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溶剂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肤、生殖系统、免疫系统、染色体畸变
8
慢性苯中毒的骨髓象主要表现: ①不同程度的生成降低:
粒细胞,巨核细胞,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②形态异常:
粒细胞:毒性颗粒、空泡、核质疏松、核浆发育不平衡; 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破碎细胞较多; 红细胞:嗜碱性颗粒、嗜碱红细胞、核浆疏松、核浆发育 不平衡等; 巨核细胞:减少或消失,成堆血小板稀少;
③分叶中性粒细胞:由正常的10%增加到20%~30%,表
明骨的释放功能障碍。
苯与急性髓性白血病密切相关,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 已确认苯为人类致癌物。
9
诊断原则: 急性苯中毒:根据短期内吸入大量高浓度苯蒸气,
临床表现有意识障碍,并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中枢 神经功能改变,方可诊断急性苯中毒 ;
慢性苯中毒:较长时期密切接触苯的职业史,临床
【理化特性与毒作用特点】 ⑴挥发性、易燃性、脂溶性、水溶性: ⑵化学结构: ⑶吸收与分布:含脂组织、骨骼和肌肉组织、
胎儿和乳儿; ⑷生物转化与排出:主要以原形物经呼出气排
出、少量以代谢物形式经尿排出,生物半减期 较短,蓄积作用不明显。
1
【有机溶剂对健康的影响】
⑴皮肤:职业性皮炎,发病率高; ⑵中枢神经系统:
16
1、化工生产的中间体: 2、溶剂或稀释剂:油漆、喷漆、橡胶、皮革等; 3、汽油中的掺加部分:
17
【毒理】
吸收后主要分布于含脂丰富的组织: 脂肪组织、肾上腺,骨髓、脑和肝脏。
甲苯
苯甲酸
氧化
80~90%苯甲酸 与甘氨酸结合生成马尿酸
随
尿
排
10~20%苯甲酸
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出
呼吸道呼出
二甲苯 氧化
甲基苯甲酸 二甲基笨酚 羟基苯甲酸
与甘氨酸结合成 甲基马尿酸
随尿排出
18
①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麻醉作用; ②对皮肤粘膜的刺激作用较苯为强; ③纯甲苯、二甲苯对血液系统的影响不明显。
b)白细胞计数低于3000/mm3或中性粒细胞低于1500/mm3。
c)血小板计数低于4万/mm3 。
③慢性重度中毒:出现下列之一者:
a)全血细胞减少症;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d)白血病。
1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急性中毒:迅速脱离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服、
用肥皂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急救原则与内科相同, 可用葡萄糖醛酸,忌用肾上腺素;轻度中毒一般休息 3~7天即可工作,重度中毒的休息时间应按病情恢复 程度而定;
11
急性轻度中毒:短期内吸入高浓度苯蒸气后出现头 晕、头痛、恶心、呕吐、兴奋、步态蹒跚等酒醉 样状态,可伴有粘膜刺激症状;呼气苯、血苯、 尿酚测定值增高可作为苯接触指标。
急性重度中毒:吸入高浓度苯蒸气后出现烦躁不安、 意识模糊、昏迷、抽搐、血压下降,甚至呼吸和 循环衰竭。呼气苯、血苯、尿酚测定值增高,可 作为苯接触指标。
表现主要有造血抑制,亦可有增生异常,参考作业 环境调查及现场空气中苯浓度测定资料,进行综合 分析,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血象改变,方可诊断 为慢性苯中毒。
10
观察对象: 苯作业人员的血液检验发现有以下改变之一种,
在3个月内每2周复查一次仍无好转,且不能找到 其他原因者,可列为观察对象。 a)白细胞计数波动于4000~4500/mm3 ; b)血小板计数波动于6~8万/mm3 ; c) 周围血细胞计数增高、或细胞形态异常。
急性中毒:中枢抑制作用; 慢性中毒:慢性神经行为障碍; ⑶周围神经和脑神经: ⑷呼吸系统:刺激作用,炎症、肺水肿; ⑸心脏: ⑹肝脏: ⑺肾脏: ⑻血液:(苯)破坏造血系统; ⑼致癌: ⑽生殖系统:
2
【理化特性】 化学式C6H6,芳香味,极易挥发,蒸气比重为
2.77,易燃,易爆,微溶于水。 【接触机会】
2、慢性中毒:无特效解毒药,治疗根据造血系统损
害所致血液疾病对症处理;一经确定诊断,即应调离 接触苯及其他有毒物质的工作;
3、观察对象:根据职业禁忌证,应调离苯作业岗位。
14
【预防】 我国对苯的危害已高度重视,已逐步采取措施
进行原始级预防,此外,还应加强: 1、生产工艺改革和通风排毒:
TWA 6mg/m3,PC-STEL 10mg/m3
2、以无毒或低毒的物质取代苯: 3、卫生保健措施:定期劳动卫生学调查,个人防 护,就业前和定期体检,女工怀孕期及哺乳期。 4、职业禁忌证:血象指标低于或接近正常值下限 者,各种血液病,严重的全身性皮肤病,月经过 多或功能性子宫出血。
15
【理化特性】 为苯的同系物,带芳香味,易挥发,理化性质
相近,不溶于水,可溶于有机溶剂,工业用二甲 苯由邻位、间位和对位三种异构体组成,以间位 为主(约占60% ~70% )。
与硫酸盐或葡 萄糖醛酸结合
随尿排出
4
5
⑵毒作用机制 :骨髓毒性和致白血病 ①干扰细胞因子对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的调
节作用: ②氢醌与纺锤体纤维蛋白共价结合,抑制细胞增殖: ③DNA损伤:
1)苯的活性代谢物与DNA共价结合; 2)代谢产物氧化产生活性氧,对DNA造成氧化性损伤诱发再生 障碍性贫血,急性髓性白血病。
12
①慢性轻度中毒:常有头晕、头痛、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
易感染和(或)出血倾向,3个月内每2周复查一次,符合下列之一者:
a)白细胞计数大多低于4000/mm3或中性粒细胞低于2000/mm3,伴;
b)血小板计数大多低于6万/mm3 。
②慢性中度中毒:在轻度中毒基础上,符合下列之一者:
a)白细胞计数低于4000/mm3或中性粒细胞低于2000/mm3,伴血小板 计数低于6万/mm3;
⑴原料: ⑵溶剂、萃取剂和稀释剂: ⑶苯的制造: ⑷用作燃料:工业汽油含苯10%以上。
3
【毒理】 ⑴吸收、分布和代谢: ①呼吸道→大脑、肾上腺与血液、骨髓、脂肪 ②50% →呼吸道排出 ③10%贮存于体内各器官 ④40%左右在肝脏代谢:
苯
40%肝脏 代谢
多种酚类
10%贮存于 体内各器官
50%从呼吸道 排出
④癌基因的激活:
6
1.急性中毒: 主要表现: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严
重者导致呼吸、心跳的停止; 实验室:尿酚和血苯增高。
7
2.慢性中毒:(主要损害造血系统) (1)神经系统:类神经症,植物神经系统功能
紊乱,肢端麻木和痛觉减退表现; (2)造血系统:出血、易感染;白细胞、血小
板、红细胞减少;骨髓象; (3)其它:
8
慢性苯中毒的骨髓象主要表现: ①不同程度的生成降低:
粒细胞,巨核细胞,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②形态异常:
粒细胞:毒性颗粒、空泡、核质疏松、核浆发育不平衡; 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破碎细胞较多; 红细胞:嗜碱性颗粒、嗜碱红细胞、核浆疏松、核浆发育 不平衡等; 巨核细胞:减少或消失,成堆血小板稀少;
③分叶中性粒细胞:由正常的10%增加到20%~30%,表
明骨的释放功能障碍。
苯与急性髓性白血病密切相关,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 已确认苯为人类致癌物。
9
诊断原则: 急性苯中毒:根据短期内吸入大量高浓度苯蒸气,
临床表现有意识障碍,并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中枢 神经功能改变,方可诊断急性苯中毒 ;
慢性苯中毒:较长时期密切接触苯的职业史,临床
【理化特性与毒作用特点】 ⑴挥发性、易燃性、脂溶性、水溶性: ⑵化学结构: ⑶吸收与分布:含脂组织、骨骼和肌肉组织、
胎儿和乳儿; ⑷生物转化与排出:主要以原形物经呼出气排
出、少量以代谢物形式经尿排出,生物半减期 较短,蓄积作用不明显。
1
【有机溶剂对健康的影响】
⑴皮肤:职业性皮炎,发病率高; ⑵中枢神经系统:
16
1、化工生产的中间体: 2、溶剂或稀释剂:油漆、喷漆、橡胶、皮革等; 3、汽油中的掺加部分:
17
【毒理】
吸收后主要分布于含脂丰富的组织: 脂肪组织、肾上腺,骨髓、脑和肝脏。
甲苯
苯甲酸
氧化
80~90%苯甲酸 与甘氨酸结合生成马尿酸
随
尿
排
10~20%苯甲酸
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出
呼吸道呼出
二甲苯 氧化
甲基苯甲酸 二甲基笨酚 羟基苯甲酸
与甘氨酸结合成 甲基马尿酸
随尿排出
18
①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麻醉作用; ②对皮肤粘膜的刺激作用较苯为强; ③纯甲苯、二甲苯对血液系统的影响不明显。
b)白细胞计数低于3000/mm3或中性粒细胞低于1500/mm3。
c)血小板计数低于4万/mm3 。
③慢性重度中毒:出现下列之一者:
a)全血细胞减少症;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d)白血病。
1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急性中毒:迅速脱离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服、
用肥皂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急救原则与内科相同, 可用葡萄糖醛酸,忌用肾上腺素;轻度中毒一般休息 3~7天即可工作,重度中毒的休息时间应按病情恢复 程度而定;
11
急性轻度中毒:短期内吸入高浓度苯蒸气后出现头 晕、头痛、恶心、呕吐、兴奋、步态蹒跚等酒醉 样状态,可伴有粘膜刺激症状;呼气苯、血苯、 尿酚测定值增高可作为苯接触指标。
急性重度中毒:吸入高浓度苯蒸气后出现烦躁不安、 意识模糊、昏迷、抽搐、血压下降,甚至呼吸和 循环衰竭。呼气苯、血苯、尿酚测定值增高,可 作为苯接触指标。
表现主要有造血抑制,亦可有增生异常,参考作业 环境调查及现场空气中苯浓度测定资料,进行综合 分析,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血象改变,方可诊断 为慢性苯中毒。
10
观察对象: 苯作业人员的血液检验发现有以下改变之一种,
在3个月内每2周复查一次仍无好转,且不能找到 其他原因者,可列为观察对象。 a)白细胞计数波动于4000~4500/mm3 ; b)血小板计数波动于6~8万/mm3 ; c) 周围血细胞计数增高、或细胞形态异常。
急性中毒:中枢抑制作用; 慢性中毒:慢性神经行为障碍; ⑶周围神经和脑神经: ⑷呼吸系统:刺激作用,炎症、肺水肿; ⑸心脏: ⑹肝脏: ⑺肾脏: ⑻血液:(苯)破坏造血系统; ⑼致癌: ⑽生殖系统:
2
【理化特性】 化学式C6H6,芳香味,极易挥发,蒸气比重为
2.77,易燃,易爆,微溶于水。 【接触机会】
2、慢性中毒:无特效解毒药,治疗根据造血系统损
害所致血液疾病对症处理;一经确定诊断,即应调离 接触苯及其他有毒物质的工作;
3、观察对象:根据职业禁忌证,应调离苯作业岗位。
14
【预防】 我国对苯的危害已高度重视,已逐步采取措施
进行原始级预防,此外,还应加强: 1、生产工艺改革和通风排毒:
TWA 6mg/m3,PC-STEL 10mg/m3
2、以无毒或低毒的物质取代苯: 3、卫生保健措施:定期劳动卫生学调查,个人防 护,就业前和定期体检,女工怀孕期及哺乳期。 4、职业禁忌证:血象指标低于或接近正常值下限 者,各种血液病,严重的全身性皮肤病,月经过 多或功能性子宫出血。
15
【理化特性】 为苯的同系物,带芳香味,易挥发,理化性质
相近,不溶于水,可溶于有机溶剂,工业用二甲 苯由邻位、间位和对位三种异构体组成,以间位 为主(约占60% ~70% )。
与硫酸盐或葡 萄糖醛酸结合
随尿排出
4
5
⑵毒作用机制 :骨髓毒性和致白血病 ①干扰细胞因子对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的调
节作用: ②氢醌与纺锤体纤维蛋白共价结合,抑制细胞增殖: ③DNA损伤:
1)苯的活性代谢物与DNA共价结合; 2)代谢产物氧化产生活性氧,对DNA造成氧化性损伤诱发再生 障碍性贫血,急性髓性白血病。
12
①慢性轻度中毒:常有头晕、头痛、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
易感染和(或)出血倾向,3个月内每2周复查一次,符合下列之一者:
a)白细胞计数大多低于4000/mm3或中性粒细胞低于2000/mm3,伴;
b)血小板计数大多低于6万/mm3 。
②慢性中度中毒:在轻度中毒基础上,符合下列之一者:
a)白细胞计数低于4000/mm3或中性粒细胞低于2000/mm3,伴血小板 计数低于6万/mm3;
⑴原料: ⑵溶剂、萃取剂和稀释剂: ⑶苯的制造: ⑷用作燃料:工业汽油含苯10%以上。
3
【毒理】 ⑴吸收、分布和代谢: ①呼吸道→大脑、肾上腺与血液、骨髓、脂肪 ②50% →呼吸道排出 ③10%贮存于体内各器官 ④40%左右在肝脏代谢:
苯
40%肝脏 代谢
多种酚类
10%贮存于 体内各器官
50%从呼吸道 排出
④癌基因的激活:
6
1.急性中毒: 主要表现: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严
重者导致呼吸、心跳的停止; 实验室:尿酚和血苯增高。
7
2.慢性中毒:(主要损害造血系统) (1)神经系统:类神经症,植物神经系统功能
紊乱,肢端麻木和痛觉减退表现; (2)造血系统:出血、易感染;白细胞、血小
板、红细胞减少;骨髓象; (3)其它: