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5单元+第1课+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
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
(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16)对比记忆法:在记忆相类似的事物时,可将两种事物进行对比,找出异同。
(17)归类记忆法:把要记忆的内容列出提纲,分门别类整理归纳,然后进行记忆。
(18)重点记忆法:记住整个内容中的公式、定理、结论、基本概念、重要句子等重点,作为记忆的“链条”来联系全部内容。
(19)理解记忆法:只有深刻理解了的知识才能牢固地记住它。
(20)推理记忆法:利用一事物引出接近的事物或引出有因果关系的事物来记忆。
(21)网络记忆法:如能把所学的各知识点连成线,组成面,编成网的话,那么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就清晰可见了。
最后, 需要提醒同学们的是:重复是记忆之母。
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学者顾炎武,可以背诵14.7万字的十三经。
据《先正读书诀》记载:“林亭(即顾炎武)十三经尽皆背诵。
每年用3个月温故,余月用以知新。
”我国当代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80多岁高龄还能熟练地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一百位以内的数。
有人向他请教记忆诀窍,他的回答是:“重复!重复!再重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记忆就是如此。
5.1《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在三大国际工人组织和1848年欧洲革命中的主要活动。
2.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理论贡献:《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的理论建树。
3.体会其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而不懈奋斗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发表《共产党宣言》,投向对资产阶级统治“武器的批判”;《资本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历史意义,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斗争。
难点:如何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如何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教学工具
幻灯片。
图片。
教学过程
历史人物评说课例: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
回顾:
一、马克思伟大于何处?(前节课的内容。
师生共同回顾有关史实)
1.理论创造;
2.实践活动
新课:
二、马克思为何能成为“马克思”?
设问:马克思拥有什么?
1.良好的早期教育
(依教材内容简述)补充:马克思的父亲对他的教育和期望材料(材料略);
2.长期的勤奋学习
依教材内容简述)读三所大学,学习中的刻苦和勤奋态度,并补充相关小故事。
3.渊博的知识
马克思对外语学习和运用自如的能力水平;对于数学的爱好和学习;对于哲学的学习和发展,等等。
4.关注社会现实
参与工人运动实践等。
5.有亲密可靠的朋友
妻子燕妮、恩格斯等。
6.始终如一,一生只做一件事
如,20年研究,写出《资本论》等。
7.惊人的才华和创造能力
体现在其著作《共产党宣言》、《资本论》中。
设问:马克思放弃了什么?
1.金钱与物质财富
2.安定的生活
3.健康
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列表:马克思七位子女的生卒表,其子女多早年夭折。
归纳:马克思的拥有和放弃,体现了马克思对人生的选择:为人类工作。
材料:《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节选(略)引导出马克思的人生规划
三、马克思的人生规划-为人类工作
简述马克思的人生规划及其实践。
列举马克思爱好爬山,并从中领会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
材料: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
四、多面的男子汉
简述马克思的生平:突出其学生时代的刻苦学习、他的“伦敦情结”、他与孩子的关系(称职的父亲)等。
伦敦是马克思的生活之地、创作之地、伤心之地……
材料:马克思的自白(马克思对自我评价的材料。
略)从中进一步体会马克思作为一个伟大而又平凡的人的情怀。
讨论:1.马克思只是一位无产阶级的革命家吗?“为人类工作”是他的选择。
2.马克思主义学说只是工人阶级或无产阶级的精神武器吗?
材料:一组图片:世界各地人们瞻仰马克思墓;世界各地的马克思纪念碑、雕塑;马克思著作被翻译成100多种文字出版;列宁等伟人及普通民众对马克思的评价……
马克思为人类工作,对人类的伟大贡献得到世人的普遍敬仰。
小结:对本节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并对知识要点进行提示。
结论:马克思属于无产阶级,更属于全人类。
课后小结
马克思创立的广为人知的哲学思想为历史唯物主义,其最大的愿望是对于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马克思创立了伟大的经济理论。
就他个人而言,他的极其伟大的著作是《资本论》,马克思确立他的阐述原则是“政治经济学批判”。
马克思认为,这是“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东西,这是“精髓”,后来人可以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去研究。
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课后反思:
课程标准对历史人物评说提出了基本的要求,其中的要素包括:
1.历史人物是特定时代的产物;
2.历史人物的“个性”和“活动”又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
3.了解他们的活动,
4.探究他们与时代的相互关系,
5.评价其作用。
从中可以看出,对于历史人物评说的学习,侧重的是对其作用的认识和评价,重点应该不在历史人物做了什么和怎么做,而是这些历史人物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以及他们所作所为的作用和影响。
评价历史人物少不了对他们事迹的介绍和了解,但这是评价的基础而不是学习的唯一目的。
其中“历史人物与时代的相互关系”,应该是一个学习的重要着眼点。
通过渲染其历史功绩,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让历史人物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和力量。
课后习题
马克思主义学说只是工人阶级或无产阶级的精神武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