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材料-李白《夜泊牛渚怀古》精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行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繁。
牛渚,是安徽当涂西北紧靠长江的一座山,北端闯入江中,即有名的采石矶。
诗题下有原注说:此地即谢尚闻袁宏咏史处。
据《晋书·文苑传》记录:袁宏少时孤贫,以运租为业。
镇西将军谢尚镇守牛渚,秋夜乘月泛江,听到袁宏在运租船上讽咏他自己
的咏史诗,特别欣赏,于是邀宏过船讨论,直到天明。
袁宏获得谢尚的赞美,此后声名大著。
题中所谓怀古,就是指这件事。
从南京以西到江西境内的一段长江,古代称西江。
首句直截了当,点明牛渚夜泊。
次句写牛渚夜景,大处落墨,显现出一片碧海青天、万里无云的境地。
寥廓空明的天宇,和苍莽浩渺的西江,在夜色中溶为一体,越显出境地的空旷渺远,而诗人置身此间时那种悠闲神远的感觉也就自然交融在里面了。
三、四句由牛渚望月过渡到怀古。
谢尚牛渚乘月泛江遇到袁宏月下朗吟这一富于诗意的故事,和诗人眼前所在之地(牛渚西江)、所接之景(青天朗月)的偶合,诚然是使诗人由望月而怀古的主
要凭藉,但之所以这样,还因为这类空旷渺远的境地自己就很简单触发关于古今的
联想。
空间的无垠和时间的永久之间,在人们的意念活动中常常能够互相引起和转变,陈子昂登幽州台,面对北国苍莽辽阔的大地而涌起前不见先人,后不见来者之感,即是显例。
现在古长存的明月,更经常成为由今溯古的桥梁,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月下吟》),正可说明这一点。
所以,望、忆之间,虽有很大跳跃,读来却感觉特别自然合理。
望字中间就含有诗人由今及古的联想和没有明言的意念活动。
空忆的空字,暗逗下文。
假如所谓怀古,不过对几百年前发生在此地的谢尚闻袁宏咏史情事的平常追
想,诗意便难免平凡而落套。
诗人别有会意,从这桩历史遗迹中发现了一种令人神往追慕的美好关系—贵
贱的悬隔,丝毫没有阻碍心灵的相通;对文学的喜好和对才能的尊敬,能够打破身份地位的壁障。
而这,正是诗人在当时现实中求之而不行的得。
诗人的思路,由眼前的牛渚秋夜风景联想到往古,又由往古回到现实,不由自主地发出余亦能高咏,斯人不行闻的感触。
只管自己也象当年的袁宏那样,富于文学才干,而象谢尚那样的人物却不行
复遇了。
不行闻回应空忆,寓含着世无知己的深邃感喟。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繁。
末联宕开写景,想象明朝挂帆离开的情形。
在飒飒秋风中,片帆高悬,客舟马上走开江渚;枫叶纷繁飘落,象是无言地
送着孤独离开的行舟。
秋景秋声,进一步衬托出因不遇知己而惹起的孤独凄清情怀。
诗意明亮而纯真,并无什么深刻复杂的内容,但却拥有一种令人神远的韵
味。
清朝主风采的王士禛甚至把这首诗和孟浩然的《晚泊浔阳望香炉峰》作为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典型,以为诗至于此,色相俱空,正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画家所谓逸品是也。
这说法难免有些玄虚。
其实,风采的形成,离不开详细的文字语言和特定的表现手法,并不是无迹可求。
象这首诗,写景的疏朗有致,不主刻画,迹近写意;写情的委婉不露,不道
破说尽;用语的自然清爽,虚涵归纳,力避雕琢;以及寓情于景,以景结情的手
法等等,都有助于造成一种悠闲不尽的风采。
李白的五律,不以磨炼凝重见长,而以自然明媚为主要特点。
本篇无一句属对,而调则无一字不律(王琦注引赵宧光评),行云流水,纯任天然。
这自己就组成一种萧散自然、风流自赏的意趣,合适表现抒怀主人公那种飘逸不群的性格。
诗的富于情韵,与这一点也不没关系。
(刘学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