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尝试与探索——以《论语》阅读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堂
YUWEN KETANG
2021年2月
Feb.2021
教0帀・TEACHER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尝试与探索

—以《论语》阅读为例
于静
(江苏省海安市曲塘中学,江苏南通226661)
摘要:相较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整本书阅读可以大大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其在人文情境下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在构建高效语文课堂中效果显著。

文章作者主要以《论语》为例,进一步尝试和探索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结合新课改要求全面践行到实处。

关键词:《论语》;整本书阅读;高中语文;语文素养;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20-09-15文章编号:1674-120X(2021)04-0045-02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要注重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外,还要高度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动态地调整课堂的教学方案,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鉴于此,教师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基于多元化形式将整本书阅读付诸实践,创设有助于学生全身心阅读的情境,在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同时,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一、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在新课改下,随着高中语文教学方法逐渐多元化,课堂教学环境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整本书阅读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和语文素养,使其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三观和道德品质,为后续的发展奠定基础。

更为关键的是,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联系密切,学好语文知识对高效地理解和记忆其他学科知识具有奠基作用。

语文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外,应重点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语言能力,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

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基于书面语言作品,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从而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素质能力发展。

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鉴赏能力以及良好阅读习惯的有效教学形式之一,在新时期受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

语文教育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影响较为深远,而语文教育的价值则逐渐在社会各界达成普遍共识。

但是,很多学生即便在校园养成良好、持久的阅读习惯,但是在毕业后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却不高,暴露出阅读障碍的问题。

而整本书阅读可以有效地改善这一问题,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储备,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阅读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持久的阅读习惯,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结合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注重学生文化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发展,便于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并进一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

更为关键的是,整本书阅读相较于片段阅读,易于使学生从整部文学作品中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全面地把握文章架构、语言特点以及情感思想。

二、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影响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因素多样,包括:其一,学生自身。

在信息时代下,信息技术渗透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各环节,人们获取的信息愈加碎片化、零散化,所以碎片化阅读和快餐文化成为主流,也是当前阅读的流行趋势。

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难以养成持久的整本书阅读习惯。

多数高中生喜欢阅读长篇小说,次之才是其他文学作品。

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会导致学生的文学视野狭窄,阅读素养不足。

加之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业繁重,在升学压力下,整本书阅读这种消耗时间较多的阅读模式,是难以被学生接受的,致使教师、学生存在抵触情绪,影响到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的推广与应用。

其二,教师整本书阅读指导缺失。

高中语文属于基础课程,教师将多数时间用于教学工作、教育研究中,难以抽出足够的时间去开展整本书阅读指导,无法起到榜样模范作用。

三、高中语文養本书阅读的途径和方法
整本书阅读教学并非是一节、多节课时活动,而是一个长期过程,有助于丰富学生语文知识的储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基于此,教师先要唤醒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探索有效途径来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

(一)榜样感染
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阅读材料的选择尤为关键,直接决定了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质量。

在通常情况下,整本书阅读多选择榜样形象丰富的阅读材料,而榜样的来源是多层次的。

故此,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应通过榜样感染形式来拓宽阅读途径,促进学生进行高效的阅读学习。

教师可以组织多元教学活动,让学生捜索作者生平简介和著作背景信息,在整理信息中了解他人如何阅读,发挥榜样的力量来唤
作者简介:于静(1980—),女,江苏海安人,中小学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育。

045
语文课堂2021年2月
醒学生的阅读意识和兴趣。

(二)创建阅读共同体
整本书阅读教学并非短短几个课时即可完成,而是一个长期过程。

部分学生耐心不足,可能导致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无法顺利进行。

故此,教师在组织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时,可以基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创建阅读共同体,尊重学生的个体阅读兴趣差异,按照学生的座位顺序,划分为多个阅读小组,每小组选择一名组长。

在组长的带领下,小组成员共同阅读,并在阅读后进行交流和探究。

通过此种方式,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加深学生之间的合作,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同时使其具备良好的阅读素养。

四、高中语文《论语》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
以整本书阅读为主体、单篇文章阅读为辅,明确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整本书阅读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
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个体内涵的升华。

基于此,以《论语〉整本书阅读为例,从设计和实施角度进行实践探究。

(一)注重整本书的选择,挖掘整本书阅读的价值
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立足实际需要,考量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特性,优化教学设计,一个前提则是合理地选书。

整本书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思想内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阅读成果。

选择一本好书,就像选择了一位良师益友,为学生提供了同圣贤对话的机会。

因此,选书要从多角度考量,包括新课标要求、作品思想内涵、语言风格和价值取向等。

优秀的著作,可以令人们在清幽境界中感受到清风徐来,感受到作品带来的有益影响,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启迪智慧,形成持久的融美于心灵的习惯。

诸如,在《论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应从多角度来分析:
其一,新课标要求。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部 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必读篇目,基于合理的教材编排,有助于唤醒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同时,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但是,教材上的内容也并非整本书内容,学生无法深层次地感受《论语》的内涵和精髓,尤其是对其中的儒学思想理解不深入,未能充分发挥《论语》的思想教育作用。

也正是由于阅读深度、广度不足,不符合教育标准,因此教师可以进一步延伸和拓展,选择整本《论语》组织阅读教学活动,在高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开展《论语》整本书的阅读活动。

其二,语言风格。

《论语》整本书共有20篇500章,内容属于浅易的文言文,可以满足刚升入高中的学生的阅读分析需求。

加之《论语》语录体的简洁风格,便于指导学生写作,丰富学生的写作内涵,避免文风空洞。

其三,文化价值。

《论语》作为一部经典的儒家思想代表著作,其中集合了孔子关于教育、政治、哲学和伦理等层面的思想内容,对后人的影响十分深远。

例如,《论语》中的"子日: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表明在政治管理中仅凭刑法和政策是远远不够的,应充分发挥礼制、德行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管理意识,为社会管理起到指导作用。

由此看来,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选书十分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后续的阅读效果。

(二)加强阅读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当前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社会背景下,各种事物繁杂,学生读书越少,未来在社会上吃的亏也将越多。

结合叶圣陶先生的思想观点,强调读书要注重精细正确、敏捷迅速,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表明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和方法,并逐渐迁移到课堂外,这就需要教师高度地关注课堂阅读活动的指导和帮助,循序渐进,持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反复地进行阅读训练,如果缺少整本书的阅读,那么学生所学知识将是零散化、碎片化的,感悟不深刻,思想愈加僵硬。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自主阅读、质疑探究、专题指导以及活动推进。

以《论语〉为例,其一,确定每日的阅读时间。

除了每周的集中阅读课外,学生还可以利用每节课前5分钟进行阅读。

其二,养成点评习惯。

学生可以在看书时养成点评的习惯,在作品旁侧写下读书的感想,前后衔接,有针对性地培养自身的发散思维和联系思维。

其三,确定流程内容。

学生可以按照序号轮流讲解、领读、翻译,结合实例分析、表达感悟。

其四,集中讨论分析。

在阅读16章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以理想、交友和孝悌为主题组织质疑讨论活动。

其五,撰写阅读感悟。

其六,观看视频。

每周抽出部分时间观看评论《论语》的相关视频,丰富阅读知识的储备,使知识逐渐系统化。

(三)加强阅读评价,培养学生的持久阅读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认真远不如迷恋,对学生阅读效果的评价,重点在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通过实践活动直接展示出学生的阅读成果,能在唤醒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为后续阅读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朗诵,让学生在同学和教师面前进行朗诵。

而想要获得更好的朗诵效果,则需要其认真揣摩和背诵,感受每句潜在的情感思想,在展示学生朗诵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

辩论,筛选有争议的内容,组织多个小组辩论分析,明辨真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例如,《论语》"父殁,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中的"孝”,存在很大的争议,借此可以组织学生辩论分析,鼓励学生引经据典,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经验来表达观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增长见闻,拓宽阅读深度和广度;在丰富其知识储备的同时,使其感受其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杨秀梅,蒋仕顺.浅谈整本书阅读课堂教学案例的实
施—
—以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边城》课文为例[J].
贵州教育,2020(15):34.
[2]陈小英.基于思维导图在髙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
中的应用研究[J].高考,2020(25):120,122.
0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