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高铁对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作用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沪高铁对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作用的研究目前我国的铁路运营里程已达11.2万公里,高速铁路的运营里程已突破1.6万公里,超过世界其他国家的高铁里程之和,四纵四横的高铁网日趋完善,高铁作为交通运输业的一种革命性的运输工具,它的成功运营改变了运输格局,事实证明,随着高速铁路不断建设的里程扩大和运营时间的增长,高铁对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1 促进城市建设
1.1 调整城市规划
京沪高铁既京沪客运专线,作为中国“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网中的“一纵”全长1 318公里,从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纵贯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辖市和河北、山东、江苏、安徽四省,连接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设立23个车站。

从高铁沿线城市规划的变化看,各站点所在的大中小型城市抓住了高铁新站选址的契机,通过高铁建设对城市功能进行重新规划。

新的城市规划奉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品质管理”的现代化理想城市,以“高铁车站为点,高铁线路为线、新城规划为面”强调以独立功能区的组合型城市规划思想替代原有的“老城摊大饼”的传统规划,建设了会展中心、大学城、行政大楼、商务金融区、充满连锁店和老字号的商业街等,规划中注重了生态湿地和滨水景观。

“高铁概念”这一城市规划的新理念,关注人性、集聚人气、塑造人文,为高铁沿线城市的面貌带来焕然一新的改变。

1.2 拉动高铁新区建设
高铁建设以及开通运营后,沿线以及站区所处区域的各地政府高度重视高铁新区的规划、开发与建设。

高铁规划建设之初,受其建设标准和运行速度、老城
区发展空间和征地拆迁安置等因素的制约,高速铁路从原城市中心穿过困难重重,将高铁车站从充满“城市病”、人满为患的老城区移出,高铁线位和站位设在城市郊区是必然的选择。

从实际情况看,各地政府对高铁新区的规划及定位普遍比较高端,大多定位为城市新的商务区、新中心区或者副中心,直接打造出一个高品质、高密度的“城市”。

京沪高铁沿线有23个城市,其中16个规划了高铁新城,125平方公里的无锡锡东新城、56平方公里的德州高铁新城、55平方公里的济南西部新城、28平方公里的沧州高铁新城,它们在主城规划规模基础上实现了空间超常规尺度的跨越式增长。

在《天津市中心城区“一主两副”规划》中天津确立了西站区域的城市副中心地位。

徐州市依托高铁,由英国阿特金斯与美国EAST WOOD设计公司设计,将徐州高铁站区定位为集“交通枢纽、生态、商务、居住”四位一体的城市副中心,成为连接京沪、汇聚高技术企业和高端服务业的全新平台。

无锡市规划建设了锡东新城商务区,建设用地面积约24平方公里,总面积约44.06平方公里,以总部经济、科技创新、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现代商贸、休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

高铁对全社会产生的拉动效应是持续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高铁带来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对沿线的拉动作用将越来越大,发展前景良好。

2 改善投资环境
2.1 增强人才、技术交流
京沪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的设计速度是380公里/小时,目前运营速度降低到300公里/小时,最快仅需4时48分北京到上海。

高铁缩短了城市之间的相对距离,使人员交往不再受制于空间与时间界限的约束,加快了人才知识、高新技术、市场信息等核心要素的流通,使人力资源在更大的空间得以优化配置,为以
技术和信息为核心的高端产业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以京沪高铁上海局段为例,京沪高铁开通运行以来,旅客发送量、周转量逐年增加,京沪高铁占上海铁路局旅客发送量、旅客周转量的比重逐年上升,对既有线的分流比较明显。

2014年京沪高铁运送旅客超过1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7%,实现利润约12亿元。

2.2 推动高铁新区优惠政策出台
为进一步加快京沪高铁沿线各城市高铁新区、高铁商务区的建设,促进高新技术项目、优质资本、高端人才向集聚,各地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了有关土地、税收优惠、产业发展以及人才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

无锡市为了加快锡东新城高铁商务区的发展,结合国家及地方有关政策制定了《关于加快科技金融创新与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楼宇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山东省德州市高铁新区在土地使用、税收方面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例如注册资本1 000万元以下(含1 000万元)的按注册资本额的0.8‰收取;注册资本超过1 000万元的分按0.4‰收取,有效地减轻了区域内的企业运行成本。

2.3 提高沿线货物运输的效益和效率
高铁开通后客货分离,既有线路货物运输速度、运输能力、技术水平和安全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京沪高铁的运营实现了与老京沪线的客货分线运输,缓解了经济走廊通道内货运瓶颈对经济发展的制约。

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园区已经成为集聚物流资源、培育和发展集约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物流服务的重要载体。

2.4 提升沿线城市知名度
高铁沿线站点、车厢拥有多种类,全方位的信息传播方式,对沿线城市进行
详细全面的介绍,提高沿线城市知名度。

京沪高铁站点的设立,实现了对沿线城市的标注,能够让过往的国内外旅客加深对途经城市的印象。

国内外的各种版本地图以及交通运输的资料都会对高铁的站点进行标注和介绍,其宣传作用不言而喻。

3 加强沿线经济圈联系
京沪高铁所经区域有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其中环渤海经济带,形成欧亚大陆桥东端和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区位,大中城市密集,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北方经济发展最具有活力的地方。

以上海为中心的沪宁杭长江三角经济带,内外交通便利,人口和城市密集。

在京沪高铁的“轴”状联结下,进一步提升了沿线经济圈和中心城市的经济集聚功能,缩小了城市、城市群、经济带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了“同城效应”。

4 打造新型旅游产业
4.1 激发潜在旅游市场需求
京沪高铁使北京与上海的旅行时间缩短为5个小时,密集开行的高铁以其便捷、舒适、准时的特性,将原来的长线游变成了一日游,形成了“小时旅游圈”,随着“快旅慢游”理念的推广,激发了京沪沿线居民对于这一通道上各个节点的潜在旅游需求。

2011年6月30日京沪高铁开通,日均发送旅客13.2万人,2014年上半年,日均发送旅客已经达到27.2万人,客流增长达到206%,不断创历史新高。

4.2 带动沿线旅游业发展
京沪铁路沿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中国旅游资源和旅游产业高度聚集的地区。

沿线站点涵盖了长城、故宫、颐和园、明十三陵、八达岭长城、泰山、“三
孔”、苏州古典园林等10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八达岭、泰山、南京中山陵、太湖等7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高速铁路不仅能缩短旅客出行的空间距离,还能加强沿线景点之间的联系,实现旅游资源整合和旅游产品特色化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