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上)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二课时教案优秀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青树下的小学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边读边展开想象,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独特美。

2.学习并尝试运用拟人化的表达,体会作者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喜爱之情。

3.关注并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

教学重点
通过边读边展开想象,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
教学学习并尝试运用拟人化的表达,体会作者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喜爱之情。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一)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走进大青树下的小学,去感受它的独特魅力。

(二)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这些词语你还记得吗?
课件出示:
松鼠山狸绒球花凤尾竹
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
1.谁来读?
2.谁来当小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读?
3.看看你们读得流畅吗?我们开火车读。

4.火眼金睛的你们,看看这些词语的排列,你发现了什么?
(三)这些你在自己的学校中都见过吗?是啊!这些词语就给了我们一种新鲜感。

这所小学跟我们小学一样吗?多么特别啊!【板书:特别】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阅读语文要素是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上课伊始,以词语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的同时,发现词语排列的特点,从而引导学生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


二、细读文本,学习表达
(一)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呢?请自由地读课文,用直线画出这所小学的特别之处。

教师巡视指导。

(二)预设一: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1.哪里特别呢?这真是一个多民族的小学。

2.你能读出它的特别吗?
(三)预设二: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1.窗外有多安静呢?先是(树枝不摇了)再写了(鸟儿不叫了)又写了(蝴蝶停在花朵上),都为了表达什么?(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是啊!他听得多认真,这样的氛围更加突出了什么?(窗外十分安静)
2.让我们合作来读一读。

我读第一句,温柔的女生来读这三句,开朗的男生来读这一句,让我们一起读出安静。

3.作者是怎样写出安静呢?
(1)先写了(树枝不摇了,好像在听同学们读课文)再写了(鸟儿不叫了,好像在听同学们读课文)又写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在听同学们读课文)他们都被同学们的读书声吸引了。

(2)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窗外还有哪些植物和小动物也被吸引了?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
4.他们听得多么认真,都忘了自己该做的事,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他们吗?我们都知道植物动物可不会听,可他们却像人一样听得那么认真。

此时,他们都不再像是景物了,仿佛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这样把物当做人来写就是拟人化的表达,这样拟人化的语句就是拟人句。

【板书:拟人】
5.你看,拟人化的表达给我们带来了新鲜感,还带来了美好的画面。

谁能读出来?我好像走进了那个画面!真美!
6.其实不止是他们,作者也被同学们的读书声吸引了,谁能读出作者的心声?我听出了向往,我听出了陶醉。

7.难怪作者这样赞美道:(齐读)这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

【板书:可爱】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
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钻研文本,通过多层次的朗读和想象激发学生思维,加深本文新鲜语句的理解和体验,体会拟人化表达表情达意的作用,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三、深读课文,实践表达
(一)其实文中还有很多拟人句,你能找出来吗?请同学们小声地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来。

(二)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1.怎么看出这是拟人句的?
2.你能读出画面感吗?
(三)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1.怎么看出这是拟人句的?这些小动物竟然能像人一样看热闹,这就是拟人化的表达。

2.自由地读一读,你能想象出怎样的一幅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同学们还会做些什么?他们怎么看热闹?听到了什么?
3.人与动物多么和谐,多么欢乐!请你读出来!
4.难怪作者发自内心地赞美道:(齐读)这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

【设计意图:遵循“认识”—“实践”—“迁移”的语用训练路径,一讲一练、一练一得,扎扎实实迁移运用,实现由“教课文”向“教语文”的美丽转身。

】四、美景结尾,升华情感
(一)作者运用拟人化的表达,把这所特别的小学写得如此活灵活现、可爱美好。

难怪作者久久不忍离去,最后还被这所小学的美景深深吸引了。

你能读出来吗?
(二)让我们伴着音乐,一起美美地读一读。

【设计意图:教师运用优美的语言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想象和情感体验,并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五、课后练习,迁移表达
(一)我们也来说说自己的小学吧。

1.练习一
(1)圈出关键词:上课;在教室里。

上课了,同学们会在教室里做什么呢?(2)此时,窗外又会有哪些植物和小动物呢?他们都在做什么呢?
(3)同学们都说的是课文里的动植物,我们来说一些新鲜的,老师送给你们一个锦囊,请你合理想象,试着连起来说一说你的学校。

(4)能用到我们今天学习的拟人句吗?老师再送你们一个锦囊。

自己说一说,你也能说出新鲜感的语句。

真美啊!多么和谐!
2.请同学们自选时间、地点,说说你心中的可爱小学。

(二)你看!我们运用了拟人化的表达,我们的学校也变成了一幅幅美丽鲜活的画面。

【设计意图:积累与运用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落实课后练习题,通过运用拟人化的表达,引导学生尝试创作有新鲜感的语句,扎实而有效地开展语言文字训练。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必做:摘抄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

选做:阅读作者吴然书籍《我们的民族小学》。

板书设计
大青树下的小学
拟人
特别
1.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目标
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串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播放《爱我中华》视频,说说你认识片中哪些少数民族。

2.教师相机拿出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汉族等各民族的图片及出示相关词语:
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汉族
3.顺势切入。

这么多民族的小朋友同你们一样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上学了。

(板书课题)想去看一看吗?
二、新课学习
(一)初读课文,趣味识字
画——要求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读——不认识的生字借助生字表中的拼音读一读,也可请教同桌;
荐——小组内组长组织读一读课文,互相正音,并做好推荐一位组员的工作。

2.交流反馈:
(1)出示生字:推荐组员互相比赛读生字,其余学生做评委。

说说如何记住这些生字。

(2)认读新词:请同学们在课文中画出具有新鲜感的词语和生词。

自由准备后同桌互读。

(3)试读课文:指名读课文,正音。

提问:民族小学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喜欢这所学校吗?
(二)再读课文,欣赏朗读
1.学校那么美,你从书上的哪些地方看出来?请你有感情地把这些句子读一读。

2.学生再读课文,把认为美的句子用曲线画出来,并读一读。

3.小组内交流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指导写字
1.指名读生字,说说哪些字比较难写。

2.教师着重指导“晨、静、装”。

3.学生练写。

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读通了课文,认识了大青树下这所美丽的小学,感受到了各民族孩子学习生活的快乐幸福。

1.认真书写生字词,做到规范整洁。

2.熟读课文,想一想大青树下的学校给你什么印象,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第二课时
一、游戏复习、导入新课
1.“捉蝴蝶”:把蝴蝶状的词语卡片贴在黑板上,指名学生上台摘卡片认读词语。

2.开火车读:教师任意抽一词语卡片,学生开火车读,评出优胜小组。

二、新课学习:朗读感悟,美读成诵
1.全班交流美句。

教师随学生回答相机教学相关段落。

如第一段:
(1)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

可以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少数民族的服装,来理解“鲜艳”。

(2)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可以进行想象说话,情境表演。

同学们会跟小鸟说什么?跟老师说些什么呢?见到国旗同学们会想些什么?说过之后让学生演一演。

(3)早晨,从山坡上……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你仿佛看到小朋友是怎样上学的?用“有的……有的……还有的……”交流描述。

(4)你上学的第一天是怎么想的?
学生畅所欲言。

(5)是啊!开学了,又可以见到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又可以在美丽的学校学习新本领,是多么激动高兴的事啊!你能用这样的心情读读这段话吗?
学生自读自练,指名交流。

第三段:
(1)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窗外很安静?这些小动物为什么会如此安静?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

引导学生体会上课时民族小学的同学们非常专心听讲。

(2)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也赶来看热闹。

如果你是“小鸟、松鼠、山狸”看到同学们玩会怎么想、怎么说?
第四段:
说说句中省略号的意思,你还仿佛看到了什么?也可以看出小作者对学校什么样的感情?带着这种喜爱之情读读这段话。

三、教师总结
这节课,通过抓重点语句和词语,在读中感悟,让我们感受到了大青树下这所美丽的小学,各民族的小朋友在一起快乐幸福地学习,体现了各民族的团结友爱。

四、作业布置
1.课文写得那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小组内有感情地读一读。

2.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3.综合性学习:我们的课余生活。

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可以用文字叙述,也可以画,还可以设计表格。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3.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坝、汉”等5个生字,会写“晨、汉”等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具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介绍我国的民族分布:我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

在我们东南方大部分是汉族人民,而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很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我们新疆也是,我们都和睦相处。

不同民族的孩子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跟老师一起参观一下?
出示课题,(在黑板上板书:大青树下的小学。

)介绍作者。

2.教师出示各民族图片问学生认不认识这些民族?
3.出示个民族的分布,人口和特色.
二、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么样的小学呢?(美丽,团结,欢乐)。

请你们带着这个问题读一下课文,读的时候别忘了标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圈起来,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三、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这个自然段里面有些我们不认识的字,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好吗?
2.学会认的字
3.学会写的字
4.第一自然段哪里写出了学校的美丽?横线画出来。

5. 各式各样的民族服装鲜艳夺目,使学校更加美丽。

你知道句子里哪个词直接说明了它的美丽?(绚丽多彩)
6,学句型:“有…有…有…还有…”这个说明什么?
说明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

这句话描绘了各民族的学生由远及近汇集而来的壮观景象。

7.你能用“有…有…有…还有…”说一句话吗?
8.第一自然段小结:
课时作业:
板书设计:大青树下的小学
晨绒汉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