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研究——公共艺术进驻乡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ol.42/No.08/Westleather 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研究
——公共艺术进驻乡村
朱文婷
(贵阳学院,贵州贵阳550005)
摘要:公共艺术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被引入以来,凭借着自身的公共属性在我们现今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
越重要的作用,公共艺术走进乡村,对美丽乡村的建设同样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作用%
关键词:公共艺术;乡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1602(2020)08-0067-01
近年来,贵州省以“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为目标,深入开展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旨在推动乡村从“一片美”向“整体美”、从“外在美”向“内在美”提质转型,打造新农村建设%公共艺术自20世纪90年代被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引入以来,凭借着自身的公共属性在我们现今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下公共艺术走进乡村为建设美丽乡村赋能,重燃乡土文化自信同样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作用% 1公共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贵州乡村在近年的乡村建设、大扶贫、村村通等惠民政策的背景下,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交通便利、互联网通畅,城乡的界限渐渐模糊,乡村也不仅仅是以往单一的农耕文化价值存在,目前已将演变成生态、经济、文化、社会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乡村%乡村快速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问题,原有民居、历史遗迹、村民传统生活方式、文化秩序渐行渐远,乡村中出现了信仰缺失、历史断裂的文化病%乡村发展放到历史的长河中,他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但作为乡村建设的建设者、旁观者,在尊重乡村自身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以“最小干预获取最大利益”的原则,公共艺术便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与手段%
公共艺术介入乡村发展、参与乡村文化及生产建设的可行性,在世界多地区得到了验证%日本的越后妻有每年有半年时间大雪封山,交通不便年轻人外出求学打工,当地多是老人留守,大雪封山的时间里只能靠村落间相互扶助维生,为改变现状当地引入艺术家,举办大地艺术节为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艺术家与村民共同搭建,艺术深植于这片大地的梯田、山沟、树林中与当地共生,借以提高了当地的生产生活,并打造出了新的旅行方式%2乡村公共艺术的设计表达方式及设计原则
现阶段的公共艺术内容形式是多样的,不仅包括传统的雕塑、壁画、景观、装置艺术,它还包括展演、节日、礼仪活动等,借知识分子、艺术家之手用偶发或者有意塑造的方式,利用现有的资源派生成乡村故事、乡村文化,为美丽乡村建设赋能。


2. 1乡村公共艺术——雕塑、建筑的设计表达方式与地域性设计原则%公共艺术强调与属地的和谐融合,这种融合不仅包含了物理空间上的和谐,更体现在与当地人文生态的吻合%
雕塑是公共艺术的视觉表现形式中应用范围最广,也是从古至今使用频率最高的表达方式,雕塑凝聚着当地的历史文脉,能够激发起当地的集体回忆,它以三维、二维的再现样式立于公共空间,成为该空间该地域的标志性作品,达到纪念人物、记录历史的作用,同时可以与其他造物搭配,如水景、建筑、植物等创造出优质的公共艺术%以建筑为例,贵州建筑根据地方民族经济、文化、地理条件、思想观念等建造出了一批极具地方特色的建筑%黎平县村寨中的风雨桥,肇兴的侗族鼓楼全身杉木穿杭接樺而成,鼓楼上下描绘民族图案或是节日活动场景,是村中集会欢聚的地方%安顺石头寨的石板房,使用当地山中石灰岩,石头片铺就在屋顶,整齐排列的菱形像鱼鳞%苗族木质吊脚楼、苗族寨中的芦笙场,这些都是极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资源%
2.2乡村公共艺术——公共景观的设计表达方式与互动性设计原则%公共艺术的核心价值在于它立足于开放的观念,互动的体验方式,建设中应深入发掘艺术和生活的互动关系。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國送青来。

”这是宋代大诗词家王安石笔下的村居景象%现代人利用乡村聚落、乡村农田、乡村建筑、乡村庭院以及乡村文化打造出可观可游可体验的乡土风情%江西婺源县篁岭村晒秋,因当地缺少平地,秋天农作物收获时为易于保存,当地人在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本是典型的农俗现象,但因它们齐晒时颜色缤纷错落有致,与村中的白墙黑瓦建筑相呼应给人以美的体验,现在已成为当地特有的乡村风景%乡村景观可观可游可体验,传统农事体验是人们感受乡村风情的重要载体,贵州省乡村多青山绿水、手工技艺门类众多,适宜开发这样的可观可游可参与的乡村景观%
2. 3乡村公共艺术——民俗节日与文化生态的保护性原则%大众本身就是乡村公共艺术的参与者,节日庆典中人们齐聚乡村公共空间,对空间进行装饰,表演展示、游行、传统祭祀活动等活动的开展,虽然他们只是暂时出现在公共空间,但引起的回响和地方认同却不低于任何一尊长期处于开放空间中的艺品%
贵州少数民族众多节日也多,据统计贵州少数民族节日有1000多个,民间文化规范性的重要表现就是“民俗节日”,它的形成源起多是因祭祀、农事、娱乐、宗教信仰等,是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结果,有助于增强人们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在贵州规模比较大的有苗族的苗年,布依族的“三月三”、“六月六”,彝族的火把节,水族的端午,瑶族的盘古节,节日里人们盛装出席,穿着民族服装载歌载舞,庆祝节日展示民族文化,这都是特别优质的资源%公共艺术是乡村文化最直观、最鲜明的载体,公共艺术该如何介入乡村发展?这是值得乡村建造者、关注者长期思考的课题,利有的源,少的获大的收获,文化点,充分发挥景观设计师、雕塑家、艺术家、建筑师的作用,用艺术为乡村建设赋能,创造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时代乡村风貌%
参考文献:
[1]孙振华.中国雕塑丛书[M]•河北美术出版社,2014.09.
[2]王中.公共艺术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2.
支持项目:贵阳市科技局专项资金,项目编号:GYU-KY2(2019-2020)JX-01%
作者简介:朱文婷(1987-),女,讲师,研究生,贵阳学院,研究方向:民间艺术%
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