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10月
第28卷第5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Petroleum Geology and Oilfield Development in Daqing
Oct.,2009
Vol.28No.5
 收稿日期:2009⁃05⁃18
 作者简介:刘振宽,男,1964年生,高级工程师,博士,从事物探技术研究及管理工作㊂
E-mail:liuzhenkuan@
DOI :10.3969/J.ISSN.1000⁃3754.2009.05.045
大庆油田地震勘探技术现状㊁面临的难题及发展方向
刘振宽1 陈树民2 王建民3 刘俊峰4 宋永忠2
(1.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分公司,黑龙江大庆 163453;2.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黑龙江大庆 163712;3.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钻探工程公司地球物理勘探一公司,黑龙江大庆
 163357;4.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海拉尔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黑龙江大庆 163453)
摘要: 九五”以来,针对大庆油田四大勘探领域(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㊁松辽盆地北部深层㊁海拉尔 塔木察格盆地和其他外围盆地)复杂目标勘探难题,开展了地震采集㊁处理㊁解释技术攻关,形成了岩性油藏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技术㊁深层火山岩三维地震勘探技术㊁海拉尔 塔木察格盆地复杂断块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和外围盆地复杂构造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系列,为松辽盆地北部岩性油藏的储量增长㊁深层火山岩天然气大型气藏发现㊁海拉尔 塔木察格盆地及其他外围盆地勘探突破提供了技术支撑㊂随着勘探难度的日益加大,地震勘探还面临许多技术难题,需要进一步攻关㊂提出了 近地表层吸收衰减补偿”㊁ 高密度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㊁ 转换波地震勘探”㊁ 宽线地震勘探”㊁ 火山岩覆盖区综合地球物理勘探”等技术发展方向㊂关

词:大庆油田;地震勘探技术;技术难题;攻关方向
中图分类号:P6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754(2009)05⁃0260⁃07
PRESENT STATE ,EXISTING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SEISMIC EXPLORATION TECHNOLOGY IN DAQING OILFIELD
LIU Zhen⁃kuan 1,CHEN Shu⁃min 2,WANG Jian⁃min 3,LIU Jun⁃feng 4,SONG Yong⁃zhong 2
(1.Exploration Company ,Daqing Oilfield Company Ltd ,Daqing 163453,China ;2.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Daqing Oilfield Company Ltd ,Daqing 163712,China ;3.No .1Geophysical Exploration Company ,Drilling Engineering Company ,Daqing Oilfield Company Ltd .,Daqing 163357,China ;4.Hailaer
Oil Exploration &Production Headquarters ,Daqing Oilfield Company Ltd .,Daqing 163453,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ninth Five⁃Year Plan ”,aiming at the 4types of exploration problems in Daqing Oilfield (shallow and middle layers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Songliao basin ,deep layers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Songliao Ba⁃sin ,Hai⁃Ta Basin and other external basins ),high⁃resolution 3D seismic exploration technology of Lithologic reser⁃voir ,3D seismic exploration technology of deep volcanic rock ,3D seismic exploration technology of complex
blocks in Hai⁃Ta Basin and 3D seismic exploration technology of complex structure in external basins had been formed through researches on seismic acquisition ,processing and interpretation.The series of technology provided technical supports to reserves incremental of lithologic reservoir in the northern Songliao Basin ,the discovery of
large⁃scale natural gas reservoir of deep volcanic rock and the exploration breakthrough in Hai⁃Ta Basin and other basins.With the increasing of difficulties during exploration,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for the seismic technolo⁃gy,needing furth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o meet the demands of sustained and stable production of4000×104t of crude oil.Hence the following directions of research as near surface absorption decay”, high density3D &three⁃component seismic exploration”, converted wave seismic exploration”,and comprehensive geophysical survey in volcanic rock area of coverage”etc.,are presented.
Key words:Daqing Oilfield;seismic exploration technology;technical difficulty;direction of research
1地震勘探技术现状
1.1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为提交储量提供了
有效支撑
1.1.1高分辨率三维地震采集技术[1]
从2001年开始,大庆油田加大了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攻关力度,在 九五”攻关取得的以 五高㊁二小㊁三措施”为特点的二维高分辨率地震采集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思路,经过 十五”以来不懈的技术攻关,逐步形成了以甲方技术设计㊁宽方位角观测㊁宽频带接收㊁多道(2000道以上)㊁小面元(10m×10 m~20m×20m)㊁中高覆盖(60次以上)㊁小采样率(1ms)㊁小药量(1kg)㊁斜交观测系统㊁高密度微测井优选岩性㊁严格控制噪声等手段为特点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技术㊂野外资料采集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原始单炮记录扫描频率,T2反射层可达60Hz以上,T1反射层可达70Hz以上,为岩性油藏高分辨率勘探奠定了基础㊂
1.1.2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处理技术
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处理的目的是满足精细构造解释㊁岩性反演和储层预测的需要,所以,整个处理过程必须坚持 高保真㊁高信噪比㊁高分辨率”的原则,在保真的前提下,做好精细处理和拓宽有效信号频带工作,保证最终处理结果具有高分辨率和高信噪比的特点㊂
近几年,大庆油田加大了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处理技术的攻关力度,形成了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系列[1]㊂在保真处理方面,形成了基于非线性变换的K L分解叠前去噪㊁波动方程线性噪音衰减㊁叠后随机噪音衰减等噪音衰减技术和分时分频球面扩散补偿及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等处理技术;在精细处理方面,形成了表层数据库模型与初至折射波组合静校正㊁高阶动校正㊁相关排序同相叠加㊁精细速度分析和剩余静校正迭代以及分频叠加处理技术;在拓宽有效信号频带方面,形成了组合反褶积逐级压缩子波㊁子波整形处理㊁时频域有色谱校正及叠后剩余子波反褶积处理技术;在地震成像方面,形成了倾角分解法DMO技术㊁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㊂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三维地震剖面的T1反射层视主频达到70Hz以上㊁
T2反射层视主频可达60Hz以上,分辨率比常规处理提高15~20Hz,保真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为岩性油藏高分辨率勘探提供了保证㊂
1.1.3砂泥岩薄互层地震储层预测技术[2⁃4]
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的解释是地震勘探系统工程最终效果的综合体现,目的是尽可能多地从地震数据中挖潜有用的地质信息㊂针对大庆油田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的特点,解释工作遵循的原则和思路是:坚持处理解释一体化和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总体研究思路,以地震信息深化分析为手段,以大比例尺沉积微相工业化制图和圈闭识别描述为目标,为井位部署和储量评价服务㊂依此原则,逐步形成了以全三维精细解释构造建模㊁基于参考标准层层拉平地震层序和地震沉积相解释㊁有效属性(广义S 变换频谱成像㊁波形聚类和本征值相干等)三维可视化解释定性识别河道砂体㊁Seiwave模式判别㊁支持向量机方法定量预测砂体和精细建模地震反演预测储层等技术为核心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解释技术系列,在松辽盆地中浅层岩性油藏勘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㊂
1.1.4应用效果
(1)古龙凹陷葡萄花油层储层精细预测与油藏描述㊂
古龙凹陷向斜区主体位于葡萄花油层的构造 岩性复合油藏带[5],油层埋藏1800~2100m,储层主要为分流河道砂㊁河口坝㊁远砂坝㊁三角洲前缘席状砂等㊂单砂体厚度一般在1~2m,泥质含量高,砂泥岩波阻抗差异小,储层物性较差㊂地震资料分辨率低,薄储层识别预测难㊂
针对薄储层预测难题,2003年以来开展了地
㊃162㊃
第28卷 第5期 刘振宽等:大庆油田地震勘探技术现状㊁面临的难题及发展方向
震储层预测技术攻关,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开展精细构造解释;应用SeiWave模式判别法开展储层预测,综合分析识别岩性圈闭㊂2004年,在古龙南地区北块㊁常家围子等工区部署了古83㊁英34等
9口探井,8口探井获工业油流,展示了古龙凹陷葡萄花油层的整体含油前景㊂2005年以来,以精细地质研究为指导,开展地震资料提高分辨率处理㊁薄储层预测技术攻关,建立了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下的储层精细地质建模反演方法㊂部署了哈17㊁茂23等11口井㊂砂岩预测符合率为86.5%,8口井获工业油流㊂2008年,进一步完善了精细地质建模反演薄储层预测技术㊂通过目标精细刻画和优选,在古龙南向斜区斜坡和低部位部署探井8口,5口获工业油流,2口获低产油流,为古龙南葡萄花油层石油控制储量的完成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㊂
十五”以来,应用岩性油藏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开展葡萄花油层大规模岩性油藏精细勘探㊂至2008年已连续4年实现石油控制㊁预测储量均超1×108t㊂在长垣两侧葡萄花油层展现了 满凹含油”场面㊂
(2)朝阳沟 长春岭地区扶杨油层河道砂体地震识别㊂
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剩余石油资源的40%分布在扶杨油层,扶杨油层是目前重点勘探层系之一㊂河道砂体是扶杨油层主要储集层,河道砂体的准确识别是扶杨油层勘探的关键㊂2005年大庆油田开始了扶杨油层河道砂体地震识别技术攻关㊂针对河道砂体薄㊁窄㊁叠(置)㊁弱(物性差异)的特点,采取了最大限度保幅保真处理及地质地球物理高度融合的技术思路,形成了一系列扶杨油层河道砂体地震识别技术㊂2008年,优选 埋藏浅㊁产能较高㊁易动用”的朝阳沟 长春岭地区作为重点目标,以扶杨油层1×108t级储量整体评价为目标,开展河道砂体地震识别处理解释一体化联合攻关,形成了以相对保持振幅和波形特征的高分辨率处理为基础的陆相地震沉积学河道砂体地震识别技术[6]㊂
相对保持振幅和波形特征高分辨率处理,主要包含保持相对振幅与波组关系的补偿处理㊁叠前提高分辨率处理㊁叠前保真去噪和高精度静校正等技术环节㊂处理解释一体化的做法,提高了处理的针对性和处理成果的可信度,这是岩性油藏地震勘探的重要标志㊂处理资料分辨率比常规处理提高15~20Hz,为河道砂体地震识别奠定了基础㊂针对扶杨油层陆相河流相沉积㊁砂体厚度薄㊁横向变化快的特点,研究提出了基于参考标准层的层拉平解释方法,提高了层序界面的解释精度㊂结合三维视图动态演化河道解释方法,形成了陆相地震沉积学河道砂体识别技术㊂
朝阳沟 长春岭地区扶杨油层河道砂体地震识别取得突破㊂扶一油层组中部曲流型河道及点坝砂体形态得到清晰刻画,预测河道砂体经20口探井验证,符合17口,符合率85%;部署15口评价和开发井,符合13口,符合率86.7%㊂2008年,上交石油预测储量超1×108t㊂
1.2深层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保障了庆深气田天然气
勘探
1.2.1深层三维地震采集技术
针对深层地层埋藏深(一般都大于3500m),反射信号弱的难点,以提高深层信号的能量和信噪比为基础,形成了松辽深层火山岩高精度地震采集技术系列[1]:
(1)高精度GPS测量定位技术㊂
(2)高精度表层调查及静校正量提取技术㊂
(3)大地对地震信号的吸收衰减分析技术㊂
(4)基于三维可视化建模的交互观测系统优化设计及分析技术㊂
(5)观测系统及施工现场特观设计技术㊂
(6)精细优选激发井深综合设计技术㊂
(7)中频检波器宽频接收和中大药量组合高能宽频激发为主的震检联合组合压制噪音技术㊂
(8)基于延迟雷管的延迟激发技术㊂
(9)高接收道数㊁高时间采样㊁较高空间采样㊁高次覆盖㊁中小面元㊁小滚动距高精度地震资料采集技术㊂
(10)地震记录品质的量化分析和质量控制技术㊂采集资料的信噪比有了明显提高(20%以上),资料频率提高10~15Hz㊂
1.2.2深层火山岩叠前偏移处理技术
针对松辽盆地深层的地震地质特点,开展了针对复杂构造㊁地层成像的攻关研究,形成了深层火山岩叠前偏移处理技术和流程[7],实现深层火山岩高精度成像㊂为整体认识徐家围子断陷,开展了叠前连片处理技术攻关研究[8]㊂形成了以近地表模型法+折射波静校正联合应用㊁基于覆盖次数的叠前振幅归一化㊁浮动基准面叠前成像为特点的三维叠前连片处理技术,深层构造㊁断层及火山岩和
㊃262㊃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9年
下覆地层得到准确成像,深层火山岩反射结构清晰,成像精度和保真度得到提高,为深层天然气勘探提供了可靠的地震资料㊂
1.2.3深层火山岩地震储层预测技术
按照火山岩厚度分布 火山岩喷发中心 火山岩相 火山岩储层 火山岩储层物性 火山岩气藏分布规律逐步预测的思路开展研究,建立了一套火山岩储层预测方法和技术[9]㊂频谱成像技术和地震速度反演技术结合,解决了火山岩厚度横向突变快㊁横向预测难度大的问题;将层间厚度百分数切片技术㊁构造趋势面分析技术㊁波形聚类分析技术结合起来,准确识别出火山口,定量区分了火山岩相和沉积相,定性地描述了喷发相和喷溢相的差异,为定性刻画火山岩储层分布奠定了基础;地震层速度场和地震层序场信息应用于地震反演建模,有效解决了火山岩内部结构复杂㊁地震反射特征多样的初始模型问题,使火山岩物性特征得到定量描述㊂火山岩地震识别符合率100%,火山岩有利储层厚度预测符合率87%㊂
1.2.4应用效果
九五”末期,深层二维地震研究发现升平 兴城存在 洼中隆”构造㊂在徐家围子断陷中部汪家屯 升平构造向南延伸的 洼中隆”上部署徐深1井㊂徐深1井钻遇了巨厚的火山岩和砾岩储层,获得了超1×106m3/d的高产工业气流,发现了大规模的天然气藏㊂徐深1井钻探成功是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天然气勘探的重大突破㊂
(1)深层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为探明第一个1000×108m3天然气提供了保障㊂
2002年选择兴城北103km2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叠前深度偏移处理㊂营城组火山岩与上覆地层的接触关系更清楚;营城组火山岩覆盖下的复杂构造得到正确成像;深层的成像有明显的改进㊂利用深度域地震信息进行了气藏描述㊂对储层分布及含气范围进行了预测㊂
为了使含气区向南推进,2002年冬天开展了针对含气目的层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建立了一套适合营一段火山岩储层预测的地震技术㊂部署钻探了徐深2㊁徐深6㊁徐深5和徐深1⁃1等井,并且进行了储量评价计算㊂2003年在丰乐地区实施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使含气面积进一步扩大㊂2004年,为了配合深层天然气加快勘探部署,进一步将兴城和丰乐2个三维地震工区连接,面积达到925km2,并且利用当时已完钻的4口井进行第二轮预测,及时为11口井天然气勘探部署提供依
据㊂钻探结果证实,火山岩和砾岩含气性预测符合
率都为100%,尤其徐深3㊁徐深7㊁徐深9井钻探
目标的预测,大幅度扩大了徐中构造带的含气范围
和规模,为确保1000×108m3天然气储量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并为下一轮的勘探和开发部署提供
了更精细的研究成果,指出了方向㊂
(2)以徐家围子三维连片叠前偏移处理解释为基础,整体认识火山岩气藏特征,徐深气田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再超1000×108m3,第三个1000×108m3天然气方向逐渐明朗㊂
2006年,为整体认识㊁评价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气藏特征,开展了徐家围子大连片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和基于连片资料的构造解释㊁储层预测工作㊂2007年深层天然气勘探以徐家围子三维大连片地震资料解释为基础,整体认识火山岩气藏特征,强化区带评价,攻关圈闭识别技术,发展了以地震反演为主的复杂岩性火山岩储层预测技术㊂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再超1000×108m3㊂
大连片资料解释对断陷的构造演化和沉积建造
有了全新的认识㊂深化了对断陷结构㊁断裂展布的
整体认识,搞清了断陷期地层㊁营城组火山岩的分
布规律,为有利区带评价㊁目标优选和确定下步勘
探方向提供了重要依据㊂发现了徐中大型走滑断
裂㊁徐东花状断裂带和4条北东向大断裂㊂3组大
断裂的发现为深化徐家围子断陷构造演化奠定了基
础,以此为切入点,形成了3个重要认识:4组深
大断裂的共同作用,使断陷表现为南北分块㊁东西
分带㊁凹隆相间的构造格局;徐中断裂与徐东断裂
带共同控制营城组火山岩建造;烃源岩与火山岩叠
置是徐家围子断陷形成大型火山岩气藏的基础㊂在
上述认识的基础上,在烃源岩和火山岩发育区,优
选了3个勘探有利区带,在有利区内开展目标评
价,优选了12个钻探目标(其中4个已经钻探,2
口井获得工业气流)㊂通过上述工作,明确了徐家
围子断陷深层天然气勘探方向,第三个1000×108m3目标更加明朗㊂
1.3复杂断陷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支持了海拉尔—塔
木察格盆地和外围盆地勘探的快速发展1.3.1复杂地表条件和地质目标地震采集技术
海拉尔 塔木察格断陷盆地构造复杂,岩性变
化大,近地表结构复杂㊁岩性多变,速度横向变化
快,规则干扰波影响了资料品质,井深选取及静校
正难度大;地层对高频成分吸收衰减强,高频成分
㊃362㊃
第28卷 第5期 刘振宽等:大庆油田地震勘探技术现状㊁面临的难题及发展方向
信噪比低㊂从基于目标精确成像的观测系统设计㊁高精度的表层调查及静校正量提取㊁地震激发井深综合动态设计㊁宽方位角地震资料采集等方面重点开展研究工作,形成了 四高(高接收道数㊁高覆盖次数㊁高时间采样率㊁高空间采样率)㊁四精确(精确测量㊁精确表层调查㊁精确吸收衰减分析㊁精确激发井深综合设计)㊁三小(小面元㊁小组合距㊁小滚动距)㊁二中(中频检波器㊁中药量)㊁一宽(宽方位角观测)㊁三措施(震检联合组合㊁实时现场质量监控㊁实时动态环境干扰监控)”的复杂断陷勘探地震采集技术系列㊂原始资料采集扫描频率T2⁃2以下达到了50Hz㊁T2⁃2以上达到了60Hz,提高了5Hz,获取了海拉尔断陷盆地
25年地震勘探历史上最好的资料,特别是地震剖面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为推动海拉尔断陷盆地岩性地震勘探奠定了关键基础㊂
1.3.2复杂断陷盆地叠前深度偏移技术
海拉尔盆地属于经过多期构造运动改造的断陷盆地㊂勘探目的层T2⁃2 T5地层埋藏深度大,层序界面及大的不整合接触面反射能量弱,需采用基于地表一致性的精细处理技术(振幅补偿㊁反褶积㊁剩余静校正),保护深层弱小信号㊂受上覆层大倾角断层和地层强烈起伏的影响,深层信噪比低,基底不清晰;相同地层埋藏深度变化大,甚至以大倾角出露地表,横向物性变化快㊁存在强烈的横向速度变化㊂采用基于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的速度模型建立技术,通过迭代速度分析建立速度模型㊂由于T04 T2间地层厚度在横向上变化大,缺乏可连续追踪的标准反射层,偏移速度模型建立时纵向上层间不能用一个速度填充,需要用层间梯度法体现同一套地层速度在纵向上的变化㊂
叠前深度偏移处理使海拉尔 塔木察格盆地复杂构造成像效果明显改观,高陡构造和基底潜山形态清楚,断面清晰㊁断点准确,地质现象明显,为复杂断块区构造㊁岩性精细解释提供保证㊂实现了海拉尔盆地以单一断块型构造油藏勘探为主向岩性油藏勘探的转变㊂
1.3.3复杂断陷盆地勘探目标地震识别技术
针对海拉尔盆地构造㊁断裂复杂,储层多期㊁多物源㊁多扇体㊁相变快的特点,不断探索,更新传统地震解释理念,形成了一套以叠前深度偏移为核心的复杂断块和储层预测技术[10]㊂建立了全三维地震解释体系,创新了层位对比及界面解释㊁断层解释㊁构造成图和岩性体识别与刻画地震解释技术㊂在构造模式的指导下通过层序地层建立解释格架,充分利用相干㊁水平切片㊁三维可视化等解释技术,准确落实断裂和构造特征,实现多层位㊁多界面以及层间的全三维地震解释,确定沉积体平面分布形态;波形聚类等属性分析确定沉积相类型,频谱成像与波阻抗重构反演融合精细刻画储层分布㊂
1.3.4应用效果
(1)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复杂断块潜山油藏地震勘探㊂
苏德尔特构造带位于贝尔凹陷中部,2000年贝10井于布达特群顶部风化壳获得39.7t/d的工业油流,发现了苏德尔特工业区带㊂2001年针对三维地震一次解释结果中存在的地震反射层位与地质层位不符㊁断层解释不清等问题,对该区地震资料进行了精细目标处理和全三维构造解释㊂通过重新处理和精细解释,在基底落实了4个断阶带㊂同时,应用三维地震波形属性分析技术㊁保真振幅椭圆长轴预测裂缝技术,对基岩风化壳储层特征进行了预测㊂2002年在第二㊁第三断阶先后钻探了贝12㊁贝14㊁贝16井,都获得工业油流㊂贝16井于兴安岭群 铜钵庙组获125t/d工业油流,标志着苏德尔特构造带在产能上获得了重大突破㊂除在布达特群获得进展外,更有意义的是在南屯组和铜钵庙组获得发现,展示了该区多层位含油的特点㊂
在充分认识该区油气分布的复杂性以后,2003年对该区进行了滚动综合研究㊂通过叠前深度偏移和全三维构造解释,复杂断块得到进一步精确刻画㊂解释成果指导了贝28㊁贝30㊁贝34等井的钻探㊂贝28井于铜钵庙组 兴安岭群获4.92m3/d 工业油流,于布达特群获5.217t/d工业油流㊂实现了苏德尔特构造带勘探的新突破㊂
(2)塔木察格盆地南贝尔复杂构造 岩性油藏地震勘探技术为当年提交1×108t吨石油控制储量提供了技术支撑㊂
2006年针对南贝尔工区内3个主洼槽部署了3口区探井㊂钻探不仅证实该区具有烃源岩条件,而且还发现了新的含油气区带,证实南贝尔凹陷为新的含油凹陷㊂2007年在该区整体部署三维地震满覆盖面积3000km2㊂通过采用地震采集㊁处理㊁解释一体化组织管理,同时应用大面积三维分块滚动快速采集技术㊁分块滚动处理技术㊁分区分频时变逐级压噪技术㊁地表一致性加多道预测组合反褶
㊃462㊃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9年
积技术㊁微测井加折射波静校正与分频剩余静校正技术㊁高密度精细速度分析技术㊁叠前时间偏移技术以及复杂断陷盆地勘探目标地震识别技术的综合应用,地震资料品质大幅度提高,剖面上主要目的层南屯组的视频率达到50Hz,断点断面清晰,层间信息丰富,反射结构和地层接触关系清楚㊂高质量地落实了南贝尔构造 岩性勘探目标,当年部署了3轮井位,探井成功率达到了69%,当年提交
108t石油控制储量,为塔木察格区块快速勘探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㊂
(3)方正断陷三维地震勘探成果应用使勘探场面进一步扩大㊂
自方6㊁方4井分别获得8.9t/d和75.8t/d 高产工业油流后,2008年在方正断陷整体实施三维地震勘探,按采集㊁处理㊁解释一体化的模式运作,形成了 三高(高接收道数㊁高覆盖次数㊁高时间空间采样率)”㊁ 三精确(精确测量㊁精确表层调查㊁精确激发井深综合设计)”, 二中(中频检波器㊁中药量)”㊁ 二措施(震检联合组合㊁实时现场质量监控)”低信噪比复杂勘探目标地震采集技术,原始资料质量有质的改善,资料信噪比提高20%以上,处理剖面目的层视主频达到40Hz,开展了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的资料处理攻关㊂成果剖面断点清楚,层间信息丰富,深层反射特征清晰,西部边界断裂㊁伊汉通断裂带及其以东地区成像效果明显改善,地层接触关系清楚㊂在伊汉通断裂带东部新部署的方10井出现大段油气显示,展示了方正断陷勘探场面继续向东扩大的良好前景㊂
2地震勘探技术面临的难题
2.1扶杨油层地震勘探分辨率亟待提高
扶杨油层是松辽盆地北部增储上产的主要领域,关键和难题是河道砂精确识别㊂目前扶杨油层河道砂体识别技术只在 埋藏浅㊁产能较高㊁易动用”的朝阳沟 长春岭地区识别出规模较大的曲流型河道及点坝砂体形态,但在其他较深如齐家等地区只能预测砂岩相对发育区,关键的问题是在较深地区地震资料的分辨率不够高,进一步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是扶杨油层河道砂体精确识别的关键和亟待解决的难题㊂
2.2进一步提高海 塔盆地地震勘探精度
海拉尔 塔木察格断陷盆地多物源㊁短物源㊁相变快,断裂系统复杂,多期盆地叠加改造,多期火山活动,造成勘探目标复杂㊂陡倾角地震准确成像及小断层精细解释㊁沉积微相及河道砂体预测㊁小于5m单砂体储层预测㊁储层物性和含油性预测及裂缝识别和预测仍是制约海拉尔 塔木察格盆地勘探进一步发展的难题,需要进一步改进三维地震技术和方法,提高地震成像和识别精度㊂
2.3外围盆地山地地震勘探技术已经成为外围盆地
勘探的瓶颈
外围盆地地表条件复杂,多为森林覆盖的丘陵和山地,且地下地质结构复杂,致使地震资料品质差,反射信号弱,信噪比低,成像难,山地地震勘探采集处理技术需要进一步攻关,解决外围盆地地震成像难题㊂
2.4火山岩含气性预测技术制约了大庆天然气勘探
的发展
火山岩体识别㊁储层预测基本能够满足井位部署和储量研究的需要,火山岩储层含气检测还没有有效的方法㊂
3地震勘探技术发展方向
3.1补偿近地表层吸收衰减是进一步提高三维地震
勘探分辨率的有效途径
表层吸收衰减是影响分辨率的主要因素㊂目前已开展了应用微测井求取近地表低降速带的吸收因子及其反滤波器,补偿近地表对地震反射波的吸收衰减的研究,地震资料视主频能提高5~10Hz,证明了这一研究方向的可行性㊂应进一步开展吸收衰减机制及补偿方法深入研究,用VSP资料补偿处理等技术,使地震资料视主频再提高5~10Hz,进一步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㊂
3.2发展高密度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技术,解决松
辽盆地北部和海拉尔格 塔木察格盆地地震勘探精度问题
高密度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技术是未来发展方向,是解决地震勘探精度的有效手段,国外已有成功的实例,国内各油田都相继开展攻关试验,其地震资料空间采集信息量和常规三维地震相比成十几倍地增加,数字检波器的使用拓宽了地震信号的频带,对勘探目标的成像精度也成倍地增加㊂当然,该项技术对外部设备的需求量增加5~6倍㊂在未来5年内,我们将攻关该项技术,并在技术有效性方面取得突破㊂
㊃562㊃
第28卷 第5期 刘振宽等:大庆油田地震勘探技术现状㊁面临的难题及发展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