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取暖,当心低温烫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季取暖,当心低温烫伤
作者:暂无
来源:《祝您健康》 2018年第1期
【受访专家】郇京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灼伤整形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目前担任中国医师协会烧伤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烧伤分会常务委员,中
华医学会创伤分会感染学组副组长,中华预防医学会生物消毒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烧伤
学会副主任委员,国际烧伤学会会员及中华烧伤外科杂志、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编委
等职。

进入寒冷的冬季,很多人对于取暖的需求也有所增加,热水袋、电热毯、暖宝宝等五花八
门的取暖设备被大家拿出来各显神通,但一不小心,就容易发生低温烫伤。

别以为低温烫伤只
是起两个小水泡那么简单,如果不加以重视,这一疾病也有可能成为很多人的“恶梦”。

● 低温烫伤面积不大但很“深”
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烧伤整形科主任郇京宁教授介绍,低温烫伤也叫作
“低温烧伤”或“低热烧伤”,是指长时间接触高于体温的低热物体(一般指44℃ ~50℃)所
引起的皮肤烫伤,而且随着温度的升高,损伤程度也会相应加重。

这种烫伤与开水引起的烫伤、明火引起的烧伤有所不同,表面看起来烫伤面积可能不大,
烫伤皮肤表面也没开水烫伤那么严重,但由于接触时间较长,发现较晚,创面往往比较深,会
造成从真皮浅层向真皮深层及皮下各层组织的渐进性损害,严重者甚至会造成深部组织坏死、
需要截肢,因此绝对不容小觑。

● 痛感不明显或暂未发炎,易忽视
“值得提醒的是,低温烫伤隐蔽性往往比较强,易在不知不觉中‘中招’,事后还难以马
上发现,甚至易被忽视,直接出现明显不适才就医。

”郇京宁教授分析称,临床上按烧伤、烫
伤的深度,一般分为I 度、浅II 度、深II 度和III 度,不少低温烫伤患者伤口属深II 度
和III 度等深度烫伤。

但据临床观察,低温烫伤的患者,即使烫伤程度已达到深II 度、III 度,也很少见有第一时间到医院求诊的。

“这跟低温烫伤后痛感不太明显有关。

”郇京宁教授指出,低温烫伤多发生在寒冷的冬夜,由于睡觉时受伤者所接触的热源绝对温度不是特别高,即使被烫,也是“很温和”“有点痛又
不太痛”,很多患者被烫时仍处在深度睡眠中,并没有因此被痛醒,往往是第二天早晨快醒时、进入浅睡眠期或衣物摩擦到伤处有较明显的不适才发现伤口。

● 糖友尤其要警惕低温烫伤
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临床上低温烫伤一般多见于老年人、糖尿病、脑血管意外患者。

由于这类人群的皮肤感觉异常,对热刺激的反应敏感性低,所以往往更容易发生低温烫伤;中
青年低温烫伤患者则多数是由于醉酒,或劳累过度熟睡时使用取暖设备所致;婴儿表达能力欠缺,当遇到粗心的家长时,也可能会造成低温烫伤。

郇京宁教授表示,低温烫伤看似创面不大,但换药治疗时间却比较长,有时2~3 个月还不
能完全治愈。

部分病人甚至还需要手术治疗,而且,愈合后也常常会遗留不同程度的疤痕。


别要提醒的是,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低温烫伤,会导致皮肤破溃,伤口就会难以愈合,且容易
发生感染,不及时救治后果不堪设想。

● 泡脚防烫,注意水温和时间
一般在使用热水袋、电热饼、电暖袋、取暖贴、电热毯等需要接触身体才传导热能的保暖
设备时可能发生低温烫伤的意外。

电暖器在身体不小心接触到时,也有烫伤的可能。

冬天用热水泡脚是很多老年人每天的养生“必修课”,一部分人在热水泡脚的时候也会被
烫伤。

郇京宁教授特别提醒,泡脚没问题,但泡的时间不要太长、水温不要太高。

“一般来说,泡脚的水温应以30℃ ~40℃为宜,泡脚的时间15~30 分钟为宜。

糖尿病患者和老人,由于末梢感觉不是很敏感,等到感觉水温烫时,可能早就已经烫伤了,因此,尤其需要注意水温。

测试
水温时,最好是用手肘内侧去试,而不要直接用脚试水温。


● 各种取暖设备如何安全使用?
郇京宁教授指出,低温烫伤的预防十分重要。

首先,使用取暖设备之前,应该对该设备的
温度范围有所了解,并相应地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要避免低温烫伤,关键还是应该学会如何
科学、安全地使用取暖设备。

1. 使用电热毯取暖时,尽量在晚上入睡前关掉电源。

2. 热水袋、电热饼、电热袋的温度不宜过高,太烫的话可以用毛巾、布袋裹起来,多裹几层,减缓导热速度。

3. 使用取暖贴时,一定要贴在衣服外面,不能直接贴在皮肤上,也不宜贴过长时间。

建议购买质量有保证的合格产品,有些劣质取暖贴的温度太高,隔着衣服也容易引起烫伤,应予以
避免。

此外,皮肤容易过敏的人、孕妇和婴幼儿不建议使用这样的取暖方式。

4. 使用家用取暖器时,应以感觉到温暖的距离为宜。

如果感觉到皮肤发热发烫,说明距离太近,就有被烫伤的危险。

此外,最好间断使用,而且一定要避免对着吹,要经常变换取暖器
的位置,不然很容易引起局部烫伤。

郇京宁教授特别提醒,对于高龄人群、婴幼儿、生活不能自理者以及糖尿病患者等感觉功
能障碍者,在应用取暖设备时更应格外警惕,尽量少用直接接触的取暖设备,如果使用的话,
最好在家人帮助下先试温,确保安全后再使用。

● 冷疗降温是急救手段
如果长时间使用取暖设备后,发现皮肤发红、肿胀、脱皮或出现水泡等现象,即意味着已
经发生了“低温烫伤”。

郇京宁教授介绍说,在这种情况下,冷疗是现场处理最有效的方法:即用冷水对创伤面进
行淋洗、冷敷或用包裹冰块的毛巾等冷敷。

冷疗能使创面迅速降温、减少热力对组织的继续损伤,减少创面渗出和水肿,同时还能减轻疼痛。

冷疗开始的时间越早效果越好,持续时间最好
达到20 分钟以上,直至创面不感到疼痛或疼痛显著减轻为止。

如果局部有水泡形成或者表皮破溃,就需要去医院烧伤专科进一步治疗。

就诊途中可以先
用清洁的被单或毛巾外裹创面。

切忌涂抹有颜色的药物,如红汞、紫药水等,以免影响对创面
深度的判断;谨用油膏,以免造成清创困难,同时也不利于热量的散发。

更不要涂酱油、牙膏、“老鼠油”等所谓的土方子,不仅对创面毫无益处,更容易导致感染。

● 两大误区,小心跌入
在发生低温烫伤后,还有两大误区专家提醒我们千万要注意。

1. 并非创面暴露好得快。

很多人以为,创面干燥暴露,其结痂愈合也会更快一些。

其实,创面干燥、脱水后会加重创面瘀滞带组织进行性坏死,增加创面疼痛,损伤有再生能力的残余附件,导致创面加深,延迟创面愈合。

2. 烧伤后不要强行脱除撕剥衣物。

郇京宁教授表示:烧伤的急救要点是制止燃烧过程和减少创伤程度,向烧伤部位泼大量冷水,小心脱除戒指、手表、皮带、鞋、烧过的衣物等,对粘着伤处的衣物切不可强行剥除,以免造成伤口的二次损伤。

● 治疗方法根据“烧伤评估”决定
郇京宁教授介绍说,低温烫伤一旦确诊后,烧伤专科一般会根据其发生与持续时间、创面面积与深度、是否合并感染、有无其他合并症等情况先做一个专业的“烧伤评估”,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临床上主要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方法。

非手术治疗适用于浅表烫伤患者,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通过换药最终达到创面愈合。

但有的低温烫伤虽然面积较小,但深度较深,用常规换药方法治疗时间长且有再次出现破溃的可能,创面愈合后瘢痕增生也会非常明显。

因此,这种情况就需要采用手术方法治疗。

专家提醒,低温烫伤在冬天并非罕见,而且常不引起重视,但其治疗并不容易,因此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烦恼。

所以,我们还是应尽量避免低温烫伤的产生,一旦发生也不要着急,立即就医是第一位的,避免创面加重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