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延庆县第二中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试卷(提升篇)(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延庆县第二中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试卷(提升篇)(Word版含解析)一、选择题
1.甲和乙两位同学站在公共汽车站台上不动,丙同学坐在一辆公交车的座位上随车离开这个车站。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对于乙是静止的B.丙对于甲是静止的C.丙对于乙是静止的
2.一般用几个方位来描述物体的方向?()。

A.4 B.6 C.8
3.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来说,如果位置发生了变化,那么这个物体就是()。

A.静止的B.运动的C.无法判断
4.小朵邀请同学来自己的新家做客,她将自家的位置告诉了同学,下面描述最为合适的是()。

A.我家住在离学校200米处B.我家住在学校的南边
C.我家住在学校南边200米处
5.热气球升空时的运动属于()。

A.直线运动B.曲线运动
6.小球分别从两个长度相同的斜面最上端向下滚动,以下两种情况的小球到达底端时速度不同,速度不同的原因是()。

A.斜面的宽度B.斜面的坡度大小C.小球的放置方式
7.不同形状的木块中,最容易在斜面发生滚动的是()。

A.长方体木块B.梯形木块C.球形木块
8.昆明的鲜花运往广州,你选用哪一种交通工具最快()。

A.汽车B.飞机C.火车
9.红红的爸爸跑完相同的路程,所需的时间约为5分钟。

谁的跑步速度快?()。

A.爸爸B.红红C.没法判断
10.惯惯和习习在端午节赛龙舟,要比赛谁的速度更快,哪种方法是错误的?()
A.谁先到达终点,谁的速度就更快
B.相同时间,谁运动的距离远,谁的速度就更快
C.相同距离,谁用的时间少,谁的速度就更快
11.蚕蛾刚产下的卵是()。

A.淡黄色或黄色B.淡赤豆色C.灰绿色或紫色
12.什么样的环境最适合蚕卵的孵化()。

A.干燥、温暖B.湿润、温暖C.干燥、寒冷
13.蚕蛾刚产下的卵,颜色是()。

A.白色的B.黑色的C.黄绿色的
14.刚孵出的小蚕要放到桑叶上去,最适合使用的工具是()。

A.镊子B.毛笔C.筷子
15.自然环境中,蚕宝宝一般在()左右出生。

A.12月份B.4月份C.8月份
16.奇奇对不同的卵进行了分类(如下图)。

阅读奇奇的分类记录单,分析他分类的依据是()。

动物卵分类(记录单)
分类标准:根据日期:
蛇卵龟卵鸡卵(鸡蛋)蛙卵鱼卵蚂蚁卵
A.卵的形状
B.卵的颜色
C.卵外是否有硬壳
17.鸡卵里的气室为胚胎发育提供了()。

A.水分B.养料C.氧气
18.鸡蛋内部的气室为胚胎发育提供了()。

A.水分B.氧气C.养料
19.在观察生鸡蛋的结构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直接敲破,观察内部结构
B.用筷子搅拌内部,然后进行观察
C.先观察外壳,再观察内部结构
20.鸡蛋中提供胚胎发育时所需营养的是()。

A.卵壳B.卵黄C.卵白
21.蚕在吐丝之前要蜕皮()。

A.2次B.3次C.4次D.5次
22.从蚁蚕到吐丝结茧,蚕共需蜕皮()。

A.4次B.5次C.6次
23.幼虫时期的蚕,胸足的主要作用是()。

A.使身体前行B.把持食物帮助进食
C.附着在物体上使身体不会掉下来D.保持身体平衡
24.蚕的一生经历了四种不同的形态,其中需要进食的是哪一种形态()。

A.卵B.幼虫C.蚕蛹D.蚕蛾
25.喂蚕的桑叶很讲究,一定要()。

A.新鲜干燥B.新鲜带水珠C.新鲜
26.和蚕相比,蛹的外形变化是()。

A.身体呈圆柱形,颜色变成了黑色
B.身体呈纺锤体形,颜色变成了黄色、黄褐色或褐色
C.身体呈圆简形,颜色变成了深褐色
D.身体呈长圆简形,颜色变成青白色
27.与蚕蛾形态结构相似的动物是()。

A.B.C.
28.蚕吐丝结茧,是为了起到()的作用。

A.保护蛹B.织网捕食C.纺织丝绸
29.饲养蚕宝宝时,习习发现蚕宝宝每隔几天都会处于图所示这样的状态,这是因为蚕要()了。

A.吐丝结茧B.呼吸新鲜空气C.蜕皮
30.关于蚕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蚕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形态
B.蚕茧的作用是保护蚕蛹不被天敌捕食
C.蚕蛹需要充足的营养,所以应该增加投喂食物的量
D.蚕蛹是蚕吐丝做茧后在茧中变成的蛹虫
31.通过圆纸筒观察大小不同的圆纸片时,大圆纸片移动到( )时,看上去和小圆纸片大小差不多。

A.比小圆纸片更远的距离B.和小圆纸片一样远的距离
C.比小圆纸片更近的距离
32.()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

A.望远镜B.日晷C.指南针D.不确定
3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最短。

A.上午B.中午C.下午D.不确定
34.关于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变化规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清晨和傍晚影子最长,正午影子最短
B.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C.正午影子在正南方向
35.如图,用手电筒从上面和侧面分别照射同一个杯子,产生的影子()。

A.形状不同B.形状相同C.方向相同
36.地球的伙伴——月球:月球环绕地球一圈耗时27.3天,自转一圈也需要27.3天,所以月球正对着地球的一面是不变的。

由于月球的引力作用,地球上产生了涨潮和退潮的潮汐现象。

我们总是看到月球的同一面,原因是()。

A.月球绕地球一圈和自转一圈所用的时间是一样的B.月球能反射太阳光
C.月球绕着地球转动
37.小雪做“制造环形山”的模拟实验时,会发现()。

A.天体的运行速度快,形成的环形山小
B.环形山的大小与天体自身的大小无关
C.其它条件相同,小球体积大,撞击形成的环形山就小
D.其它条件相同,小球体积大,撞击形成的环形山就大
38.地球的卫星是()。

A.太阳B.金星C.月球
39.在模拟环形山形成的实验中。

我们通常用各种小球来模拟()。

A.各种大小不同的陨石B.各种环形山C.太阳
40.1519年,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朝一个方向航行,3年后回到了出发地,下图表示的是航海路线。

这件事证明了地球是()。

A.球形的B.方的C.无法判断
41.通过对世界地图进行测定,发现地球表面()。

A.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多
B.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多
C.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各占一半
42.地球上大部分的水集中在()。

A.海洋B.湖泊C.冰川水
43.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面积比较,()。

A.陆地比海洋大B.海洋比陆地大C.两者一样大
44.下列说法对的的是()。

A.地球、月球都是绕着太阳转动的行星
B.太阳上会出现黑子
C.环形山是月球、地球、太阳都存在的现象
45.我们在探究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秘密时,下列方法不合适的是()。

A.观察图片B.查阅资料C.乘坐宇宙飞船去观察46.要保证“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快慢”这个实验的准确性,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做好小组成员的分工:操作员、计时员、发令员和记录员
B.多次测量得到的数据,每个数据都要记录,再进行分析
C.所有的事都听组长的,不需要讨论
D.小组成员集体讨论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
47.小明和小红同时从运动场两端出发,1分钟后我们可以分别测量他们的()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A.距离B.步数C.难以比较
48.运动相同时间,运动距离长的,说明运动得()。

A.快B.慢
49.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速度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蜗牛的爬行速度小于蝌蚪向前游泳的速度
B.人步行的速度小于雨燕飞行的速度
C.高速公路上的汽车行驶速度大于雨燕飞行的速度
50.根据()评价“过山车”。

A.美观B.设计要求C.轨道坡度
二、实验探究题
51.下面是蚕的生命周期图,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请在序号的后面分别写出蚕的四种形态。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④__________
(2)蚕由②→③的变化过程中,会表现出:渐渐停止吃桑叶,身体发黄发亮,这表明蚕要开始__________,蚕一生要蜕__________次皮。

(3)小军用文字记录了蚕的一生,其中一段记录为“身体呈圆筒形,有体节,从黑褐色逐渐变成白色,身体两侧有小黑点”。

请判断小军记录的生长阶段是()。

A.卵B.成虫C.幼虫D.蛹
(4)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

A.30天B.35天C.56天D.75天
(5)人也有生命周期,那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阶段是()。

A.婴儿期B.儿童期C.青春期D.中年期
52.下表是某同学观察蚕的生长变化的记录表,请根据表格回答问题。

生长时期身体大小它的样子日期
卵像小细沙子5月10日
蚁蚕2mm身体呈黑色5月11日
第一次蜕皮6mm身体呈白色5月16日
第二次蜕皮12mm身体呈白色,有花纹5月20日
第三次蜕皮24mm身上有皱纹5月24日
第四次蜕皮43mm身体两侧有黑斑点6月7日
(1)蚕吐丝前一共经历了________次蜕皮,其中生长最快的时期是在第________次蜕皮
后。

(2)试想一下,蚕身体两旁的黑斑点可能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

(3)比较雄蛾与雌蛾的外形有什么异同,完成下表。

体型触角颜色腹部翅爬行速度雄蛾(____)(____)(____)(____)(____)雌蛾(____)(____)(____)(____)(____)53.小丽做了“探索影子秘密”的实验,如图。

(1)实验中,把木块称为()。

A.屏B.阻挡物C.光源
(2)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

A.光照射的角度B.木块的摆放
(3)物体影子的方向与()。

A.光源的方向相同B.光源的方向相反
(4)画出一天中,阳光下树影子的变化。

早上8:00早上10:00中午12:00
下午14:00下午16:00(_____)
(_____)
54.关于环形山的形成,其中比较公认的解释为陨石撞击说。

为了模拟制造环形山,周周
和俊俊两人一起利用托盘、细沙和大小不同的球进行了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①把细沙平铺在托盘里;
②用大小不同的球撞击沙盘;
③试着撞击出大小不重叠的“环形山”。

(1)为了研究留在细沙中沙坑的大小与球的质量是否有关,他们应该()。

A.选择大小相同、质量不同的小球从同一个高度丢下
B.选择大小不同、质量相同的小球从同一个高度丢下
C.选择大小相同、质量相同的小球从不同的高度丢下
(2)经过不断地测试,周周和俊俊发现不同________、________、高度、________的小球留在细沙中的沙坑大小不同。

(3)判断下列操作的正误。

①在模拟实验时,要控制小球撞击出的“环形山”不重叠。

(______)
②在模拟实验时,撞击出一个沙坑后,要立马填平。

(______)
③在模拟实验后,应该将撞击出的沙坑与月球上的环形山进行对比,看看有无相同之处,猜测环形山形成的原因。

(______)
55.在探究乒乓球的运动路线的试验中,用手将乒乓球沿桌面推出,观察并记录乒乓球的运动路线。

(1)在图中用“” 或“”画出乒乓球的运动轨迹。

(2)请把你的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①当乒乓球在桌面上滚动时,它的运动路线是(______)。

②当乒乓球冲出桌面后,落在地面前它的运动路线是(______)。

56.请看图,如图是一个过山车的简易模型,小球从A点自由滑下后,依次经过B、 C、D 点。

(1)由图可知,小球在()的运动路线是曲线。

A.AB段B.BC段C.CD段
(2)在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小球运动得()。

A.越来越快B.越来越慢C.一样快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详解】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

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发生改变,则此物体是静止的。

甲和乙两位同学站在公共汽车站台上不动,丙同学坐在一辆公交车的座位上随车离开这个车站以乙为参照物,甲是静止的,乙相对于甲也是一样;以甲、乙为参照物,丙是运动的。

2.C
解析:C
【详解】
物体所在的方向一般分为东南西北,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参照物,通过参照物确定物体的方向,进而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我们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物体的方向,即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3.B
解析:B
【详解】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

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发生改变,则此物体是静止的。

4.C
解析:C
【详解】
确定一个地点的位置,必须有参照物、方向、距离;知道了方向和距离,就能更加准确地确定物体的位置。

根据对物体位置的判断方法的认识,我家住在学校南边200米处,既说明了方向,有说明了距离,描述位置正确;我家住在学校的南边,没有距离;我家住在离学校200米处,没有方向。

5.B
解析:B
【详解】
根据物体的运动轨迹是直线还是曲线,将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是直线的运动是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是曲线运动。

热气球升空时的运动属于曲线运动。

6.B
解析:B
【详解】
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斜面能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

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是滚动,由于斜面的坡度大小不同,所以小球到达底端时速度不同。

7.C
解析:C
【详解】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运动方式。

不同形状的木块中,最容易在斜面发生滚动的是球形木块,长方体木块、梯形木块只能发生滑动。

8.B
解析:B
【详解】
运输工具是指完成旅客和货物运输的机车、客货车辆、汽车、轮船、飞机等。

交通工具大大缩短人们的交往距离,提高时间利用效率。

分析选项可知,飞机是速度最快的交通工具,B符合题意。

9.B
解析:B
【详解】
运动相同的距离,可以用比较运动时间来比较运动的快慢:用时短,运动快;用时长,运动慢。

红红的爸爸跑完相同的路程,所需的时间约为5分钟。

红红跑完相同的路程,所需的时间约为4分30秒。

红红跑步速度快,所以B符合题意。

10.A
解析:A
【详解】
人们用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要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除了可以比较物体运动相同距离所需要的时间,还可以比较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距离,所以A符合题意。

11.A
解析:A
【详解】
刚产下的卵是淡黄色或黄色,经1到2天,变成淡红色或浅褐色,再经3到4天变成绿色或紫黑色,以后不再发生变化。

蚕蛾刚产下的卵是淡黄色或黄色,所以A符合题意。

12.B
解析:B
【详解】
蚕的生命是从卵开始的,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

蚕卵的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放蚕卵的盒子上要扎上小孔,因为蚕卵需要空气。

湿润、温暖的环境最适合蚕卵的孵化,所以B符合题意。

13.C
解析:C
【详解】
蚕蛾刚产下的卵,颜色为淡黄色,呈扁平椭圆形,厚度约0.5~0.6mm,直径约1~1.2mm,似细粒芝麻。

卵的颜色会逐渐变深,若未受精的卵则不会变色。

14.B
解析:B
【详解】
刚孵出的小蚕很柔弱,要把小蚕放到桑叶上去,需要借助柔软的工具,因此选择毛笔比较合适。

故选:B
15.B
解析:B
【详解】
蚕宝宝出生需要温暖的环境,蚕宝宝一般在4月份出生。

故选:B
【点睛】
考查蚕的孵化,蚕一般在4月份孵化。

16.C
解析:C
【详解】
很多动物都要产卵,卵有相似的构造,卵可以发育成动物。

鱼类卵外都无硬壳保护,青蛙、蟾蜍属于两栖动物,卵外都无卵壳保护,蚂蚁属于昆虫,卵外无卵壳;乌龟、蛇属于爬行动物,卵外有硬壳保护,鸡卵、鸭卵、鹅卵卵外有硬壳保护。

17.C
解析:C
【详解】
鸡蛋各部分:蛋壳、蛋白、蛋黄、气室。

蛋黄上有胚。

气室的作用为胚胎提供氧气,蛋壳上的小孔可以透气。

18.B
解析:B
【详解】
鸟类的卵由蛋壳、蛋壳膜、蛋白、蛋黄、胚和气室等部分组成。

蛋壳坚硬而且有小孔,可以保护卵细胞,同时胚胎发育时可以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蛋白具有保护作用,还能提供
养料和水分;蛋黄内储藏着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气室提供胚胎发育所需要的氧气;胚能发育成小生命。

蛋壳膜能防止营养物质流失。

19.C
解析:C
【详解】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科学观察与一般的观察不同,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要全面、仔细地观察,及时记录。

观察的方法:1.用眼睛看;2.用耳朵听;3.用鼻子闻;4.用手摸。

科学观察不仅可以凭借我们的眼、耳、鼻、手等感觉器官进行,也可以利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对事物进行观察,有时还需要测量、画图。

观察生鸡蛋的结构时,先观察外壳,再观察内部结构,所以C符合题意。

20.B
解析:B
【详解】
鸡的卵由卵(蛋)壳、卵(蛋)壳膜、卵(蛋)白、卵(蛋)黄、胚和气室等部分组成。

蛋壳坚硬有小孔,对胚胎有保护作用,保证胚胎发育时可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蛋白是含有营养物质和水分,供胚胎发育的需要;卵黄是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

蛋黄和蛋白是胚胎发育时的营养库。

气室里储存少量空气,保证生命的延续。

鸡蛋蛋黄上的一个小“亮点”是胚,称为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胚胎能发育成小鸡。

鸡蛋中提供胚胎发育时所需营养的是卵黄,所以B符合题意。

21.C
解析:C
【详解】
蚕孵化后叫做蚁蚕,也是一龄蚕,每蜕皮一次,增加一龄,到五龄蚕时期吐丝结茧,这时蜕皮四次,在茧内最后蜕皮一次。

22.A
解析:A
【详解】
刚孵出的小蚕叫蚁蚕,是蚕的幼虫。

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蚕蜕皮的原因是因为蚕的皮不能随着蚕的身体长大,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共蜕皮4次。

23.B
解析:B
【详解】
蚕、卵、蚕蛹、蚕蛾是蚕的一生要经历的四个形态;蚕的生命周期中,蚕是幼虫,蚕蛾是成虫,蚕蛾交配繁殖后死亡;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幼虫时期的蚕,胸部有三对足,能把持桑叶帮助进食。

24.B
解析:B
【详解】
蚕的一生四个阶段中,只有在幼虫时期,也就是它一生的生长期需要进食,其他阶段都不用进食。

25.A
解析:A
【详解】
养蚕的桑叶要新鲜、干净,洗过的桑叶要吸干水分晾干。

不用的桑叶要放冷藏室保存,所以A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考查蚕,要求学生掌握喂蚕的桑叶很讲究,一定要新鲜干燥。

26.C
解析:C
【详解】
蚕、卵、蚕蛹、蚕蛾是蚕的一生要经历的四个形态;蚕的生命周期中,蚕是幼虫,蚕蛾是成虫,蚕蛾交配繁殖后死亡;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阶段。

蚕蛹的体形像一个纺棰,颜色变成了深褐色,分头、胸、腹三个体段。

头部很小,长有复眼和触角;胸部长有胸足和翅;鼓鼓的腹部长有9个体节。

而蚕是一长条的像毛毛虫的白色虫子。

27.A
解析:A
【详解】
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眼、口器等,胸部有三对足,一般卵生。

蚕蛾和蚂蚁都是昆虫,蝙蝠是哺乳动物,壁虎是爬行动物。

28.A
解析:A
【详解】
蚕之所以要用茧把自己包围起来,完全是为了创造一个蜕变的安全环境,最终还是要把茧咬破,从而繁殖后代的。

蚕宝宝作茧是为了保护蛹,所以A符合题意。

29.C
解析:C
【详解】
蚕之所以要用茧把自己包围起来,完全是为了创造一个蜕变的安全环境,最终还是要把茧咬破,从而繁殖后代的。

蚕宝宝作茧是为了保护蛹。

蚕有一定的生理周期,可能到了蜕皮结茧的时候了,这时候,蚕宝宝是不吃不喝,逐渐停止取食,蚕体收缩,这种情况下,一般蚕宝宝身体会慢慢呈现出透明色,就是有点像成熟了的颜色,头不停地摆动,开始寻找合适的位置。

找到合适的位置,让吐出的丝粘结在鞋盒的角落。

吐的丝越来越多,结的茧厚实起来,将自己包裹在茧里面。

饲养蚕宝宝时,习习发现蚕宝宝每隔几天都会处于图所示这样的状态,这是因为蚕要吐丝结茧,所以C符合题意。

30.C
【分析】
桑蚕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等四个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

卵是胚胎发育、发育形成幼虫的阶段,幼虫是摄取食物营养的生长阶段,蛹是从幼虫向成虫过渡的变态阶段,成虫是交配产卵繁殖后代的生殖阶段。

整个世代只幼虫期摄食,并为蛹和成虫期的生命活动积贮营养。

【详解】
A蚕蛹是从幼虫向成虫过渡的变态阶段,说法对的。

B蚕茧的作用是保护蚕蛹,说法对的。

C蚕在蛹期是不进食的,说法错误。

D蚕蛹是蚕吐丝做茧后在茧中变成的蛹虫,说法对的。

31.A
解析:A
【详解】
大纸片距离较远时,看起来和小纸片一样大。

这个实验可以解释太阳和月球看起来差不多大的原因。

故选:A
32.B
解析:B
【详解】
日晷是古代人们利用光影来计时的一种工具,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

33.B
解析:B
【详解】
一天中阳光下影子的长短、方向都要发生变化。

一天中影子最长的是早晨和傍晚,最短的是正午。

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34.C
解析:C
【详解】
A.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早晨和傍晚影子比较长,中午影子比较短,正确;B.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和太阳的方向相反,影子总在背光的一侧,正确;C.中午太阳在正南方,影子在北方,错误;所以C符合题意。

35.A
解析:A
【详解】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同一时刻,阳光下同一物体不同侧面影子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如图,用手电筒从上面和侧面分别照射同一个杯子,产生的影子形状不同,所以A符合题意。

解析:A
【详解】
月球环绕地球一圈耗时27.3天,自转一圈也需要27.3天,所以月球正对着地球的一面是不变的。

月球对地球得影响有许多方面,一个很容易观察到得现象就是潮汐。

月球对地球得引力可以使地球上得海水升高或下降,形成有规律得涨潮与退潮。

在地球上我们总是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是因为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与自转的周期相等,所以A符合题意。

37.D
解析:D
【详解】
月球地貌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

环形山的形状大多就是圆形,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有的直径不足一千米,有的直径能达到几百千米。

A.天体的运行速度快,形成的环形山大,错误;B.天体自身的体积越大,形成的环形山也就越大,错误;C.其它条件相同,小球体积大,撞击形成的环形山就大,错误;D.其它条件相同,小球体积大,撞击形成的环形山就大,正确;所以D符合题意。

38.C
解析:C
【详解】
像月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行星运动的天体,叫卫星。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围绕地球运动的,所以C符合题意。

39.A
解析:A
【详解】
月球表面看上颜色较浅的地方,多是环形山。

环形山又称为“月坑”,环形山大多是圆形的,大小不一。

环形山有单个的,也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分布上没有规律。

环形山数量众多,但它们的深浅不一。

环形山是月球上面最显著的特征,几乎布满了整个月面。

月球上的环形山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

在模拟环形山形成的实验中。

我们通常用各种小球来模拟各种大小不同的陨石,所以A符合题意。

40.A
解析:A
【详解】
1519年,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开始了航海旅行,3年后回到了出发地,成为了第一个绕地球一圈的航海家,因此也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

41.B
解析:B
【详解】
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个蔚蓝的星球。

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相互穿插分割,海洋占71%,陆地占29%,因此人们称地球是一个“水球”。

解析:A
【详解】
地球上海洋水、湖泊水、河流水、地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等各种形态的水总储量大,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

地球上大部分的水集中在海洋。

43.B
解析:B
【详解】
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海洋占71%,陆地占29%,海洋比陆地大的多。

44.B
解析:B
【详解】
地球是太阳的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动;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不是行星,围绕地球转动的同时,也在围绕太阳转。

环形山是月球特有的现象。

B正确,A、C错误。

45.C
解析:C
【详解】
人类对月球的探索,经历了如下阶段,想象阶段,初识阶段,近距离认识阶段,零距离认识阶段,实地认识阶段。

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月球,如观察图片、查找资料、查看电脑等,乘坐宇宙飞船到月球上去不现实。

46.C
解析:C
【详解】
选项A做好小组成员的分工:操作员、计时员、发令员和记录员,正确;
选项B多次测量得到的数据,每个数据都要记录,再进行分析,正确;
选项C所有的事都听组长的,不需要讨论,错误;所有的事情应该大家一起商量合作;选项D小组成员集体讨论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正确。

47.A
解析:A
【详解】
我们在比较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时是在相同距离的情况下比较时间的多少,在相同时间的情况下比较距离的长短。

小明和小红同时从运动场两端出发,1分钟后我们可以分别测量他们的距离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48.A
解析:A
【详解】
人们用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运动相同的时间,可以用比较运动距离来比较运动快慢:距离长,运动快;距离短,运动慢。

运动相同时间,运动距离长的,说明运动得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