蒲公英、皂角刺、穿山甲等清热透脓之品同用;若疮疡溃烂,红肿脓出不畅,则与天花粉、金银花等清热排脓药同用。
(2)治瘰疬结核。
多与夏枯草、玄参、浙贝母等同用。
2.疏散风热用于外感风热表证,温病初起。
本品功善清解热毒,兼能升浮宣散透热,常用于外感风热表证、温病初起。
又因连翘心长于清心泻火,故亦多用治温热病热入心包之高热烦躁。
诚为清疏兼能、表里气血两清之品。
(1)治外感风热表证,温病初起。
常与金银花、薄荷、牛蒡子等配伍,如银翘散。
(2)治热入营血,神昏舌绛。
则与黄连、生地黄、麦冬等同用,如清营汤。
(3)治热陷心包,高热、烦躁、神昏。
常与莲子心等配伍,如清宫汤。
此外,本品还能清心利尿,治热淋涩痛。
金银花与连翘功用对比
金银花与连翘均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之功,均常用于疮痈肿毒、外感风热表证以及温热病卫、气、营、血各个阶段。
然金银花甘寒,功偏清解表热;又能凉血止痢,治疗热毒血痢。
而连翘苦寒,功偏清泄里热,长于泻心火,消痈散结,为疮家圣药,并治瘰疬痰核。
大青叶(基源药材)
1.清热解毒用于疮痈丹毒,口疮,咽痛,外感风热表证,温病初起。
本品大苦大寒,入心、肺、胃经。
能清解表里之热,并有解毒利咽、凉血消肿之功,常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所致的发热咽痛,以及热毒蕴结所致的疮痈、丹毒、口疮、咽痛。
(1)治疮痈,丹毒。
可以鲜品捣烂外敷;或与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等配伍,煎汤内服。
(2)治口舌生疮,咽喉肿痛。
治口舌生疮可与黄连、大黄、栀子等同用;治咽喉肿痛可用鲜品捣汁内服。
(3)治外感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的发热头痛、咽喉肿痛。
常与金银花、连翘、牛蒡子配伍
2.凉血消斑用于热入营血,高热斑疹。
本品入血分,善清营血之热而凉血消斑,治热入营血、高热斑疹,常与栀子、紫草等配伍。
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1.清热解毒温热病,风热表证,痄腮,丹毒
2、凉血利咽温毒发斑,咽喉肿痛
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泻肝火
清泻肝火肝热惊
野菊花(基源药材)
清热解毒用于疮痈疖肿,咽喉肿痛,风火赤眼。
本品苦辛寒,入肺、肝经。
功偏清热解毒、消散痈肿,为治热毒疮痈之要药,又治热毒咽喉疼痛。
且味辛升浮透发,性寒泄热而散肝经风热,用于肝经风热上攻的目赤肿痛。
(1)治热毒疮痈疖肿。
常与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银花等同用,如五味消毒饮。
(2)治热毒咽喉肿痛。
常与牛蒡子、蒲公英、蝉蜕等配伍。
(3)治风热上攻,目赤肿痛。
多与金银花、密蒙花、决明子等同用。
鱼腥草(基源药材)
1.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用于肺痈,肺热咳嗽,热毒疮痈。
本品辛微寒,专入肺经。
功善清热解毒、清肺散痈排脓,既为治肺痈吐脓、肺热咳嗽之要药;又为治热毒疮痈常用之品。
(1)治肺痈咳吐脓血。
常与桔梗、芦根、薏苡仁等同用。
(2)治肺热咳嗽,痰黄粘稠。
多与桑白皮、贝母、瓜蒌等同用。
(3)治热毒疮痈,红肿热痛。
常与蒲公英、野菊花、连翘等配伍,亦可用鲜品捣烂外敷。
2.利尿通淋用于热淋。
本品又能清热除湿、利尿通淋,治热淋小便涩痛,常与车前子、海金沙、金钱草等配伍。
蚤休(基源药材)
1.清热解毒用于痈肿疮毒,毒蛇咬伤。
本品苦微寒,有小毒,入肝经。
功擅清泄热毒、解蛇毒、消肿止痛,为治疮痈肿痛、毒蛇咬伤之要药。
(1)治热毒疮痈。
可单味研末醋调外敷,或与黄连、金银花、赤芍等配伍,如夺命丹。
(2)治毒蛇咬伤。
常与半边莲同用,或水煎内服,或鲜品捣烂外敷。
2. 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
本品有化瘀消肿止痛之功,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可单用研末冲服,或与三七、自然铜、血竭等同用。
3.息风定惊用于小儿惊风。
本品苦泄清肝,又能清肝泻热而息风定惊。
治小儿高热、惊风抽搐,常与钩藤、蝉蜕、菊花等同用。
千里光(基源)
1.清热解毒用于疮痈疖肿,水火烫伤。
本品苦寒,功善清热解毒、消散痈肿,被誉为“外科圣药”,用于热毒疮痈、水火烫伤。
(1)治热毒疮痈。
可单味水煎内服或外洗,亦可用鲜品捣烂外敷。
或与金银花、野菊花、紫花地丁等同用。
(2)治水火烫伤。
可配白及水煎外搽。
2.清肝明目用于目赤肿痛。
本品入肝经。
又善清泄肝热而明目,治肝火上炎,目赤肿痛,可单味应用,或配伍桑叶、菊花等同用。
白花蛇舌草(基源药材)
1.清热解毒消痈用于疮疡肿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肠痈腹痛。
本品苦甘寒,入胃、大肠、小肠经。
功善清热解毒、消散痈肿,为治外痈、内痈之常品;尚能解蛇毒,用治毒蛇咬伤。
(1)治热毒疮痈,毒蛇咬伤。
可单用捣烂外敷,亦可与蒲公英、野菊花、紫花地丁等配伍内服。
(2)治咽喉肿痛。
多与牛蒡子、玄参、射干等同用。
(3)治肠痈腹痛。
常与红藤、败酱草、牡丹皮等配伍。
2.利湿通淋用于热淋。
本品有清热利湿而通淋之效,治热淋小便涩痛,常与石韦、车前草等配伍。
红藤(基源药材)
1.清热解毒用于肠痈,热毒疮疡。
本品苦平,入大肠、肝经。
功善清热解毒、活血消痈,为治肠痈要药,亦治热毒疮痈。
(1)治肠痈腹痛。
常与金银花、连翘、牡丹皮等配伍,如红藤煎。
(2)治热毒疮痈。
多与蒲公英、野菊花等配伍。
2.活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经行腹痛,风湿痹痛。
本品又擅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用于跌打瘀痛、经行腹痛及风湿痹痛等证。
(1)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
常与赤芍、牛膝、续断等同用。
(2)治瘀滞痛经。
常与香附、当归、丹参等配伍。
(3)治风湿痹痛,关节不利。
可配络石藤、威灵仙等同用。
败酱草(基源药材)
1.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用于肠痈,肺痈,疮痈。
本品辛苦微寒,入肝、胃、大肠经。
功善清热解毒、消痈排脓,为治肠痈要药,兼治肺痈、热毒疮痈。
(1)治肠痈。
若为肠痈初起,常配伍红藤、牡丹皮等;若肠痈脓成,常与薏苡仁、附子同用,即薏苡附子败酱散。
(2)治肺痈吐脓。
常与鱼腥草、桔梗、冬瓜子等同用。
(3)治疮痈肿痛。
可单味煎汤顿服,或用鲜品捣烂外敷。
2.祛瘀止痛用于产后瘀阻腹痛。
本品辛散行滞有祛瘀通经止痛之功,用治产后瘀滞腹痛。
可单味煎服,或与五灵脂、蒲黄等同用。
土茯苓(基源药材)
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用于梅毒,热淋,带下,疮痈,瘰疬。
本品甘淡渗利,入肝、胃经。
既善解毒利湿,又能通利关节、解汞毒,对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剂中毒而致肢体拘挛者,功效尤佳,故为治梅毒要药。
取其利湿解毒之效,又可用治热淋、带下、疮痈、瘰疬等证。
(1)治梅毒。
可单味大剂量水煎服;若伴有肢体拘挛者,常与木瓜、薏苡仁等同用。
(2)治热淋。
与木通、车前子、海金沙等配伍。
(3)治湿热带下。
常配伍黄柏、苦参等。
(4)治疮痈瘰疬。
可单用研末,醋调外敷;或与连翘、夏枯草、玄参等配伍。
白头翁(基源药材)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用于热毒血痢。
本品苦寒,专入大肠经。
功擅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尤善清大肠湿热及血分热毒,为治热毒血痢之良药。
随证配伍也可用于湿热等所致的痢疾。
(1)治热毒血痢。
常与黄连、黄柏、秦皮配伍,即白头翁汤。
(2)治产后下痢。
常与阿胶、黄柏、甘草同用。
(3)治赤痢日久不愈,腹中冷痛。
可与干姜、赤石脂等同用。
此外,本品与秦皮配伍煎汤外洗,可治阴痒。
马齿苋(基源药材)
1.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用于热毒血痢,疮痈肿毒,崩漏便血。
本品酸寒,入肝、大肠经。
功善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为治热毒血痢之常品。
亦治热毒疮痈,血热崩漏、便血等证。
(1)治热毒血痢。
可单味水煎服;或与黄连、黄柏、白头翁等配伍;亦可与粳米煮粥,空腹服食。
(2)治疮痈肿痛。
可取鲜品捣汁外涂;或单味煎汤服。
(3)治血热崩漏下血。
可用鲜品捣汁服,或作针剂用;或与郁金、苎麻根、血余炭等配伍。
(4)治大肠风热便血痔血,可单用,或配地榆、槐花等凉血止血药同用。
2.通淋用于热淋、血淋。
本品有清热通淋,凉血止血之效,用治热淋、血淋,常与白茅根、车前草等同用。
鸦胆子(基源药材)
1.清热解毒,止痢用于热毒血痢,休息痢。
本品苦寒,有小毒,入大肠、肝经。
内服功能清热解毒、杀虫止痢,为治热毒血痢、休息痢所常用。
可单味服用。
2.截疟用于疟疾。
本品有截疟之效而用治各型疟疾,尤以间日疟及三日疟效果为佳。
单用本品以龙眼肉包裹服用。
3.腐蚀赘疣用于鸡眼赘疣。
本品外用有腐蚀赘疣之效,用治鸡眼、赘疣。
可捣烂涂敷患处,或用鸦胆子油局部外涂。
用法用量:内服,10~15粒(治疟疾),10~30粒(治痢),用龙眼肉包裹或装入胶囊服用。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胃肠出血及肝病患者,应忌用或慎用。
外用时应注意用胶布保护好周围正常皮肤,以防止对正常皮肤的刺激。
铁苋(基源)
1.清热解毒用于热毒泻痢。
本品苦涩凉,入大肠、肝经。
有清热解毒,止痢之效。
治热毒泻痢,可单味水煎服用,亦可与黄连、马齿苋等配伍。
2.止血用于血热出血,外伤出血。
本品能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便血、尿血、崩漏等,常与白茅根、大蓟、小蓟等同用。
亦可单用治外伤出血,多用鲜品捣烂外敷。
射干(基源药材)
1.清热解毒用于咽喉肿痛。
本品苦寒泄降,专入肺经。
长于清肺火、利咽喉,为治咽喉肿痛之要药。
可单味应用,亦可配伍升麻、玄参、马勃等,或与黄芩、桔梗、甘草等同用。
2.利咽祛痰用于痰壅咳喘。
本品又善祛痰,为治痰壅咳喘之常品。
治肺热咳嗽,痰稠色黄。
常与桑白皮、马兜铃、桔梗等配伍,如射干兜铃汤;若治寒痰咳喘。
须与细辛、麻黄等同用,如射干麻黄汤。
山豆根(基源药材)
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用于咽喉肿痛,牙龈肿痛。
本品大苦大寒,入肺、胃经。
功善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为治热毒咽痛之第一要药。
又能清胃热,以治胃火炽盛之牙龈肿痛。
(1)治热毒蕴结,咽喉肿痛。
轻者可单味煎服或含漱;重者可配伍连翘、桔梗、牛蒡子等,如清凉散。
(2)治胃火炽盛,牙龈肿痛。
可单用煎汤漱口,或与黄连、生石膏、升麻等同用。
此外,本品还可用治湿热黄疸、肺热咳嗽等。
使用注意:过量易致呕吐、腹泻、胸闷等,须注意用量。
马勃(基源)
1.清热解毒,利咽用于咽喉肿痛,咳嗽失音。
本品辛平,专入肺经。
长于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用于咽喉肿痛、咳嗽失音。
(1)治咽喉肿痛。
可单味研末含咽,或可配伍板蓝根、连翘等同用。
(2)治肺热咳嗽失音。
可与蝉蜕、桔梗等配伍。
2.止血用于吐血衄血,外伤出血。
本品具有较强的止血作用,用治多种出血证。
治吐、衄血,可单用研末吞服,或配止血药同用。
治外伤出血,多研末外敷。
橄榄(基源)
1.清热解毒,利咽生津用于咽喉肿痛。
本品甘酸平,专入肺经。
有清解热毒、利咽生津之功,常用于咽喉肿痛,咽干口燥。
(1)治咽喉肿痛。
单用有效,或配鲜莱菔水煎服。
若兼有肺热,咳嗽有痰,可与胖大海、桔梗、芦根等配伍。
(2)治咽干口燥,烦渴音哑,咳嗽痰粘。
常与金银花、芦根、玄参等同用。
2.醒酒,解鱼蟹毒用于中酒毒和鱼蟹毒。
本品又能解酒毒与鱼蟹毒,用于中酒毒、鱼蟹毒。
可用鲜品榨汁或水煎服。
余甘子(基源药材)
清热解毒,利咽生津,润肺化痰用于咽痛,咳嗽。
本品性味甘酸涩凉,入肺、脾、胃经。
功能清热解毒、利咽生津、润肺化痰,用于咽痛、口渴及咳嗽等证。
单味水煎有效,或配伍金银花、胖大海、芦根等。
云南民间以本品炖猪心、肺,治哮喘。
此外,本品嚼食可治食积呕吐、腹痛;鲜果嚼食可治高血压病。
金果榄(基源药材)
清热解毒,利咽,止痛用于咽喉肿痛,疮痈肿痛,泻痢腹痛,脘腹疼痛。
本品苦寒,入肺、大肠经。
既善清热解毒利咽,常用治咽喉肿痛;又能清热解毒、止痢、止痛,治疮痈、泻痢、脘腹疼痛等证。
(1)治热毒壅盛、咽喉肿痛。
可单用本品煎服,亦可与栀子、桔梗、甘草等配伍,或与冰片共研粉吹喉。
(2)治热毒疮痈。
可用鲜品捣汁服用或外敷,或配合清热解毒药同用。
(3)治泻痢腹痛,或胃热脘腹疼痛。
可单味研粉服用。
土牛膝(基源)
1.清热解毒用于咽喉肿痛。
本品有清热解毒利咽之效,治咽喉肿痛,常与金银花、射干、牛蒡子等同用。
2.活血散瘀用于痛经经闭,风湿痹痛。
本品有活血散瘀、通经活络之功,可用于痛经经闭,风湿痹痛。
(1)治瘀阻痛经、经闭。
常与当归、红花、赤芍等配伍。
(2)治风湿入络,气血不畅,关节疼痛。
常与海风藤、威灵仙等同用。
3.利水通淋用于热淋。
本品尚能利水通淋,治热淋涩痛,常与木通、车前子等配伍。
胖大海(基源药材)
1.清热利咽,润肺开音用于咽喉肿痛,咳嗽失音。
本品甘寒清润,专入肺经。
功善清热利咽、润肺开音,为治咽痛失音之佳品。
可单味泡服,或配伍牛蒡子、射干、桔梗等同用。
2.清热通便用于燥热便秘。
本品又能清热通便,治燥热便秘,可单味泡服,亦可配清热泻火药以增药效。
肿节风(基源)
1.清热解毒用于感冒发热,咽痛咳嗽,泻痢腹痛。
本品辛苦平,有小毒,入肝、肺、大肠经。
功能清热解毒而利咽、止泻,用于感冒发热、咽痛咳嗽及泻痢腹痛等。
(1)治感冒发热,咽痛咳嗽。
常与防风、射干、连翘等同用。
(2)治急性泻痢。
可单味水煎,或与秦皮、黄连、黄柏等配伍。
2.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
本品尚能祛风除湿而治风湿痹痛,常与五加皮、桑寄生等配伍,或与猪蹄同煮,略加酒水调服。
3.活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
本品活血止痛之功,用治跌打伤痛,可用鲜品捣烂外敷局部,或与续断、三七等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