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的风俗习惯5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苗族的风俗习惯5篇
今天,我体验到畲族的婚嫁习俗。

我们跟着讲解员,她说需要四个人分别来扮演新郎、新娘的舅子和两位伴娘。

赵老师自告奋勇的扮演“新郎”,另外三人都是我的同学。

新娘在哪儿呢?我正好奇着。

该不会在一旁的轿子里吧,想着,便探着脑袋往轿子里看,一旁的导游似乎听到了我的心声,接着说道:“我们现在还不能见到新娘呢,要新郎闯过一道道难关后,才能见到新娘。

在一扇大门前,我大家停住了脚步,我看到前方的地上放着两把交叉的扫把,扫把上还有尖刺。

它们挡着我们的去路,必需要对出歌才能继续前走,村里的姑姑们都说畲族自己的语言,让我们听得云里雾里,也真难为赵老师了,他不但没知难而进,反倒知难而退,只好被新娘家的人罚了三碗酒。

畲族的不少人家还会上山打猎,正因为这样,新郎的箭法一定要很准。

对新郎的第二项挑战就是射箭,我们在一旁窃窃私语:“赵老师恐怕连弓怎么拿都不知道。

”“小心,别被赵老师射到啦。

”听了这,我们都躲得远远的,生怕被箭法不准的赵老师射到,果不出所料,五支箭,赵老师一支也没射到。

要进到新娘的家中,还得猜出哪一位姑娘是女祭司。

“应该是头上盘着鹤的吧。

”“可能是身上的衣服绣着凤凰的吧。

”“不对,可能是身上背一个包的!”大家七嘴八舌地给赵老师支着招。

是啊,三个姑娘都不一样,哪一个才是呢?最终,赵老师选了那位绣着凤凰的。

结果,讲解员说,应该是身上背着包的。

赵老师最终没见到新娘,在真正的婚嫁中,需要全是满分才能娶上新娘呢。

(2) [苗族的风俗习惯]满族的风俗习惯作文800字满族
满族的风俗习惯作文800字满族
满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我最喜欢的民族。

满族在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分布,主要集中聚居在辽宁省,共有550万人,占满族总人口的51%。

另外,满族人口在100万左右的地区还有吉林、黑龙江、北京、河北、内蒙古。

满族在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分布,主要集中聚居在辽宁省,共有550万人,占满族总人口的51%。

另外,满族人口在100万左右的地区还有吉林、黑龙江、北京、河北、内蒙古。

满族人孝敬长辈,注重礼节,在路上遇见长辈,要侧身微躬,垂手致敬,等长辈走过再行;不但晚辈见了长辈要施礼,在同辈人中年轻的见了年长的也要施礼问候。

亲友相见,除握手互敬问候外,有的还行抱腰接面礼。

过春节时要拜两次年,年三十晚上拜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叫迎新春。

满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

其服饰高雅华丽,在中国民族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并对中国的服饰文化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

由于寒冷的生活环境和射猎生活的需要,过去满族人无论男女,均多穿“马蹄袖”袍褂。

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以后,“旗人”的装束,便成为“旗袍”(满语称“衣介”)。

清初,旗袍的式样一般是无领、大襟、束腰、左衽、四面开衩。

穿着既合体,
又有利于骑马奔射。

出猎时,还可将干粮等装进前襟。

这种旗袍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个是无领。

努尔哈赤为统一衣冠,曾厘定衣冠制,规定“凡朝服,俱用披肩领,平居只有袍”。

即常服不能带领子,只有入朝时穿的朝服方可加上形似披肩的大领;二是在窄小的袖口处还接有一截上长下短的半月形袖头,形似马蹄,俗称“马蹄袖”。

平时绾起来,冬季行猎或作战时放下,使之罩住手背,既起到了类似手套的保暖作用,又不影响拉弓射箭,故又称之为“箭袖”(满语称之为“哇哈”)。

满族入主中原以后,“放哇哈”成为清朝礼节中的一个规定动作,官员入朝谒见皇上或其他王公大臣,都得先将马蹄袖弹下,然后再两手伏地跪拜行礼。

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日”。

当日晨,满族人家把灶灰撒在院中,灰道弯曲如龙,故称“引龙”。

然后在院中举行仪式,祈求风调雨顺。

全家人还要吃“龙须面”和“龙鳞饼”。

妇女们这天不能做针线活。

(3) [苗族的风俗习惯]中国传统节日作文400字端午节
我这次了解了端午节,它是从两千多年以前到现在中国人都过的节日,也是一种传统习俗,有很多少数民族和我们汉族人一起过,有蒙古族、壮族、苗族等民族,几乎全国的人都在过这个节日。

端午节有很多的名字,有“午日节”、“重五节”、“浴兰节”等。

有人还把端午节说成“娃娃节”呢!它在每年五月初五举行。

端午节有五种传说,我最熟悉的是纪念屈原的传说。

屈原是战国时楚国的大臣,后来楚国被秦国打败了,他很伤心,所以,他抱着石头投了汩罗江。

他投汩罗江的时候是五月初五,当地的人在他投江后都划着小船去救他,但是他们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他的尸体,这以后就成了龙舟比赛;他们生怕河里的鱼和虾吃掉他的尸体,所以往江河里扔米做成的团团,往江河里洒黄酒,不让蛇和龙吃他的尸体。

从那时起,人们就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舟、喝黄酒,以纪念这位爱国诗人。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非常具有纪念意义。

在纪念屈原的时候学习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4) [苗族的风俗习惯]关于春节习俗的作文600字话说春节
众所周知,农历正月初一,是我们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节日之一春节。

据史料记载,春节早在舜帝时代就存在了,不过当时只是用来做祭祀的一个日子,还算不上什么节日。

直到汉武帝的“太初改历”之后,春节才被真正定在了农历一月初一。

总共算起来,春节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

春节以前叫作“过年”。

称为“春节”,则是近代的事。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成立了“中华民国”后将公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将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但其实春节从腊八就开始了。

春节的习俗很多很多,买年货、写春联、放鞭炮、做年糕等等,应有尽有。

但最具有春节气氛的,还属放鞭炮了。

除夕夜里,家家户户都会拿各式各样的鞭炮出来燃放:二踢脚、窜天猴、摔炮……,各种各样的鞭炮声在除夕夜里回荡
着,那漆黑的天空上顿时绽放出了好几朵“鞭炮花”,色彩艳丽,宛若天仙下凡。

宋朝时期,大诗人王安石曾写过这样一句诗:“千门万户
(5) [苗族的风俗习惯]节日习俗作文500字贵州的清明节
节日习俗作文500字贵州的清明节
清明节也算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家家户户都要去祭拜祖先,若是不去,会被认为是对祖先的不尊敬。

到了那一天,我们都要徒步登山,带上香火、纸钱、纸衣等祭拜物品,约摸大半个小时就到了坟前,这时一定不能嬉笑,一定要故作严肃,一步一步迈至墓前,恭恭敬敬地鞠个躬,再快步退到一旁,一轮下来,大家站定,由长辈或是身份地位高的人拿着点着的香火缓步再到坟前,小心地放到台前,旁人连忙拿出纸衣和纸钱,一个接一个放入火堆中燃烧,嘴里不停地念叨着“保佑、平安无事身体健康”之类的话。

当万事俱备时,大家便开始扫墓,你若是到那儿,你可以瞧见一座山头上熙熙攘攘的都是人,小孩们可开心了,谈天的谈天,吃东西的吃东西,好些像我这么不安分的,铁定用树枝引火玩耍、打闹。

说道清明节吃啥,很多人肯定是一致回答:清明团子或是清明果。

其实在贵州是基本不做这些的,做得多的是一种叫糯米粑粑的东西,原料是饭,放进机器里,变成糯米之类的东西,随后放油,将油渣(炸得喷香的肥肉)咸豆沙翻炒,包入粑粑里即食。

在贵州,豆沙几乎都是咸的,还有生熟之分,不过说来
奇怪,这种东西着实好吃,满嘴流油,香味扑鼻。

这就是贵州的清明节,特殊,独一无二,与众不同,其中也还有不少奥妙藏在其中,只能以后一一道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