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辨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页,共14页。
3.讨论与体会
第十一页,共14页。
辨证分型统一
• 祖国医学对甲亢的辨证分型至今尚未统一,但对于肝 郁-肝火-阴虚阳亢的病情变化过程已取得共识,并认 为肝郁、肝火多是甲亢的一过性表现,而阴虚阳亢则 是甲亢临床的主要证候,实验研究中发现阴虚阳亢患
者的血清T3、T4水平升高较明显,且其火亢盛所 累及脏腑不同,其体内内分泌系统激素变化也 有差异:如阴虚偏心火旺者,尿儿茶酚胺排量 高于正常;阴虚偏肝火旺者,尿17羟皮质类固醇 排量高于正常。这也为以往仅凭临床表现和患 者主观感受辨证提供了从实验室客观指标辅助 分型的新思路。
第四页,共14页。
1.3.痰瘀互结证:
• 症见颈部肿结质地较硬,患者胸闷不舒, 眼突明显,两胁刺痛,呼吸不畅,胃脘不 适,舌质暗红,或有紫气、紫斑,脉细涩 数或细滑数。
• 治以理气化痰,活血散瘀 • 方以柴胡疏肝散合桃仁红花煎,药用柴胡、
枳壳、川芎、白芍、香附、陈皮、桃仁、 丹参、郁金、白术等。
第五页,共14页。
第九页,共14页。
结果
• 用药1月后,患者汗出减少,乏力感明显缓解, 心悸失眠症状好转。查体:左眼略突,甲状腺 Ⅱ度肿大,质软,心率:88次/分,律齐,双手 闭目震颤(+),复查甲状腺功能示:T3: 3.41ng/ml,T4:189.97ng/ml,TSH:0.03uIU/ml,FT3: 14.41pg/ml,FT4:2.86ng/ml,停用西药心得安,原 方去煅瓦楞子,夜交藤,钩藤,加白菊花,青 葙子,继服1月后,心悸失眠明显好转,乏力不 显,汗出量少,查体:目突不显,甲状腺仅左 侧Ⅰ度肿大,心率:80次/分,手颤不显,甲状 腺功能除FT3外,均恢复正常范围。
第八页,共14页。
• 金某某,女,33岁,初诊时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已2年,一直 口服西药他巴唑、心得安治疗,症情时有反复,近一周来出 现心悸失眠健忘,烦躁怕热,汗出量多,神疲乏力,颈部肿 块明显增大。查体:双眼突出,甲状腺Ⅲ度肿大,质地软, 杂音(+),心率:120次/分,律齐,双手闭目震颤(++), 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查B超示:双侧甲状腺弥漫肿大;甲状
1.4.气阴两虚证:
• 病程迁延日久,患者颈部弥漫肿大,汗出 较多,形体消瘦,神疲乏力,腰酸膝软, 口干不欲饮,双手颤抖,心悸失眠健忘, 舌质淡红苔少,脉细弱数。
• 治以益气养阴、软坚散结 • 方以生脉散加减,药用党参、麦冬、五味
子、黄芪、白芍、生地、枸杞、玄参、贝 母等。
第六页,共14页。
• 若见甲状腺肿大日久不消者,可配用三棱、皂角刺、 炮穿山甲、白芥子、夏枯草、露蜂房等活血化瘀散 结;
第十二页,共14页。
药物选择
• 研究表明知母、龟板、生地、玉竹等单味 药对甲亢动物模型的作用。
• 复方研究 表明养阴清热方 、养阴益气方 对甲亢患者 的临床疗效。
• 对含碘中药的使用主张用含碘浓度较低的 中药,如夏枯草等,既可缓解临床症状, 又避免其副作用。
第十三页,共14页。
谢谢各位的聆听
第十四页,共14页。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由多种病因导
致甲状腺功能增强,分泌过多甲状腺激素所致的临
床综合征,以高代谢、精神神经兴奋、甲状腺肿大
为特征。按其病因不同可分为甲状腺性甲亢、垂体
性甲亢、异源TSH综合征、卵巢甲状腺肿等,其
中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最为多见,约占
全部甲亢病的90%,也正是本文论述的重点,本
• 若见眼睛突出较著者,可配用枸杞、菊花、草 决明等清肝明目;
• 若汗出较多者,可配用浮小麦、糯稻根等收敛 止汗;
• 若见肢体、双手震颤甚者,可配用煅龙骨、白蒺藜、 钩藤、磁石、龟甲等平肝熄风;
• 若见多食易饥,怕热、口渴多饮者,可配用玉 竹、石斛、生石膏等养胃滋阴。
第七页,共14页。
2.典型病例
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常见症状有多食消瘦,
畏热多汗,心悸乏力,急躁易怒,甲状腺弥漫
性肿大等。临床上按中医辨证施治之法组方用
药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第一页,共14页。
1、辨证论治
• 甲亢在祖国医学中属“瘿病”范畴, 认为本病初起多因情志所致,气郁为先, 兼有肝(心)火、痰凝、血瘀之证,久病 则以阴虚为主,或夹痰、火、瘀等邪,可 将本病拟分为以下四种证型:
1.2.阴虚火旺证:
• 症见颈部轻至中度肿大,质地柔软光滑,目睛突出, 面色潮红,烦热汗出,形体消瘦,双手颤动,舌质红 苔少黄,脉细数,偏于肝火旺盛者兼见目胀、目赤, 口苦多饮;偏于心火上炎者兼见心烦心悸,失眠多梦。
• 治以滋阴降火,软坚散结
• 方以知柏地黄丸为主,偏肝火者合龙胆泻肝汤; 偏心火者合天王补心丹,药用知母、黄柏、生地、 泽泻、山药、枸杞、配夏枯草、龙胆草、黄连; 或配远志、柏子仁、酸枣仁等。
第二页,共14页。
1.1.气郁痰凝证:
• 症见颈部轻度肿大,质地软,患者情绪易 激,胸闷不适,胁痛隐隐,双手细微颤动, 女子月经常不调,舌质红苔薄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脉弦数。
• 治以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 方以小柴胡汤合二陈汤加减,药用柴胡、
半夏、陈皮、云茯苓、郁金、赤白芍、香 附、甘草、夏枯草等。
第三页,共14页。
腺功能示:T3:8.1ng/ml,T4:361ng/ml,TSH:0.03uIU/ml, FT3:58pg/ml,FT4:99ng/ml,TgAb:26%,TmAb:31%。
• 辨证当属气阴两虚证,治以益气养阴、软坚散结,方以生脉
散加减,药用太子参10g,麦冬10g,五味子10g,夏枯草10g, 连翘10g,炒白芥子10g,白蒺藜10g,钩藤20g,法半夏10g, 浙贝母10g,黄连3g,煅瓦楞子30g,夜交藤20g,瘪桃干10g, 生草3g每日一剂煎汤,分两次服用,同时仍予同剂量他巴 唑、心得安口服,
3.讨论与体会
第十一页,共14页。
辨证分型统一
• 祖国医学对甲亢的辨证分型至今尚未统一,但对于肝 郁-肝火-阴虚阳亢的病情变化过程已取得共识,并认 为肝郁、肝火多是甲亢的一过性表现,而阴虚阳亢则 是甲亢临床的主要证候,实验研究中发现阴虚阳亢患
者的血清T3、T4水平升高较明显,且其火亢盛所 累及脏腑不同,其体内内分泌系统激素变化也 有差异:如阴虚偏心火旺者,尿儿茶酚胺排量 高于正常;阴虚偏肝火旺者,尿17羟皮质类固醇 排量高于正常。这也为以往仅凭临床表现和患 者主观感受辨证提供了从实验室客观指标辅助 分型的新思路。
第四页,共14页。
1.3.痰瘀互结证:
• 症见颈部肿结质地较硬,患者胸闷不舒, 眼突明显,两胁刺痛,呼吸不畅,胃脘不 适,舌质暗红,或有紫气、紫斑,脉细涩 数或细滑数。
• 治以理气化痰,活血散瘀 • 方以柴胡疏肝散合桃仁红花煎,药用柴胡、
枳壳、川芎、白芍、香附、陈皮、桃仁、 丹参、郁金、白术等。
第五页,共14页。
第九页,共14页。
结果
• 用药1月后,患者汗出减少,乏力感明显缓解, 心悸失眠症状好转。查体:左眼略突,甲状腺 Ⅱ度肿大,质软,心率:88次/分,律齐,双手 闭目震颤(+),复查甲状腺功能示:T3: 3.41ng/ml,T4:189.97ng/ml,TSH:0.03uIU/ml,FT3: 14.41pg/ml,FT4:2.86ng/ml,停用西药心得安,原 方去煅瓦楞子,夜交藤,钩藤,加白菊花,青 葙子,继服1月后,心悸失眠明显好转,乏力不 显,汗出量少,查体:目突不显,甲状腺仅左 侧Ⅰ度肿大,心率:80次/分,手颤不显,甲状 腺功能除FT3外,均恢复正常范围。
第八页,共14页。
• 金某某,女,33岁,初诊时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已2年,一直 口服西药他巴唑、心得安治疗,症情时有反复,近一周来出 现心悸失眠健忘,烦躁怕热,汗出量多,神疲乏力,颈部肿 块明显增大。查体:双眼突出,甲状腺Ⅲ度肿大,质地软, 杂音(+),心率:120次/分,律齐,双手闭目震颤(++), 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查B超示:双侧甲状腺弥漫肿大;甲状
1.4.气阴两虚证:
• 病程迁延日久,患者颈部弥漫肿大,汗出 较多,形体消瘦,神疲乏力,腰酸膝软, 口干不欲饮,双手颤抖,心悸失眠健忘, 舌质淡红苔少,脉细弱数。
• 治以益气养阴、软坚散结 • 方以生脉散加减,药用党参、麦冬、五味
子、黄芪、白芍、生地、枸杞、玄参、贝 母等。
第六页,共14页。
• 若见甲状腺肿大日久不消者,可配用三棱、皂角刺、 炮穿山甲、白芥子、夏枯草、露蜂房等活血化瘀散 结;
第十二页,共14页。
药物选择
• 研究表明知母、龟板、生地、玉竹等单味 药对甲亢动物模型的作用。
• 复方研究 表明养阴清热方 、养阴益气方 对甲亢患者 的临床疗效。
• 对含碘中药的使用主张用含碘浓度较低的 中药,如夏枯草等,既可缓解临床症状, 又避免其副作用。
第十三页,共14页。
谢谢各位的聆听
第十四页,共14页。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由多种病因导
致甲状腺功能增强,分泌过多甲状腺激素所致的临
床综合征,以高代谢、精神神经兴奋、甲状腺肿大
为特征。按其病因不同可分为甲状腺性甲亢、垂体
性甲亢、异源TSH综合征、卵巢甲状腺肿等,其
中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最为多见,约占
全部甲亢病的90%,也正是本文论述的重点,本
• 若见眼睛突出较著者,可配用枸杞、菊花、草 决明等清肝明目;
• 若汗出较多者,可配用浮小麦、糯稻根等收敛 止汗;
• 若见肢体、双手震颤甚者,可配用煅龙骨、白蒺藜、 钩藤、磁石、龟甲等平肝熄风;
• 若见多食易饥,怕热、口渴多饮者,可配用玉 竹、石斛、生石膏等养胃滋阴。
第七页,共14页。
2.典型病例
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常见症状有多食消瘦,
畏热多汗,心悸乏力,急躁易怒,甲状腺弥漫
性肿大等。临床上按中医辨证施治之法组方用
药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第一页,共14页。
1、辨证论治
• 甲亢在祖国医学中属“瘿病”范畴, 认为本病初起多因情志所致,气郁为先, 兼有肝(心)火、痰凝、血瘀之证,久病 则以阴虚为主,或夹痰、火、瘀等邪,可 将本病拟分为以下四种证型:
1.2.阴虚火旺证:
• 症见颈部轻至中度肿大,质地柔软光滑,目睛突出, 面色潮红,烦热汗出,形体消瘦,双手颤动,舌质红 苔少黄,脉细数,偏于肝火旺盛者兼见目胀、目赤, 口苦多饮;偏于心火上炎者兼见心烦心悸,失眠多梦。
• 治以滋阴降火,软坚散结
• 方以知柏地黄丸为主,偏肝火者合龙胆泻肝汤; 偏心火者合天王补心丹,药用知母、黄柏、生地、 泽泻、山药、枸杞、配夏枯草、龙胆草、黄连; 或配远志、柏子仁、酸枣仁等。
第二页,共14页。
1.1.气郁痰凝证:
• 症见颈部轻度肿大,质地软,患者情绪易 激,胸闷不适,胁痛隐隐,双手细微颤动, 女子月经常不调,舌质红苔薄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脉弦数。
• 治以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 方以小柴胡汤合二陈汤加减,药用柴胡、
半夏、陈皮、云茯苓、郁金、赤白芍、香 附、甘草、夏枯草等。
第三页,共14页。
腺功能示:T3:8.1ng/ml,T4:361ng/ml,TSH:0.03uIU/ml, FT3:58pg/ml,FT4:99ng/ml,TgAb:26%,TmAb:31%。
• 辨证当属气阴两虚证,治以益气养阴、软坚散结,方以生脉
散加减,药用太子参10g,麦冬10g,五味子10g,夏枯草10g, 连翘10g,炒白芥子10g,白蒺藜10g,钩藤20g,法半夏10g, 浙贝母10g,黄连3g,煅瓦楞子30g,夜交藤20g,瘪桃干10g, 生草3g每日一剂煎汤,分两次服用,同时仍予同剂量他巴 唑、心得安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