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二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年级汉语教材第节课的课程设计年月日
课题第十五课神话二则词语(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要求学会掌握本课的28个词语和3
个句型,并能运用重点词语进行交际过程与方法学生采用协助法,练习法
学习词语,掌握词语的读音和写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光的用法
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要求学生掌握词语的解释和用法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能用本课重点词语造句
教法用讲解法,启发法,鼓励法的形式授课。
教学手段黑板,粉笔,词典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旧课
1.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首先抽几名学生上黑板听写词语,然后师生一起纠正。
教学过程
老师:组织学生读词语. (三分钟)
学生:学生齐读词语三遍。
老师: 领读词语
学生:跟着老师读词语。
老师:让全班同学一起朗读词语,要求注意发音。
学生:齐读词语(把每个词语读三遍,照样子读30个词语) 老师:抽几名学生读词语及时纠正发音。
.
学生:个别读词语.
老师:让学生指出重点词语并进行解释。
学生:用重点词语造句。
词语解释:
漆qī黑hēi
(形)
1.谓极暗无亮光。
2.颜色极黑。
漆黑的夜晚 漆黑一团
1. 今天晚上没有月亮,周围漆黑一片。
2. 他长着一头漆黑的头发。
偶ǒu 然rán (形)
1. 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
与“必然”相对。
2. 间或;有时候。
偶然的因素 绝非偶然
1. 我在路上偶然遇到了他。
2. 取得这样好的成绩,绝不是偶然的。
捏niē (动)
有两种意思:
1) 用拇指和别的手指夹。
2)用手指把软东西弄成一定的形状。
捏泥人 捏造 捏住 1. 她的手真巧,几下就捏了一个泥人。
2. 我的胳膊有点酸,妈妈给我捏了捏,舒服多了。
一yì口kǒu 气qì (组)
不间断地(做某件事)
还有一口气 出了一口气
1. 他中间没停,一口气跑完了三公里。
2. 这部小说太有意思了,我一口气把它看完了。
搅jiǎo (动)
1.搅拌。
2.扰乱,打扰。
3.缠绕。
4.搞;弄。
搅乱人心 搅拌种子 搅混 1. 选择优良品种进行培育,然后在推广。
2. 今年,我们乡的农科站又培育了上万株新果树苗。
繁fán 衍yǎn (动)
繁盛众多。
繁衍后代繁衍至今
1.这样,人类就繁衍下来了。
2.野骆驼和黄羊在这里繁衍生息。
重点句型示例。
1.天变的越来越轻,地却越来越厚重,最后它们永远地分开了。
1)有一些人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他们的精神生活却越来越贫乏。
2)我们越来越忙,他们越来越闲。
2.要是大地上到处都充满这些人,该有多少欢乐啊!
1)要是我们坐上飞机到北京玩一趟,该有多好啊!
2)要是我能搭载宇宙飞船去天空旅行,该有多好啊!3.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和自己一样的生物呢?
1)为什么不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呢?
2)为什么不早早作准备呢?
黑板设计
第十五课神话二则词语
黑板上写重点词语。
漆黑偶然捏一口气
搅繁衍死亡
学生造的句子也写在黑板上。
课后反思
作业抄写词语三遍预习课文
组长批阅年月日
课题
第十五课神话二则课文(第二,三课时)
教
学目
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复述故事,理解文
中联想和想象运用,并激发学生探求未知
领域的欲望。
以课文为材料,进行听,说,
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并能加以
想像的训练。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文中对于人类诞生所表现的喜悦之
情。
教学重点1、体会文中大胆而新奇的想像。
2、感悟
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和重点词语和句型。
教学难点按课文内容回答问题和进行会话。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教材,黑板,教师教学用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复习旧课,让几名学生听写下列词语。
漆黑偶然捏一口气
搅繁衍死亡
2.检查预习情况。
让几名学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神话特点:1、它是以事实为基础的。
2、充满奇妙的想象和幻想,非常有趣。
3、人物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
二、新课。
一、激趣导入
1、导语:同学们,当我们眼望蔚蓝的天空和广阔的大地时,是否曾想过,这天和地是从哪里来的呢?其实,这个问题,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们已经想过了,并由此编出了许多精彩的神话故事,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这其中最精彩的一个。
(板书课题:开天辟地)
2、齐读课题2遍。
3、大家知道开天辟地是什么意思吗?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学生自由提出疑问,老师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四个主要问题:为什么?谁?怎样?之后的情况?并板书)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词,并给每段标上序号。
2、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生字,不懂的查字典
(2)指名读,错的纠正
(3)学生自主提出生字书写中该注意、或容易出错的地方
(4)当堂描红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
2、盘古为什么要开天辟地呢?(第一个问题)答案在哪里?(引入第一自然段的教学)
3、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1)、读了这一段,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从中中总结出开天
辟地前的情况——“混沌一团”)
(3)、让学生想象一下当时的情况,并描述出来
4、学习第二自然段
(1)、大地混沌一团,那是谁来开天辟地的呢?(解决第二个问题)(盘古)(2)、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到底是如何开天辟地的?大家把第二自然段读读(让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3)、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开天辟地的经过)
(4)、哪些词语表现出了盘古开天辟地的经过?
(5)那随着盘古的动作,宇宙有什么变化呢?
(6)、要把宇宙从混沌一团中分出天地来,容易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累坏)从中你可以看出盘古是个怎样的神?或是你读懂了盘古的什么想法?(让学生自由发挥,核心在:勇猛、对新世界的向往和创造新世界的决心)(7)、指导朗读
四、复习
1、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随课件板书回忆)
五、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2、读了这一段,你读懂了什么?
(核心:盘古全身所有的一切都化为了对人类有用的东西,自己什么也没留下)盘古的身躯都化成了什么呢?(课件作题,指导简便记忆)你看,有光芒万丈的太阳,还有皎洁明媚的月亮,多美的一段呀我们来读一读,好不好?(指导朗读背诵,先个人读,后集体读)
就这样,盘古为我们创造了这么一个美丽的世界。
开始学习课文的第二篇
一、从古到今,对于“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有趣话题,人们展开了丰富想像与严密推测,猜想着人类诞生。
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先谈谈你们了解了几种人类诞生说法?如:(盘古开天辟地)今天,我们来看看我国远古时代的人们对人类诞生的看法《女娲造人》(板书课题)。
我们可从四个方面来概括课文内容:(1)天地无人;(2)女娲造人;(3)造更多的人;(4)婚姻育人
这四点基本上能够概括这则短文的主要内容,语言也很简洁。
我们看原文是非常简单的,没有生动的情节,但本文作者将这则短文扩展成一个栩栩如生、具有很强吸引力的神话故事。
要扩写这必须展开想像,加入一些内容。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情节。
请一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短文中所没有的内容。
另一生评定复述者优缺点,补充遗漏处。
(1)女娲造人的动机;(2)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3)人造出来后欢欣喜悦的场面;(4)女娲的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的情绪;(5)作者的评述。
三再次朗读课文
1.女娲为什么要造人?(板书:造人原因)天地开辟以后,还没有人类,有
些荒凉寂寞。
2.女娲造人的过程是怎样的?①女娲揉团黄土造成人。
(板书:造人过程方
法:揉泥成团造人)②这项工作太费力了,女娲忙不过来,就把一根绳子放到泥浆中,拉出来,溅出的泥点子就成了人。
(板书:挥藤洒泥造人)③
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
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3、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你对女娲有什么认识?女娲是“神”性和“人”性的结合,是奇特和合理的统一。
4、故事中哪些内容体现出女娲的“神”性?揉黄泥造人“神”的非凡能力和神奇方法想像大胆奇特挥洒泥浆造人
5、故事中哪些内容体现出女娲的“人”性?寂寞孤独自豪欣慰“人”的心理、情感、活动想像真实合理忙碌疲倦
小结: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力与探求精神,也使我们感受到生而为人的自豪。
今天,我们面对的广大世界,依然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追索,去感受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
黑板设计
第十五课神话二则课文
课后反思
作业背诵课第-第自然段
组长批阅
年月日
课题第十五课神话二则练习(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巩固本课所学的内容,发展言语交际能力
和听,说,读,写能力。
教学方法学生采用独立法,合作法,联系法学习练
习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读,听,说,写的能
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同学们独立做练习
教学重点用指定的词语完成句子。
教学难点掌握用指定的词语写段话
教学方法采用指导法,独立法,合作法,鼓励法教学手段教材,黑板,教师教学用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复习旧课。
抽几名学生背诵课文第第自然段。
2.抽几名学生回答问题。
3.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让几名学生做练习二。
老师:组织学生做练习。
学生:先分小组做练习,然后师生共同纠正。
练习内容
(一)根据音节填字。
Pi 皮鞋脾气疲倦劈柴开天辟地Sui 虽然岁月随时粉碎骨髓
Ju巨人举办定居电锯根据
Jin筋脉进步近期尽量不仅Yan演讲眼睛眼神盐水繁衍(二)用指定的词语回答问题。
1.传说中的天地是怎样变成的?(盘古)
答:
2.盘古是怎样创造大自然的?(变成)
答:
3.女娲是怎样想到创造人类的?(偶然)
答:
4.女娲是怎洋创造人类的?(黄泥)
答:
(三)用下列词语造句。
1.变成:
2.宝藏:
3.四通八达:
4.越。
越。
:
5.偶然:
三、语段练习。
(一)根据上下文的意思,选择正确的答案。
1.C 2。
D 3。
C 4。
B 5。
C
(二)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
1.D 2。
B 3。
A
板书设计
第十五课神话二则(练习)
完成句子,造句写上黑板上。
课后反思
作业做同步练习
组长批阅
年月日
课题第十五课神话二则
(自读课文)(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通过真实的场
景设计,进行切合实际的交流,达到在实
际生活中运用、交际的目的
过程与方法采取读书法,对话法,问答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扩展言语交际能力和读、写、听、说的能
力
学习重点了解自读课文的内容
学习难点学好生词
教法采用指导法,问答法,鼓励法
教学手段教材,黑板,教师教学用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复习旧课。
抽几名学生听写词语。
抽几名学生回答问题。
检查学生复习情况。
让几名学生读课文。
教学过程
老师:组织学生阅读课文(五分钟)。
学生:学生自己读课文。
老师:读课文。
学生:边听,边默读课文并在不认识的字下划线。
老师:领读课文。
学生:跟着读。
老师:根据课文内容提出几个问题。
学生:学生分组回答问题。
根据课文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夜景有什么特殊之处?
2.加利福尼亚大学生物系的研究人员在1983年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设想?
3.科学家创造这一奇迹的目的是什么?
4. 这项研究成功后,科学家对未来又有了什么样的设想?
我的小词典:
[夜y â幕m ù] 天变黑的意思。
[荧y íng 光gu āng ]又作“萤光”,是指一种光致发光的冷发光现象。
[闪sh ǎn 烁shu î] 1)光亮动摇不定2)不直说 3)电
[奥ào 秘m ì] 指隐藏或还没有被认识的内容或道理,奇妙的事有时令人惊奇,比如基督教中病得医治的神迹。
[绚xu àn 丽l ì
] 绚丽,词语,其意是指耀眼而华丽,现收藏于汉语词语字典之中。
第十四课 神奇的光
(自读课文)
1.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夜景有什么特殊之处?
2. 加利福尼亚大学生物系的研究人员在1983年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设想?
黑板设计
3.科学家创造这一奇迹的目的是什么?
4.这项研究成功后,科学家对未来又有了什么样的设想?
课后反思
作业做练习三。
组长批阅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