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Peter Verdonk的Stylistics一书中Perspective的概念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Peter Verdonk的Stylistics一书中Perspective的概念及其
应用
摘要:Peter Verdonk的Stylistics一书中,Perspective是文体学文本分析的一个
重要概念。

本文将解读Perspective原始意义,并介绍这一概念是如何引入文体学中;同时,在文本分析中这一概念的意义及在文本解读、新闻解读、文学评论、
翻译、案犯供词分析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Perspective文本分析案犯供词分析
一、Perspective的原始意义
在the free dictionary 中(),perspective的意思解
释如下:
1. A view or vista。

2. A mental view or outlook:“It is useful occasionally to look at the past to gain a perspective on the present.”(Fabian Linden)。

该词的原始意义即风景、视野,该意义和苏轼的《题西林壁》相契合:横看
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或说,苏轼
所题诗正揭示出了perspective最早的概念,即看景的不同角度。

而后,卞之琳的《断章》,亦有同旨: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
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只是卞诗中的角度,比苏轼更多了一层意思,即
看事情的角度。

可见中国诗人早已对Perspective这个抽象概念有所觉察。

在绘画中,也早已有画者利用这个概念,画出神秘的画,如那幅有的人第一
眼看是位老人,有的人第一眼看是一位姑娘的画。

在此类画作中,不同视角看同
一幅画,却有不同的解读,不同的是看画的perspective。

而电影作品,最早对此概念有所揭示的,当属日本导演黑泽明的《罗生门》:12世纪的日本,在平安京,一名武士金泽武被人杀害在丛林中。

案件相关的人,
樵夫、强盗多囊丸、死者的妻子、借女巫来说话的死者的魂都在纠察署,提供了
不同的证词。

电影揭露了基于不同的立场,不同的人在叙述的时候是如何提供了
不同版本的叙述。

在以上人类的不同表达中:诗歌、绘画、电影,都表达了同一个重要概念,
即Perspective。

中文与之对应的可以是视野、视角、角度、立场等,这一微妙的
概念作用下,唯一的客观事实下,却导致不同的作品解读。

那么这个概念在文本
这一最传统、最古老的人类表达中,是否也存在呢?答案无疑是肯定的。

二、在文本中的Perspective
文本表达时,不同的语境因素,包括表达者的属性,如身份、地位、价值观、情绪等,解读者的属性,表达发生或再发生的情境,三者都将影响文本表达的方
式和效果。

将以上影响文本表达并将文本表达脱离客观实际的语境因素,称之为
文本表达的Perspective。

客观实际是唯一的,而文本表达确是不唯一的,这个不
唯一,就是不同perspective造成的。

比如,表达者如果身高一米五,那么将会把一个身长一米六的人表达为“很高”,
表达者如果身高一米八,将会把同样的一米六的人表达为“很矮”。

所以,文本表
达实际上就是表达者或者解读者的世界。

而通过文本表达,又能反之推断表达者
或者解读者的特质。

即:客观世界+Perspective=文本表达。

所以可以从以上公式得出:客观世界=文本表达-Perspective Perspective=文本
表达-客观世界。

以上原理,将有极为多样的实际应用。

三、文本分析中的几类主要的Perspective
1.文本表达中剥离了客观世界,即为Perspective
那么,文本表达中,哪些表述是Perspective的载体呢?正如修辞手法中,有
固定的语言表达作为一定修辞手法的载体。

如明喻,假如出现“好像,如,像……
一样”等,即知表达者使用了明喻的修辞手法。

而Perspective是否有类似的特征
表达,可以用以参考判断相应的Perspective存在呢?
(1)小明身高一米五。

(2)小明身高只有一米七。

/小明身高足有一米七。

(3)小明身高只有一米七,很矮。

/小明身高竟有一米七,很高了。

以上表达中,(1)是客观事实表述,可以说不存在perspective。

(2)(3)中, “只有”“足有”“很矮”“很高”的表达,都是perspective的体现,是表达者的属性
决定了特定的语言表达选择,选择表达“小明身高只有一米七”,也许表达者自己
身高一米八;表达者对他人的身高期待是一米八;表达者过去所处的环境里所有
人都身高高于一米七……
2.那么能否将语言表达中的perspective的载体系统地整理出来呢?
Peter Verdonk将其整理成四类:时间、地点、人物、价值观。

(1)时间类:
①now, then, today, yesterday, tomorrow。

②present tense, past tense of full verbs and of auxiliaries。

解读:表达者选择说“明天是国庆节”,那么表达者表达时是在国庆节的前一天;表达者选择说“昨天是国庆节”,那么表达者表达时是在国庆节的后一天。

“昨天、明天”可以是文本表达中获得表达者讯息的特征词。

(2)地点类:
①adverbs: here, there。

②prepositional phrases: in front of。

③the determiners or pronouns: this, that。

④deictic verbs: come, go, take。

解读:一名站在讲台桌前的教师可能选择说“这张讲台桌很久没有擦了”,而
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学生可能选择说“那张讲台桌很久没有擦了”。

选择使用“那张”“这张”透露出了表达者的位置信息。

(3)人物类:
①first-person pronoun。

②second-person pronoun。

解读:这里应补充一类:称谓性表达,典型的例子即《红楼梦》中小红向王
熙凤述职的一段:
红玉上来回道:“平姐姐说,奶奶刚出来了,他就把银子收了起来,才张材家
的来讨,当面称了给他拿去了。

”说着将荷包递了上去,又道:“平姐姐教我回奶奶:才旺儿进来讨奶奶的示下,好往那家子去。

平姐姐就把那话按着奶奶的主意
打发他去了。

”凤姐笑道:“他怎么按我的主意打发去了?”红玉道:“平姐姐说:
我们奶奶问这里奶奶好。

原是我们二爷不在家,虽然迟了两天,只管请奶奶放心。

等五奶奶好些,我们奶奶还会了五奶奶来瞧奶奶呢。

五奶奶前儿打发了人来说,
舅奶奶带了信来了,问奶奶好,还要和这里的姑奶奶寻两丸延年神验万全丹。


有了,奶奶打发人来,只管送在我们奶奶这里。

明儿有人去,就顺路给那边舅奶
奶带去的。


话未说完,李氏道:“嗳哟!这些话我就不懂了。

什么‘奶奶’‘爷爷’的一大堆。

”凤姐笑道:“怨不得你不懂,这是四五门子的话呢。


这段话里的“奶奶”的确认,要确认表达者的讯息,才能确定每一个“奶奶”所指。

即上文公式中,要明确perspective, 才能确定每一个称谓指向表达者所述世
界中的何人。

(4)价值观类:
①Evaluative words and phrases。

②Modality。

③Sentence adverbs。

④Syntax。

解读:设若一个加拿大籍主任,在对下属发邮件时,使用I’m afraid……It would be good if you…等句式来下达指令,那么可以推断其个性软弱的属性,抑或
其认为上下级仅是分不同,平等的价值观。

文本表达的perspective是客观存在的,这一概念及其公式可在很多方面有着实际
的应用价值,包括新闻阅读、翻译分析、文学评论、案犯供词分析等。

四、Perspective的应用
Perspective这一概念的确立和应用,使得文本解读的各类活动更具有批判辩
证的色彩,为文本解读者接近客观真理、接近客观真相另辟蹊径。

1.在新闻阅读中的应用。

无论是哪一个国家的新闻媒体,都有其国家、个体的立场;而在阅读中,察
觉基于立场的表述,能够使新闻阅读更加理性。

如:环球网一篇题为“美媒:中对美展开三战想当世界霸主”的新闻报道,说中国对美国采取了法律战、舆论战、心理战,已经卓有成效。

美国迈阿密大学的中国政
治和军事问题专家金德芳教授说:“我有一次参加一个不对外的情况介绍会,一个美国政府中级官员在会上一开口就说:‘随着中国重新获得在世界上应得的地位……’作为美国政府的一个官员说出这种话让我非常吃惊。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在世界上有一个应得的地位吗?美国没有这样的地位。

我们对意大利也能说同样
的话吗?”
作为美国政府官员,“随着中国重新获得在世界上应得的地位”的表述显然是
不符合其身份和立场的,也说明了中国的“三战”确实“卓有成效”。

而美国迈阿密
大学的金德芳教授的表述,说明该教授的立场是中立的,或者至少不是和中国的
立场一致的。

所以,从言语表达的价值观类perspective的剖析可以获得表达者自
身的信息。

阅读者只有透过言语表达的重重迷雾,才能更加接近客观事实。

2.在翻译中的应用
翻译是有立场的,而翻译解读者的属性决定了对翻译解读是恶意的还是善意的。

如:“金砖”国家,英文原文是“BRICS”,即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中国(China)、南非(South Africa)。

西方报道时为了方便把各国
首字母凑成BRICS一词,即砖国,而我国翻译,增加了一个“金”字,在中国文化中,金为贵,完全改变了原来的表述的情感色彩,这是符合译者的立场需求的。

所以,此处的翻译,增译“金”是价值观类perspective的体现。

否则,有学者提出,该翻译违背了“信”的原则,认为原文中并无“金”的表述。

无法理解或接受“金砖”
翻译的学者透露出来的个人属性,不在中国本土生活多年,其立场已然中立,或
者不再完全是中国立场了。

另外,2016年福克斯辱华采访事件中,生肖年的英译遭到恶意嘲弄。

诸如
the year of rabbit、the year of cow等翻译本来无可厚非,以动物崇拜的历史文化
背景来看,记者完全有能力理解生肖翻译的旨趣,为何还恶意嘲弄呢?翻译本身
固然仍有值得推敲之处,而西方解读者们自身的立场、品质、修养也是值得怀疑
和批评的。

3.在文学评论中的应用
在介绍茅海建《戊戌变法的另面“张之洞档案”阅读笔记》一书中,介绍指出:“戊戌变法的主要推动者康有为、梁启超,政变后避往海外,完成一系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著述,也成为后来研究戊戌变法的重要史料。

毫无疑问,康、梁是当事人,他们的著述自然有着很高的价值,但他们著述的目的,不是为了探讨历史的真相,而是其政治斗争的需要,故在其著述中有着诸多作伪。

康、梁作为政治活动家,
此类行动自有其合理性,但给今日历史学家留下了疑难,若信之,必有误;若不信,又从何处去找戊戌变法的可靠史料?本书作者茅海建从新近披露的张之洞档
案中试图还原戊戌变法的另面。


介绍中提及的从康、梁当事人的著述了解历史真相,必然不够客观,为了政治斗
争的需要,“有着诸多作伪”。

若不信,又无从找寻可靠史料。

那么,以此文解读
的perspective的概念以及公式,即可剥离出历史的真相了。

4.在案犯供词分析中的应用
电影《罗生门》中的纠察署听完不一致的各人陈述之后,如何确立真相呢?
上文的公式:客观世界=文本表达-perspective。

在此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

借由
女巫之口的武士说他是自杀,结合他被打败怕丢了面子的立场,可以否定他自杀
的陈述。

而武士,早已恶名在外,又不想暴露自己打斗失利的事实,也可以否定
他杀了武士的陈述。

女人,又想掩盖其顺从失贞的羞耻,又不想担谋杀亲夫的罪名,故其陈述是假的。

从每个人自身的属性和立场来判断,武士是为其妻子所杀。

当然,这又再一次验证了中国的古话,“最毒不过妇人心”。

当然,只能说某一些
妇人,迫于礼教束缚下的灵魂的扭曲而已。

可见,在案犯供词分析中,perspective的概念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这方面的深
入全面应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五、总结
Peter Verdonk 在文本分析的研究中提出的Perspective的概念,抽象却客观,
不容忽视。

该概念可被应用于和文本表达相关的各个领域,新闻阅读、翻译分析、文学评论、案犯供词分析等。

尤其是在案犯供词分析上,对于案件的突破有着重
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Perspective, 2017[OL].,accessed,2017,08,29。

[2]百度百科罗生门,2017[OL].https://,accessed,2017,08,29。

[3]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4]环球网美媒:中国对美国展开“三战”想当世界霸主
[OL]./article/2014-04/4977348.html,accessed,2017,08,29。

[5]百度百科金砖国家[OL].https://,accessed,2017,08,29。

[6]谢昌容以逻辑审视意象名词翻译翻译科学始发.2017。

[7]360doc个人图书馆《戊戌变法的另面“张之洞档案”阅读笔记》揭示不为人知
的政治秘闻,
2014[OL]./content/14/0313/12/5829921_360222151.shtml,accessed,2017,08,29。

作者简介
谢昌容,(1981.8- )福建宁德,硕士,英语语言文学讲师,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测试、语用学、文体学,近年主讲课程有文体与修辞、高级英语、大学英语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