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马原分析题总结(最终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原分析题总结(仅供参考)
一、分析题答题思路
分析大题三步走:
①是什么?
联系原理,照抄理论
该材料联系的是······原理,该原理认为······
②怎么讲?
联系材料,解释说明;批驳错误观点(如果有)
这个材料告诉我们·······;
③怎么干?
提出行动,建议措施
调动三个积极性:人+科技+自然条件
分析题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一、是什么
1.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①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实践使人从自然界分化出来
②由于人在改造自然地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时,首先要遵循客观规律,所以人和自然需要和谐相处
③人类社会与自然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协调共同发展
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遵循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
①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人类能够认识和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自己的目的;
②但人类不能不顾自然规律,为所欲为;否则,最后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身。

二、怎么讲
◇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坚决践行科学发展观
①中国坚持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②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③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三、怎么干
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
②依靠技术进步,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和可持续能源
③“少生孩子多种树”:
ⅰ. 控制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
ⅱ. 绿化改善环境,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④加强环保的法制宣传
分析题二:矛盾对立统一规律+其他一切
一、是什么:矛盾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同一性: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1)矛盾双方互为对方存在的条件,相互吸收利己的因素
2)双方可向各自对立面转化(需一定条件)
3)共同规定事物发展的方向
★斗争性:相互排斥,相互制约
造成量变,实现质变。

二、怎么讲
①正面:贯穿始终的“一分为二”A+B
一方面,我们在干A的时候,要注意B;
另一方面,我们在干B的时候,不要忽视和忘记A。

②反面:批判割裂的“形而上学”
如果我们只注重A,忽视了B,我们就会······严重后果1
如果我们只注重B,忽视了A,我们就会·······严重后果2
三、怎么干
(1)要协调好事物内部的各种因素,自觉利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两种力量推动事物发展,既使其“相反相成”,又使其“相辅相成”;
(2)形成并保持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促成矛盾双方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四、材料特点
(1)两种个体
(2)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分析题三:认识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一、是什么
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各自的作用:
理性因素的作用:指导、解释、预见
非理性因素作用:动力、诱导、激发
二、怎么讲:两者之间的关系
理性因素是主导,理性因素制约非理性因素,但我们也承认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重要作用。

三、怎么干
1.科学的创新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合力。

2.我们既要有理性分析、严密论证,也要有自信、意志力。

我们既要有量化的公式和精确的计算,也要有发散思维、科学的怀疑精神。

在工作中,我们要敢于打破成规,勇于探索,突破前人,创建全新的工作方法。

分析题四:必然性和偶然性
一、是什么
1.区别:
内外根源、稳定性表现、地位
(1)必然性由事物的内因制约,偶然性受外因影响;
(2)必然性稳定,偶然性不稳定;
(3)必然性第一位,偶然性第二位。

2.联系:
ⅰ.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为自己的发展开辟道路;
ⅱ.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受必然性支配;
ⅲ.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二、怎么讲
代入的方法(将材料事例中的名词代入“联系”,替换“必然性”和“偶然性”)
三、怎么干
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要能够从偶然中发现必然,善于积极发现并总结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和促进实践。

四、材料特点
1.偶然的坏事变成必然的好事;
2.失误变经典,歪打正着,险中求胜,化腐朽为神奇,变灾难为经典。

分析题五: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真理与谬误)
一、是什么
1.绝对性:客观性、无条件性。

2.相对性:有待扩展、有待深化。

3.任何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二者相互包含、相互转化。

二、怎么讲
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真理:
1.反对:绝对主义(教条主义、机械僵化)
2.反对:相对主义(怀疑科学、诡辩论)
三、怎么干
1.坚持一切从实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把理论和实践不断地加以结合,在理论中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推动理论认识与时俱进。

四、材料特点
材料一定会体现出原先奏效的方法在新条件下无效。

原来灵验的规律现在不灵了。

分析题六: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一、是什么
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动力、归宿和检验标准
2.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首先,实践的本质特性决定它不能离开认识的指导。

其次,活动及其成果具有相对独立性,一经形成便能反作用于实践。

再次,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表现在许多方面的;
最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①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顺利发展,使实践达到目的;②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活动顺利进行,甚至使实践归于失败。

二、怎么讲
代入的方法
三、怎么干
1、始终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2、其次要掌握科学理论,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3、最后,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使理论和实践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分析题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一、是什么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实践→认识→实践
1.区别:
①感性认识:认识的初级阶段(生动、具体)
②理性认识:认识的高级阶段(抽象、概括)
2.联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①理性认识离不开感性认识(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②感性认识离不开理性认识(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3. 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①获取丰富实际的感性材料
②加工制作,上升为理性认识,具体方法: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4. 实现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飞跃:检验认识
二、怎么讲
材料中事例代入“是什么”的第3点。

三、怎么干
1.坚持一切从实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把理论和实践不断地加以结合,在理论中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推动理论认识与时俱进。

四、材料特点
1.首先需要确定材料提及了两种对立的观点;
2.若这两种观点来自于一种人,则原理属于“感性理性认识”;
3.体现了同一个人在认识上的进步。

万能方法论意义: 先概括材料故事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再指出材料中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处理人的实践活动中,我们应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要从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握事物的普遍联系;要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从发展中找出路;用矛盾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待任何理论首先要做到理论符合实际,坚持真理发展真理,同时做到理论创新、与时俱进。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相统一,在认识世界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主体地位,我们的实践活动一定能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