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隧道小洞进大洞施工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铁隧道小洞进大洞施工措施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概述
深圳地铁7号线田太区间均为矿山法施工的暗挖区间隧道,其中左、右线长约645m。
共设6种断面形式,3号竖井至田贝站依次是6-6~1-1断面。
1-1、6-6断面为单洞单线小断面,2-2~5-5断面为单洞双线大断面。
6-6断面两条单线隧道进入5-5断面单洞双线隧道段,即为“小洞进大洞”段。
1.2 施工环境
小洞进大洞段隧道上方主要有太宁路,主要建筑物为百仕达集团及明秀阁,百仕达集团为2层办公楼混凝土建筑,明秀阁为9层商品居住楼混凝土建筑。
隧道结构范围内围岩主要为微风化混合岩,岩质较新鲜坚硬,较破碎,开挖后侧壁基本稳定,属于Ⅳ级围岩,采用爆破开挖,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
2 设计结构型式及支护参数
2.1小洞进大洞位置关系
2.2 主要设计参数
3 施工方案及施工顺序
3.1 总体施工方法
田太区间小洞进大洞主要施工方法为先行洞(右线)到达6-6和5-5断面分界点后继续向前、向上、向左线方向扩挖,左线到达分界点后也采用相同的扩挖方法施工,在5-5断面会合并完成上台阶初支;然后上台阶继续向前开挖,同时反向处理扩挖段并封闭上台阶。
下台阶采用扩挖后反向处理欠挖,完成扩挖段。
在小洞进大洞扩挖施工过程中,无法架立5-5断面格栅钢架的部位均采用锚喷临时支护。
3.2 各施工步序说明
1、小洞进大洞上台阶施工
(3)上台阶继续向前开挖,同时反向处理扩挖段的欠挖部分,并施作端头墙。
2、小洞进大洞下台阶施工方法
4 辅助措施及要求
4.1 扩挖段锚喷支护施工
在小洞进大洞的扩挖渐变过程中,无法架立6-6断面或5-5断面的格栅钢架,因而采用系统锚杆+钢筋网+喷射砼的支护形式作为临时支护,围岩较差或扩挖断面较大时,须先行进行初喷,再行施工喷锚临时支护。
所有扩挖过程中需二次处理的部位都采用此临时支护方式。
4.2格栅钢架施工
小洞进大洞上台阶扩挖过程中,前5m范围只能架设起拱线以上一节拱架(编号P2-1),然后向前开挖的3m范围可架设P2-1和P1两节拱架。
因此,扩挖时上台阶的格栅拱架都无法及时成环,只能通过系统锚杆和锁脚将拱架与围岩连接牢固。
4.3 爆破控制
隧道采用光面爆破技术,钻爆开挖。
单循环进尺1.0m,炮眼深度1.2m,掏槽眼深度1.5m,采用楔形掏槽法。
周边眼间距E=35~40cm;最小抵抗线W=50cm;周边眼密集系数K=0.8;周边眼装药密集度q取0.2kg/m,由此算得周边眼单孔装药量为0.2kg,总装药量控制在0.8~0.85kg/m3。
5 监控量测
小洞进大洞施工过程中,加强洞内拱顶沉降和收敛监测,增加监测频率,并将监测数据及时反馈至现场,必要时通过调整施工方案或增加措施、缩短循环进尺等方式确保扩挖段拱部的稳定安全。
该区间变断面位于百事达与明秀阁,该地表左右线在左右线分别布置施工监测点,其中变断面左右线布置点为DZ-4、DZ-5、DY-4、DY-5,在施工期间该地表最大累计沉降为3.27mm,如图7所示:同时加强对对地表建筑周边设置了监测点,其中J4-1、J4-2、J4-3、J4-4为距离变断面最近的4个监测点,建筑物最大累计沉降1.7mm,如图8所示,日均沉降值约为隧道收敛及拱顶沉降均在可控范围内。
6 结论
深圳地区地质条件复杂,且城区内建(构)筑物众多,矿山法施工安全风险高。
本文以田贝站~太安站矿山法矿山法施工为研究对象,详细介绍了小断面进入大断面的施工技术,并对施工辅助工法及施工监测数据进行了论述,该变断面通过前期重复准备和过程精心施工组织,一周即完成断面转换,为类似矿山法工程施工提供有力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