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教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一篇高中语文课文《烛之武退秦师》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选自高中语文必修一的《楚辞》,作者是屈原。

全文通过描绘烛之武退秦师
的情景,展现了楚国民族英雄屈原的风采与忠诚。

从篇幅上来看,本文属于短篇散文,紧凑有力,语言简练。

本文参杂了一些较为复杂的成语和比喻,需要学生结合上下文
理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背景和主要内容;
(2)掌握文中比喻的运用,理解比喻的含义;
(3)能够分析屈原的人物形象及其形象塑造的手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讲解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通过阅读理解,让学生理解比喻的含义;
(3)通过分析屈原的形象塑造,让学生了解屈原的性格和处世之道。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启发学生对忠诚、勇敢和不屈不挠的品质的追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比喻的含义;
(2)分析屈原的形象塑造方法。

2.教学难点
(1)理解比喻的含义;
(2)分析屈原的形象塑造方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显示课文中的名句:“烛之武退秦师,百里而千岁。

”让学生猜测课文标题,并进行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

2.核心内容的讲解
(1)为学生介绍《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背景,简要讲解周朝末年楚国与秦国之间的战争;
(2)通过分段阅读,让学生理解文中的比喻,如“击筑蛮衣,来犹百回就”等,帮助他们理解比喻的含义;
(3)让学生分析屈原形象的塑造,如他忠诚于楚国、不屈不挠的精神等。

3.提问与讨论
根据课文内容,提问学生屈原的形象塑造和屈原的行为是否值得称赞,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

4.拓展延伸
通过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对比,例如《岳阳楼记》、《离骚》等,让学生了解屈原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以及不同时期不同文学作品所表达的含义、思想和情感。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背景和主要内容,理解了文中比喻的含义,分析了屈原的形象塑造方法。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了屈原忠诚、勇敢和不屈不挠的品质,这正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精神。

六、作业布置
请学生进一步阅读楚辞中的其他篇章,并写一篇关于屈原形象的短文,发表自己的观点。

以上就是我对高中语文课文《烛之武退秦师》的说课稿,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