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的不平衡理论启示多参加实践活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亚杰的不平衡理论启示多参加实践活动
1、建构主义发展观
瑞士心理学家XXX认为,人的知识来自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

我们刚下生的小婴儿通过简单的抓取,摆弄等动作获得关于物体的知识,从而认识物体。

在这里我们需要理解四个概念定义,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图式: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

换言之,头脑中对外界事物的认知结构。

比如,我们对鸟的认知图式为,有羽毛的,会飞的,有尖尖的喙的动物。

同化: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景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

换言之,新的刺激能够纳入原有的图式中,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

比如,我们知道鸟的图式之后,在看见麻雀,鹦鹉,把这些整合纳入到鸟的图式中。

顺应: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刺激的影响。

比如,鸵鸟不会飞,但是也是鸟类,所以我改变了原来的认知图式,不会飞的也是鸟类。

平衡:个体通过同化顺应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如果失去了平衡,需要改变行为以重建平衡。

个体在平衡不平衡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结构,
实现认知发展。

2、XXX的认知发展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探索感知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这一阶段的儿童通过咬一咬,摸一摸去感知外界世界)
低级行为图式
获得了客体永恒性(事物不再眼前,但我知道不是凭空消失9-12月12月以后一直有)。

(2)前运算阶段(2-7岁)
万物有灵论又叫泛灵论。

即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

这一阶段的儿童,会把所有事物看成是有生命的,比如儿童吃饭时也会为娃娃吃饭,他会认为娃娃不吃饭也是饿的;不能踩草坪,因为小草会疼等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重复,此阶段儿童说话喜欢用叠词,宝宝,妈妈,爸爸等;独白以及集体独白,自己玩玩具时候自言自语),在这里XXX做了一个著名的三山实验,来证明此观点。

思维具有不可逆性(比如你问这个阶段的儿童你有爸爸吗?有的!反过来问他,那爸爸有儿子吗?没有,不可逆)
刻板性(这个阶段儿童认为,穿裤子的都是男孩,穿裙子的都是女孩)
没有守恒概念(著名的量杯实验,将液面同高的水倒入量筒中液面上
升,这个时候儿童会回答量筒中水多)
单维度思考问题,只能从一个角度考虑问题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具有守恒性(量杯实验问这一个阶段孩子,他会回答一样多了)
可以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但是必须有具体事物做支撑,依靠表象。

理解原则,但是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敢改变。

思维可逆性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逻辑推理,归纳或者演绎方式来解决问题(比如著名的钟摆实验,此阶段儿童知道控制变量和假设,命题思考问题理解符号意义,隐喻,直喻,能概括思维可逆性,守恒,补偿性和灵活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